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筆者在出版任何一本書之前,都會反省上一次出版作品的內容,也會了解這次出版書的差異性。2017年3月出版《高等教育:理論與實證》,以科學化觀點及實證角度探討各國高等教育發展為主軸,打破傳統以文獻評閱,沒有運用實證觀點的社會科學方法探究高等教育。然而教育研究領域不僅高等教育需要科學實證分析,新移民子女教育也相同的需要,透過學理與實徵研究結果深入對話是社會科學重要的特性。筆者長期對於新移民及其子女教育議題實證研究,現在將這些實證分析統整組織改寫,讓新移民子女教育研究更有系統性。
筆者於2002年在大學擔任教職之後,對於新移民子女教育研究投入長時間鑽研。會對於新移民及其子女投入研究在於他們是一個很值得關懷的族群,尤其他們遠離故鄉來臺嚐盡各種辛酸,個中滋味只有他們最了解。筆者能幫他們的很有限,但總期待他們可以來臺灣之後,來日會有」日久他鄉變故鄉」的情懷。這也是筆者特別與這族群了解他們,幫忙他們,做一點棉薄之力,建立深厚的情誼。
由於筆者不斷地努力學習新統計分析技術,並長期蒐集資料,在研究取向以實證論為導向,因而新移民教育研究也是以實證科學化取向為主,期待可以透過證據導向的分析,找出問題的解決策略,做為改善參考。這些年來在新移民科學化研究獲得不少寶貴經驗與學理的啟發。任教幾年間曾邀請中小學教學現場的老師、主任與校長撰寫有關新移民子女的教育,例如2007年出版《新移民子女教育》、2009年的《新移民的家庭、親職教育與教學》、2009年的《新移民新教育》都深入探討新移民子女的教育。
時隔多年,臺灣人口結構變化,新移民子女不斷增加,使得他們在教育內涵也有所改變。在擔任教職之後,指導不少研究生撰寫新移民教育的論文,並不斷運用新的研究方法對這方面議題研究。個人戰戰兢兢抓住可以學術發表機會,每每都以科學化觀點深入探究新移民的重要議題。從任教至2017年已有二十餘篇有關新移民子女教育的學術論文,分散在各學術期刊與研討會。為了讓這些學術論文有系統性與組織性,發揮更大效益,重新彙整發表的論文,有系統整理成專業書籍。筆者發現,這幾年來在大學、碩士與博班教授新移民子女教育課程,坊間卻看不到科學化導向論證之專業用書提供課程使用,同時新移民子女教育之議題及問題愈來愈重要,更是政策規劃者所需要,促動撰寫本書。
本書有別於坊間書籍僅對新移民子女教育概念論述,沒有實際資料透過科學化實證分析與學理深入對話。本書兼顧理論與實證、縱貫與橫斷,透過科學化分析,來詮釋臺灣的新移民子女教育,學理交錯對話提供學理參考與實務應用更是本書特色。本書很容易閱讀,更容易理解其中的發現。各章的寫作,巧妙以學術論文的章節規範安排,易於理解,讓讀者從各章獲得學習論文撰寫方式,提供讀者撰寫論文參考。
本書共十四章二十四萬餘字,各章議題都是重要首選。更重要的是科學化實證取向的新移民子女教育為國內外所欠缺。本書不僅是碩博士生或大學老師在研究教育議題的參考指南,更是政策規劃者最佳專書。它是一本大學生、碩士、博士生,甚至大學老師可以應用於教學、研究及學習的專業書籍,也可以帶給政策規劃者重要啟發。
本書要感謝行政院科技部研究計畫專題補助(編號:NSC 99-2511-S- 152-008-MY3)使得在本書第三章、第四章、第六及第十三章得以完成;更感謝基隆市政府教育處在資料庫建立的大力協助,沒有教育處的大力幫忙,難以完成資料庫建置,尤其十五所參與長期追蹤研究的學校師生熱情幫忙,才能完成資料庫建立,在此一併感謝。
本書許多章與專家學者合力完成,他們是張秀穗教授、趙珮晴博士、陳光安校長、王平坤老師、夏麗鳳老師、陳星孜老師、王瀚先生等,在此要感謝他們。本書順利出版要感謝爸媽給我最好的教育、家人的愛與包容才可以完成。謝謝啟蒙我的林文達教授、馬信行教授與謝文全教授,在我就讀大學、碩士班與博士班專業知識的啟發,才會讓我在後來的學術有發揮。謝謝馬信行教授及余民寧教授引導統計方法。謝謝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協助,讓書本排版精美,可讀性更高。寫作過程感謝自己,可以在大學任教多年煩忙,仍可以抓住時間持續的發表。尤其在沒有任何經費補助仍不放棄研究。佩服自己的努力與傻勁,一點一滴撰寫,當別人在休息,仍努力閱讀外文期刊,不斷跑統計與撰寫論文。這都憑著一股傻執著衝勁,才能完成作品。在不斷地知識累積,永不放棄精神,謝謝自己。懇請讀者若對本書有任何意見,不吝指正,不勝感激。
張芳全 謹識 2017年2月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