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抵達
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星期一清晨,空軍一號自上海飛往北京。尼克森牽腸掛肚地演練飛機降落後的細節,並頻頻拿關於中國共產黨的問題糾纏季辛吉。在北京的權力中樞內,老態龍鐘、疾病纏身的毛澤東起了個大早,數個月來首度刮鬍剃髮。飛機愈來愈靠近中國首都,毛澤東的部屬也不斷以電話通報飛機的行程。
這天清晨慄冽,天空灰朦一片。飛機機輪觸地前一刻,中國國務總理周恩來,穿著灰色毛裝,外罩藏青色大衣,率同一行二十五位官員在跑道上現身。有一隻儀隊,夾雜著穿解放軍全綠色軍服和藍色海軍服的隊員,隨同軍樂隊一同加入官員的行列。他們軍帽上閃閃發亮的紅星,正是中國新秩序無所不在的象徵。美國國旗和中國國旗,孤零零地垂懸在靜謐的空中。美國記者群是唯一親眼目睹這次歷史性降落的其他見證者,他們比尼克森團隊早一步抵達北京。除此之外,機場上大致冷冷清清。有位加拿大的外交官曾探詢他是否能出席這次歡迎儀式;他是少數仍駐留北京的外國使節。有位中國官員答覆他必須先取得特別通行證,當他進一步詢問如何取得特別通行證時,得到的答覆卻是,「特別通行證並不會對外發放」。
一張斗大的大字報懸掛在航站大廈,上頭是毛澤東於一九四九年寫來抨擊美國的一句話:「搗亂,失敗,再搗亂,再失敗,直至滅亡/這就是帝國主義和世界上一切反動派對待人民事業的邏輯。」另一張大字報則是簡單寫著「中國,五;美國,一」。不清楚這樣的內容究竟是指戰爭,還是剛在北京舉行過的乒乓球賽。在機艙內,護衛總統的安全頭子透過無線電,詢問先遣特勤人員一個他在總統出訪行程中最常問的問題:「人群的狀況如何?」傳來的答覆是:「這裡沒有人群。」「你是說,『沒有人群?』」「是的,沒有人群。」一位記者開玩笑說道,尼克森正在享受自美國工會年度大會以降,他所參加最棒的歡迎儀式。
中國正在傳達一個訊息,但是這訊息的確切內容卻隱晦不明。中方或許有意表現出,就算世界第一強權的領袖前來拜訪,他們也不為所動的樣子。或者,他們其實擔心美國人態度冷淡。或者中方有意凸顯這趟行程純屬商業性質,與兩國邦誼無涉。畢竟,有需要的時候,中國當局總是能夠召集大批群眾。登基不久即被趕下衣索比亞王座的海爾.塞拉西(Haile Selassie),曾於一九七一年十月訪問北京。為歡迎他的來訪,機場人群摩肩接踵,舞者、工人、學童無不熱情揮手示意。塞拉西的座車進城後,二十五萬民眾夾道歡迎,他們手中揮舞著衣索比亞的國旗和蘊藏毛澤東智慧的小紅書,鑼鼓響徹雲霄,彷彿人人都知道衣索比亞的地理位置,以及衣索比亞友誼對中國的重要性。位處北京城心臟地帶的天安門廣場上,中英文歡迎旗幟點綴其間,青少年在看臺上以紅黃兩色的紙花拼出塞拉西的名字。
在機艙內,尼克森的幕僚瞅視觀察周恩來是否穿著大衣。他們向尼克森回報周恩來有穿大衣,總統決定也穿著大衣。此舉的目的,在於不讓中方誤認美國人有意以耐得住寒冷顯示自己高人一等。機艙門開啟,總統現身,地面上一小群人稀稀疏疏地鼓掌。尼克森走下舷梯,下到一半時他稍作停頓,也以鼓掌回應底下的人群。在機艙內,霍德曼和祕勤局(Secret Service)幹員擋住所有人,好讓尼克森獨自享受這一刻,並成為地面上美國記者鎂光燈的唯一焦點。身穿深藍色西裝、灰色大衣的尼克森,表情肅穆。昔日被記者稱作「那以抽搐出名的手」,這次終於靜了下來。 接著,尼克森夫人佩特一身豔紅的出現在大家面前。美國中國通曾警告佩特,在中國唯有妓女才穿紅衣服,佩特聞而不理;當時這些中國通對中國的理解,與一般的美國人並無二致,而這些認知大體上已過於陳腐。站在舷梯上端的佩特,試著輕輕揮手,然後便趕緊下梯加入夫婿的行列。
走完舷梯的最後一階時,尼克森旋即向周恩來伸出手,這兩個人於是握著彼此的手,時間似乎比平常來得久。媒體的鏡頭聚焦在緊握的手上。能講多國語言的周恩來,用英語和尼克森寒暄了幾句。這趟飛的還好嗎?尼克森回說,「十分愉快」。隨著美國其餘團員魚貫走下舷梯,周恩來瞧見季辛吉,他以頗為真誠的口吻說道,「啊,老朋友。」 在季辛吉為尼克森的中國之行奔走鋪路時,已與周恩來見過兩次面了。
儀隊演奏中、美兩國的國歌,所有的人立正聆聽;隨後,風迷革命群眾的〈歌唱社會主義祖國〉音樂聲響起,周恩來和尼克森一同校閱儀仗隊。尼克森夫人與她的(美國軍官)隨扈緊跟其後。這是自一九五○年以降,穿著制服的美國人首度無拘無束地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跟在他們之後的是中美官員:美國國務卿羅杰斯及其助理、季辛吉與他的幕僚團隊、功在黨國的老帥葉劍英、中國外交部長姬鵬飛,以及中方的隨行幕僚。知名記者約瑟夫.克拉夫特(Joseph Kraft),觀察了中方隨員有多少位代理部長和副部長,從而推算出文革期間的閣員更動。
機場的歡迎儀式歷時不過十五分鐘,從中方的標準來看,這顯然是一場隨便的接待會。美國一行人分別坐進中國安排、車窗罩著蕾絲窗廉的黑色禮車隊,呼嘯朝北京城駛去,媒體記者的巴士則緊隨在後。美國人在機上已大致看過華北鄉村的景象,農村建築破舊不堪,農民與他們的牲畜顯示中國民生的凋敝困頓。道路上只有巴士和成群結隊的腳踏車,不見別種車輛。攝影師探身窗外,趕忙拍攝工人鏟掃新雪和過路行人的畫面,令人不解的是,他們似乎對呼嘯而過的護送車隊無動於衷。車隊穿越中方當局強制執行與外隔離的使館區,在工人運動場左轉。美方有人敏銳地注意到,街頭設有管制交通的防護柵欄,而且公安阻止行人趨近觀看。擅長外交舞臺布局的霍德曼揣測,中國當局選擇不在天安門廣場聚集大批群眾的用意,旨在彰顯這群外國訪客對中國人而言無關緊要。英國駐華大使館的外交官得知,共產黨早已對當地老百姓三令五申,無論是徒步行走或騎腳踏車,任何人都不得探頭探腦地觀望。當晚,中國的頭條新聞是關於一群女工,在最後一則新聞中,才輕描淡寫地提及美國總統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