第一章
我國近代圖書館事業發展史
第一節 前言
中國自古以來,有藏書事業。明末清初,西方圖書館的觀念,隨西學東漸,也由西方傳教士及教會引進,並在華進行一些藏書活動,惟並未引起十分重視。迨至1840年鴉片戰爭後,接二連三的不平等條約,使外國人獲得從沿海到內地的特權,傳教士再度東來,向中國腹地傳播。另清政府設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京師同文館等,展開洋務運動,進行譯書,使西學在中國的影響逐漸擴及社會各層面。戊戌政變,維新運動雖告失敗,但自義和團事起後,清實施新政,留學日本熱潮,驟然而起,西學由日本輸入中國,數量空前,社會科學所占比重極大且影響深入。經過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及推行新政三次社會變革運動,使中國知識分子逐漸轉變為主動的西學傳播者,開啟了對近代圖書館事業的探索。他們之中,大多接受儒家教育,具深厚的知識基礎、敏銳的觀察力,因科舉或在朝為官,或在野為民,試圖從西學中尋求「救亡圖存」的救國救民的方法,把西方圖書館視為「興國之盛舉」。他們有些是擔任督撫或以下等職的地方官吏,有的是具有社會地位的士紳,因為他們官紳的身分和政經的地位,能夠將自己的理念付諸實現,對建立具近代功能的圖書館有很大的影響。他們可進一步分析成三類,略述如下。
第二節 清末朝野人士對圖書館的探索
一、倡導維新人士
他們引領中國社會思潮,初為學習科學技術,富國強兵;其後為學習君主立憲,變法維新。如林則徐(1785-1850)撰《四洲志》,譯介歐洲六個國家、美國十八個州圖書館概況,是清第一部引進西方圖書館情況的書;魏源(1794-1857)撰《海國圖志》,輯錄西方人著作有關西方圖書館的介紹;王韜(1828-1897)撰《扶桑遊記》、《漫遊隨錄》,主張學習西方圖書館,摒棄舊式藏書樓;鄭觀應(1842-1922)撰《盛世危言‧藏書》,倡導普遍設立近代圖書館,引介西方圖書館的藏書、借閱管理制度和方法;康有為(1858-1927)撰《歐洲十一國遊記》,建立萬木草堂書藏,籌辦強學會書藏,編纂《日本書目志》;梁啟超(1873-1929)撰《新大陸遊記》,創辦新式藏書樓,考察美國圖書館,編纂《西學書目表》。他們的觀念對後人應具有影響。
二、朝廷派出駐外使節和考察大臣
前者係1876至1895年間清朝派出的常駐使節,如郭嵩燾(1818-1891),中國第一位駐外使節,撰《倫敦與巴黎日記》,考察西方多處藏書樓,介紹西方圖書分類、藏書書本式目錄、卡片目錄和索書號、圖書防火措施;薛福成(1838-1894)撰《出使英法義比四國日記》,記載歐洲各國圖書館藏書概況;李鳳苞(1834-1878)撰《使德日記》,記載德國圖書館的建築規模及藏書特色。後者如清末為預備立憲派出以載澤和戴鴻慈為首的「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考察分兩路,一為戴鴻慈(1853-1910)、端方(1861-1911)於1905年12月啟程前往美德奧匈俄義;一為1906年1月載澤(1868-1929)、尚其亨(1859-1920),李盛鐸(1859-1934)前往日美英法比。戴鴻慈綜合五人考察撰《出使九國日記》,記載美國國會圖書館、柏林大學圖書館藏書借閱流程及管理辦法。
三、地方官紳
受到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和列強瓜分的刺激,自戊戌時(1895-1898)蔚起的學會(強學會、農學會等)及學堂(通藝學堂等),以蒐集圖書儀器以學習西方;譯書出版以普及知識;講學辦報以教育大眾、啟迪民智。興辦圖書館成為喚起民眾、啟迪民眾的重要設施。學會、學堂幾乎均設有藏書樓,由各地官紳捐助興辦,如:1901年安徽何熙年等人創辦皖省藏書樓;1902年浙江徐樹蘭(1837-1902)創辦古越藏書樓;1904年端方、張之洞(1837-1909)建立湖北圖書館;1907年繆荃孫(1844-1919)籌辦江南圖書館等。此外,也有鼓吹新式公共圖書館,如劉師培(1884-1919)於1906年撰《論中國宜建藏書樓》及羅振玉(1866-1940)撰《京師創設圖書館私議》。翻譯外國圖書館學術,如王國維(1877-1927)自1909年5月至1910年9月分25期在《學部官報》連載譯著《世界圖書館小史》;孫毓修(1871-1922)於1909年10月至1910年11月分8期在《教育雜誌》連載譯著《圖書館》;1910年奉天圖書館發行所印行謝蔭昌(1877-1929)譯日本廣野周二郎所著《圖書館教育》。
第三節 清末新政與公共圖書館運動
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的結果,迫使清朝於1901年12月在西安宣布要「變通政治」,實行「新政」。1905年日俄戰爭,日本打敗了俄國,以為「非小國能戰勝於大國,實立憲能戰勝於專制也」,爰推動「預備立憲」。1908年頒布《欽定憲法大綱》,以是年至1916年共九年為預備立憲時期;惟1911年清室滅亡,大約經歷了六年,大抵積極推動改革,屬中國近代化過程中重要的環節。由於清政府的提倡,西方圖書館觀念在清末推行新政時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由此形成一場由上而下的公共圖書館運動。1905年學部設立,為主管全國教育的最高行政機關。學部專門司專門庶務科,凡關於圖書館、博物館等事均歸辦理;會計司建築科,掌理學部直轄各學堂圖書館、博物館之建造、營繕,並考核全國學堂圖書館之經營、建造是否合度。1909年學部《奏分年籌備事宜摺》,其中:1909年籌備事宜中有「頒布圖書館章程」、「京師開辦圖書館(附古物保存會)」;1910年「行各省一律開辦圖書館」。這個諭示指出在預備立憲的前三年內,計畫完成京師圖書館和各省圖書館的設立,一時地方督撫紛紛開始奏設圖書館,蔚為風潮,這場運動奠定了中國近代圖書館發展的基礎。茲依年排列奏設圖書館情事,例如:
1905年 湘撫龐鴻書奏建設圖書館摺(光緒31年)
1907年 安徽巡撫馮煦奏採訪皖省遺書以存國粹摺(光緒33年)
1908年 奉天總督徐世昌署黑龍江巡撫周樹模奏江省擬建圖書館摺(光緒34年)
兩江總督端方奏江寧省城創建圖書館摺(光緒34年)
1909年 山東巡撫袁樹勛奏東省創設圖書館並附設金石保存所摺(宣統元年)
山西巡撫寶棻奏山西省城建設圖書館摺(宣統元年)
署歸化城副都統三多奏創辦歸化圖書館片(宣統元年)
雲南提學司葉爾愷詳擬奏設雲南圖書館請准奏咨立案文(宣統元年)
浙江巡撫增韞奏創建圖書館歸併擴充摺(宣統元年)
陝西巡撫恩壽奏建圖書館並附設教育品陳列所摺(宣統元年)
東三省總督錫良署吉林巡撫陳昭常奏仿辦圖書館附設教育品陳列所摺(宣統元年)
1910年 廣西巡撫張鳴岐奏建設圖書館摺(宣統2年)
經由上述各督撫奏摺創設圖書館之意,不外採取東西洋諸邦列國之制,以為文化之遞嬗及學術交流必賴圖書為之津導;並感及乾隆創設江南三閣嘉惠儒林之雅意,及國家預備立憲之期日近,而以啟發民智為圖書館成立之鵠的。由於公共圖書館既已普遍設立,創辦伊始,「非有整齊劃一之規,未由植初基而裨文治」,以及預備立憲應行籌備事宜所定進度,1909年12月學部奏擬定《京師及各省圖書館通行章程》(共二十條),茲略述清朝設立圖書館的目的及圖書館經營的主要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