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醫療內容包羅萬象,病情千變萬化,常有急迫危機,所以急診醫學之訓練,除了要加強醫學知識外,重在提綱挈領,勝於鉅細靡遺,且須把握要領,遵循標準流程,虛心學習;另外,醫護人員還要強化心理訓練,面對急救現場應全神貫注,保持鎮定,勇敢面對困境,迅速處置,交班後放下,克服時差,恢復常人生活。
˙書中僅列入常見急診疾病供參考,再細分成綜論、處置流程、衛生教育,圖表與參考資料。
˙導入急救標準流程、急診醫療之思考方式、圖解說明、衛生教育、參考資料以延伸閱讀。
˙排除和急診無密切關聯的資訊,例如基礎醫學、移植、癌症、電療、基因、標靶治療等。
作者簡介:
王國新
*現職
華崗文化診所院長
*學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
大阪大學外科學醫學博士
*經歷
教育部定助理教授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總醫師
馬偕醫院急診部資深主治醫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急診部主任
台北慈濟醫院急診部主任
衛福部立樂生醫院急診主任
馬偕護專護理科兼任助理教授
真理大學通識學部兼任助理教授
羅東聖母護專護理科兼任助理教授
元培科大護理系兼任助理教授
台北大學通識學部兼任助理教授
輔仁大學醫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章節試閱
第一節 急診工作的特性
急診是為醫院的最前線,過去是基層醫師入門值班之所,隨著社會進步,於 1997 年進入專科時代,而適逢 1995 年全民健保開辦,急診成為醫療各科式微衰敗時之另一出路,隨著緊急醫療網構建和天災人禍之橫行,急診甚至一度成為顯學,以致很多醫院升任副院長和院長,都要有急診專職之經歷,以至於今。急診工作的特性說明如下:
連續性:二十四小時不打烊,和便利超商一樣。
專業性:從事急診要有專科認證,定期訓練以換證。
時段性:急診醫師上班不得擅離職守,但下班則交班給下一位。
全科性:急診醫師要接受全科一般醫學訓練,和家庭醫師一樣,內、外、婦、兒科都要學習。
階段性任務:對於急重症患者,急診主要是穩定病情,再安排住院或手術,病人離開急診,階段任務即結束。
處置目標:在於處理緊急和嚴重患者,在來者不拒的大量病患中篩選急重症,所以有檢傷分類。
處置重點:以搶救和穩定生命徵象為主,不在於最後診斷,所以著重於流程之快速有效。
記時收費不求績效:和其他各科按件論酬不同,急診沒有慕名而來的病人,無法苛求績效。但急診醫師值班有時間限制,以確保品質。
急診無團隊品牌,但有個別差異,急診醫師本身能力個別差異頗大,但是整個急診團隊的能力難以評估。
快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急診處置最高指導原則,所以病人一走進急診就要仔細觀察,全神貫注,鎖定對象,密切注意與介入,直到離院為止。
第二節 綜論
檢傷分類(Triage)的真諦,在於以科學方法將急診病人做初步評估,並區別急診病人之輕重緩急,來決定看診次序先後,可以增進急診診療效率,縮短看病流程,對於大量病患發生時,找出需要立即處置者,尤其重要。過去,也曾在檢傷判別病人屬於內、外、婦、兒科別,進而照會各科,而今,全部都歸急診醫學科先行處理,再視需要照會各次專科(圖 1-1)。
檢傷分類已經修正改版,從現行四級改成五級檢傷(Five-level triage)(已於 2010 年 1 月公布施行)。有鑑於現今四級檢傷之缺失,急診醫學會引進加拿大的五級檢傷分類(Canadian Triage and Acurity Scale, CTAS),發展出臺灣五級檢傷與急迫度量表(Taiwan Triage and Acurity Scale, TTAS),配合電腦化執行 e 化檢傷(e-triage),主要依據病人情況和主訴,分成外傷與非外傷兩大系統,其下再區分成 14 個系統,包括呼吸、心血管、腸胃、神經、骨骼、泌尿、一般、耳鼻喉、眼、皮膚、婦產、精神心智、環境、物質濫用等,並納入疼痛指數,調整變數包括生命徵象、疼痛指數、受傷機制,依照程度不同來調整級數,希望能更精確地達到檢傷之實用而有效,而讓急診病患診療更安全、有效率,甚至推廣到院前檢傷,讓緊急醫療救護技術員(EMT)參與現場檢傷,把病人送到最適當等級的醫院處理,其目的在於快速篩檢病人,決定後送醫院層級以求適時、適地、施行最適當處置,改善緊急醫療之效率和品質。在歷次急診醫護人員之共識營後,已取得急診界醫護同仁之共識,公佈頒行。
現今四級檢傷之缺失,包括外傷檢傷過度嚴重、檢傷級數不一致、過於主觀、個別差異很大且訓練曠日持久、品質很不穩定,易造成糾紛。而健保局以檢傷級數作為健保給付依據,也會造成人為過度檢傷,一到三級檢傷占 99%,第四級檢傷很少用到,形同虛設,反而失去檢傷的學術價值(表 1-1)。經由急診醫學會協調,配合電腦檢傷分成五級檢傷。
然而,檢傷系統終究不能偏離其基本精神,效率和安全是基本考量。 同時,檢傷也必須得到病人認同,所以必須先透過社會教育與媒體傳播宣導,讓社會大眾了解,造訪急診和看門診先到先看的診療法則不同,要有輕、重、緩、急的概念,也就是先處理急重症病人,再處理輕緩疾病,或是轉介給門診,病人應該學習尊重急診專業判斷。而引入電腦檢傷,將更具客觀性,寄望能減少檢傷不一致造成之醫病紛爭。
第一節 急診工作的特性
急診是為醫院的最前線,過去是基層醫師入門值班之所,隨著社會進步,於 1997 年進入專科時代,而適逢 1995 年全民健保開辦,急診成為醫療各科式微衰敗時之另一出路,隨著緊急醫療網構建和天災人禍之橫行,急診甚至一度成為顯學,以致很多醫院升任副院長和院長,都要有急診專職之經歷,以至於今。急診工作的特性說明如下:
連續性:二十四小時不打烊,和便利超商一樣。
專業性:從事急診要有專科認證,定期訓練以換證。
時段性:急診醫師上班不得擅離職守,但下班則交班給下一位。
全科性:急診醫師要接受全科...
目錄
歡迎詞
推薦序之一
推薦序之二
推薦序之三
推薦序之四
再版序
自序
研讀導言
醫師公約
第一章 檢傷分類
第一節 急診工作的特性
第三節 急診五級檢傷作業操作說明
第四節 檢傷原理活用於時間管理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兒科
第一節 小兒內科
第二節 小兒外科
第三節 小兒用藥安全須知
第四節 小兒急救通用流程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婦女
前言
第一節 婦科
第二節 產科
第三節 婦幼暴力
參考文獻
第四章 老人前言
第一節 老人慢性病
第二節 老人外傷
第三節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發作
第四節 老人安養
第五節 社區老人常跑急診問題
第六節 老衰
第七節 失智症急性發作
第八節 老人虐待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外傷
前言
第一節 外傷初步
第二節 傷口處理
第三節 縫合技巧
第四節 外傷個論
第五節 常見外傷個論
參考文獻
第六章 急症之判別與處置
前言
第一節 昏迷
第二節 心肺復甦術
第三節 發燒
第四節 胸痛
第五節 呼吸急促
第六節 腹痛
第七節 疼痛
參考文獻
第七章 內科急症
前言
第一節 消化系統
第二節 呼吸系統
第三節 心血管系統
第四節 癌症急診
第五節 泌尿系統
第六節 神經系統急症
第七節 血液與內分泌急症
第八節 精神急症
參考文獻
第八章 五官問題
第一節 眼部
第二節 耳部
第三節 鼻部
第四節 口部
第五節 表皮組織
參考文獻
第九章 用藥技巧
第一節 綜論
第二節 實例說明
第三節 急診常用藥物略覽
第四節 抗生素使用
第五節 藥害救濟
第十章 臨床技術
第一節 畫圖說明
第二節 傷口處理技術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急診管理
第一節 心理調適
第二節 疏失防範與病人安全
第三節 勞工安全衛生
第四節 離院前衛生教育
第五節 感染管控
第六節 文書作業
第七節 國際緊急醫療救援與轉送
第八節 急診醫師生涯規劃
參考文獻
跋
索引
歡迎詞
推薦序之一
推薦序之二
推薦序之三
推薦序之四
再版序
自序
研讀導言
醫師公約
第一章 檢傷分類
第一節 急診工作的特性
第三節 急診五級檢傷作業操作說明
第四節 檢傷原理活用於時間管理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兒科
第一節 小兒內科
第二節 小兒外科
第三節 小兒用藥安全須知
第四節 小兒急救通用流程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婦女
前言
第一節 婦科
第二節 產科
第三節 婦幼暴力
參考文獻
第四章 老人前言
第一節 老人慢性病
第二節 老人外傷
第三節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發作
第四節 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