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君王之一,他只花了二十五年,就征服比四百年古羅馬帝國更多的人口與更大的疆域,而蒙古族人過百萬人,蒙古「大軍」更是只有區區十萬出頭。他的豐功偉蹟,是近代喪失自信的中國人,面對西方文明的自我安慰;而蒙古人能徵善戰,征服過程動輒屠城,讓西方人又敬又怕。這些史蹟,對全世界的讀者來說,早已不是新鮮事。而本書獨到之處,便在於清楚交代鐵木真的出身與彪炳戰功之後,詳述他切合現在概念的治理方式。
作者在蒙古待了五年,與研究團隊將十餘種語言的最重要一手、二手文本,與《秘史》裡的記載相比較;埋首於地圖,辯論不同文獻和更古老分析結果的精確意涵。團隊成員來來去去,在數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奔波往返,終於寫成此書。本書第一部分談成吉思汗在乾草原上崛起稱霸的過程,以及從一一六二年他出生後,一直到他統一蒙古各部,一二○六年建立蒙古國這期間,形塑他一生與性格的外在因素。第二部分則跟著蒙古人,透過「蒙古人所掀起的世界大戰」,進入歷史舞台。這場大戰歷時五十年(一二一一至一二六一),直到成吉思汗的孫子起內鬨,兵戎相向為止。
名人推薦語
蕭啟慶(中研院院士、清華大學歷史所梅貽琦榮譽講座教授)
美國人類學者傑克.魏澤福(Jack Weatherford)所著《成吉思汗--現代世界的創造者》是一部具有寬廣學術基礎的普及性史著。作者根據各國歷史文獻及其團隊在蒙古等相關地區長達五年的田野調查,探討蒙古征服世界的過程及其影響。既有引人入勝的敘事,也有深入的分析。
作者簡介
傑克.魏澤福
美國明尼蘇達州馬卡列斯特學院(Macalester College)的人類學教授。他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攻得博士學位,並獲頒蒙古成吉思汗學院的人文榮譽博士學位。其他著作有《印第安施者》(Indian Givers)、《野蠻與文明》(Savages and Civilization)、《金錢簡史》(The History of Money,商周)等。
譯者簡介
黃中憲
政大外交系畢業,曾任出版社叢書主編、網路媒體國際新聞編譯,現專職筆譯。譯作有《企業理想國》、《國家地理攝影精技》、《發現非洲》、《伊斯蘭世界》、《破解古埃及》、《1776》等。
書評
為「成吉思汗」的重新定位──讀《成吉思汗-近代世界的創造者》有感
◎文∕黃崇興 教授(台灣大學EMBA代理執行長)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 略?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首先認識成吉思汗,是在傳統的50年代的教科書中,成吉思汗,是一位異族,是元朝的始祖,他的子孫滅了宋朝(活該),把我們漢人列為低等社會族群;他們的最大貢獻據說為了傳遞「八月中秋殺韃子」的字條而成為中秋節月餅的理論根據。
再次碰到成吉思汗,是在讀金庸的射雕英雄傳,郭靖母子在他那裡打工,因為與拖雷王子與華箏公主的情誼,讓他融入與參與了一些成吉思汗的豐功偉業。因為這部小說,我才對蒙古帝國的發展,他們與西夏、金國、西遼、南宋、花剌子模之間的錯綜複雜的社會、地理、歷史以及政治的糾葛,以及之後的戰爭與政治情勢變化多了一些瞭解。
第三次遇見成吉思汗,是我看大陸中央電視台拍攝的「成吉思汗」電視影集。該影集幾乎是以「蒙古秘史」為綱,以後世的野史、傳說為緯,將成吉思汗當成一位奮鬥、有野心,像亞歷山大、像凱撒、像拿破崙一樣的君主,客觀的來敘述。在影片中,他顯示出獨特的人性與個性,以及所有的愛、恨、情、欲。
今天Jack Weatherford的書竟然是從非常社會學以及管理學的角度來看成吉思汗的功業。成吉思汗的銅筋鐵骨、似狼性格的養成,該是應了孟子『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原理熬出來的。一個沒有一絲資源的人,茁壯過程的第一策就是要「求生存」,不管結盟也好,當強者的附庸也好,都要能審勢、慎行、逐步積聚實力。
從組織管理面來看,以親屬為基礎的草原階層體制中,成吉思汗所做的第一步改革,就是採用不同的方式組成團隊,是根據能力,而不是根據親屬血緣,而以忠誠來做為用人的標準,這樣組織才能夠撇開家族共同體的包袱,完全以功能體的方式運作。第二項改革就是收編與融合被他征服的對手,將他們納為結義兄弟一樣,成為部落的新成員,這是實實在在的文化融合,取長補短,將各式菁英留在組織內的作法。第三項改變就是戰利品這些財物的分配,以及工作分配的公平性;對於陣亡將士遺族的撫卹,以及如何處理戰利品,成吉思汗訂定了一個截然不同於以往只照顧貴族的作法。
為讓上面所提到的組織手段能夠落實,同時顧及作戰執行力的最大發揮,就要進行組織結構的調整:以十為單位同心圓式的功能組織設計,讓團隊真正落實的形成以發揮最佳的功能。在精神與新文化的建立上,成吉思汗善用他個人對「長生天」以及「大地」這個草原自然宗教的虔誠,將親族、民族、宗教結合起來,然後進一步在部族會議與各階層直接溝通取得共識,形成一種新的公民概念,把「志同道合」的人集合成為蒙古帝國組織運行的基礎。
徒人不足以成事,為要求這個由不同部落組成的帝國,和平相處,有共同基本的價值觀,也藉機會消除一些草原上的惡習,成吉思汗將草原上游牧民族千百年來的習俗以及傳統,結合整理為稱之為「大法」的法律,要求所有人一體遵守,並設置「大斷事官」確保法律的實施。除次之外,他為新的蒙古帝國設計了一套文字,他為帝國培養優秀的人才,他為帝國建構一個有效的後勤體系,他讓帝國中的人擁有充分的宗教自由以免除宗教戰爭,他為帝國的有效運作建立一套通信方法與系統。所以,他創建了一套相當完善的管理基礎制度。
有鑑於「沒有敵人就失去團結的理由」,成吉思汗不斷的在找新的敵人。因為往北森林擴張所得到的作物價值,比不過南方多樣的商品。可以說是成吉思汗的某種物欲作祟,終於造成了貧瘠的草原文化與富裕的農業文化的衝突。在整個南侵的過程中,更令人佩服的是成吉思汗與他的蒙古帝國的學習精神,不拘泥於現有優勢與技能,邊做邊學,截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儘量善用攻城掠地而來的新資源充實自己。這就是成吉思汗進行全球化的基本模式。
在西征上,其實蒙古人只是對於不投降、頑抗的城市進行最激烈的攻擊,對於無禮於或不義於他們的地區或是人民給予嚴厲的懲罰。大多數投降的城市他們都是輕輕略過,並沒有留很多的人下來佔領被征服的城市。充其量他們只是一昧的在追求一種軍事勝利的優越感。
千年之後,在Jack Weatherford的書裡,我們看到作者發現為這個征戰而設計、培養、運作的後勤機制,無形中促進了東西文化的交流。也發現因為蒙古軍隊的刺激,攪亂了歐洲封閉的社會結構、生活機制、還有古老的文明,讓當時似乎受傷嚴重的國家地區,在劫後餘生的驚嚇裡,醒過來重新思考與反省,重新建立他們的社會,再復興他們的文明。這是蒙古人給他們的大破壞之後的自己的大建設。如果沒有成吉思汗的野心,以及他的三代子孫的忠實執行,歐洲是否能夠享有今天的文明?讀完這本書,我認為成吉思汗個人對今天這個世界的貢獻,對當時他的人民的福祉的努力,絕對超過那個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