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序
這是一本指導農藥使用的工具書,希望藉由國際性的抗藥性行動聯盟建立出的作用機制分類,提供輪替用藥的選擇以避免抗藥性的產生。
第一版於104年10月發行,有些更正雖有同步更新於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的網站,但隨著這二年登記農藥的更新,於106年5月再發行第二版,內容更新了殺蟲劑氟尼胺成IRAC第29類別;新增殺菌劑氟派瑞fluopyram及普快淨 proquinazid 及殺線蟲劑氟速芬fluensulfone。
國內目前可採用的農藥有效成份已增加到350多種,殺蟲劑的作用機制可粗分為近30類,殺菌劑則有近50個不同作用標的,除草劑中則有近30個不同作用機制。適當選擇不同作用機制的農藥輪替使用,被認為是最有效防止抗藥性產生的手段。
農民如利用此本書,防治前進行用藥檢索,用藥時遵守輪替不同作用機制的原則,減少同類藥劑對害物選汰壓力,以減緩抗藥性的發生,農藥當可維時初上市的效果,避免過量用藥造成農藥殘留問題。
不過,單有作用機制分類的資訊,輪替用藥僅淪為口號。因此,此版書導入更積極的用藥指導,藉由新增農藥本身的特性,如接觸性或系統性;殺蟲劑作用於昆蟲的特定部位及殺菌劑獨特的作用特性,如預防性、治療性及除滅性等。希望藉由這些特性的描述,讓我們更能精準的選用藥劑,才能真的落實抗藥性管理。
接觸性及糸統性藥劑,會影響到農民施用的時機及方法,接觸性藥劑可藉由水去除表面的農藥殘留;系統性則可以讓藥劑施用時不用接觸到害物,而藉由輸導作用來進行植物體內的移行,達到害物防除的目的。農民在選用藥劑時,可因害物是否可能接觸到藥劑,而選用系統性或接觸性藥劑,或是防治對象具刺吸式口器,需採用系統性藥劑等。再此,系統性藥劑會殘留在植株內,不可用水清洗去除,施用時要更加注意其殘留風險。
疫病對寄主的危害亦可分為不同的時期,會影響殺菌劑施用的時期及選用。如施用殺菌劑時,採預防或是治療,甚是病微出現後,要進行除滅等的選擇都會有所不同。病原菌入侵的時間及在植體內發展的程度使用時機並不相同。如真菌已入侵植體內並開始增生時,此時如施用僅有保護劑作用的殺菌劑,並無法有效的防治病害。在預防施用時,或是初期感染時,或是病微出現時,可以選用藥劑的種類會有所差別,以達到最有效的用藥,施藥時如能考慮此類藥劑特性可避免無效施用。
殺蟲劑的作用機制很多,但如針對不同的作用部位,可歸類成五大類,如神經和肌肉、生長和發育、呼吸糸統、中腸及未知或無特定作用位置等。此類分法可歸類作用的時間,或對標的害蟲的選擇性,讓選用殺蟲劑時,可有更好的參酌基礎。
此外,此版本亦將目前無有效許可證的有效成份加以標示,以提醒農民,目前沒有市售產品,讓選用藥劑時可以與時俱進。
使用農藥時,請依下列建議建行害物的抗藥性管理:
1.不以農藥為主要及唯一的防治手段。使用農藥時,輪替不用作用機制,不亂混用藥劑。
2.用藥尋求專家的建議,如各地區試驗改良場所及大專院校相關科技之農業推廣及植物保護專家。
3.取得最近的正確用藥及防治資訊:行政院農業委會員動植物防疫檢疫局農藥資訊網 http://pesticide.baphiq.gov.tw/。
4.可參照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編列的植物保護手冊用藥。
http://www.tactri.gov.tw/wSite/ct?xItem=3691&ctNode=333 &mp=11
5.選擇適當的防治時機用藥,如害物發生之初,或害物出現之時。
6.依農藥標籤用藥,不隨意增減藥劑的用量或單位面積使用量。
7.懷疑害物對農藥產生抗藥性時,請向農藥產品登記業者反映或相關資訊提供農政單位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