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全景再現中國最後一批大師群體命運劇烈變遷的史詩巨著
~一部二十世紀學術大師們的情感命運之書~
「南渡北歸」系列共分為《南渡》、《北歸》、《傷別離》三卷,此作品為中國極具影響力的紀實作家岳南,三下江南、耗時八年,搜閱近千萬字珍貴資料所完成的史詩巨著。書中詳述了民國知識分子們冒著抗戰炮火由中原遷往西南之地,再回歸中原,之後因政治局勢對立而各自分別的故事。本系列完整再現了中國最後一批大師劇烈變遷的群體命運,可視為一部全面探討民國百年中國知識分子的流亡血淚史。
在系列之二《北歸》中,著重在描述抗戰勝利前後,流亡西南的知識分子的學術追求,以及其各自的思想變化與不同的人生際遇,時間跨度約為抗戰中後期至一九四八年末,選舉首屆中央研究院院士為止。
書中突顯了董作賓、李約瑟、童第周、陳夢家、沈性仁、蔣夢麟、聞一多、劉文典、羅庸、逯欽立等人,在風雨飄搖的烽火歲月裡,所展現的堅強意志;書中同時對這批知識分子群體於時代大潮中的分化與演變,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充分揭示出那些被蓄意掩蓋的歷史隱祕。
作者簡介:
岳南
一九六二年生,山東諸城人,先後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文藝學研究生班,獲文學碩士學位。他目前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居北京。自一九八○年代中期開始關注中國自由知識份子,並著重於中央研究院、中國營造學社、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等著名學府中,那群人文知識份子在學術精神及人生歷程的研究。著有以知識分子人生命運、情感歷程、學術精神與成就為主體脈絡的《梁思成、林徽因和他們那一代文化名人》、《從蔡元培到胡適》、《陳寅恪與傅斯年》、《之後再無大師》等紀實文學十部。並著有考古、歷史題材紀實文學作品《復活的軍團》、《風雪定陵》(合著)、《千古學案》、《尋找「北京人」》等十二部著作。其中《風雪定陵》、《千古學案》等十餘部作品被翻譯為英、法、德、義、日、韓等文字在海外出版,全球銷量已達數百萬冊,為中國最具全球影響力的當代著名作家之一。
章節試閱
摘自《南渡北歸.北歸》第五章 勝利的前夜
第二節 毛澤東與傅斯年夜談往事
毛澤東是一九一八年夏天從湖南鄉村走進北大的,就在這期間,他和大名鼎鼎的胡適以及北大學生領袖傅斯年遭遇了。許多年後,毛在延安那口黃土凝成的簡陋窯洞裡,向美國記者斯諾(Edgar Snow)回憶了這段刻骨銘心的經歷:「我自己在北平的生活是十分困苦的。我住在一個叫三眼井的地方,和另外七個人合住一個小房間,我們全體擠在炕上,連呼吸的地方都沒有。每逢我翻身都得預先警告身旁的人。」「對於我,北平好像花費太大了;我是從朋友們借了錢來北平的,來了以後,馬上就必須尋找職業。楊昌濟--我從前在師範學校的倫理教員,這時是國立北京大學的教授。我請他幫助我找尋一個職業,他就把我介紹給北大的圖書館主任。這主任就是李大釗,他不久成了中國共產黨的創立者,後來被張作霖槍殺了。李大釗給我找到工作,當圖書館的助理員,每月給我一筆不算少的數目--八塊錢。」又說:「我的地位這樣地低下,以至於人們都躲避我。我擔任的工作是登記圖書館讀報紙的人們的名字,可是大多數人,都不把我當人類看待。在這些來看報的人們當中,我認識了許多有名的新文化運動領袖們的名字。像傅斯年、羅家倫,和一些別的人,對於他們我是特別感興趣的。我打算去和他們開始交談政治和文化問題,可是他們都是忙人。他們沒時間去傾聽一個圖書館助理員說南方土話。」
事情總是在不斷變化中,當時一直處於人微言輕地位的毛澤東,對傅斯年等人搞的那些個東西,也由最早的崇拜漸漸轉為失望。據傅斯年的侄子傅樂成說,「毛在北大寫信給朋友,說他被孟真先生和羅家倫等人欺騙了。因為他們不像他在長沙耳聞的那麼優秀」云云。這就是說,後來的毛澤東已不把傅斯年、羅家倫之輩放在眼裡了。正如毛澤東自己所言,在窮困潦倒中,他於這座帝王之都的公園和故宮宮址「看到了北國的早春,在堅冰還蓋著北海的時候,我看到了怒放的梅花。北京的樹木引起了我無窮的欣賞」。一個輝煌的大夢已在毛澤東心中萌生,即將在日後一飛沖天。
而傅斯年這邊,對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人物,很長一段時間同樣未放在眼裡。一九三二年九月十八日,傅斯年在《獨立評論》發表〈九一八一年了!〉政論文章中,談到中國政治的出路問題,認為國民黨自身已腐化墮落,弄得天怒人怨,國勢頻危。「今日之大難題,即在國民黨自身弄得沒有辦法,而中國並沒有任何政治力量可以取而代之。好比明朝亡國的時候,南京北京的姓朱的都不高明一般。」對有人提出共產黨是否可取而代之的疑問,傅的回答是:「共產黨自身的力量也正有限,以我前者同共產黨共事的經驗論,不能不覺得他們也是感情的發洩,而並無建國之能力,所做的工作很多還是洋八股。」
令傅斯年深感汗顏的是,僅僅十幾年的時間,已是星轉斗移。轉瞬間,當年的北大故舊,穿過歷史的隧道,竟跑到陝北的窯洞裡再敘短長,縱論天下大勢。只是那位原北大圖書助理員如今已是一顆政治巨星,在這塊風清月高的黃土高原騰空而起,中國的命運也將因這個人的一舉一動而重新改寫。相對當年氣壯山河的高大身軀,今日的傅氏只是作為一個「中間人」出現。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二人的政治地位發生了強烈逆轉,各自內心的複雜、感慨之情自是不足為外人道也。有人云,傅斯年一生「誤在多讀了書,沾染上知識分子的缺點、弱點,不然,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創業人物」。 然而,傅斯年畢竟是傅斯年,儘管此時與他對坐者在政治氣勢上今非昔比,但他仍保持著自己的獨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神態舉止不卑不亢又不失大體,只是說話的口氣較之當年識時務一點罷了。
因了北大的這段因緣,毛澤東單獨拿出一個晚上與傅斯年進行了交談,其中最著名的一個細節是,毛沒有忘記北大時代令他百感交集的屈辱情結,和經歷的時代精神薰陶。當談到傅斯年曾在「五四」中大出風頭,為反封建與新文化運動作出過貢獻,以及當時在政學兩界流傳的傅氏本人「嘗自負為『喑嗚叱吒,千人皆廢』之西楚霸王」的典故時,傅斯年狡猾而又識趣地回應道:「我們不過是陳勝、吳廣,你們才是項羽、劉邦。」毛澤東聽罷傅氏如此得體又使雙方皆不失面子的話,心中大為舒暢。
與左舜生的糊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傅斯年沒有讓毛澤東放下武器接受國民黨的招安,更而是以士大夫傳統、儒雅的交際方式,請毛澤東在空閒時為自己題字留念,對方慨然允之。有關這方面的資料,臺灣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於一九九五年為紀念傅斯年百歲誕辰而出版的一部《傅斯年文物資料選輯》中有所收錄。這本書所收資料全部為影印,書中第一一五頁收錄了毛澤東給傅斯年的一封短箋和所寫條幅,另有給王世英的一個便條。
便箋曰:
孟真先生: 遵囑寫了數字,不像樣子,聊作紀念。今日聞陳勝、吳廣之說,未免過謙,故述唐人詩以廣之。
敬頌
旅安毛澤東七月五日
條幅寫道:
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燼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唐人詠史一首 書呈孟真先生毛澤東
此詩為晚唐詩人章碣的《焚書坑》,詩中「劉項原來不讀書」一句,當是毛澤東自況,或含有自謙沒有傅斯年讀的書多,或者還有更深刻的內涵和用意,或者什麼意思也沒有,外人只是自作多情地瞎猜妄想而已。但這短箋和條幅至少可對外界盛傳的傅斯年與毛澤東所說「我們不過是陳勝、吳廣,你們才是項羽、劉邦」之語,作一個佐證。毛的另外一張便箋,由延安交際處王世英轉交給傅斯年,上寫有「早上送交際處王世英同志交傅孟真先生毛緘」字樣。傅、毛延安相會最精彩的故事,以這幅墨蹟作了見證。……
摘自《南渡北歸.北歸》第五章 勝利的前夜
第二節 毛澤東與傅斯年夜談往事
毛澤東是一九一八年夏天從湖南鄉村走進北大的,就在這期間,他和大名鼎鼎的胡適以及北大學生領袖傅斯年遭遇了。許多年後,毛在延安那口黃土凝成的簡陋窯洞裡,向美國記者斯諾(Edgar Snow)回憶了這段刻骨銘心的經歷:「我自己在北平的生活是十分困苦的。我住在一個叫三眼井的地方,和另外七個人合住一個小房間,我們全體擠在炕上,連呼吸的地方都沒有。每逢我翻身都得預先警告身旁的人。」「對於我,北平好像花費太大了;我是從朋友們借了錢來北平的,來...
目錄
南渡北歸 北歸
第一章 穿越歷史之門
研究烏龜殼的人/郭沫若賜給的教訓/抗戰八年第一書
第二章 聞道在蜀郡
李約瑟的李莊之行/到野外捉青蛙的童第周/結緣在山中/一代名媛沈性仁
第三章 小鎮故事多
此情可待成追憶/由決裂到言和/李約瑟難題的癥結
第四章 山下旌旗在望
一號作戰計劃/一寸山河一寸血/江水無語東流去
第五章 勝利的前夜延安訪問/毛澤東與傅斯年夜談往事/梁思成:日本京都、奈良的恩人/天降喜訊/日月重光
第六章 北大春秋
棄北大入內閣/蔣夢麟辭別北大之謎/ 周作人罵傅斯年「驢鳴」
第七章 血染紅土地
「獨眼龍」被困五華山/李宗黃入主雲南/「一二一」慘案
第八章 大角逐
關司令痛毆李宗黃/ 神秘人物暗中操縱學潮/ 學潮洶湧中的傅斯年
第九章 大幕在黃昏中落下
梅貽琦夾縫中突圍/ 聞一多與傅斯年叫板爭勝/ 聯大悲情錄/南雁北歸春迎客
第十章 獨宿春城燭炬殘
「國寶」劉文典/鐵蹄下的書生骨氣/劉文典月下講「紅樓」/神秘的磨黑之行/ 聞一多對劉文典一劍封喉
第十一章 血性男兒
站在革命對立面的聞一多/ 青島大學的「驅聞宣言」/ 聞一多與「二家」
第十二章 從學者到「鬥士」
陳夢家與吳?/專業不同心同仇/十字街頭異鄉客
第十三章 聞一多之死
「鬥士」是如何煉成的/誰締宣和海上盟/ 子彈穿過頭顱
第十四章 殘陽如血
胡適歸國/ 誰知明月照溝渠/馬神廟旁,一片神鴉社鼓
第十五章 還都南京
山坳裏躁動的靈魂/ 英辭未擬,惜此離思/ 有情人終成眷屬/ 沖出夔門/八十一名院士出籠
南渡北歸 北歸
第一章 穿越歷史之門
研究烏龜殼的人/郭沫若賜給的教訓/抗戰八年第一書
第二章 聞道在蜀郡
李約瑟的李莊之行/到野外捉青蛙的童第周/結緣在山中/一代名媛沈性仁
第三章 小鎮故事多
此情可待成追憶/由決裂到言和/李約瑟難題的癥結
第四章 山下旌旗在望
一號作戰計劃/一寸山河一寸血/江水無語東流去
第五章 勝利的前夜延安訪問/毛澤東與傅斯年夜談往事/梁思成:日本京都、奈良的恩人/天降喜訊/日月重光
第六章 北大春秋
棄北大入內閣/蔣夢麟辭別北大之謎/ 周作人罵傅斯年「驢鳴」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