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著春風的談話
春風輕吻著水面的漣漪,枝頭泛起一片新綠,天上遠遠近近地飄著風箏。大地醒了。人們感受到了盎然春意帶來的勃勃生機。
孔子師生也受到了鼓舞。弟子們圍坐在恩師身邊,聊開了他們不止一次涉及的立志的話題。仍然是孔子首先提問,學生們各抒己見。子路當仁不讓,他率先站起來發言。他願治理好一個國家,令百姓生活富足,精神振奮,三年足矣。冉求比較謙虛,他表示,願意管理好一個小小的國家,用三年時間讓老百姓豐衣足食;興禮樂之教則有待賢者。公西華更加謙遜。他說,他只願在君主祭祀、國際盟會上學做一個小小的司儀。
聽了子路的話,孔子只微微一笑,對其他人的話,則一律耐心聽完,並不打斷。
大家談興極濃,惟獨曾點在一旁專心彈瑟,一言不發。
“點!你也說說看。”孔子只好點名了。
曾點所彈樂曲正接近尾聲,樂聲漸慢漸弱,“鏗”的一聲戛然而止。他站起來恭恭敬敬地說:“我所想的可能與他們不同。”
“沒關係,不就是說說將來的打算嘛。”孔子說。
“我只想參加春天求雨祭天的活動。穿上備好的祭服,在沂水邊的雩壇上隨歌舞、伴奏的大人、孩子唱歌跳舞並獻上祭品,領略重視春耕的意圖,品味音樂洗滌心靈的樂趣。”
孔子感慨地說:“好呵!我贊同你的想法。”
弟子們散了。曾點留下來請孔子評價一下剛才的幾種意見。孔子說:“禮讓治國,首先要自己謙虛,子路沒做到,冉求、公西華謙虛得過分,過猶不及。”
孔子惟獨沒說為什麼贊同曾點的想法。其實曾點明白,他只描繪了一個參與雩祭的場景,卻透露了參與禮樂興邦並善化心性的意願。孔子主張以德治國,輔之以禮樂。舉行禮儀必伴以樂。禮儀節制人的言行,音樂陶冶人的心性,內外交加,相互為用,人的言談舉止,精神面貌可以大大改觀。人人向善向上,國家能不大治!全身心投入禮儀大典,既參與了禮樂興邦大業又深化了自性,這正是有大志的儒者所應做的踏踏實實的第一步。
曾點告辭老師,走出門外,回味剛才的場景和老師所說的每一句話。如春風拂面,內心無比輕鬆,他不由得自語道:“春天真好!”
[說明]
本文根據《論語•先進》中之資料編寫。
——按曾點所述說的志向以及孔子讚賞曾點的理由,眾說紛紜。本文的寫法綜合了王充《論衡•明雩》及今人林恰《孔子“吾與點也”義涵再考》(臺灣東海大學《中國文化月刊》總第155期)有關闡釋。筆者認為這樣解讀與孔子主張德治、重視禮樂教化的政治思想比較一致。
斷糧之後
西元前489年,吳國出兵攻打陳國。楚國大軍北上救陳與吳軍鏖戰,陳國全境變成了戰場。為躲避戰亂,居留陳國都城的孔子率弟子南下適楚。臨行倉促,來不及備糧,到達陳國邊境時,已經斷了糧,每天只能用野菜湯充饑。
孔子師徒所到的小村莊通向楚國負函(今河南信陽)。這裏到處斷垣殘壁。偶爾出現一個老者,見到孔子一行的背影便倉惶逃走。子路好不容易找到一所稍微完整的空屋,請孔子進屋休息。疲憊已極的弟子們在外間橫七豎八地躺下。房屋外的桐樹綻放著美麗的白花,池塘的水碧綠清幽,但樹下沒有嬉戲的孩童,池裏沒有遨遊的鵝、鴨。烏鴉“哇”地哀啼一聲飛向遠方,令人心裏慌亂、頭皮發麻。
子路、子貢分頭外出尋覓糧食,雙雙空手而歸,見到師弟們個個面呈菜色、憔悴不堪、心裏十分難受。忽然,隔壁傳來孔子彈唱的聲音——他們知道老師不論何時何地總要以彈琴歌唱表達所感所思,但眼下面臨戰亂、饑餓、疾病的煎熬,誰還有閒心擺弄音樂!
子路衝進屋情緒激動地說:“老師!您還有這份心思!”
孔子並不理睬,直到一曲終止才撫琴看著子路說:“由!你知道我為何彈唱嗎?君子用音樂修養心性防止驕縱頹喪,小人則用來遮掩內心的恐懼。你跟我多年難道不瞭解我嗎?”
子路仍沒平靜下來接著說:“君子就該像今天這樣倒楣?”
孔子正色道:“君子雖遭困厄,仍能固守正道;小人一旦倒楣,就會無所不為了。”說罷,孔子叫子貢召弟子們進來誦詩講禮。
為老師忍受饑餓疲勞仍誨人不倦的精神所感動,學生們也鼓起勁來認真聽講。
孔子見子貢表現尤為突出,便主動問他:“賜!你是否認為我所知甚廣?其實我只有一個理念貫串我全部所知所思。”
這話讓子貢立刻聯想起師弟曾參對老師同一句的闡釋——老師一以貫之的理念是“忠恕”,或者說是“仁”。子貢恍然大悟:老師多年來一直提倡以“德治”建立穩定的等級制度挽救亂局,關鍵在於勸說從統治者到庶民個個成“仁”德。可是這條路太難走了,眼前這關就過不了!
孔子知道弟子們信心不足,故意設問啟發:“《詩》雲:‘匪兕匪虎,率彼曠野。’(不是犀牛不是老虎,為什麼來到這曠野?)今天我為何會如此困厄?難道我所思全錯?”子路不假思索地說:“准是咱仁德、智慧不夠,人家不信咱才置咱於如此困境。”孔子微微一笑說:“如果有仁德就定能使人信服,那伯夷、叔齊就不會餓死首陽山上了!如果有智慧就能成功,那比干就不會被剜心慘死了!”
子貢想了想說:“老師的主張十分偉大,但人們接受不了,何不降低一點要求呢!”孔子說:“優秀的農夫能栽種好莊稼卻保證不了好收成;優秀的工匠能製作出精美的物件卻不見得能讓使用者滿意。君子提出好主張不一定被認可也是常情。賜!你不考慮如何更加完善自己的主張,只想著迎合他人降低自己的要求,這叫目光短淺呀!”
顏回沉思片刻,不慌不忙地說:“老師的主張宏偉博大,是救世的正道,雖沒人採納,但老師仍力推它的實施,足見天下當權者的荒謬淺陋,老師才是真正的君子!”
孔子聽了高興地說:“說得好!”說完,孔子又變得嚴肅起來:“當前是最困難的時候,要知道能否被賞識重用靠的是時機。世上學識淵博又能深謀遠慮卻不被重用的人多了!況且事情總會變的,先例證明,越王勾踐、晉公子重耳、齊桓公小白,都是身陷逆境反倒決心奮進終成大業。逆境也會使人視野開闊。誰說我們今天的困厄,不會轉化為明天的通達呢!”
一席話說得大家豁然開朗。子路隨手操起一把斧子舞起來。子貢說:“我真不知道天高地厚!學習老師的胸襟我們將永不言敗,永遠樂觀。”
當下眾人推舉子貢去負函向當地軍政長官沈諸梁求援。弟子們重新振奮精神隨老師誦經習禮,等待子貢帶回佳音。
[說明]
本文根據《論語》之〈衛靈公〉〈里仁〉,《荀子•宥坐》,《呂氏春秋•慎人》,《史記•孔子世家》以及《孔子家語•困誓》中之部分資料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