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坑鄉,位於雲林縣的東南部,是雲林縣最大的鄉鎮。在日治時期之前,古坑被稱為「庵古坑」,早於西元前三千年就有人類生活的痕跡,之後陸續有來自中國的漢人遷入,在此地開墾生活。歷史上的古坑鄉保有強悍的反抗意識,曾經發生的數次反抗事件,都驚動整個臺灣。但同時,古坑鄉的各個村落也保持其傳統的生活方式,並以廟宇為其生活中心,過著純樸的生活。
在古坑鄉的村落中,各有其產業的發展,並且隱藏著我們所不知道的產業達人,正所謂「高手在民間」,每位產業達人都身懷絕頂的功夫,默默的在自己的崗位上,替地方居民或是遠道而來的顧客服務,替平淡的古坑產業,增添了燦爛的火花。
作者簡介:
王政中
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生
王新衡
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助理教授
張美娟
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應用所副教授
陳裕杰
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應用所碩士生
陳俊霖
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應用所碩士生
主編
巫銘昌
雲林科技大學人文與科學學院院長
雲林科技大學技職教育研究所教授
章節試閱
1 古坑歷史導論
臺灣歷史四百年,這是一個常聽到的說法,卻也是一種誤解。其實早在數萬年前,臺灣就已經有文明的存在,只是真正進入與世界接 軌的時間,比起其他國家要晚上許多。直到十七世紀的大航海時代, 這座福爾摩沙島的價值才開始被人發現。葡萄牙人、中國人、荷蘭 人、日本人、西班牙人等,此時都開始注意到這座物產豐饒的島嶼, 隨著殖民主義的逐漸興起,相繼覬覦這塊島嶼的資源以及極佳的地理 位置。自此,外來政權統治臺灣,成了福爾摩沙揮之不去的輪迴與宿 命,舉凡西班牙與荷蘭、清帝國、日本到中華民國,都是以外來政權 的身分,為臺灣帶來程度不一的影響,而這些影響至今仍留存在臺灣 各縣市和各個鄉鎮中。
雲林縣,這個名稱來自於清帝國時期,連橫在其著作《臺灣通史》 中提到,「雲林縣始於建省之時,則為撫墾之計爾,先是光緒十三年, 劃嘉義以北之地,經營新邑,擇治於林圯埔之雲林坪。故為雲林縣。」 所以,其實當時雲林縣的地理位置是在現今的南投縣,後來巡撫邵友 濂才將其移到現今的斗六市。日治時期則屬臺南州的斗六廳,直到戰 後才再被稱為雲林縣。
古坑鄉,舊名為庵古坑,文獻對其的記載最早出現於《雲林縣 採訪冊》,隸屬在他里霧堡。雖然在官方記載中出現較晚,但現今的 古坑地區,早在鄭成功擊敗荷蘭人後,就開始有漢人拓墾的蹤跡。在
古坑鄉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其鮮明的反抗意識,
這反映在面臨政權交換或是轉型時期時,古坑鄉都有大規模的反抗行 動出現。本篇選取三件發生於古坑鄉的反抗活動,包含鐵國山抗日、 二二八事件、農民運動等事件,藉由回顧這三起歷史事件的前因後 果,方可觀察古坑鄉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除了反抗事件之外,古坑地區存有數千年以前的大坪頂遺址, 也有流傳在鄉野耆老之間的傳說故事,散落於古坑鄉各處的玄天上帝 廟,更有一座隱藏於深山中的兵工紀念碑。除了這些被人遺忘的景點 和故事,平常我們到了古坑,第一個想到的景點就是華山,但在山腳 底下,還有許多純樸的村落景點等著我們去探訪;而在華山上,也有 隱藏的祕境等待著有心人的光臨。
古坑,是個樸實但堅毅的鄉鎮,咖啡、柳丁、螢火蟲、劍湖山等, 都是我們對古坑既有的印象。本章節試圖跳脫侷限的框架,引領讀者
們了解古坑更深入且不為人知的一面。
1 古坑歷史導論
臺灣歷史四百年,這是一個常聽到的說法,卻也是一種誤解。其實早在數萬年前,臺灣就已經有文明的存在,只是真正進入與世界接 軌的時間,比起其他國家要晚上許多。直到十七世紀的大航海時代, 這座福爾摩沙島的價值才開始被人發現。葡萄牙人、中國人、荷蘭 人、日本人、西班牙人等,此時都開始注意到這座物產豐饒的島嶼, 隨著殖民主義的逐漸興起,相繼覬覦這塊島嶼的資源以及極佳的地理 位置。自此,外來政權統治臺灣,成了福爾摩沙揮之不去的輪迴與宿 命,舉凡西班牙與荷蘭、清帝國、日本到中華民國,都是以外來政權 的身...
推薦序
古坑是我從小生長的故鄉,對於這塊鄉土的故事,我始終聽不厭也說不倦,更樂於與大家分享,因為安居宜遊的翠綠山城─古坑,有豐富的歷史文化以及產業特色,這是古坑人的福氣,更是一種驕傲,而《古坑歷史與產業》一書的出版,對於鄉內的子民或是外地的訪客,都能從字裡行間看到古坑的古今風貌以及產業特色,透過走讀古坑,了解這片鄉土迷人之處,更能心生嚮往、到此遊覽,甚至向更多人宣傳古坑的美好,激發到古坑發展及服務之情懷。
翻讀本書之時,意玲看到了歷史人文篇中大坪頂遺址的介紹,一窺史前生活的面貌,也思索了我們後人在建設開發時,要如何與先人文化資產共存的議題,再看到鐵國山抗日、二二八事件在樟湖的血戰以及520農民運動,這些無法抹滅的歷史事件,不論結果如何、功過為何,,都是古坑可歌可泣的過往,更讓人感佩到古坑人在捍衛尊嚴、生存的過程中,令人崇敬的決心與意志。再看到產業達人篇,從芭樂達人李明憲先生、竹藝匠師郭守發先生、手工造紙達人林舜珍先生、昆蟲達人李契螢先生到咖啡達人劉易騰先生等11位受訪達人,他們堅持信念、追求完美的精神,意玲更與有榮焉,古坑的產業有無限可能,同時也急迫地想讓這些產業傳承下去,誰說年輕人返鄉是迫於無奈,古坑在地優質產業才是發揮活力、大顯身手的好地方。
最後,意玲要特別感謝雲林科技大學人文與科學學院院長巫銘昌先生與通識中心主任林崇熙先生,以及科技法律所碩士生王政中同學、文化資產維護系助理教授王新衡先生、漢學應用所助理教授張美娟女士、漢學應用所碩士生陳裕杰及陳俊霖同學,《古坑歷史與產業》讓古坑的故事有了角色、對話、場景及舞台,意玲在此真心推薦,願讀著本書的各位讀者們,一同看見古坑、認識古坑、喜愛古坑。
黃意玲 謹記
雲林縣古坑鄉鄉長
古坑是我從小生長的故鄉,對於這塊鄉土的故事,我始終聽不厭也說不倦,更樂於與大家分享,因為安居宜遊的翠綠山城─古坑,有豐富的歷史文化以及產業特色,這是古坑人的福氣,更是一種驕傲,而《古坑歷史與產業》一書的出版,對於鄉內的子民或是外地的訪客,都能從字裡行間看到古坑的古今風貌以及產業特色,透過走讀古坑,了解這片鄉土迷人之處,更能心生嚮往、到此遊覽,甚至向更多人宣傳古坑的美好,激發到古坑發展及服務之情懷。
翻讀本書之時,意玲看到了歷史人文篇中大坪頂遺址的介紹,一窺史前生活的面貌,也思索了我們後人在建設開...
作者序
雲林縣是個歷史悠長而又物產豐隆的臺灣鄉土。絕大部分的縣域處於臺灣西部的嘉南平原上,早年即為先人最早接觸和移民拓墾的土地。
我們從下面這首〈笨港懷古〉便可清晰地看見,雲林北港作為第一個躍上歷史舞台和先賢先民互動的昔日光景「當年顏鄭此披榛,海市繁華跡已陳。宮自朝天疑鳳闕,潮猶捲地接鯤身。采風有客尋碑碣,旌義何人荐藻蘋。糖菽名鄉今樂土,絃歌十里起汾津。」再者還有「一府二笨」的古老俗諺。這些都足以象徵著臺灣近代百餘年以來的開發歷程和故事。古坑鄉位處雲林的東南隅,為目前縣域中最大面積的行政區域,在發展與變遷的脈絡中自是扮演了相當舉足輕重的角色,其特殊的存在與個性更是彰顯了古坑在整個雲林,社會經濟活動的開展上所乘載的歷史與時代意義。
這塊土地上有著先民歷經險阻、涉險犯難而不畏艱險地打拚、開拓,進而成就的豐富文化遺產和人文風采。堅毅、誠樸的性格與精神亦恆久地伴隨著這塊土地而傳衍至今,這些陳跡縱使物換星移之後仍鮮明地烙印在古坑的斯土斯民上。然先民除了戮力奮鬥建設家園外,亦曾有過浴血奮戰而保衛桑梓的過往與過程。在生存的歷史過程中,先民們曾經對於當時的統治政權表達過不滿與抵抗,且不論功過為何,就背景和結果而言都是先民們為了安身立命而起身捍衛自我與鄉土的一段可歌可泣的血淚歷史。這些一步一腳印、胼手胝足開闊出來的事跡都孕育出雲林人的剛毅性格和情感!
古坑的百工百業、人文活動、信仰風俗,凡此種種共同建築了歸屬在地空間的共通記憶。希望藉由這本書的撰寫、發行,讓我們這一代連接著上一代和上幾代祖先們的歷史情感,亦盼能繼續傳承先賢先聖留下的歷史文化與人文價值。經由閱讀,期許大家可更深一層地理解到曾經在古坑土地上,先民的偉大與溫馨和愛。企盼繼續發揚親愛精誠、團結一致的精神和美德持續關照鄉土、愛護家園。
最後,古坑鄉全體上下正在瞬息萬化的社會新潮中力求蛻變,而鄉長和她的施政夥伴也竭盡全能,務求翻轉古坑並使之攀向另一嶄新的境界與巔峰。古坑的成長與改變,已指日可待。我們深深敬佩,也深深祝福!
巫銘昌 謹識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人文與科學學院院長
雲林縣是個歷史悠長而又物產豐隆的臺灣鄉土。絕大部分的縣域處於臺灣西部的嘉南平原上,早年即為先人最早接觸和移民拓墾的土地。
我們從下面這首〈笨港懷古〉便可清晰地看見,雲林北港作為第一個躍上歷史舞台和先賢先民互動的昔日光景「當年顏鄭此披榛,海市繁華跡已陳。宮自朝天疑鳳闕,潮猶捲地接鯤身。采風有客尋碑碣,旌義何人荐藻蘋。糖菽名鄉今樂土,絃歌十里起汾津。」再者還有「一府二笨」的古老俗諺。這些都足以象徵著臺灣近代百餘年以來的開發歷程和故事。古坑鄉位處雲林的東南隅,為目前縣域中最大面積的行政區域,在發展與變...
目錄
第一篇 歷史人文篇
1 古坑歷史導論
2 大坪頂遺址
3 古坑傳說故事
4 鐵國山抗日風雲
5 泣血樟湖二二八
6 520 農民運動
7 東和村媽祖傳奇
8 帝爺公與古坑
9 古坑華山古厝探訪
10 大事年表
產業達人篇 第二篇
1 古坑鄉的產業發展
2 芭樂達人李明憲先生
3 筍仔包達人廖碧蓮女士
4 長盛酒莊負責人李長葳先生
5 養蜂達人李駿璿先生訪談
6 竹藝達人郭守發先生
7 竹藝達人吳文淼先生
8 手工造紙達人林舜珍先生
9 木雕達人莊新利先生
10 手工檜木桶達人盧海俊先生
11 昆蟲達人李契螢先生
12 咖啡達人劉易騰先生
第一篇 歷史人文篇
1 古坑歷史導論
2 大坪頂遺址
3 古坑傳說故事
4 鐵國山抗日風雲
5 泣血樟湖二二八
6 520 農民運動
7 東和村媽祖傳奇
8 帝爺公與古坑
9 古坑華山古厝探訪
10 大事年表
產業達人篇 第二篇
1 古坑鄉的產業發展
2 芭樂達人李明憲先生
3 筍仔包達人廖碧蓮女士
4 長盛酒莊負責人李長葳先生
5 養蜂達人李駿璿先生訪談
6 竹藝達人郭守發先生
7 竹藝達人吳文淼先生
8 手工造紙達人林舜珍先生
9 木雕達人莊新利先生
10 手工檜木桶達人盧海俊先生
11 昆蟲達人李契螢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