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是背負社會期待的工作,應該具有專業性格,依照專業邏輯行事。只是在現實社會中,新聞工作始終踏著塵泥前進。實際觀察,沾滿塵泥的步伐敘述實務場域有著屬於自己的實用邏輯,而且跟隨社會改變,新聞工作者像是踩踏在不同泥土地上,依照不同土地特性,演化出適合的行走方式,用對應於各自時代特徵的實用邏輯完成新聞工作。
實用邏輯或許顯得不夠堅定,不夠理想,卻不應該被忽略,它寫實描述了新聞場域的運作與各種問題。透過實用邏輯的引導,本書嘗試提出「農耕」與「做電視」兩種模型,分別描述過去以報紙為主,以及當下以有線電視為主的新聞場域,分兩階段細看近三十年來台灣新聞工作的演變、今昔差異,試圖重新解釋當下新聞工作為何演變如此。並且,期待實用版本與專業版本新聞工作的比對,可以促成實務與學術場域對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