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以及深厚歷史和文化的蘊底。自18世紀彼得大帝西化改革,俄國躍升世界強國之列,發展到冷戰時期,蘇聯更成為唯一能與美國相抗衡的霸權國家。儘管之後經歷解體後二十年的慘淡經營,但藉由不斷的摸索和努力,自2012年普欽(Vladimir Putin)第二次當選俄羅斯聯邦總統開始,俄國已向國際展現新一代的自信,不論是在內政經濟還是國際事務上,都發展出自己的特色道路。本篇的目的是讓讀者在了解俄羅斯現況之前,能對俄羅斯歷史有基礎的認識,依照時間發展脈絡,從9世紀的基輔羅斯(Kievan Rus)時期,介紹到20世紀蘇聯解體。透過認識俄羅斯人的過去,有助了解俄羅斯的現在,看到他們欲走向的未來。
俄羅斯聯邦為當代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橫跨歐亞兩洲,總面積達約1,712萬平方公里(含2014年併入的克里米亞),是臺灣面積的476倍;北接北極海、東臨太平洋、西通芬蘭灣(Gulf of Finland)和波羅的海(Baltic Sea)、南觸黑海與裏海(Caspian Sea);有14個鄰國,由東向西分別為北韓、中國、蒙古、哈薩克、亞塞拜然(Azerbaijan)、喬治亞(Georgia,又俄音譯名稱為格魯吉亞Грузия)、烏克蘭、白俄羅斯、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芬蘭與挪威,其中波蘭和立陶宛是與俄羅斯的外飛地(exclave)加里寧格勒州(Kaliningrad Oblast)接壤。
主要的河流由東向西分別有黑龍江(Amur River),部分作為中俄邊境,流入韃靼海峽(Tartar Strait);勒拿河(Lena River),行經雅庫茨克(Yakutsk)入北極海;葉尼塞河(Yenisei River),源於蒙古國,是流入北極海最大的河流;鄂畢河(Ob River),流入北極海中最狹長的鄂畢海灣;伏爾加河(Volga River),不僅是歐洲最長的河流,也是世界最長的內流河,與多數俄國河流的流向相反,往南流入裏海。另外,流經莫斯科市的是莫斯科河(Moskva River),為伏爾加河的支流之一;流經聖彼得堡市的為涅瓦河(Neva River),源出自拉多加湖(Lake Ladoga),最後流入芬蘭灣。除拉多加湖外,俄羅斯重要的湖泊還有奧涅加湖(Lake Onega),與拉多加湖同樣位於莫斯科西北方,在和芬蘭相鄰的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國(Republic of Karelia)境內,以及地處西伯利亞、世界最深的貝加爾湖(Lake Buikal)。
俄羅斯的地形以平原為主體,從歐俄地區一直延伸到西伯利亞,表面上雖然有許多小山和小山脈,甚至包括界分亞、歐兩洲的烏拉山脈(Ural Mountains),都因不夠高聳和密集,無法作為洲際間有效的屏障,直至勒拿河以東地區才出現平均1,200公尺以上的山脈。其他主要山脈多位於邊境上,如:橫跨俄蒙的阿爾泰山脈(Altai Mountains),與喬治亞和亞塞拜然接壤的高加索山脈(Caucasus Mountains)。如此,受地勢、高緯度和欠缺海洋暖流的影響,俄羅斯屬於大陸型氣候,冬冷夏熱、年溫差大。冬季北極海上的冷氣團可直接影響至歐俄南部地區。歐俄北部地區的土壤一年之中有八個月處冰凍狀態,而與法國緯度相仿的南部地區也有三個月的時間,西伯利亞東北部的冬季平均溫則達攝氏零下43度。氣溫與降雨決定植被,俄羅斯從北到南出現寬廣的植被帶,依序是極圈附近由沼澤、苔蘚、灌木組成的苔原帶,緊接是占國土面積一半以上的針葉林帶,越往溫暖南方的地區則出現混合林,然後是連接歐俄南部平原至阿爾泰山脈的大草原帶,最後則是靠近伏爾加河裏海出海口附近屬於荒漠植被帶。俄羅斯真正適合耕作的面積不超過總國土的四分之一,最好的土地是歐俄南部與烏克蘭接壤的草原帶黑土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