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快樂腦,自我開發更有勁!
大腦是重度的享樂主義者!
風靡日本【快樂腦學習法】首度創新公開!
日本超人氣腦科學家,
教你養成正確的用腦習慣,
開發自我潛能、提升終身學習力!
你怕枯燥無聊,大腦比你更愛享樂?
學習,其實就跟打電動一樣好玩?
現在的弱點,最有可能變成未來的強項?
學習沒有所謂的天分與否,
太簡單的問題反而讓大腦停滯退化,
不斷嚐鮮挑戰,才是向成功躍進的王道!
想擁有一個不受年齡、環境拘束,無時無刻出現跳躍性成長的靈活大腦嗎?是否曾經想過讓人喘不過氣的壓力也有助於學習?是否可以將自己的弱點轉變為「擅長領域」?
如今是一個「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時代,不論是在校的學生或在職的社會人,都必須掌握有效學習、吸收的方法與技巧。然而,許多人都會碰上「唸書或學東西只有三分鐘熱度」、「精神很難集中」、「資料或課本總是背不起來」、「面對滿坑滿谷的新資訊不知如何歸納吸收」……等煩惱,這都是因為未能妥善發揮大腦的特性來學習。
本書將介紹由日本知名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根據大腦結構所開發出來的全新學習法,啟動大腦的「喜悅迴路」,將學習成果強化、提升數倍!例如:利用「時間壓力法」來鍛鍊腦的持續力;利用「瞬間專注法」讓學習變成習慣;還有採取「仙鶴報恩法」來養成集中力等,37種簡單有效、活化大腦的學習法,讓腦力突破年齡和環境的限制,呈現飛躍性地成長。
人類的大腦,在解決難題、突破困境時,
會生成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感受到最強烈的喜悅,
而且會渴望重複這樣的行為,繼續體驗類似的快感。
無論是讀書考試、工作進修或學習任何新經驗、新技藝,
只要善用大腦的運作特質並加以鍛鍊,
在大腦中啟動「學習=快樂;因為快樂所以更愛學習」的強化循環,
每個人都能自動自發樂在學習,無限速飆升自己的才能和實力!
日本知名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
以生活化的體驗與實例,教你藉由讓大腦快樂的各種情境和方法,
打造自己的「快樂腦」,輕鬆提升學習效率,享受自我開發的超快感!
【快樂腦】奇跡學習八法
◎打造快樂腦︱ 養成自發學習力
◎時間壓力法︱ 鍛鍊大腦持久力
◎瞬間專注法︱ 隨時凝聚注意力
◎奇跡記憶法︱ 善用五官感受力
◎閱讀訓練法︱ 強化知識吸收力
◎自我瞭解法︱ 釋放大腦成長力
◎怪咖學習法︱ 狂飆獨特創造力
◎挑戰未知法︱ 發揮大腦嚐鮮力
作者簡介:
茂木健一郎
腦科學家。現任Sony電腦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東京工業大學研究所客座教授、東京藝術大學客座講師。
1962年生於東京,自東京大學理學院、法學院畢業之後,繼續攻讀東京大學研究所理學系研究科物理學博士課程,成為理學博士,並曾任職於理化學研究所和劍橋大學。絕佳的學經歷背景,也使他提出的大腦潛能開發理論更具公信力。
近年來以腦科學權威之姿席捲日本,成為各媒體競相邀訪的專家來賓,2006年起主持NHK節目「專業人士的工作風格」,從腦科學角度分析鈴木一朗、宮崎駿、?東玉三郎等成功人士的致勝之道;也曾於知名綜藝節目「戀愛巴士」中擔任「戀愛講座」分析專家,以腦科學觀點解讀戀愛男女的心態與行為,深獲好評。此外,他也負責監修暢銷遊戲機PSP的「腦內快感AHA體驗」遊戲軟體,讓人們隨時享受「靈光一閃」的大腦開發樂趣。
其著作《用腦,要用對方法!》榮獲日本商管書排行榜年度冠軍,掀起「快樂腦」學習風潮,並已售出英文版版權;繼之推出的系列著作《快樂腦工作術》、《快樂腦生活術》也深受歡迎(時報出版將陸續推出,敬請期待)。
譯者簡介:
葉韋利
專職譯者,享受平凡充實的敲鍵盤生活,以及翻譯實用書時自告奮勇活體實驗的樂趣。目前努力的目標是增加多巴胺釋放量。
譯者葉韋利工作筆記:http://licawork.blogspot.com
章節試閱
【前言】快樂的大腦最聰明
人生的所有經驗都算是「學習」,而大腦其實十分「樂於學習」。「快樂腦學習法」就是在瞭解大腦特質後,善用大腦以享受學習樂趣的一種習慣。
「茂木老師從小就很會讀書嗎?」第一次見面的人經常對我提出這樣的疑問。
或許大家總認為,身為腦科學研究者,應該從小就聰明過人。但事實上,我從小學到大學的每個階段,剛入學時都和一般人認知的天才相距甚遠。
相反地,印象中我是個經常苦惱「該怎麼辦才好?」的孩子,因為當時的我始終無法適應學校生活。舉例來說,上小學的第一天,我就經歷了令自己面紅耳赤的尷尬狀況。在老師眼中,我一定是個沒辦法乖乖坐在位子上,雙腳晃來晃去,一刻都靜不下來的孩子吧。
「怎麼了?已經不耐煩了?」被老師一提醒,教室後方一字排開的家長們不約而同地笑了出來。
此外,我還記得小學二年級時也曾惹老師生氣-課堂上,老師發現我偷偷用黏土橡皮擦做小人偶玩,結果被處罰跪坐在教室後方,直到下課。
這樣的我,怎麼可能算是天才呢?
這個現象到了我小學四年級,有了一百八十度大轉變。「聽說那孩子的成績很好呢。」我成了許多家長間口耳相傳、學業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然而,我並不是某天早上一覺醒來突然變成天才,而是在偶然間領悟了「讀書方法」。
小學畢業時,我雖然被推薦參加私立中學入學考試,但因為當時對升學還沒什麼具體概念,於是便選擇就讀地方上的公立中學。
我在埼玉縣春日部市度過學生時期,學區內有幾所升學名校,其中全市無人不曉,排名第一的就是春日部高校,也是春日部市唯一的男校,每年有五~六名畢業生進入東大就讀。
國小畢業時,鄰居大哥曾對我說:「阿健,聽說你在學校的成績很棒,希望你能考上春日部高校。」
「春日部高校啊,我也希望自己能考上。不過,中學開始要唸英文,應該會比較吃力。」鄰居大哥的這番話,對於即將進入中學就讀的我來說,就像千斤重擔般壓在身上。
不久,面臨進入中學後的第一次考試,我在全學年三百名學生中排第十幾名,成績不算差。但我曾聽鄰居大哥說過:「如果在班上考第一名,就能考上春日部高校;如果再加把勁,在全學年名列前茅,考上浦和高校應該也沒有問題。」因此,第二次考試成績讓我飽受打擊,對於自己沒能拿到第一名相當懊惱。浦和高校比春日部高校的排名還前面,入學門檻可想而知,每年大約有五十名畢業生能擠進東大窄門,可以說是埼玉縣內首屈一指的升學名校。
看到我的考試成績後,級任老師對我說:「茂木同學,請再加油喔!」
剛開始總是如此,而這種模式到了高中入學時,又再度重演。從小學到高中,我的學業成績總是無法在一開始就名列前茅,但自從中學一年級第二學期的模擬考拿到全學年第一名後,直到畢業前,我就始終保持這樣的成績。
接下來,終於到了面臨高中入學考試的時刻。全學年第一名的我自然把目標鎖定在浦和高校。然而,卻因為父親在同學會上遇見昔日恩師,就此改變了我的人生計畫。
「茂木的兒子要考高中啦?想報考哪間學校?」
「埼玉縣的浦和高校。」
「如果有報考浦和高校的實力,要不要來試試我們學校?」
父親的老師當時任職於國立東京學藝大學附設高校。這所學校位於東京世田谷區,每年有約莫七十名畢業生能進入東大就讀,與浦和高校相比,門檻要高得多,也是日本幾所升學成績傲人的名校之一。
當年我一心一意只想進入浦和高校就讀,從未想過、也沒有企圖心挑戰程度更高的學校。但聽了父親的話之後,中學三年級那年的十月,我便臨時更改了報考學校。
然而,苦日子才正要開始。因為東京學藝大學附屬高校的入學考試中,有一科縣立高中考試沒考的科目-「地理」。我過去不但完全沒準備過地理科考試,看了學藝大學附屬高校的地理科考古題後,更覺得難上加難:
搭電車前往某處。一開始,右側先出現一座山,左側則有河川流過,接著漸漸出現一大片廣闊水田。請問,這條河和這座山分別為何?
一開始我幾乎對此束手無策,但從當年十月起,我仍以無比的毅力全心準備入學考,最後很幸運地順利進入東京學藝大學附屬高校就讀。
一進這所學校,我才發現大多數同學幾乎都在大都市的薰陶下成長,而我只是個鄉下來的孩子。在鄉下中學,我雖然總拿第一名,但進入高中才發現,這種程度的人比比皆是。在這種心態下展開高中生涯,我的初次考試果然不出所料,在三百八十人中,只考了第七十七名。原因之一固然是考前一天,我才結束加拿大之旅回到日本,一到學校就面對考試,全然沒有準備;但這個結果仍讓我有些失望,心想要進東大還有得拚呢!
然而,高三的實力測驗,我果然又拿下全學年第一名。
身邊親友建議我報考有「超級窄門」之稱的東大理科三類組(醫學院),但我始終對物理學有著濃厚興趣,所以最後還是選擇了東大理科一類組,也順利被錄取。
我將自己過去的「學習」歷程快速地回顧一遍,其中最重要、最有趣的是,何以一開始表現稱不上「天才」的我,最後卻總能在每個階段取得全學年第一名的成績?在這些過程中,我究竟發生了什麼改變?
一言以蔽之,就是「瞭解讀書方法」。此外,我的學習方式也與旁人截然不同,父母親也幾乎不曾叮囑、催促我「趕快去讀書」。一直以來,我都是自發性學習,因為我覺得「學習」實在太有趣了。每次學習,都讓我心中揚起一股無與倫比的喜悅,也可說是一種快感,開心到讓人想持續下去。最後,「學習讓我感到愉快」和「因為開心所以學習」的心態,成了一種永不間斷的循環。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成績能不斷進步,也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以基本概念來看,我的學習歷程其實和熱衷運動、電玩遊戲、漫畫等休閒娛樂沒什麼兩樣。運動讓人心情愉快,因為開心所以使人想再運動;只不過,我熱衷的不是運動,而是「藉由學習獲得新知」的過程。
接觸腦部科學研究後,更讓我再次體會到這個學習方法的優點。
人類的大腦具有一種特性:「透過某種行為,腦中會釋放一種代表『報酬』的物質,來再次強化該行為。」換句話說,人們在獲得回饋後,就會再度做出能感受到那份喜悅的行為,並且想一再重複,最後自然而然地日漸熟練。
這個行為的關鍵就在於「多巴胺」。
這裡所說的「報酬」、「回饋」,指的是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或受到他人稱讚、滿足自我求知欲等感受。至於什麼樣的感受才算報酬(喜悅),則因人而異,以我的情況來說,「學習新知識」就是比任何事物都要珍貴的報酬。
當然,孩童時期的我並不懂得這些,也沒人告訴我、指導我,而是在很自然的情況下瞭解的。我想包括學生時代,甚至是目前正在進行的研究,都可以說是為了持續「給予大腦最大的喜悅」。
因此,我為了感受更深層的喜悅,從小就嘗試過各種方法,經年累月下來,便不知不覺成了大家口中「很會讀書」的孩子。
我在本書中提到的「讀書」,並不侷限於學校裡的課程。從現代腦科學的觀點來看,「學習」的定義相當廣泛,只要改變腦神經細胞的連結方式,都可以稱為「學習」。高爾夫球揮桿技術漸漸進步是一種學習;業務員業績攀升也是一種學習;即使從學校畢業、進入社會,腦部仍然持續在學習之中。
甚至可以說,人生的一切經驗都算是一種「學習」。
人類之所以被稱為萬物之靈,就是因為這份獨特的能力,因為其他動物並沒有這種高等的「學習能力」。若以「本能」來考量生物先天具備的生存技術,昆蟲或其他動物可說比人類優秀許多。因為昆蟲無須父母教導,就懂得捕獲食物或在空中飛翔;雖然同為哺乳動物,但小牛、小馬一出生隨即能站立。反觀人類剛出生時,大腦狀態幾近是一張白紙。
那麼,人類的嬰兒時期都在做些什麼呢?
答案是「學習」。包括認識父母的長相、如何站立行走、瞭解周圍人們對自己的舉動有什麼反應-亦即觀察、學習他人。而人類大腦神奇之處,就在於學習新知時會感受強烈喜悅的機制。
也許有些人對這種說法感到驚訝且不以為然,認為老是背誦那些冷僻的英文單字有什麼意思?也覺得為了考試、取得證照而埋頭苦讀、或學習業務必備知識,都麻煩得要命-多數人的確對學習抱持著這種負面印象。
然而,這其實是天大的誤會,因為大腦十分「樂於學習」。
所謂的「快樂腦學習法」就是在瞭解大腦特質後,進而鍛鍊並善用自己的大腦,以享受學習樂趣的一種習慣。換言之,這種學習法的本質也可說是一種「如何讓自己的大腦更快樂」的方法。
那麼,該如何學習,才能讓大腦更快樂呢?
請把握以下三項重點:
●藉由「強化學習」產生「多巴胺」,強化大腦「工作力」。
●以時間壓力鍛鍊大腦的「持久力」。
●徹底培養「專注力」。
本書將以這三項令大腦愉快的重點為基礎,詳細說明所謂的「快樂腦學習法」,當然,也會盡量以簡單易懂的方式解說大腦機制,並以我個人的經驗來加以剖析,與各位一起深入思考。
【前言】快樂的大腦最聰明
人生的所有經驗都算是「學習」,而大腦其實十分「樂於學習」。「快樂腦學習法」就是在瞭解大腦特質後,善用大腦以享受學習樂趣的一種習慣。
「茂木老師從小就很會讀書嗎?」第一次見面的人經常對我提出這樣的疑問。
或許大家總認為,身為腦科學研究者,應該從小就聰明過人。但事實上,我從小學到大學的每個階段,剛入學時都和一般人認知的天才相距甚遠。
相反地,印象中我是個經常苦惱「該怎麼辦才好?」的孩子,因為當時的我始終無法適應學校生活。舉例來說,上小學的第一天,我就經歷了令自己面紅耳赤的尷尬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