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收養,可以很幸福」
時報邀請我為馬武寶這本新書寫推薦序時,我自己的收養新書《像我們這樣一個家--收養,可以很幸福》,才剛上市兩週,正是心情最激動的時刻,所以他尋親的故事,讓我讀來倍覺震撼和感動。我的書是從收養父母的角度來看收養,馬武寶的書則是從養子女的角度來看收養,兩本書正好為收養呈現了清楚的全貌。他的尋親之旅,將是我四個孩子日後必走的一條路,幸運的是,我的孩子會有我們的陪伴,而且不必漂洋過海,不必跌跌撞撞。
很多人想到收養,第一個疑問是:「孩子長大後會不會離開我們?」其實孩子在我們這個家庭長大,我們這麼愛他,這個家應該是他最眷戀的地方,而我們應該是他最親近的家人,在健全正常的家庭中,孩子怎麼可能會輕易離開養育他長大的父母?馬武寶的故事,大大印證了這一點。當記者朋友找到他的生母時,立刻傳電子郵件告訴馬武寶說:「你的生母希望你能喊她一聲媽媽或是阿姨。」馬武寶說:「我很確定,在那個時候,除了那位在美國奧勒崗州漢彌頓市五呎五吋高的女士之外,我不可能叫任何人媽媽、媽咪、母親或阿母。不僅如此,我連阿姨都很難叫出口。即使是被我稱作阿姨的人,對我也都有特殊的意義。所以這兩個稱呼,都讓我覺得很不恰當,不適合。」他對養父母專一的感情令我動容,這正是孩子對養育他的父母該有的感情,不管是親生或收養,都不例外。
收養是一個從悲劇到祝福的故事--親生父母不能養育自己的孩子,這是悲劇,但是孩子透過收養進入一個愛他的家庭,得到養父母的關愛、養育和栽培,就變成一個祝福。可惜一般人只看見收養的起點是個悲劇,卻忽略這個悲劇可以化為莫大的祝福。當馬武寶發現他的親哥哥和親妹妹都沒有讀高中時,非常震驚,他心想:「我的兄妹都沒有完成學業,那麼如果我沒有被收養,我是不是也不會完成我的學業呢?」他在那一刻深深體會到,自己能夠被收養是何等幸運。
馬武寶在重重難關之下,成功完成尋親之旅,他的故事令人振奮和感動。他的故事讓我們看見,養育之恩大過親恩,孩子想尋親,不過是想解開心中的謎團,想了解生父母當年為什麼不能養育他,只要謎團一解,他就能放下心結,專心往前面的人生邁進。
尋親是必要、也是重要的。但願全天下的養父母,都能夠幫助養子女,跨過這個重要的人生里程碑,然後孩子就可以放下悲劇的包袱,展翅上騰,開創潛力無限的未來。
許惠珺
《像我們這樣一個家--收養,可以很幸福》和《這樣做,寶寶超好帶--百歲醫師教我的 育兒寶典實踐篇》作者
推薦序2
「真正的快樂」
智者在沙漠邊緣建了一間草房,專門招待橫越沙漠的旅客。
有一年夏天,氣溫高達五十多度,一個中年人和一個年輕人,疲憊不堪地來到草房,智者迎上接待,引領他們進房休息。屋中有張桌,放了兩只小茶杯,各裝半杯水。年輕人一見只有半杯水,對著智者咆哮:「老頭子,我已經有三天沒有喝水了,你怎麼只給我半杯水!」智者:「沙漠地區的水非常珍貴,按規定,每位旅客只能給半杯水。」一旁的中年人卻非常高興,對智者說:「我三天沒喝上水了,這半杯水終於可以解渴了!」
同樣的半杯水,有人看到的是缺少的那一半,有人則看到擁有的那一半。
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計較的少。
民國一百年八月,我初次與Wyatt碰面,他一走進辦公室,黑髮棕眼,東方人的臉孔,說著流利的英文,對出書捐款的提案侃侃而談,更積極爭取自食其力的機會,提出要來我公司打工賺錢的想法,希望發揮企管所學。Wyatt的自信談吐與熱情樂觀,讓人不自覺忽略他所失去的。
我特別安排每個部門輪流接待,一方面讓Wyatt可多了解台灣企業的運作,一方面也讓公司同仁去感受這個年輕人的活力,進行為期近一個月的異國文化交流。從進口流程、行銷企劃、經銷、建設公司、量販連鎖等銷售通路到打單出貨,每一個環節他都虛心學習,有Wyatt的地方,就有笑聲。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Wyatt為台灣市場設計的「Snow Life」(雪生活)企劃案,活用公司的空調商品及他所學習到的行銷戰術,讓台灣民眾不用上高山,不用出遠門,在交通方便的市區,就能體驗下雪的快感,老少咸宜,闔家同樂。
最後一天,我們安排結業式,請Wyatt報告見習心得,邀請曾與他互動過的同事,短短十分鐘,生動活潑的圖文說明與引人入勝的舉手投足,串起一個月所學與經歷。
在Wyatt身上,我發現了真正的快樂,是用他所擁有的,去幫助別人、影響別人。把握所有,無處不給自己「第二次機會」,與他互動的人,也都感染到這份永不放棄,得到了對人生「第二次機會」的體悟。
別小看一個年輕的力量,讀完這本書,相信您也會看到自己的「第二次機會」。
蘇一仲
國際扶輪3520地區2010-11年度地區總監(和泰興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