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八零年代台灣閱讀市場出現了許多至今仍讓讀者難忘的文學大師,馬奎茲、昆德拉、徐四金等,在他們之後,十多年過去,我們終於等到新時代的說故事大師:傑佛瑞.尤金尼德斯,今年,讓我們來認識這位才寫兩本書便以《中性》拿下普立茲文學獎,並在英美書評界、寫作者間造成壓倒性好評的尤金尼德斯。到底一本以風趣幽默的文筆,藉由一個性別不明的青春成長故事刻畫希臘移民家族在美國中西部文化融入的小說能有多好看呢?請看《追風箏的孩子》作者卡勒德.胡賽尼下面這段話:「這是一本迷人的小說,在很多其他的事物中,談的是身分的意義。尤金尼德斯花了九年的時間寫這本書,而且每一分鐘都值得。這是那種會讓其他的作者幾乎想要放棄算了的書。」
《中性》是一本如同史詩般浩蕩的鉅作,書中的主角「卡莉歐琵」與九位繆思女神之一同名,那位女神司掌的正是史詩。
故事以三代人的希臘家庭為背景,他們從小亞細亞一處能俯瞰奧林帕斯山的小村落逃難到漫天煙塵的底特律,見證了這個汽車城的光輝日子,經歷了1967年的種族暴動,最後來到密西根州一處名為格洛斯波因的郊區。少女初長成的卡莉歐琵卻發現自己在生理上的發育比其他女孩慢多了,醜小鴨遲遲未能變成天鵝。而且,卡莉歐琵在感情上的偏好也喜歡同性好友,難道這真的只是源於女校的同性情誼,或是有某種深埋地下的原因,像她身體裡潛藏的番紅花一樣,正在蠢蠢欲動?一次意外事件解開了卡莉歐琵的身體之謎,把「卡莉歐琵」變成「卡爾」,也揭開了起源自祖父母甚至更久遠之前的家族祕密。沿著家譜溯游而上,追尋橫亙兩個大陸與數百年的基因宿命,這個回溯,不僅是身體的、人─存在上的,也是文學上的。這使得《中性》同時彰顯出女╱男、悲劇╱喜劇、古典╱後現代的雙重面向。
獲獎記錄
★傑佛瑞.尤金尼德斯是得獎常客,曾獲得古根漢基金會及國家藝術基金會的獎學金等獎項。
★《中性》一書獲得2003年普立茲小說獎,並獲選《洛杉磯時報》、《芝加哥論壇報》、《紐約時報書評》、《舊金山紀事報》、博得書店、邦諾書店,以及亞馬遜網路書店等的2002年好書《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舊金山紀事報》暢銷書榜
書評
作者簡介
傑佛瑞.尤金尼德斯(Jeffrey Eugenides)
生於美國的底特律。其袓父母為從小亞細亞來的希臘移民,父親生於美國,然而母親也是外國移民的後裔。尤金尼德斯曾就讀於布朗大學,並於史丹佛大學獲得英文碩士學位。1993年出版小說處女作《黑色青春日記》(Virgin Suicide),書一上市即佳評如潮。該書獲得1993年懷汀獎,及同年美國藝術協會年度風雲書,並由美國名導演柯波拉之女Sofia Coppola改拍成電影《死亡日記》。2002年出版的《中性》是尤金尼德斯的第二本小說作品,這本以希臘移民的三代人為背景的故事,與尤金尼德斯自身的經驗十分相似。《中性》一書獲得2003年的普立茲小說獎。
譯者簡介
景翔
工科畢業,但所從事者除早期電腦程式設計外,多為文化藝術類之工作。自民國 51 年因興趣從事翻譯工作至今,由業餘轉為專業,始終樂此不疲。雖不乏應制之作,但用心與誠懇則一心貫之。重要譯作有:《午夜牛郎》(林白);《他們》、《超級巨星》(爾雅);《破水而出》、《同志童話》、《彩蝶之翼》(開心陽光);《骸骨與沉默》、《恐怖角》(遠流);《鳳眼》(麥田);《男人的愛人是男人》、《瘋子、教授、大字典》、《在你沈睡之前》(時報出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