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培養感性的能力
感性,曾經帶給我豐富而美好的心靈體會,卻也曾經帶給我些許的困擾。
從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自己的血液裡,流著感性的因子。因為細心敏感,我比一般孩子表現得更善解人意;因為觀察入微,我比同齡的兒童更喜歡美術繪畫;因為閱讀及思考,我喜歡聽故事、也很會說故事……
五歲那年,爸爸轉換工作職場,我跟著遷徙到中部的山上定居,常常獨自跑到休耕的玉米田裡放風箏,坐看白雲蒼狗的幻化,盡情讓歡笑與淚水奔放在自然的原野間。我也喜歡在下過大雨的晚上,拉著爸爸的大手,沿著田埂撿拾蝸牛,為家裡後院的鴨子加菜。或者,在起霧的清晨漫步林間,感受生命的清新。
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卻點點滴滴累積在我的記憶裡,像是從不褪色的影音光碟,按下啟動鍵就可以體驗真實人生的豐富與美好,不論我的心情處於高昂或低沉的位址,總是那麼容易地感動了自己,也極其慷慨地感染了別人。
長大之後,我慢慢發現,感性是一種神奇的力量,足以化平凡為神奇、化平庸為珍貴。偶爾飄落眼前的黃葉,可以就近埋進土裡,化作春泥更護花,也可以夾進書本,變成時光的紀念。
但是,不被了解的感性,也可能成為人際關係的困擾,與我頻率不相近的人,總會嗤之以鼻地說:「你會不會太多愁善感了!」「你想太多了。」「別那麼神經質吧!」於是,我漸漸地學會人與人之間的世故,面對某些「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朋友時,暫時收起我的感性藏在心底,盡量用理智的溝通,減緩雙方的壓力。
儘管如此,依然無損於我內在感性的特質,反而更能游刃有餘地將感性和理性充分配合,以更有組織、更有效率的方式,節制漫無章法的感性,先從內在醞釀能量,再化為動人的影響力。讓感性在不只不覺中,成為一種獨特的力量。也許這和我在大學時期所接受的「企業管理」教育,以及畢業後從事的「行銷管理」工作,有十分密切的關係。進入社會工作之後,從事行銷及廣告業務,我的主管和客戶看到我草擬的行銷企劃案或廣告製作物,總是以驚嘆的語氣對我說:「真是不可思議,你的頭腦裡裝了什麼新奇的東西?」
我的頭腦裡,到底裝了什麼新奇的東西?其實,我也不斷問自己,想知道其中的某些答案。後來,在《未來在等待的人才》(原文是:A Whole New Mind)這本書裡,找到線索。
作者丹尼爾.品克(Daniel H. Pink)提出「高感性;高體會(High Concept, High Touch)」的觀點,他說:「高感性,指的是觀察趨勢和機會,以創造優美或感動人心的作品,編織引人入勝的故事,以及結合看似不相干的概念,轉化為新事物的能力。 高體會,則是體察他人情感,熟悉人與人微妙互動,懂得為自己與他人尋找喜樂,以及在繁瑣俗務間發掘意義與目的的能力。」
書中強調:知識,不再是力量!這世界正從一個講求邏輯、循序性與計算機效能的資訊時代,轉化為一個重視創新、同理心,與整合力的感性時代,每個人都必須具備六種關鍵能力,分別是:一、不只有功能,還重設計。二、不只有論點,還說故事。三、 不只談專業,還須整合。四、不只講邏輯,還給關懷。五、不只能正經,還會玩樂。六、 不只顧賺錢,還重意義。作者並且預言:藝術家、發明家、設計師、說故事高手、看護者、諮商員、及宏觀人士,將成為下一波職場新貴,入主社會高報酬階級,坐享快意人生。
反覆閱讀這本書,每個章節、逐字逐句,像是對過去的我詳細的解析,也像是對未來的我中肯的勉勵。
相對地,讓我想起和《未來在等待的人才》相隔七年之前出版的《高科技.高思維》(原文是:High Tech,High Touch )作者是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等人。聽起來這兩本書的書名好像有「分庭抗禮」的意味,但實質上卻是可以延伸閱讀的姐妹書。《高科技.高思維》甚至以更領先的姿態對人們預警:如何善用科技的好處,而減少它對文化的不良副作用,提示如何在工作與遊戲中,尋找靈性的道路,進而在道德的指引下,對自己命運萌生主控的意識。
這兩本書給我帶來許多啟發,同時也產生更大的信心:感性,是未來需求人才的基本配備!善用感性的力量,的確可以豐富自己、造福大眾。看起來,感性好像是天生的個性,但也可能經過後天的培養而具備。只要你願意重新檢視自己的內在,觀察身邊的事物,體會對方的想法,練習右腦思考,在現實人生中多點想像力,就能激發感性的潛能,擁有幸福的人生。
正值時報出版送來年度計畫,列出這幾年來持續再版的書單。或許,冥冥中這也是奇妙的緣分,來自感性的力量吧!我看到與《高科技.高思維》同年出版的《活出生命能量》《啟動心靈程式》這兩本書,所有篇章都是取材自我本身的生活經驗,以說故事的方法,講述感性的力量,因此決定精選其中菁華的篇章,因應新的趨勢、融入新的見解,增刪改寫,彙整成為《培養感性的能力》,邀請讀者培養感性的能力,活出獨特的自己,也樂於把幸福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