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袋鼠下坡
有長長尾巴的袋鼠漫步下坡!
器材:飛機木(或珍珠板)、竹籤、細鐵絲、砂紙、線鋸、黏土、墊片
操作步驟與現象
「步行下坡」(ramp walker)是相當古老的玩具,有相當多不同形式的設計,本書前五項就是介紹各式各樣的下坡玩具。首先如圖一的木製袋鼠,沒有外加動力,放在斜坡上不會滑下來,而是前腳、後腳交替的步行下坡,相當有趣。
步行下坡的玩具,結構上都有二個部件(參見圖二):(1)與身體連結的前腳;(2)能夠轉動的後腳。此外,結構上的共通原則如下:
1.「後重心」原則:物體的重心在前腳的後面。(靠近後腳,但不能超過後腳)
2.「有限轉動」原則:後腳可以往前、往後轉動,但是轉動角度在一定的範圍內:當後腳往前轉動,會碰到前腳而停止;而往後轉動,會撞到木栓(S點)而停止。
3.「腳掌圓弧形」原則:前、後腳的「腳掌」是圓弧形的,不是平的。
4.運動過程的「支點」為腳掌,隨著下坡的運動過程,前腳、後腳交替接觸斜坡,支點也隨之改變。
製作方法
1.首先影印圖三(原始圖形取自參考資料2),袋鼠的身體長度(頭尾),建議不要超過12cm。因為袋鼠太大隻,不容易保持直立平衡,容易翻覆。
2.取約0.5cm厚的飛機木(或是珍珠板),將袋鼠圖形黏貼在飛機木後,再以線鋸裁剪(珍珠板則用保麗龍切割器裁剪),包括身體、二隻後腳。切割完成後,以砂紙將邊緣磨平。
3.以電鑽或尖頭鑽在A、B、C位置挖洞。注意:二隻後腳A、B位置的洞要挖小一點(註:A洞插入竹籤,而B洞插入鐵絲),插入的竹籤與鐵絲是緊緊套牢的狀態,以便二隻後腳可以一起連動。而身體C位置的洞要挖大一點,插入竹籤後,竹籤必須可以自由轉動。
4.將竹籤插入C洞,觀察身體是否「頭高尾低」的翹起來(如圖四),亦即重心靠近後腳。如果不是的話,在尾巴加一點黏土,或是用砂紙將頭部再磨掉一些。
5.二隻後腳的形狀是否對稱,是影響平順下坡的重要關鍵!因此,必須以竹籤穿過A洞,以細鐵絲穿過B洞,將雙腳固定後,用以砂紙將腳掌一起磨平(如圖五),注意腳底要磨到具有圓弧形!
6.組裝時,二隻後腳與身體之間(C洞),需要放置一塊墊片(如圖六),以避免後腳轉動時撞到前肢。
7.孰悉製作方法,並操作成功之後,可以自行設計造型。例如圖七為「恐龍」造型,只要修剪原來袋鼠的上半部與頭部即可。圖七的恐龍以珍珠板製作,並以牙籤代替竹籤。
袋鼠下坡的原理,如圖八,運動過程如下:
1.一開始以後腳為支點,因為重心在支點的右邊,因此袋鼠頭部會朝下運動(尾巴朝上運動),前腳因此會著地。
2.前腳著地之後,前腳成為支點,形成重心在支點的左側。同時後腳因為本身的重量而往下掉(往前腳靠近)。
3.此時由於重心在支點左側,尾巴會朝下、頭部會朝上運動(後重心原則發揮作用!),同時前腳往前(往上)跨出一步。
4.前腳因為跨出一步,支點轉移到後腳,重心變成在支點右側,於是頭部又開始往下(尾巴往上)運動。
以上步驟反覆進行,就形成了步行下坡的現象。
叮嚀的話
完成下坡袋鼠的製作後,首先要調整「斜坡」的傾斜角度,只要細心嘗試,通常都可以找到最佳傾斜角度。而斜坡的材質,避免使用過於光滑的,最好使用摩擦力大的,例如保麗龍板、軟木塞板、木心板等。
過程中經常發生的問題是:無法直線的走下坡,沒有幾步就因為走歪了而停止運動。這個問題的原因,包括以下幾個可能:(1)二隻後腿與身體,沒有垂直平行。例如圖九右側打X的情形,造成的原因是A洞與C洞沒有成為水平線。所以在鑽洞時(由上而下鑽),要特別注意保持一直線,不要歪斜。(2)包括尾巴、後腳與前腳,與地面(斜坡)接觸的切面,凹凸不平。解決方法是使用砂紙將接觸面磨平,或是以少量黏土補平。
上述的問題是各種步行下坡的共通問題,有時調整起來相當費時,建議製作過程不要心急,寧願慢慢的、仔細的裁切、鑽洞、磨平,遠比匆忙製作後再調整,更為省時省力!
2. 紙杯下坡
紙杯如何緩慢走下坡呢?
器材:紙杯、長腳圖釘、保麗龍、竹籤、砂紙、黏土、瓦楞板
操作步驟與現象
以紙杯製作步行下坡玩具,器材更為簡易,而且在斜坡上,紙杯會一開一合的下坡,相當有趣(如圖一)。本設計修改自參考資料1,製作過程如下:
1.首先製作紙杯中央的「瓦楞板」(圖二綠色部分),當為後腳。瓦楞板的寬度要比杯底直徑小約1cm,長度約為紙杯的高度。
2.將竹籤插入瓦楞板的頂端,再貫穿紙杯中央,穿洞的位置大約為紙杯的三分之二高度,完成後瓦楞板必須能自由轉動。此時瓦楞板會超出紙杯的杯底,再以簽字筆在瓦楞板超出杯底約2mm處做記號。然後將瓦楞板取下來,以美工刀切割。注意:切割線務必要平整,否則紙杯下坡時會歪斜!
3.在紙杯兩側分別黏貼二塊保麗龍,以限制瓦楞板的轉動角度。左邊的保麗龍不要超出杯底,而右邊的保麗龍要凸出杯底約2mm(如圖三),而且底部必須為圓弧狀(可用美工刀小心修剪)。
4.最後在紙杯的左側插入長腳圖釘(後重心原則)。完成後,就可以玩看看囉!
第二種下坡紙杯的製作方法,取自許兆芳(2016)的設計,結構更為簡單,成功率也更高。製作方法如下:
1.取一免洗紙杯,將杯底的底部以美工刀割除,成為鏤空狀。紙杯底部對摺壓扁後,再以長尾夾夾住。夾住紙杯後,如果紙杯開口成為扁平狀,則將開口拉一拉,使開口回復為圓弧狀。
2.剪一條打包帶(貨運行用於打包物品的帶子,五金店有販售整捆的),長度要比紙杯略長一些。然後以長尾夾將打包帶夾在紙杯的中央,如圖四。
3.取一圖釘,釘在紙杯背面的下方,如圖五;並修剪打包帶,使打包帶略為突出紙杯約0.2公分(參見圖四)。
完成後,將紙杯放在斜坡上,試試看紙杯是不是一步一步的走下坡呢?只要調整打包帶的長度,以及斜坡的坡度,相當容易成功喔!比起第一個製作方法的紙杯,這個紙杯的步伐比較小一些,但是也相當有趣。
原理
第一個紙杯的下坡原理,和下坡袋鼠一樣,紙杯中央可以轉動的瓦楞板,如同袋鼠的後腳;而杯底的前端就如同袋鼠的前腳。而第二個紙杯,以打包帶取代瓦楞板,由於瓦楞板具有彈性,可以利用下坡的重力位能,轉換為彈性位能,讓紙杯反覆的一開一合的步行下坡。
叮嚀的話
1.由於製作的難易度有差別,第一個紙杯適合國中以上學生,而第二個紙杯,國小高年級學生就可以進行製作。
2.第二個紙杯的背面底部,除了用圖釘當為重物,也可以用一段漆包線綁在長尾夾上面(漆包線朝向後面),或是用膠帶黏貼小塊黏土。
3.如同下坡袋鼠,最容易發生的問題是:下坡時會歪斜沒有筆直行走。原因通常是:(1)第一個紙杯,瓦楞板、保麗龍的底部傾斜不平整。(2)第二個紙杯,打包帶沒有位於中央,或是底部不平整。
4.在教學上,除了指導學生完成製作以及進行調整,可以讓學生探究「重心位置對於下坡的速度有何影響?」,例如第二個紙杯的圖釘再加上一些黏土(或綁上漆包線),會造成什麼影響?變快或變慢?為什麼呢?
3. 人形下坡
類似人形的步行下坡玩具
器材:飛機木、砂紙、鋸子、黏土、棉線、後鈕、小吸管
操作步驟與現象
本實驗取自參考資料1,「人」字形的設計宛如人類的雙足行走,相當有創意。製作過程如下:
1.取厚約0.5cm的飛機木(本實驗不適合使用珍珠板),依圖一的尺寸裁切,總計有四片板子(板子寬約3cm)。註:圖一的尺寸可自行調整,未必要完全一樣。
2.「前腳」的腳掌底部以砂紙磨成圓弧狀,「後腳」也要磨成圓弧狀。
3.在「後腳」板子的中央鑽一個洞,而直立的「身體」的相同位置也鑽一個洞,以便穿過棉線。棉線兩端再綁上一小片吸管固定(參見圖二),以便限制後腳的轉動角度(後腳的轉動角度大約為10度)。
4.將後腳以「後鈕」固定在身體上,注意後腳與前腳的底部,必須為連續弧線(相同高度的圓弧)。註:「後鈕」五金店有售,是用來固定在二片木板,以便旋轉的裝置。剛買來的後鈕,不容易自由轉動,要先用螺絲起子將包覆的金屬片撐開鬆動(如圖三),以便能自由轉動。
5.最上端木板左側以膠帶黏貼一個重物(磁鐵、螺帽或是墊片都可以),使重心落在後腳。完成後,放在斜坡上,試驗是否能一步一步的走下坡。
原理
「下坡行者」的原理,如同前述的下坡袋鼠、下坡紙杯。運動過程如下(參見圖四):
1.一開始以後腳為支點,身體以順時針方向轉動(因為重心在支點右邊),前腳因而著地。
2.前腳著地後成為支點,重心變成在支點的左側,同時後腳因為本身的重量而往下掉(往前腳靠近)。
3.此時由於重心在支點左側,開始逆時針轉動(後重心原則發揮作用!)。
4.轉動後,前腳因為身體轉動而「跨出一步」;同時支點轉移到後腳,重心變成在支點右側,又開始順時針方向轉動。
以上步驟反覆進行,形成了步行下坡的現象。
叮嚀的話
1.本操作的製作與難度,比下坡袋鼠略為簡易,比較關鍵的步驟是後腳的製作,包含長度以及轉動的角度。後腳的長度不可以比前腳短,否則無法成為步行過程的支點。而轉動角度,以棉線的長短控制,棉線太長,後腳會轉動得過於後面,導致步伐過大;而棉線太短,則步伐太小,容易停止運動。
2.在最上面木板放置的重物,除了調整數量或種類之外,也可以調整重物的位置(往前或往後移動)。
3.本設計如果實施與教學,建議國中以下學生以半成品的方式,讓學生完成製作。國中以上則可以讓學生裁切飛機木,自行完成組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