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倫理的宏觀分析的對象是社會或國家,微觀倫理是以個人作探討對象,中觀倫理的重點是社會的組織及制度。長期以來,我的教研主要集中於制度或組織層面的倫理行為及規範,屬於中觀倫理的範圍,亦算是廣義的應用倫理學。應用倫理學是對真實世界的問題,包括氣候變遷,食物安全,血汗工廠,企業腐敗,商業代理母親,人體器官販賣等作倫理探討的學科,以問題為導向的倫理分析是其基本的精神。應用倫理學之「應用」之真義在於凸顯其問題導向性,標示對理論跟世界緊密連結的重視,並不是將現成的倫理理論直接應用之義。應用倫理學重視與理論連結實際,因此重視經驗事實,尤其是經驗倫理學的研究成果;但應用倫理學不等同於經驗倫理學,因為其倫理分析中尤其重視倫理的正當性及規範性的探討,因此應用倫理學是揉合經驗及規範分析的倫理學。應用倫理學經過四十多年長足發展,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領域包括企業倫理,醫護/生命倫理,環境倫理等,其餘如政治倫理,行政倫理,教育倫理,專業倫理,工程倫理等為名的研究亦不少。
除了《建構企業的社會契約》(鵝湖,2002) 比較著重理論探討外,本書連同其餘的兩本 :《企業倫理》(三版,五南,2013) 及《組織倫理》(巨流,2016),都著力將經驗倫理及規範倫理相配合,揭示社會中層結構的倫理真相及是非對錯,與及因應之道。這三部著作,望能為有志於活化倫理學,將倫理連結到真實世界的年青學者及學生提供一個方向,讓他們有機會認識到倫理並不是一套不食人間煙火的訓導式大道理,或只止於論說而難於實踐的玄想式理論,而是可以幫在真實世界中辨識周邊倫理問題,及對它們有分析批判能力的及尋找合理及解決之道的致用之學。此外,在生活及專業上貫徹應用倫理學,應能幫助我們做一個有德的人,有德的員工,有德的公民,有德的老板,有德的經理,有德的老師,有德的醫師等。
應用倫理學這個學科近年在台灣逐漸受關注,以這個名義開設的大學課課程或出版的文章亦不少。但細看之下,不少這些教研在內容及方法上跟上述意義的應用倫理學有很大的落差 : 有些是新瓶舊酒,教的都是傳統的東西;有些則是某一學派或教派的直接應用,形同傳教或宣道;或有些則是照搬外國的教科書材料,未加篩選消化就照本宣科。這些次貨或冒牌貨的共同點,都是沒有真實問題作為分析對象,當真實世界不存在,是擬似的文獻學,或歷史性的論述,文獻到文獻,理論到理論,自圓其說,自我封閉,跟現實脫節;離應用倫理學的真義甚遠 ! 這些閉門造車,脫離現實的低劣學風,與學術應解決真問題,與時並進,實事求是,經世致用的精神南轅北轍。令人擔憂的是,學術界(尤其是人文學科)久存守舊保守惡習,既有利益者盤踞各山頭,為了一己之私,招兵買馬,培養接班人,互相吹捧,沆瀣一氣,以非為是,以劣代優,力保地盤不失,延續這套陳舊無用的「學統」,而上位者多是缺乏領導的擔當及識見,不辨真偽優劣,無知加怠惰就令習非成是成為常態,讓這種歪風頽亂象不斷的延續,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反淘汰,對學術及學子都造成莫大的傷害。受害者最可憐的是學生,他們被迫餵食空洞無營養的垃圾,被剝奪了學到有用的學問及倫理能耐的機會,令社會人才資本及倫理資本貧窮化,台灣近年學術界不斷出現嚴重的道德腐敗,難道不是人才資本及倫理資本兩凋零的明證嗎? 冰涷三尺,非一日之寒!
五南圖書出版社前副總編輯張毓芬小姐對職場倫理學這個議題的支持與肯定,是成書的關鍵,商學管理編輯室主編侯家嵐及其團隊的專業支援,今本書能成功付梓,在此深表謝意。
葉保強
見山草堂
2016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