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8 項符合

畫說中外古典建築

的圖書
畫說中外古典建築【金石堂、博客來熱銷】 畫說中外古典建築【金石堂、博客來熱銷】

出版日期:2018-08-28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畫說中外古典建築

內容簡介

  建築的三個基本構成要素:功能、材料、形象,是缺一不可而相互共存的。建築的功能要求在三要素中無疑是處於主導地位的,因為這是人類建造出能「避風雨」與「避群害」的建築物的目的所在。建築的材料結構處於中階的地位,然而其作用往往是很關鍵的。不同功能的建築物要求不同的材料結構和不同的形式。材料結構在滿足建築功能的同時也造成建築形象。在同樣條件下,使用同樣的材料卻可以建造各種不同結構,以滿足不同功能要求及造成不同形狀的建築物,賦予不同形狀的建築物不同的藝術性。建築形象在三要素中雖看來處於從屬地位,但在實際生活中建築形象最能引起人們的興趣。

  然而建築具有雙重屬性,既是物質產品供人們使用,又是一種藝術創作給人以精神享受,它既是實用和審美的統一,又是科學技術和藝術技巧的統一。

  建築這一詞不僅可作名詞,也可作動詞使用:嚴格地講,建築不僅是建築物的簡稱,還表示建築物從設計到施工的全部過程,建築物是一個工程技術和藝術的綜合體。如果從哲學的角度去分析建築的屬性,可以發現建築的屬性有兩個層面,首先是建築的實用性,建造建築時必需的建築科學與建築技術構成了建築隸屬於物質性的形而下的經濟基礎的範疇。再來是建築形象(物質形象、空間形象)的可審美性,完善建築形象審美觀構成了建築隸屬於精神性的形而上的意識形態疆域。建築樣式與風格的確立受許多羈絆因素直接影響的結果,這或許也是建築藝術的魅力所在。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金龍


  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碩士導師。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會員。上海戲劇家協會會員。上海創意產業協會書畫藝術創作中心執行主任。

  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舞臺美術設計專業,畢業後留校任教,任舞臺美術系史論教研室主任,創意學院基礎藝術與理論教研室主任。

  教授素描、速寫、色彩(水粉畫、油畫)、漫畫、繪景和《中國古代建築樣式》《外國建築藝術》《中外傢俱史》等課程。任多部電視劇、戲曲、文藝演出額美術設計,獲全國和省、市級獎項。作品被美國Pacific Asia Museum(亞太博物館)等機構和多國私人藏家收藏,眾多插圖和漫畫作品發表於國內外各類書脊、雜誌和報刊上。

  多篇有關建築、舞臺美術的論文發表於刊物上,著有《識別中國古建築》、《外國古建築圖釋》。
 
 

目錄

中國古建築
一、古建築的起點
二、古建築的基礎
三、古建築的骨架
四、古建築的冠冕
五、古建築的裝修
六、古建築的牆與地
七、古建築的守護者─石獅
八、古建築的摩天者─塔
九、古建築小品
十、古建築的芸芸眾生

外國古建築
十一、古埃及建築
十二、古希臘建築
十三、古羅馬建築
十四、拜占庭建築
十五、早期基督教建築
十六、羅馬風建築
十七、哥德式建築
十八、文藝復興建築
十九、巴洛克建築
二十、古典主義建築
二十一、浪漫主義建築
二十二、折衷主義建築

附錄:有關建築的基本概念
參考文獻/
後記/
 



附錄:有關建築的基本概念

  (一)建築的三要素
  

  世間萬物,大至無邊無際的宇宙,小至肉眼無法看到的原子,都是由多種要素構成的。作為物質性的建築,其構成也有三個方面的要素,即功能、材料、形象。

  1. 功能

  建築的功能作用是建築產生和發展的最基本的原因。從我們的祖先棲身山洞至現今的摩天大樓為我們的居所,歷程悠長,變化巨大;但萬變不離其宗,建築完全是產生和發展於人類的實用性要求之中的。人們對建築功能的要求即是其能被合理地使用,這也是建築設計中神聖的宗旨。

  人類對建築的功能要求完全來源於人類個體的生理性需求和群體的社會性需求這兩個方面。個體的生理性需求導致了住宅建築在任何時代的建築中都佔有極大的篇幅,因為這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國家和民族的存在表明了人類適合結成群體形式一起互助生存。以後國家和民族隨著歷史的進程將會逐漸淡化直至消失,但人類群體互助的生存方式不會消失。人類群體中相互間各種關係的調整與演變會產生許多社會性的需求,學校、博物館、公共圖書館、法庭、超級市場等就是人類從群體的角度對建築提出的社會性需求的直接結果。人類群體對建築的社會性需求是與歷史進程相聯繫的。人的欲望的多樣性,生活和生產實踐的豐富性決定了建築類型和風格的多樣性,不僅給建築科學,而且也給建築藝術的發明創造提供了無限的活動領域。適應人類的生活和生產的多種實用要求是建築功能的邏輯起點。

  2. 材料

  材料是構成建築物的物質要素。如果沒有適當的材料,並以科學的方法構架起來,那麼人對建築的種種要求只能是想入非非的空中樓閣,而不會成為能供人使用的物質性的瓊樓玉宇。在長期實踐中,人類已經將許多自然性物質作為建築材料來使用了,但人類並不滿足造化的安排,還發明創造了許多優於自然性物質的建築材料,大大推動了建築文明的發展。使用各種不同的物質材料還必須與各種相適合的結構方法聯繫在一起方能造出滿足人類不同功能要求的建築物,但由於各種材料受其本身物理性能的局限,以及人們對科學結構方法的掌握並非一步登天,這些因素又會反過來限止人類對建築功能要求的膨脹。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能使同一種材料產生不同的結構方式以滿足不同的功能要求。一種材料在產生不同的結構方式的同時也賦予建築以不同的形體特徵,因此材料結構既能幫助也能制約建築形象多樣化的體現。
 
  3. 形象

  人們在使用物質材料構架成能滿足功能要求的建築物時,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給建築帶來特有的造型特徵。通觀人類的建築文明史,可發現人們始終在追求被認為美觀的建築形象,這完全產生於人的精神審美需求。人們對建築形象的塑造是按各民族、各地區、各歷史階段的各種美學法則來把握的。人們對建築形象的千變萬化的探索,其目的是為了使建築物具有非凡的藝術性。這不僅可使人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得以發揮,而且這還是人區別於動物之處。如果光以合適的材料以最合理的結構達到堅固而實用的目的作為建築物優劣的評判標準,那麼蜜蜂、蜘蛛等小昆蟲絕不會遜色於人類。人類在幾千年中將建築形象進行了千變萬化,但幾百萬年來蜂房還是一個樣式。人與動物的區別點雖然很多,但人類的藝術感悟力無疑是區別於動物的極重要的因素。建築是人類在三度空間中改造自然的積極成果,因此對建築形象的把握不僅是建築的立面造型,而且也包括建築的平面佈置、內外空間組合、材質肌理及色調等。

  由於建築形象能給人以一定的感染力,以及建築本身內涵和外延的包容範疇,因而建築往往被認為是一個時代文化的記錄。

  建築的三個基本構成要素是缺一不可而相互共存的。建築的功能要求在三個要素中無疑是處於主導地位的,因為這是人類建造能「避風雨」與「避群害」的建築物的目的所在。建築的材料結構對另外兩個要素來說是處於中階的地位,其作用往往是很關鍵的。不同功能的建築物要求不同的材料結構和不同的形式。材料結構在滿足建築功能的同時也在造成建築形象,材料結構是體現另兩個要素的物質手段。在同樣條件下,使用同樣材料,可以建造各種不同結構,以滿足不同功能要求及造成不同形狀的建築物,並賦予不同形狀的建築物以不同的藝術性。建築形象在三要素中雖看來處於從屬地位,但在實際生活中建築形象最能引起人們的興趣。在中外建築史上,可以發現許多為了形象而弱化功能要求的例子。有些類型的建築,如紀念性建築、宗教性建築等,為了精神審美的需要,在三要素中是非常突出建築形象的表現力和象徵意義的;為了形象不僅忽視功能,也無視材料結構的可能性;雖然有些偏頗,卻使建築形象多姿多彩,令人目不暇接。建築形象也是建築功能、建築技術(材料結構)的綜合表現。凡是具有實用、堅固、經濟而美觀諸因素的建築,應視其為優秀的建築。

  (二)建築的屬性

  由於建築本身的特殊性,其對人和社會的作用力是多側面多層次的,故其屬性是多維多向而非線性單向。縱觀建築文明史,可發現建築雖是人創造的,但人對建築的認識卻始終處在一個複雜的動態系統中,對建築本質力量的把握,各個歷史階段和各種風格體系都各有側重或新的發現,造成了豐富多彩的建築文化。

  自從18世紀的德國啟蒙運動的思想家、文藝評論家、劇作家萊辛提出造型藝術這一概念以來,人們都認為繪畫、雕塑、建築這三種藝術形式是造型藝術的三大支柱。美術史的著述就是以這三大支柱的發展史為基礎;從古至今有難以計數的專家、學者畢其智力和精力,寫下了洋洋灑灑的同樣難以計數的著作來闡述這三大支柱在造型藝術中的重要性及輝煌成就。

  由於人們對繪畫、雕塑、建築這三種藝術形式要通過眼睛來進行審美活動,故在習慣上將上述這三種藝術形式加上其他通過眼睛來進行審美活動的藝術形式統稱為視覺藝術。將繪畫、雕塑、建築稱作造型藝術或視覺藝術都是大綱式、粗線條的,是為便於人們認知而進行分類的需要,強調的是它們的相似性。但在以前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中,人們對建築的造型因素或視覺因素過於重視。以致一部分有才華的人陷入對某種樣式的偏愛而不能自拔,窮畢生精力來精確重複古代早已出現過的建築樣式,使建築史的發展進進退退,非常疲倦。

  將繪畫、雕塑與建築相比較,我們很容易發現建築藝術在尺度上是無可匹敵的。任何一幅長卷的繪畫作品都無法超過中國萬裡長城的長度,也沒有一個雕塑作品在體積上能與埃及的金字塔相比。由於建築藝術在尺度上令人刮目,所以古代所定的人類文明的幾大奇跡,大部分都與建築有關。因此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將建築定為人類的「第一藝術」。

  從美術史的角度,我們可以發現西方美術以前有個明顯特點是客觀性強。繪畫、雕塑以寫實、摹仿為能事,並用解剖學、透視學指導繪畫、雕塑的藝術實踐,這在文藝復興時尤其如此。建築造型從古至今因受其自身某些特點的局限,從未企圖走一條寫實的路。雖然在建築物中我們常可見以寫實的壁畫作裝飾,或以寫實的雕塑充作建築構件,還有不少建築師以人體比例為範本來增進建築比例的美感,但整體上來看,建築給我們的美感是抽象性的。建築形象只能體現出某個時代的一般精神面貌,而完全無法在時間的跨度上和空間的廣度上,具體地向人敘述娓娓動聽的生活故事,提供某種現實事件的詳盡細節,如實描繪現實生活中人的音容笑貌,反映具體入微的人的思想感情。建築實體給人的總體感受是一些幾何形體在三度空間中的圍攏、切割與組合,這些具體可感的幾何形體在三度空間中所造成的建築形象卻能暗示出人類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抽象觀念情緒,比如崇高或卑瑣、亢奮或壓抑、歡愉或安詳、活潑或寧靜、富貴或寒磣,甚至一定的人生哲理等等。建築形象對某種社會人生的反映是表現而不是再現,建築造型始終在抽象藝術的道路上發展著。抽象非無象,建築之形象有著豐富的內涵和變化手段。

  建築藝術到了學院派的手裡成了僵死的教條,成了純視覺的載體,他們將古代的一些建築造型方法視作金科玉律,不能越雷池一步,給建築藝術帶上了沉重的枷鎖。近代許多建築師通過科學的和藝術的實踐,已破除了以學院派為代表的對建築傳統與片面的看法,對建築藝術的認識更深化了,就像布魯諾.賽維教授所指出的:「建築的特性─使它與所有其他藝術區別開來的特徵─就在於它所使用的是一種將人包圍在三度空間內的‘語彙’。繪畫所使用的是兩度空間語彙,儘管所表現的是三度或四度的空間。雕刻是三度空間的,但卻與人分離,人是從它外面來觀看它的。而建築則像一座巨大的空心雕刻品,人可以進入其中並在行進中來感受它的效果。」因此,賽維教授斷言:空間是建築的「主角」。中國古代的偉大哲人老子也曾在他的名著《道德經》中說過:「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雖然老子與賽維時隔2000多年,但他們對建築本質的把握是完全一致的。故當今許多人據此將建築藝術看作是一門「空間藝術」。

  建築是利用自然空間造成有意味的「人為空間」,因此對建築的審美觀照不僅要看其立面造型以及與周圍環境的配合關係,還要「進入其中並在行進中來感受它的效果」,就像欣賞一首音樂作品一樣,需要一個時間的流程。從上述角度我們也可看出建築藝術在一定的範疇內也是一門時間藝術。

  在近現代令人眼花繚亂的美術史中,繪畫、雕塑的藝術實踐在一定的程度上已達到了隨心所欲的地步,建築由於受功能要求、材料結構的制約,在整體形象的把握上並不能想入非非。誰也不希望自己的住宅是一幢只能看不能用,而且是搖搖欲墜、險象環生的建築物,雖然建築藝術從沒受到寫實主義的束縛,但與繪畫、雕塑相比,建築的形象處理從來沒有獲得過真正的自由。豐子愷先生在他的《繪畫概說》中,將建築藝術很客觀地稱為羈絆藝術,即受約束的、不自由的藝術。建築藝術本身內涵的多重性,對人與社會的作用力是多側面、多層次的,繪畫與雕塑經常被作為建築的裝飾部分使用著,因此也有人非常寬泛地將建築藝術界定為綜合藝術。

  上述是從美學的角度來探尋建築藝術的觸角所伸向藝術領域的各層面的實際狀況。由於美學自古希臘至今,只有各種理論而無統一的結論,因此美學的發展還有非常寬廣的天地。美學的發展勢必對建築藝術帶來極深刻的影響,在符號學的基礎上形成的後現代主義建築便是很好的證明。在可以預期的將來,建築的功能會深化,材料結構會優化,形象會更藝術化、多樣化、個性化。建築藝術給人帶來嶄新的視覺衝擊時,建築的信碼也將被更多的人解讀。

  建築這一詞不僅可作名詞,也可作動詞使用:嚴格地講,建築不僅是建築物的簡稱,而且還表示建築物從設計到施工的全部過程,建築物是一個工程技術和藝術的綜合體。如果從哲學的角度去分析建築的屬性,可以發現建築的屬性有兩個層面,首先是建築的實用性,而建造建築時必需的建築科學與建築技術顯然構成了建築隸屬於物質性的形而下的經濟基礎的範疇。再是建築形象(物質形象、空間形象)的可審美性,完善建築形象審美觀照所需的藝術技巧這又構成了建築隸屬於精神性的形而上的意識形態的疆域。因此,建築具有雙重屬性。建築既是物質產品供人們使用,又是一種藝術創作給人以精神享受,它既是實用和審美的統一,又是科學技術和藝術技巧的統一。總之,建築具有雙重作用。

  (三)形成建築樣式與風格的諸因素

  1. 建築形象的歷史性與民族性


  除功能要求和材料結構能影響於建築的形象外,建築形象又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經濟和文化發展的產物,它反映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特點與文化傳統。各歷史階段所造成的建築樣式的特殊性反映了人類文明演進的審美走向,建築樣式的歷史特徵具有一定的斷代性,相對地呈不穩定的液態狀。文化傳統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一種歷史積澱,在這種歷史積澱中產生的建築文化會具有特定的氣質和與眾不同的樣式,即民族樣式。這種民族樣式有頑強的延續性,相對地呈穩定的固態狀,並培養了該民族的審美惰性,民族性在惰性中得到保存。

  2. 建築形象與社會的生產關係及生產力相聯繫

  作為人類改造客觀世界最有效、最醒目、規模最大、使用最多的手段─建築,其明顯是與社會生產關係的演進與生產力的發展相聯繫、相適應的。生產關係越先進、生產力越發達,建築對人類功能要求的滿足也越大。建築材料越多樣、越先進,結構方式越多樣、越先進,也使建築造型更豐富新穎,而這一切無疑與社會生產關係的演進及生產力的發展是緊密相連的。建築造型的質變往往要依賴生產關係及生產力的飛躍。

  3. 建築形象與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相適應

  作為物質形態的建築,人們使用的主要是其內空間,觀賞的是其有意味的整體,構成這空間和有意味的整體,當然需要大量的物質性的建築材料。一個建築作品不可能像繪畫、雕塑作品一樣,可以與周圍環境很少發生聯繫或完全不發生聯繫;作為人為空間的建築是構築在自然空間之中且與周圍的自然環境緊密相連的。因此,人們在把頭腦中觀念形態的建築轉化成物質形態的建築時,對「選址」和「選材」的問題是無法忽視的。在以前科學不甚發達、生產力亦較低下的歷史時期,人們在長期的建築實踐中,總結出了「就地取材」與「因地制宜」這兩條經濟而合理的原則。例如古代中國的大部分地區處於溫帶區域,森林資源豐富,自然而然地以木材作為建築的主要建材,發展了木構技術,造成了中國古代建築的特有面貌。中國古建築上的鬥栱技術絕不會發生在以磚石為主要建材的歐洲建築上。雖然都用木材為主要建材,但四川等山區出現的吊腳樓與江南地區的建築外貌又有很大區別,這是因地制宜的結果。黃土高原上木材與石料都缺乏,因此開鑿冬暖夏涼的窯洞就成了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最佳選擇。中國古代建築屋頂樣式以各種坡形屋頂為主,在北方由於風大,屋頂就較平緩;而南方雨多,屋頂則較陡峭,這是因氣候而制宜的。久而久之,這些在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制約下所造成的建築樣式又成了民族特徵和地方語彙了。

  因此,建築樣式與風格的形成,並不像繪畫和雕塑那樣天才人物的匠心往往能起決定性的作用,建築樣式與風格的確立往往是受許多羈絆因素直接影響的結果,這或許也是建築藝術的魅力所在。

  ─摘自作者為上海戲劇學院而寫的教材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198033
  • 規格:平裝 / 468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塔木德:猶太人的致富聖經[修訂版]:1000多年來帶領猶太人快速累積財富的神祕經典
作者:佛蘭克.赫爾
出版社:智言館
出版日期:2014-04-01
$ 175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生命中最大的寶藏就是你自己Stand by Yourself
作者:曾寶儀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0-31
$ 331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午夜的肌膚之親 (首刷限定版) 03
作者: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1-13
$ 181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魔法帽的工作室 04特裝版
作者:白濱鷗
出版社:四季出版國際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14
$ 253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城與不確定的牆(平裝)
出版日期:2024-11-23
$ 537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哲學直播室:德國公民啟蒙哲學讀本, 與柏拉圖、康德、亞里斯多德等大師對談,解構18大經典哲學思想
作者:Jörg Peters、Bernd Rolf
出版社:創意市集
出版日期:2024-11-14
$ 266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京都三部曲1】千年繁華:京都的街巷人生(壽岳章子X澤田重隆攜手經典作,在台發行22周年金典珍藏)
作者:壽岳章子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24-11-07
$ 280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2024商業服務業年鑑:迎接智慧轉型,擁抱低碳永續,建構服務業韌性生態系
作者:經濟部商業發展署、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2
$ 525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