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的祕密都藏在細節裡
不論你是零售業的老闆或從業人員,或者是一般行銷、業務人員,
來來來,牛刀小試一下你的店頭概念功力如何:
1、購物籃要放在入口的地方以方便顧客取用?
2、主打的商品要放在貨架的左邊,以方便凸顯商品?
3、特賣的花車商品,只要能製造擁擠人潮就能創造好業績?
4、一般調味料因為容易受潮,所以要和生鮮產品分開擺放?
5、為了讓顧客有更多選擇,點餐的看板要盡可能詳盡?
6、冷門商品如假牙清潔劑,擺在角落裡的底層就可以了?
7、禮多人不怪,看見顧客一進門,五秒內就要起身歡迎以示周到?
8、填寫資料的櫃檯,消費者會停留較久,所以是放置商品資訊的好地點?
9、參加商展時,最靠近門的攤位,因為消費者並然經過,是最好的設攤點?
10、為了成行成市,女裝店要開在女裝店的隔壁?
如果你的答案通通都是Yes,或者有些問題拿不定主意,那你絕對不能把本書放下!
本書作者投入消費行為研究逾30年,跟全球50大零售商的一半以上合作過,透過在每家店面裝設約10台攝影機,及無數購物追蹤員的訪談;累計超過1,500,000小時消費觀察實錄,並完成近1,000件購物者與賣場互動的個案研究,只要能擁有這本書,你就擁有提升20%業績的實力!
作者簡介:
帕克是零售顧問業者環境銷售公司(Envirosell)創辦人暨CEO,專門研究當代消費者行為及其動機客戶,包括星巴克、麥當勞、愛迪達和諾基亞;他也是美國國家公共電台的常客,更經常於《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發表文章。
譯者簡介:
阮大宏
東海大學政治系學士,美國雪城大學麥斯威爾學院公共行政碩士,曾任奧美公關公司經理。
但漢敏
輔大翻譯研究所畢業,現為兼職譯者。
譯有《我在漢堡店臥底的日子》、《超越權力,看見影響力》(以上為商智文化出版)、《任性創業法則》(野人出版)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台大國企系教授/台灣行銷科學學會秘書長 任立中
台灣麥當勞總裁 李明元
全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蔡建和
媒體推薦:
推薦序 真正的消費者「行為」研究
長久以來,行銷研究方法的主要工具,不是焦點團體訪談(Focus Group Interview),就是問卷調查。然而不論是哪一種方法,行銷人員所獲得的資訊,都是有關消費者心理層面的主觀認知、偏好、態度、意向等狀態。但是當消費者真正在進行一項購買行為時,這些原先僅存在消費者腦海中的記憶,往往被當下的情境因素所影響,因而在有意或無意中,改變了原先的購買決策。這也難怪,有很多行銷人員都會有一種經驗,那就是消費者常常口是心非。有一項學術研究就曾證明,消費者問卷調查與實際購買行為的落差。研究人員在一個 3 C量販店的門市,隨機詢問來購物的會員顧客,有關他們對於家電用品的偏好,事後再根據該會員的編號,從顧客關係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系統中,將該會員過去三年的購買紀錄作一比對。結果發現,消費者想的和實際做的,還真是風馬牛不相及呢。
直接觀察法一直是最古老、最省錢的研究方法。敏銳的行銷人員往往藉由現場的觀察,蒐集第一手的資料,了解消費者的反應,進而擬定適切的策略,但是這個方法也受限於觀察的個案不夠廣泛,或是容易受到觀察人員的主觀解讀等缺點,因此直接觀察法雖然很重要,但始終未成為行銷研究方法的主流。本書改變了這項觀點。經由現代科技之賜,作者累積了大量的資料,透過各項的分類、分析、實驗、實作等努力,彙整出零售商不可不知的消費者真正的購買行為。金石堂書店曾問我,他們很想知道「到底進入書店內喝咖啡的顧客,有多少人買書?」類似的問題,燦坤 3 C量販店也曾問過:「進入賣場的顧客中,有多少人只是進來看看價格,最後卻空手而出?而這些人又有什麼特徵?」本書告訴我們,不要只管來客數,我們更應該注意的是「轉換率」;此外,消費動線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走進國內百貨公司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各個名牌化妝品的專櫃,可是本書作者卻建議,美妝商品應放商店的後半部較好,有趣,值得參考。
除了大賣場,或百貨公司之外,對於便利商店的通路,本書的內容亦可以提供國內業者,非常重要且豐富的資訊。譬如,由於國內嚴格限制使用塑膠袋的結果,使得消費者到便利商店購物時,不知有多少人因為不願意多付一塊錢,買個塑膠袋,以便放置所購買的物品。其結果是,以手掌有限的空間,只好節制自己少買一點東西。這對便利商店而言,代表著平均客單價的降低。一般而言,會去便利商店購物的人,其價格敏感度通常較低,也就是說,他們通常不會在意一瓶飲料貴個一、二塊錢,但是很奇怪,許多人卻很在意多付那一塊錢,頗值得玩味。本書作者提出「消費者需要多一隻手」的觀念,如果能讓消費者手中更容易持有貨品,不也就提升了客單價。
自從一九九○年代以後,零售商的市場主宰力量(market power),逐漸凌駕於品牌商之上,其關鍵在於,零售商利用顧客交易資料庫,掌握了有價值的消費購買行為資訊。而本書所使用的資訊,更進一步補強了冰冷的資料數據,呈現出的是消費者鮮活的、具體的、動態的購買行為。國內廠商宜善加利用現有的資源,進行有系統的、科學的、週期性的行銷研究,才能有效掌握消費者的一舉一動。
(本文作者為台大國企系教授/台灣行銷科學學會秘書長)
名人推薦:
台大國企系教授/台灣行銷科學學會秘書長 任立中
台灣麥當勞總裁 李明元
全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蔡建和
媒體推薦:推薦序 真正的消費者「行為」研究
長久以來,行銷研究方法的主要工具,不是焦點團體訪談(Focus Group Interview),就是問卷調查。然而不論是哪一種方法,行銷人員所獲得的資訊,都是有關消費者心理層面的主觀認知、偏好、態度、意向等狀態。但是當消費者真正在進行一項購買行為時,這些原先僅存在消費者腦海中的記憶,往往被當下的情境因素所影響,因而在有意或無意中,改變了原先的購買決策...
章節試閱
第三章 朦朧的領域
暫停一下。留在這裡一會兒,不要問為什麼,就是注意看。我知道我們站在停車場的中間,這就是重點。
你可曾注意到,每個人都是很高興地走向商店,這是因為要去購物,所以興奮過頭嗎?也許吧。不過在我花了許多時間,觀察人們從停車場進入商店後,發現大家都是一個動作--快。停車場並不值得花時間閒逛,那裡不是第五大道或大街。
好吧,讓我們加入這群衝向商店的人。前方你看到了什麼?窗子!窗子裡頭有什麼?是東西,還是一種標誌?可能因為玻璃窗反射陽光,或是因為太暗,所以難辨別。多數零售商不管白天或晚上,都不調整燈光,因此有一段時間的能見度都很差。
用討論的角度來看,假設我們能夠分辨在櫥窗的東西:某種展示物--假人模特兒或是真人,不論櫥窗裡的東西什麼,比例都不太好,那裡有太多小東西,在這樣的距離我們是看不清楚的。記住,走得愈快的人,視力範圍就愈狹窄。但是,當我們走得夠近,近到看得見商品或是可以閱讀標誌時,我們也就失掉想停下來看的欲望。我們帶著興奮的心情大步前進,很快就來到入口。別管這些櫥窗要傳達什麼意涵,當櫥窗面向停車場,如果訊息不夠大而明顯、短而簡單,那就是浪費。
碰,我們把門撞開,然後進入商店,仍然按照慣性前進。你可曾看過,有誰跨過商店的門檻後,就立刻緊急煞車?我沒見過,那是導致人群堵在門口的好方法。過來這邊,現在和我站在一起,看著這道門,顧客進入後發生了什麼事?顧客正忙著調整視線範圍,同時放慢腳步,並且伸長脖子,觀看所有事物。同時,他們的耳鼻和神經末稍,正在尋找所有的感官刺激,分析聲音和味道,判斷這商店是冷還是熱。如果你觀察得夠久,你就能預測大多數的消費者會在入口慢下來,並調整一下心情。儘管商店在入口處的設計或布置有所不同,但幾乎每個人都會在相同的地方慢下來。
這些訊息告訴我們,在顧客調整完成之前,顧客在入口區都還是有點迷惘。如果看見商品,他們也不會現在就想購買;如果遇到一個標誌,則可能因為移動得太快,以致吸收不了標誌所要表達的訊息;如果銷售員在入口遇到顧客,誠心誠意問:我能幫助你嗎?我保證,顧客的回答會是:「不用了,謝謝。」若放置一堆廣告傳單和購物籃在入口處,消費者幾乎看不到,而且也不會取用,但如果把這些都往裡面移十呎的話,就會被拿光。這是一個定律的本質--消費者需要一段滑行跑道來適應。
緩衝區別放複雜的資訊
在旅館大廳也是一樣。如果把標示放得太靠近前門,櫃檯的工作人員就必須不斷回答一些蠢問題。如果門房人員或侍者必須二十四小時告訴進入的客人,洗手間正確位置的話,那不管之前讓工作人員接受了多少訓練都沒有用,你可以試試看每週回答五百次相同的問題,看看自己會不會抓狂。消費經驗的起點是窗戶、門廊、滑行走道,同樣的原理也適用在旅館賓客身上。
當研究結果出爐時,客戶總是認為,在緩衝區的發現才是最有意義和最有用的,那可能也是我們告知的消息中,最令客戶吃驚的一部分。我們提供的忠告,挑戰了人性中,最根深柢固對「前端」的渴望:我們都想領先群倫,在一群人的前面、在隊伍的前頭,或是班級中的頂尖,總之領先的人,占到的好處愈多。
然而在零售業的賣場,最前端有時是你最不想去的地方,當消費者接近入口的時候,其實只想尋找門把,以及是推門還是拉的門標誌,我們從來沒看過有消費者會停在門口,並閱讀門上的資訊。只有在商店關門的時候,顧客才會停下來看上面寫了什麼。因此把入口處當做行銷工具,也許還有點價值,但是不太多。
太早迎接會把客人嚇走
大型商店能犧牲一些大門的入口空間,但小商店卻做不到。不論是哪一種商店,行銷規劃人員可以做到二件事:持續嘗試在入口完成重要的工作,或是將入口區域盡量縮小。
緩衝區的另一個壞主意,是一家運動用品連鎖店想出來的,運動用品店的管理階層規定,銷售員必須在客人進入商店五秒內上前接待。但在真實世界裡是這樣的:你走進商店,迎面而來一位熱心的店員,他就像在店內盤旋等待許久的禿鷹,準備要跟你說哈囉。這是很有趣的一種現象:太早去迎接顧客的話,顧客會被嚇走;太晚去跟顧客問候的話,又會讓許多顧客感到受挫。我們與雅詩蘭黛(Estee Lauder)化妝品合作研究時,得到一個教訓,也就是要先讓顧客獨自瀏覽個一分鐘,讓顧客自己研究一下,然後業務人員再過去擔任顧客的美妝顧問。
在緩衝區你能幹什麼?你可以接待顧客,打聲招呼,告知顧客所在位置,開始吸引顧客的注意,但不是打擾他們。保全專家說,防止順手牽羊最容易的方法,就是跟每一位光臨的顧客打招呼;山姆.華頓(Sam Walton)樸實的觀察是,如果你雇用一位慈祥的女士跟每一位顧客打招呼,那麼不會有人敢偷東西。
美妝商品放在商店後半部較好
化妝品公司通常不希望,占用化妝品樓層入口處的第一個位置,因為他們知道,女性在鏡子前試妝時,喜歡有一點隱私。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其他商品。如果你是染髮產品數一數二的生產廠商,你會希望產品在藥房連鎖店中,能占到絕佳的銷售位置,因為現在的年輕婦女流行購買染髮產品,好在有些場合中,能看起來特別亮麗,或是她們想嘗試做一些改變。然而對年紀大的婦女來說,染髮產品已成為日常必需品,她們已經用某種特定顏色十五年,現在每天灰白的頭髮愈來愈多,因此買染髮產品的次數就變得像買肥皂一樣頻繁。不同的情況是,年紀大的消費者找到她們要的,拿了就走,而年輕的消費者在購買前,會仔細地研究。以保養頭髮為例,我們發現年紀大的婦女比年輕的女姓,少挑選三分之一的產品。所以,當店內多半是年輕的消費者時,染髮產品最好能避開喧囂和擁擠,亦即遠離商店的前半部。如果大多數的消費者是年紀大的婦女,染髮產品最好靠近入口處,因為這
些消費者再怎麼樣也不會逛太久。
些消費者再怎麼樣也不會逛太久。
第三章 朦朧的領域
暫停一下。留在這裡一會兒,不要問為什麼,就是注意看。我知道我們站在停車場的中間,這就是重點。
你可曾注意到,每個人都是很高興地走向商店,這是因為要去購物,所以興奮過頭嗎?也許吧。不過在我花了許多時間,觀察人們從停車場進入商店後,發現大家都是一個動作--快。停車場並不值得花時間閒逛,那裡不是第五大道或大街。
好吧,讓我們加入這群衝向商店的人。前方你看到了什麼?窗子!窗子裡頭有什麼?是東西,還是一種標誌?可能因為玻璃窗反射陽光,或是因為太暗,所以難辨別。多數零售商不管白天或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