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盧梭先生》一書中的「請問」是反思精神的彰顯,而「盧梭」則是近代教育學的鼻祖,所以《請問盧梭先生》就有反思教育學理論和觀念的意義;全書每一篇文章,都可視為既有教育觀念的挑戰,或者是核心教育議題的提問。例如:盧梭提倡自然主義的教育,但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真的「自然」嗎?美國的進步主義教育以「進步」為名,但它真的進步嗎?教育史的研究經常被視為一種「回顧」,但如果將之視為「前瞻」的必要工作,其價值會不會更鮮明?道德是重要的,但有的人可能沒有思考過,如果以特定方式來推行道德,則道德非但不能助人,反而可能「吃人」!學校教育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具有提升生命的價值及作用,但也有不少人覺得「學校教育害我一生」,這是為什麼?更具體來說,目前所謂的教育改革,真能改革教育嗎?本書《請問盧梭先生》便是針對此一系列的教育議題進行理性思辨,並提出針砭及改善之道。
目前所謂的教育改革,真能改革教育嗎?本書《請問盧梭先生》便是針對此一系列的教育議題進行理性思辨,並提出針砭及改善之道。
作者簡介:
劉蔚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葉坤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林玉体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兼任教授
周愚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但昭偉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鄭英傑
國立體育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助理教授
許殷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蘇永明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教授
林秀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李奉儒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教授
彭煥勝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教授
陳玉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李玉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林明地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教授
白亦方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教授
張文亮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
作者序
主編序
人類的進步往往在深刻的反思中,揭開序幕。當十八世紀的法國社會普遍沉浸在虛矯和紙醉金迷的風尚時,盧梭的反思和諍言,使人們從封建和物質文明的迷夢中驚醒,開始思索:為何人生而自由,卻無處不在枷鎖之中?為何在文明社會裡,人總是有快樂而無幸福、有名聲而無才德、能算計而無智慧?西方傳統思想中,原罪思想根深蒂固,兒童生來就被認為應該接受大人的約束、管制、糾正,但盧梭卻主張兒童天性善良,其為惡,源自文明社會的錯誤規範。盧梭的反思,在政治上,激起了波瀾壯闊的民主改革風潮;在教育上,則引發兒童中心主義和自然主義的運動,其勢力由十八世紀崛起,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仍然方興未艾。
有感於反思的重要,臺灣師大教育學系自105學年度起,在臺灣師大教學發展中心及五南圖書公司的資助下,創立以反思教育為宗旨的「早讀會」。早讀會由近40位師生共同組成,每兩星期舉辦一次,利用周四早晨8:20-09:50的時間進行。早讀會成員在會前預先閱讀受邀演講學者所撰寫的教育反思專文,並在會中聆聽學者的演講後,提出各類相關問題,供全體成員討論。一年以來,進行20場次,場場獲得熱烈迴響,觸發與會者豐沛的教育想像和實務改進思考。為了保全早讀會精采的專文和演講內容,以嚮學界和讀者大眾,我們將十三篇在早讀會發表且經雙審通過的論文、一篇專題演講文稿(林玉体教授專文)以及兩篇現場演講紀錄並經演講者(張文亮教授及白亦芳教授)修正而成的文章,集結編成這本以《請問盧梭先生》為名的專書。
書名中的「請問」是反思精神的彰顯,而「盧梭」則是近代教育學的鼻祖,所以《請問盧梭先生》就有反思教育學理論和觀念的意義;全書每一篇文章,都可視為既有教育觀念的挑戰,或者是核心教育議題的提問。例如:盧梭提倡自然主義的教育,但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真的「自然」嗎?美國的進步主義教育以「進步」為名,但它真的進步嗎?教育史的研究經常被視為一種「回顧」,但如果將之視為「前瞻」的必要工作,其價值會不會更鮮明?從歷史的角度上看,「科舉」是廢了,但現代考試制度,難道不像另類科舉?道德是重要的,但有的人可能沒有思考過,如果以特定方式來推行道德,則道德非但不能助人,反而可能「吃人」!學校教育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具有提升生命的價值及作用,但也有不少人覺得「學校教育害我一生」,這是為什麼?如果家庭好,小孩一定好,現行教改只問小孩、不問家庭的策略是不是行得通?更全面地看,目前所謂的教改,真能改革教育嗎?
與資本主義或民主相關的教育議題,也是本書多篇論文關注的焦點。例如:在一般人的意識型態裡常有一個觀念,認為教育活動中如果能加入競爭元素,就能快速促成進步,但這會不會是一種資本主義的迷思,甚或是騙局?隨著民主浪潮的席捲,權威在教育中被視為落伍的象徵,但沒有權威的教育或教師,能完成使命嗎?民主世界中,世人言必稱美國,美國成了自由、平等的化身,不過有多少人看清,多元族群下的美國,離教育的公平正義,仍然相當遙遠?奇特的是,美國和多數在美國影響下的社會(包括臺灣),施行得最徹底的制度,毋寧是資本主義,而非民主主義;資本主義邏輯對教育領域的影響之一,是「教育人」逐漸慣用商業概念來思考教育,於是他們在教育裡也談行銷、成本效益,甚至是品牌,然而教育可以是一種品牌嗎?另外,受效用觀念的影響,大眾普遍認為接受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在取得工作,可是在人工智慧高速發展的時代裡,學校教育究竟能夠培養學生什麼有用的工作能力?再者民主、商業和教育三種邏輯交雜、衝突的現代學校環境裡,推動校務行政格外辛苦,這使得校務行政人員大舉「逃亡」,即便是留在行政崗位上的教師們,也不時困惑於做行政值什麼的問題,這無疑將大大衝擊教育的推展效力。
前述種種議題,追本溯源,無一不涉及教育或學校究竟是什麼的思考。在國際競爭的狂潮裡,世人近來異常關心個別大學的世界排名序位,希求愈前愈好但人們更應該注意的似乎是「何謂大學」,甚或是「何謂人」的問題。就後一種問題而言,答案往往藏在理解和關懷別的生物的活動裡,這也是我們將「你知道大海裡的歌王-座頭鯨為什麼要唱歌嗎?」這一篇文章放在本書結尾的道理。總結而論,教育的桃花源盡在理解、愛惜和發展生命的世界。
本書順利出版除了要感謝參與撰稿和演講的學者先生們,也要對臺灣師範大學教學發展中心及五南圖書公司的大力支持,敬致無限謝意。所有熱烈參與的早讀會成員,以及專業的助理團隊成員陳冠妤、張甯雅、李宜航和王皓揆,都是這本書的重要推手,有你們的投入,這本書的意義更顯飽滿。
林逢祺、洪仁進
序於 臺灣師大 童心齋
主編序
人類的進步往往在深刻的反思中,揭開序幕。當十八世紀的法國社會普遍沉浸在虛矯和紙醉金迷的風尚時,盧梭的反思和諍言,使人們從封建和物質文明的迷夢中驚醒,開始思索:為何人生而自由,卻無處不在枷鎖之中?為何在文明社會裡,人總是有快樂而無幸福、有名聲而無才德、能算計而無智慧?西方傳統思想中,原罪思想根深蒂固,兒童生來就被認為應該接受大人的約束、管制、糾正,但盧梭卻主張兒童天性善良,其為惡,源自文明社會的錯誤規範。盧梭的反思,在政治上,激起了波瀾壯闊的民主改革風潮;在教育上,則引發兒童中心主義和自然...
目錄
CH1:盧梭自然主義的教育「自然」嗎?
CH2:進步主義教育進步嗎?
CH3:教育史是回顧或前瞻?
CH4:科舉廢了沒?考試制度的再思考
CH5:道德是吃人的還是助人的?
CH6:學校教育害我一生?
CH7:家庭好,小孩一定好?
CH8:教育改革能改革教育嗎?
CH9:教育競爭必然帶來進步嗎?
CH10:教師可以沒有權威嗎?PeTers對於教師權威的辯護
CH11:多元族群下的美國教育有公平正義的可能嗎?
CH12:教育可以是一種品牌嗎?
CH13:未來工作在哪裡?論智慧科技為就業和教育帶來的挑戰
CH14:做行政值什麼?從事學校行政的價值及其實踐
CH15:大學為何物?
CH16:你知道大海的歌王--座頭鯨為什麼要唱歌嗎?
CH1:盧梭自然主義的教育「自然」嗎?
CH2:進步主義教育進步嗎?
CH3:教育史是回顧或前瞻?
CH4:科舉廢了沒?考試制度的再思考
CH5:道德是吃人的還是助人的?
CH6:學校教育害我一生?
CH7:家庭好,小孩一定好?
CH8:教育改革能改革教育嗎?
CH9:教育競爭必然帶來進步嗎?
CH10:教師可以沒有權威嗎?PeTers對於教師權威的辯護
CH11:多元族群下的美國教育有公平正義的可能嗎?
CH12:教育可以是一種品牌嗎?
CH13:未來工作在哪裡?論智慧科技為就業和教育帶來的挑戰
CH14:做行政值什麼?從事學校行政的價值及其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