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路廊、種樹與都市、鄉村的災害防治;第三章室內植物與人;第四章雕塑台灣文化與自然環境的藝術家—東北季風;第五章病態建築症候群(S.B.S.)/園藝療法(H.T.);第六章生態環境對台灣災害防治的影響。《生態環境與社區安全》之理念重視各種「食安」的「守護」、「認知」與「共識」(Know How),以及危機處理與管理掌控,首要對災害的認知、維護人民的「食安」問題;珍愛與惜福自然資源、水、土、礦產與農業,守護著環境的安危,且共同對環境(含宇宙及內外太空)滅碳、抗暖化、種樹(建立樹銀行),呼籲發展綠能產業(G.E.I),救地球的腎,潔淨台灣,讓她恢復以往的美麗。每一份子協心齊力,一致經營這塊「土地」,擴展成為美好綺麗之「世界清潔的地球村」。
作者簡介:
許海龍
學經歷:
省立台南農業職業學校初農畢業
省立台南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土木科畢業
私立中原理工學院土木工程學系畢業
日本東京大學土質研碩士
日本東京大學工學博士
第十五屆國際扶輪3480地區台北城中扶輪社社長
私立中原理工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副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教授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研究所長/顧問
私立東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主任/災害科技研究所長/工程學群召集人(院長)/講座教授
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特聘教授
著作:
高等材料力學,亞洲出版社會(原香港世界書局)(翻譯)
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專案研究─工程基趾之調查與學校建築,台灣書局
關渡國際第12座自然公園細部規劃,台北市建設局(共著)
生態構法,詹氏書局
社區安全環境特論,茂榮書局
災害防制與生態工程,茂榮書局
與生態分享共舞,許海龍
許家禎
學經歷:
嘉義縣衛生局局長
長庚科技大學兼任教授
衛生福利部醫管會國際醫療中心副主委
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院長
台灣耳鼻喉科醫學會副祕書長
中華民國早期療育協會金棕櫚獎得主
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
耳鼻喉科專科醫師
職業病科專科醫師
睡眠醫學專科醫師
病歷管理師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前 言
一、緒言
(一) 災害種類,分為下列兩大類別
1. 天然災害:颱風、地震、海嘯、洪水旱災、森林大火、山崩、火山爆發、雪災、農作物災害、病蟲害、禽流感、瘟疫、地球氣象災害如:溫室效應、熱島效應、臭氧層破壞、地盤下陷等(示如表1-1)。
表1-1 自然災害的種類
(1)氣象災害
1風災:
因風力之破壤災害、飛砂災害
高潮災害、波浪災害
沿岸流如海洋侵蝕、埋沒、紅潮等所引起之災害
焚風(föhn)災害
亂流所引起之災害
擴散氣流(大氣汙染、惡臭等)
龍捲風(旋風)災害
2雨災:
洪水災害、土壤侵蝕災害、積水災害、土砂流、泥害
長期災害(腐触等)、大氣乾燥(火災之誘發)、旱災(缺水及鹽害)
3雪災:
積雪災害(如結構物破壤、農作物受損、交通中斷…等)
融雪災害(洪水、雪崩)、冰災
降雪災害(如登山事故、列車事故)
4酷寒災害(氣溫下降):
凍土(如路基破壤)、凍結(港泊池結冰、妨礙流水等)
凍傷(人畜)、冷害(農作物、水產養殖)
5酷熟災害(氣溫上升):
膨脹破壤(如鋼膨脹列車出事、混凝土龜裂等)
自然發火(森林、煤倉…等)、疾病(日光照射)生理功能較差
6霜害:
雹害、雷害、霧害、濕害
(2)地變災害
1震災:
震動災害(如設施破壤、列車傾覆等)、巨浪災害(海嘯)
山崩、崩坍、地基沉陷、陷落、落磐
2火山災害:
熔岩流災害、火山灰災害、地滑災害
(3)動物災害
1病原菌(傅染病、風土病)
2蟲害(白蟻、蝗蟲、蚊、蠅、海蟲等)
3貝害(附著船底之蠣類)
4獸害(猛獸、毒蛇、野鼠等)
2. 非天然災害(人為災害):核能輻射、化學物爆炸、暴亂、恐怖分子活動等、漁船災害、空難事件、工業災害、工廠事故等(表1-2)。
表1-2 人為災害的種類
(1)都市公害
1空氣汙染
2水汙染
3噪 音
4振 動
5汙物廢棄物、惡臭
6地基沉陷(抽取地下水)
7火 災
(2)產業災害
1工埸災害
2礦山災害
3營建現埸災害
4職業病及勞動災害
5游離輻射之危害
(3)交通災害
1陸上交通災害
2飛行器事故
3船舶災害(火災、海難等)
(4)管理災害
1調查簡陋所引起之災害
2規劃設計不周密之災害
3施工不良之災害
4管理不當之災害
5行政處置欠妥之災害
6謠言災害
7預報、警報錯之災害
8其它因人類理解力不足所引起之災害
(四) 名詞
1. 危機(Crisis)
(1) Rosentha認為危機包含緊急與災難,不過這兩個概念在順序上、處理程序上以及嚴重度有所差別。Rosenthal對於危機的定義為:「對於基本組織或根本價值以及社會體系及規範造成嚴重影響的威脅者。」
(2) Bell認為:危機是「一段期間,在這段期間內某種關係中的衝突將會升高到足以威脅到改變某種關係的程度。」
(3) Morse則認為危機是「突然出現的一種情況,要求一個或多個國家必須在相當短的時間內做成一個政策選擇,此種情況要求在彼此不相容,而都具有高度的價值目標之間作一種選擇。」(吳定等,民85:246)
(4) Herman認為危機情境可以由三項標準判定,即(a)威脅到組織或決策單位之高度優先價值或目標;(b)在情況急遽轉變之前可供反應的時間有限;(c)對組織或決策單位而言,危機乃是未曾意料而倉促爆發所造成的一種意外驚訝。(Herman, 1963:64:1972:187)
(5) Jackson認為:「危機是發生於一個系統的事件一連串的事件,它必須符合下列要件:(a)危機必須與人們要求政府具備的責任有關,在自由民主國家通常包括下列最低程度的責任;①未來對主權與利益的挑戰;②恢復或避免失去對憲法的秩序;③避免與減少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b)危機使政策制定者認知到決策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c)無法預測的未來,即使是能預測也是一般性的情況,無法針對特殊的事件預知。
總而言之,各家學者面對定義「危機」概念時,多以下列兩個範疇著手,首先,說明危機的「情境狀態」,並多為危機是處於高度壓力、不確定性、未預警的情況;第二,描述危機的「產出效應」,並多認為以破壞、威脅等負面效果為多。
2. 緊急事件(Emergency)
緊急事件之種類:根據學者Mayer Nudell及Norman Antokol的分類,緊急事件共分為五大類:(a)天然災難(natural disasters)—包括風災、地震、洪水等;(b)交通意外事件(accidents)—車禍、火車出軌導致有害物質外洩;(c)科技意外事件(technological accidents)—如化學與核能意外災害;(d)人為誘發之災害(induced catastrophes)—如政治示威事件、犯罪綁票事件或自力救濟事件等;以及(e)因戰爭而引發之民眾緊急事件(war-relafed emergency of civilians)。
3. 災害(Disaster)
即是天然災害與意外災害(或人為災害),具有區域性、時間性、連鎖性與複雜性,以及災害發生之階段。
4. 危機管理(Crisis Management)
分為預防危機發生、擬妥危機計畫、嗅到危機的存在、避免危機擴大、迅速解決危機與化危機為轉機。
二、研究目的:對生態環境與社區安全之課程認識與目的
(一) 針對災害原因、防災知識與生態多元化(性)之探求,以達成萬物共存共榮、永續發展之需求的基本體會。
(二) 學習與瞭解防救災之土木工程專業知識、精神與技術的服務。
(三) 藉工程技術方法為防衛災害安全磐基,重視整體性規劃、考量與採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達成生物多樣性之生態環境平衡,亦即使整個地球上之生物享受共存共榮且永續發展的目標—即清潔地球村。
(四) 落實「本土化」的生態環境清潔村,擴及「國際化」的宇宙整體(上下四方謂之宇,古今往來謂之宙)之「安居樂業」之境地為宗旨。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前 言
一、緒言
(一) 災害種類,分為下列兩大類別
1. 天然災害:颱風、地震、海嘯、洪水旱災、森林大火、山崩、火山爆發、雪災、農作物災害、病蟲害、禽流感、瘟疫、地球氣象災害如:溫室效應、熱島效應、臭氧層破壞、地盤下陷等(示如表1-1)。
表1-1 自然災害的種類
(1)氣象災害
1風災:
因風力之破壤災害、飛砂災害
高潮災害、波浪災害
沿岸流如海洋侵蝕、埋沒、紅潮等所引起之災害
焚風(föhn)災害
亂流所引起之災害
擴散氣流(大氣汙染、惡臭等)
龍捲風(旋風)災害
2雨災:
洪水災害、...
目錄
自 序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前 言
第二節 目 的
第二章 路廊、種樹與都市、鄉村之災害防治
第一節 前 言
第二節 路廊、種樹與都市、鄉村之災害防治
第三章 室內植物與人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室內植物與人
第四章 雕塑台灣文化與自然環境的藝術家—東北季風
第一節 前 言
第二節 寒流的DNA與台灣黑潮—赤道的暖流
第五章 病態建築症候群與園藝療法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病態建築症候群與園藝療法
第六章 生態環境對台灣災害防治之影響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生態環境對台灣災害防治的影響
筆者的感言
誌 謝
參考文獻
中文
英文/日文
附 錄
附錄一、災害管理之組成表
附錄二、社區安全及危險踏勘注意事項(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提供)
附錄三、坡地災害常見發生位置、崩塌徵兆與防救、對策
自 序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前 言
第二節 目 的
第二章 路廊、種樹與都市、鄉村之災害防治
第一節 前 言
第二節 路廊、種樹與都市、鄉村之災害防治
第三章 室內植物與人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室內植物與人
第四章 雕塑台灣文化與自然環境的藝術家—東北季風
第一節 前 言
第二節 寒流的DNA與台灣黑潮—赤道的暖流
第五章 病態建築症候群與園藝療法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病態建築症候群與園藝療法
第六章 生態環境對台灣災害防治之影響
第一節 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