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捐贈一半版稅予「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
職場媽媽如何「變」出更多時間,
做好工作又能陪伴小孩?
黃文華教養心法大公開!
怎樣愛孩子,永遠都在學,要與孩子更親密,就要好好花時間!
教養孩子
孩子個性各有不同,不能用同一套方式管教!
孩子不能用騙的,說實話才能建立信任感
孩子唱反調時,意味著需要被關懷與注意!
經營家庭
讓長輩、親戚偶爾照顧孩子,家族更有凝聚力!
不要嫌家庭旅行麻煩,旅途中還能訓練孩子獨立!
別把家庭日浪費在玩電腦、看手機,一起讀書、聽音樂,增加互動!
愛惜自己
先生也要分擔家事,孩子更可適時幫忙,培養責任感!
偶爾與先生安排一段屬於兩人的浪漫假期吧!
要懂得抽出時間培養自己的興趣!
作者簡介:
黃文華
現為東森新聞主播、超視《請你跟我這樣過》節目主持人。
與同在新聞圈的年代新聞主播、製作人林昆鋒結婚將邁入第八年,育有兩子,大鼎七歲,小鼎五歲半。雖然是工作忙碌的職業婦女,仍堅持要抽出寶貴的時間,與孩子溝通、相處。更將自己主持的節目中,專家分享的教養方式,化為親身實行的教養經驗。過程中雖遇過挫敗,仍用無限的愛用心學習,終於找出與孩子的親密之道。
臉書粉絲團請搜尋「主播 黃文華」
專家簡介──
萬芳醫院職能治療師 陳聖宗
國立成功大學職能治療學系畢業。現為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復健部職能治療師,從事成人及兒童職能治療,並參與「新北市學校特殊教育」團隊之巡迴服務。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請你跟我這樣過》節目 好評肯定!
黃文華的先生、大小鼎的爸爸 林昆鋒 真愛支持!
王宏哲(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李偉文(作家)、侯昌明(主持人)、陳繼業(東森電視總經理)、孫嘉蕊(東森新聞新聞臺副總經理)、黃瑽寧(兒科醫師/親子作家)、潘祖蔭(東森新聞事業總部副總經理)、戴佩龍(超級電視臺總監) 幸福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
本書完整呈現出「科學育兒術」,教你有效的親子溝通,也教你如何建立「新世代親密關係」,重新調整家庭步調。如果想要突破負面教養關卡,教出天使小孩、找回優雅氣質,本書一定可以教你打造雙贏局面!──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王宏哲
如果「美滿家庭」算是人生路上的一點成就,我將一切歸功給我太太!女人的堅強不是男人可以想像,對於另一半,我承認自己要學的還很多,謝謝妳們這些人媳、人妻、人母,挑著重擔一路前進。謝謝妳,文華!──文華的先生、大小鼎的爸爸/林昆鋒
我認識的文華,非常懂得在工作與生活、職場與家庭間取得平衡。我常跟她說:「如果有模範青年選拔,我一定投妳一票。」這樣的文華,對你、對我肯定有許多可取之處,就讓我們一起來一探究竟吧!──主持人/侯昌明
文華用新聞人敏銳的觀察及流暢的文字,不僅幫助讀者在工作、生活及教養上能少些煩惱,更進一步與讀者分享這些問題的解決之道!──東森電視總經理/陳繼業
經過多年觀察,我發現文華不斷在認真修正與孩子間的相處模式,而大鼎、小鼎在她的照顧下,更是又貼心又聰明,惹人喜歡。在本書中,她與大家一起分享這段心路歷程,過程有笑有淚,有甘有苦,引人入勝且發人省思!──兒科醫師/親子作家.黃瑽寧
文華用她在主持節目時學到的教養方式,在兩個小鬼身上做實驗,也確實收到效果!書中還邀請真正的專家提供專業小叮嚀,真是一本實境工具書。有些撇步,我都想回家試試看了呢!──超級電視臺節目總監/戴佩龍
名人推薦:《請你跟我這樣過》節目 好評肯定!
黃文華的先生、大小鼎的爸爸 林昆鋒 真愛支持!
王宏哲(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李偉文(作家)、侯昌明(主持人)、陳繼業(東森電視總經理)、孫嘉蕊(東森新聞新聞臺副總經理)、黃瑽寧(兒科醫師/親子作家)、潘祖蔭(東森新聞事業總部副總經理)、戴佩龍(超級電視臺總監) 幸福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
本書完整呈現出「科學育兒術」,教你有效的親子溝通,也教你如何建立「新世代親密關係」,重新調整家庭步調。如...
章節試閱
Chapter 1父母與孩子,其實在互相學習
沒有人一開始就會當父母,媽媽也會抓狂、爸爸也曾失控。
孩子有時可能比我們還懂事,
只要永遠記得,犯了錯,絕對要及時彌補。
1別把父母的期待變成孩子的負擔
自以為對孩子好,容易弄巧成拙
身為職業婦女,對孩子的愛也絶對不會少,但有時「自以為」對孩子好,卻反而傷害到親子關係。
和大家分享一個我的傷心經驗:某天出門錄影前,我「自以為」有空幫孩子複習音樂課,他會很開心,我也「自以為」大鼎吃完早餐就能充滿活力,好好複習,只要稍微提醒,孩子就能敲鐘琴敲得非常上手,但是一切並沒有按照我的劇本走。
吃完早餐後,我高聲一呼:「來練習囉!」拿起書包,把鐘琴放桌上,然後開始do mi sol do mi sol,一邊提示幫忙哼著旋律,一邊等著大鼎敲出美妙的樂章;但實際的情況卻是,大鼎坐在椅子上、身體歪一邊,頭低低的,琴搥不好好拿,樂曲才到第二小節就跟不上了,耳朵聽到的不是動人音符,反倒像是打在鍋蓋上般五音不全。
我自認很懂孩子心態,謹記「先動怒就輸了」的原則,於是試著壓低心中的怒氣,用緩和的語氣糾正,還拉著孩子的小手一遍又一遍練習。但是漸漸的,看他歪斜的身體始終不願意坐正,而且連第一小節都敲不好了,根本是越練越退步,於是我的EQ也跟著退步了,怒氣就像燒開的水蒸氣一下爆發,開始大聲喊:「你給我坐好!到底在做什麼?不想練習只想玩?上課時都不認真所以才不會!我看你不想去上課了吧?以後都不要去了!免得我浪費錢……」
求好心切的我連珠砲地發火,這一分鐘,大鼎沒有任何反駁,只是沉默著。我「自以為」他會開始撒嬌、認錯,結果都沒有,這讓我更生氣了,拿走他的琴槌說:「不要練了!」接著拿起自己的包包,用很嚴肅的口吻說:「自己想想,媽媽為什麼生氣,我真的很不高興!」然後就出門去錄影。這一回合我動怒了,輸得徹底。也是我第一次生大鼎的悶氣一整天。
晚上回家,心中還在盤算這件事,想著該如何處理。爸爸察覺後,立刻小聲告訴我,大鼎委屈地跟他說,是因為音樂太快,所以他跟不上,而且早上又還沒清醒,不是故意的。聽完之後,我才發現是我太急,而且當時趕著出門,才會更沒耐性,做錯事的是我,並不是孩子。我不想因為這個事件破壞入睡前的氣氛,可是也不想下次又重蹈覆轍,於是決定要找個機會跟孩子溝通。
孩子不專心,需探究真正原因
隔了三天的週日夜晚,吃完晚餐後,我先帶孩子去公園跑步,回到家後又一次高呼:「來練習了!」大鼎立刻把琴拿出來,但也馬上求饒說,音樂太快了會跟不上,顯然內心仍有前幾天的陰影。我溫柔地鼓勵他試試看,先把速度放慢,多練幾次,同時也向自我的內心喊話,就算大鼎敲不好,天也不會塌下來,重點是他盡力了沒有?
練琴之前先帶他去跑步,是因為有許多研究證明,運動時會產生三種激素:多巴胺、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都會幫助學習。多巴胺是正向的情緒物質,人在快樂情境下學習較有效果;血清素可以幫助記憶,正腎上腺素可以使孩子專注力增強。果然,大鼎運動完後的精神處於最佳狀態,專注力更集中,不但身體坐正了、頭抬起來,也跟得上音樂了。
每敲完一遍,我就給他一個眨眼(這是我和大鼎的祕密表情),然後用大拇指比讚!這些正向鼓勵讓大鼎練習得更起勁。完成複習進度後,我才開口舊事重提,先跟大鼎認錯:「是媽媽太兇了,不知道音樂太快跟不上,以為你是故意不想練,不要生氣喔。」大鼎立刻跟我說沒關係,因為我們是好朋友。以前大鼎犯錯道歉時,我都會跟他說:「沒關係,因為我們是好朋友。」今天聽到大鼎跟我說這句話,讓我非常感動。
而今天愉快又有效率的音樂複習,讓他覺得好開心,一直跟我猛眨眼,比起三天前的不愉快,真是一個美好的週日夜晚。我們也約定好練習音樂的時間、訂好規則,這樣媽媽和孩子都可以放輕鬆。
是「陪伴」,不是「犧牲」
其實,我也曾經聽過很多媽媽盯孩子功課或才藝課練習時,往往是不歡而散。媽媽越教越火大,甚至還有練到最後,母子倆抱頭痛哭,因為孩子複習時的表現不好,媽媽懷疑孩子上課不認真、不專心;媽媽往往還會陷入一種悲情,總覺得上班已經這麼辛苦,還「犧牲」休息時間盯孩子,「真心」卻換來這樣的結果,一切為的是什麼?卻沒考慮到孩子狀況、上課進度,親子很容易不同步調,而下一秒媽媽可能就會暴怒。
在盯孩子生活作息及功課時,媽媽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把心情放輕鬆,並且和孩子事先約定好規矩,才不會失去原則、手忙腳亂。當真有衝突時,謹記「先動怒就輸了」的原則,不妨轉換心情,休息一下吧!孩子表現不如預期時,適時給他鼓勵,相信他下次一定能更好!千萬不要讓彼此的負面情緒不斷累積,解決問題,或許不用在當下,避開氣頭上,事後找個氣氛不錯的時機,再和孩子理性討論也不遲。
我和每個媽媽一樣,真的很愛自己的孩子,在上班之外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已經很有限了,如果還常常針鋒相對,我可不要!
(box)專家小叮嚀
很多注意力不足的孩子,容易被父母認為他們的行為是「故意的」。事實上,注意力不足孩子的大腦,就像是缺乏執行順暢軟體的電腦,若硬要強迫電腦一次執行多個程式,難免會造成當機、甚至是敗壞。
注意力不足的孩子,可能有以下癥兆:
1. 無法持續同一個活動太長時間
2. 執行活動前,孩子腦袋尚未暖機
3. 轉移注意力到下一個活動有困難
我們可以提供一些運動、遊戲,來提升孩子的警醒程度,像是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必須出力氣的活動,如仰臥起坐、推牆壁、舉大球,或是速度性的活動,如折返跑、盪鞦韆、前滾翻。這些運動能讓孩子在學習前暖機,提升孩子的注意力,進而改善學習品質。
當孩子出現不一樣的行為時,父母切記別從大人的角度看孩子,如果不小心因為情緒而責備孩子,也記得要主動認錯,孩子會模仿父母好的行為,也會模仿壞的行為,必須多傾聽孩子的心聲。
2孩子犯了錯,懲罰也要「因材施教」
兄弟犯了錯,反應大不同
每回碰到剛認識的朋友知道我有兩個學齡前的兒子後,接下來的第一句話必定是:「家裡想必很熱鬧吧?」的確,男孩子在四歲左右,會因睪固酮突然增加兩倍,而變得好動、愛冒險,總愛跳上跳下,停不下來,而且老是想當老大,事事都想稱王。但如果這種失序場面天天上演,不想辦法「鎮」一下的話,豈不是讓孩子無法無天了!
小鼎為了想「當老大」,一開始的武器就是「咬人」,而且因為年紀小,無法控制分寸,力氣常常不自覺越使越大,最後常用手打人。大鼎本來就是哥哥,但個性溫和,幾次忍耐之後,雖然會換來長輩的不捨,對他「秀秀」。可是日子久了也開始反撲,學會動手了。演變到最後,兩人常常動手打成一團。
面臨這樣的情況,我認為兩人都有錯,於是就會依我們的家規處罰——罰站。大鼎總是哭著去站,停頭不語;反觀小鼎,犯錯時是不會低頭的,罰站對他根本沒什麼「痛感」。等處罰過後,我會要求兩人向彼此道歉,小鼎每次都不肯認錯;最後我拿他沒輒,也只好放棄,就當作處罰過了……這樣幾次循環,我發現根本沒有辦法解決問題,用處罰代替教導,不但孩子無法理解自己真正錯在哪,也讓親子相處變得緊張。
因為我每天工作都很忙碌,一開始也沒什麼心思去思考「小鼎到底怎麼了」。雖然懷胎十月生下他,有時我還真摸不清他的個性,常常硬碰硬,最後往往兩敗俱傷。為了解決問題,我決定給自己一點時間思考,哪怕只是在睡前的二十分鐘,仔細回想孩子打人的原因,為什麼他不認錯,和爸爸一起討論問題出在哪裡。我相信凡是母親,對孩子的直覺是敏銳又準確的,原因不難找到,困難的恐怕是如何將原因「斬草除根」,以免「春風吹又生」。最後,我決定用「以柔克剛」的方式。
讓孩子了解自己的錯誤
「又打人了!去罰站!」聽到我的命令,小鼎毫不猶豫地去老位置立正站好,站了一分鐘後,我不像以往手扠著腰、指著他的鼻子要他倒歉,而是開始「柔性勸導」。
我輕聲地對他說:「媽媽是不是有說過不能打人?」小鼎不看我,也不說話。我說:「跟哥哥道歉好不好?」他的臉立刻垮下來,依舊不為所動。我知道就算再逼迫他,道歉二字還是不會從他口中說出,於是我開始「轉移焦點」,引導小鼎的同理心。
「你是不是最愛媽咪?」小鼎點頭。我再說:「如果你打媽咪,媽咪會痛痛,對不對?」小鼎再次點頭認同。我說:「打了哥哥,哥哥也痛痛啊!而且你沒有道歉,哥哥就不想再和你玩喔!」我擁抱著他,溫柔的解釋,再要求他說對不起。
僵持了十秒鐘後,終於聽到小鼎用很含糊的聲音,吐出了幾乎聽不清楚的三個字:「對‧不‧起……」雖然不是很滿意,但至少他已經跨出了第一步。
之後幾次,又發生類似狀況時,我還是繼續耐著性子「以柔克剛」,終於修正過來了,孩子慢慢理解不應該使用暴力,也知道認錯是必要的。
給孩子正面能量
除了導正孩子的不當行為,「情緒教育」也是一項嚴峻課題。
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樂觀進取?偏偏小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負面情緒,常常會說自已「好笨喔」。舉凡東西忘了帶、飯沒吃完、不小心跌倒……任何不順的事情發生,他都會說:「我好笨喔!」說多了,他好像也漸漸覺得,自己有很多事情辦不到,真的很笨。想要偷懶時,他也會說:「媽媽我不會,我好笨喔!」
於是我開始苦思,該如何幫助他扭轉這種負面思考,也不斷去找尋原因究竟在哪裡。
原來,有一位親戚每次見到大鼎、小鼎時,都十分熱情地跟兩兄弟玩在一起。因為大鼎是哥哥,凡事一定都比較強,小鼎年紀小卻被拿來比較。積木拼不成形時,被說「好笨喔!」拼不出拼圖時被說好笨,東西掉地上也被說……這位親戚把「好笨喔」掛在嘴邊,雖然我知道他說者無心,並無惡意,但沒想到「大人無心的口頭禪」,卻讓一個孩子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小鼎甚至對「比較聰明」的哥哥出現了排斥的情況,覺得凡事交給哥哥做就好了,自己什麼都不行。
為了幫助小鼎重拾信心,有一次,我又看到小鼎拼不出拼圖,而脫口說出了
「好笨喔」,這時,我握住小鼎的手,看著他的眼睛,然後告訴他:「你不笨,沒有拼出來,再想一想就好了。你不可以再說自己笨了,你只是『忘記』怎麼拼,不是笨喔!小鼎最聰明了!」小鼎也跟著重覆說:「弟弟不笨,只是忘記了,再想一想就好了。」果然,小鼎這一次不是輕言放棄,而是願意再多想一想,後來順利拼好拼圖了。
導正孩子的錯誤,絕對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父母千萬不可輕言放棄,才能看到效果。也不要以為學齡前的孩子年紀小,就讓很多事情將錯就錯沒有關係,以後再導正就好。其實,單純的孩子正在用力吸收外界給他的能量。相信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吸收到的是樂觀、正面的能量,快樂地長大。尤其是上班族父母,在被擠壓出來的稀少時間裡,只要能確定教育的方向,用對方法,多多練習養育技巧,也能夠成為一個稱職又快樂的父母。
(box)專家小叮嚀
人都會犯錯,成人也會做錯事,小孩當然在所難免。不同的是,成人對於是非對錯的判斷能力較強,能夠監控自己的行為並作出矯正,但孩子正處於成長階段,需要透過他人的協助才能夠辨別是非,塑造良好的行為模式。
矯正孩子錯誤的行為,我們可以在孩子做對事情時,給予「正向回饋」,透過各種正增強方式,可以減少孩子犯錯的頻率,並鼓勵孩子勇於認錯,修改行為表現。
正增強方式包括:
1.口頭上的增強,例如不吝稱讚孩子很棒、很乖。
2.代幣上的增強,「代幣」的定義為以蒐集其他物品的形式,當達到某個數量,即可獲得回饋,例如以貼紙或印章集點,就可獲得小獎勵。
除了透過行為改變技術導正孩子不好的行為,父母也必須多跟孩子溝通,不是一味由父母告訴孩子「該怎麼做」,有時候也需要「讓孩子說」、讓孩子思考什麼才是對的行為,透過孩子主動提出解決方案,較能夠讓孩子維持良好的行為模式。
3公平!不公平!怎麼拿捏?
容易忽略的「公平」
家中只要有兩個以上的孩子,很容易就會聽到「不公平」三個字。例如,帶著大鼎、小鼎一起去公園玩,一個想去可以盪鞦韆的公園,一個想去有大大溜滑梯的公園,不論選哪一個,另一個就會大聲抗議:「不公平!」到餐廳吃飯,大鼎喜歡日本料理,小鼎卻想吃義大利麵,不管怎麼決定,也都會被認為不公平。更別說洗澡、刷牙這些日常生活瑣事,每天都為了誰先誰後而吵鬧不休,很容易讓孩子認為爸媽偏心。
以往,當朋友問我會不會偏心?對兩個孩子都是公平的嗎?我都自認絕對公平,但是生了小鼎之後,常會不小心就期待老大要懂事。大鼎的個性敦厚,弟弟小鼎則很有個性,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也因為大鼎好講話,要安撫他比安撫弟弟容易,兄弟兩人意見不同時,我就會順理成章地先要求大鼎讓步。
有一天下課回家,我要大鼎、小鼎把衣服收一收,小鼎動作慢吞吞,大鼎很快地收好,就被我要求幫忙弟弟收;到了睡前準備洗澡,大鼎、小鼎開始七手八腳收玩具,大鼎一下子把他自己的玩具收完,又被我要求也幫忙收弟弟的,大鼎臉一沉,大喊:「不公平!為什麼弟弟不用收,我要幫他收?」
我說:「因為你動作快啊,幫忙一下沒關係。」結果,這句話真是個大地雷,大鼎氣呼呼地跑回房間,他一點也不覺得動作快是件好事,我的話不但沒安慰到他,反而讓他覺得很委屈。
孩子心裡不平衡,父母也是幫兇
「兄弟兩人一起玩,就該一起收,動作快的幫忙動作慢的」,我始終認為這是理所當然。孩子卻不這麼認為,腦海中只有「不公平」三個字。過去,大鼎不曾有過轉頭就走的紀錄,我萬萬沒想到這回他會如此生氣。但他甩頭負氣跑走,也碰觸到我的地雷,當下我也火冒三丈,覺得太不尊重我了。於是,我扯著嗓子要他出來,頓時家裡的空氣瞬間凝結,小鼎很識相地默默在一旁收著玩具,大鼎卻怎麼都不肯踏出房間一步。
我進到房間,看到大鼎躲在角落偷偷落淚,我說:「到底哪裡覺得不公平?」大鼎哭喊:「每次都要幫弟弟,就是不公平,為什麼他都不用做事情?為什麼都要選他愛吃的?為什麼他都搶我玩具?」一股腦地把所有舊帳全都翻出來。小鼎一向都吃定他哥,會吵的孩子有糖吃,這些讓大鼎忿忿不平的過去我也都知道,但因為大鼎個性不計較,就漠視這些狀況,我也是幫兇。
美國曾有研究,年僅一歲半左右的嬰兒,對於不公平這件事情就已經有概念了,看到不公平的事情,臉上會出現驚訝的反應。更何況已經是幼兒園中班、大班的年紀,知道自己的權利是什麼。
到底手足之間,怎樣才能做到他們認為的公平?
孩子很奇怪,每次遇到問題時,兩人就愛唱反調,一個選東,一個偏要選西,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凡事讓他們自己決定。
生活中的瑣事,包括吃什麼?玩什麼?誰先洗澡?誰負責收房間?都由他們自己討論公平的方式,我在旁邊幫忙協調,吵不出結果,就用猜拳決定,讓孩子心甘情願做好選擇,當然,決定的人就要負責後果。
放手讓孩子自己解決
有一回,我帶兄弟倆外出玩了一天,到了晚上九點,哥哥想坐捷運回家,弟弟累了想坐計程車,雖然我覺得當時的情況,搭計程車最適合,但是兩人又說不公平,討論不出結果,只好猜拳決定!大鼎贏了,小鼎只好臭著臉、十分勉強地接受,我們三人一起搭捷運,中途換車,站內還要走一段路,花了四十分鐘才到目的站,出站後還要再走十分鐘的路回家。
這時,大鼎腳痠想投降了,但是他自己決定的,只好自己負責!用公平的方式解決,可能吃到苦頭,也或許能嘗到甜頭,但是大鼎、小鼎也從中體會到,有時候也該聽聽對方的聲音及建議再做決定。像是再一次又逛到疲累不堪時,自然會思考一下上回腳痠的經驗。給孩子自己決定,讓他們心服口服。或許沒辦法套用在所有問題上,但至少是一個可參考的方法。
讓孩子們變成同一國
其實,不論是工作或家庭生活,大人也會有覺得「不公平」的時候,先運用同理心,試著想像孩子為什麼會感到不公平?也許就能稍微理解,而不是一味覺得孩子想爭寵。接下來,就是要為孩子增加幸福感,孩子覺得無論發生什麼事,父母都會在他身邊。另外,也可製造機會讓孩子們學習互相幫助,一旦兄弟面對共同「敵人」時,變成同一國,就能夠體會該怎麼合作。在家中,我們會利用遊戲時間,我和老公一組,讓大鼎、小鼎一組,聯手打敗爸媽,遊戲中創造合作的機會,讓他們知道團結力量大。
無時無刻,把愛掛嘴邊
另外,孩子會覺得不公平,爭寵、擁有更多愛,其實是想要有足夠的安全感。我經常會把「愛」掛在嘴邊,常跟孩子說:「媽媽最愛你,你們都是媽媽的寶貝,我們一家人都要相親相愛。」私底下我跟大鼎這樣說,和小鼎單獨相處時,也會不斷給他愛的保證,在爭吵及不公平的情緒過去之後,再溝通,為什麼會覺得委屈,也能比較快速地找出原因。
家中有兩個孩子,吵翻天是一定的,但也因為兩個孩子的個性大不同,讓家中多了許多歡笑聲,所謂不公平的事情都只是小事、生活中的小插曲而已,搞定情緒,就能搞定大小問題!透過同理心傾聽,孩子會感受得到父母對他們的用心。
(box)專家小叮嚀
孩子會覺得不公平有許多原因,有些孩子認為爸媽把比較多的愛分給另外一個兄弟姊妹,為了想要吸引父母的注意,就會爭吵,即便堅持的不是自己想要的,也會為了反對而反對。
即便是從同一個肚子裡生出來的孩子,氣質特性也會不一樣,有些孩子讓父母覺得他溫和好說話,有些孩子會讓父母覺得很不講理。對於每個孩子的需求,本來就不可能達到「公平」,父母必須學習不同的技巧來處理孩子們之間的「不公平」。
當孩子的意見分歧,很多父母為了不必要的麻煩,都會很直接的替孩子下判斷,卻讓孩子失去了解決問題的機會,建議可像文華一樣,讓孩子們自己溝通協調,透過這樣的過程,孩子們不但能解決不公平的狀況,還能增進問題解決的能力,父母只需在旁扮演「教練」的角色,適時介入處理即可。
Chapter 1父母與孩子,其實在互相學習
沒有人一開始就會當父母,媽媽也會抓狂、爸爸也曾失控。
孩子有時可能比我們還懂事,
只要永遠記得,犯了錯,絕對要及時彌補。
1別把父母的期待變成孩子的負擔
自以為對孩子好,容易弄巧成拙
身為職業婦女,對孩子的愛也絶對不會少,但有時「自以為」對孩子好,卻反而傷害到親子關係。
和大家分享一個我的傷心經驗:某天出門錄影前,我「自以為」有空幫孩子複習音樂課,他會很開心,我也「自以為」大鼎吃完早餐就能充滿活力,好好複習,只要稍微提醒,孩子就能敲鐘琴敲得非常上手,但是一切並沒...
目錄
Chapter 1父母與孩子,其實在互相學習
1別把父母的期待變成孩子的負擔
2孩子犯了錯,教導要「因材施教」
3公平!不公平!怎麼拿捏?
4公眾場合大吵大鬧,怎麼辦?
5孩子性格敏感,媽媽更要敏銳
6搗蛋鬼,其實心裡很孤單
7陪伴孩子,人在心也在
8不要騙孩子,建立信任感
9管教,不能翻舊帳
10不只體罰,語言暴力更可怕
11小錯若輕忽,很可能養成壞習慣!
12把家事變有趣,讓孩子分擔家庭責任
13學習才藝有原則,先觀察孩子個性
14孩子是警惕自己錯誤的鏡子
15懂得放手,孩子世界更廣闊
Chapter 2懂得溝通、分工、分享,家庭更親密
16職業婦女VS家庭主婦,怎麼選?
17兩個恰恰好,三個更熱鬧!
18雙薪家庭分工,要充分溝通
19為孩子瘋狂,再多也不夠
20用心、用愛,婆媳相處沒問題
21家人是最堅強的育兒團隊
22製造美好回憶的固定模式
23珍藏成長印記,記錄美好當下
24親子旅行好處多多
25別為了孩子,犧牲屬於自己的假期
26替自己留一點空間
27偶爾放縱,孩子更親近
28無謂的罪惡感,需要放掉!
29向老公學習,另一種教養風格
30最重要的家庭聚會
後記
Chapter 1父母與孩子,其實在互相學習
1別把父母的期待變成孩子的負擔
2孩子犯了錯,教導要「因材施教」
3公平!不公平!怎麼拿捏?
4公眾場合大吵大鬧,怎麼辦?
5孩子性格敏感,媽媽更要敏銳
6搗蛋鬼,其實心裡很孤單
7陪伴孩子,人在心也在
8不要騙孩子,建立信任感
9管教,不能翻舊帳
10不只體罰,語言暴力更可怕
11小錯若輕忽,很可能養成壞習慣!
12把家事變有趣,讓孩子分擔家庭責任
13學習才藝有原則,先觀察孩子個性
14孩子是警惕自己錯誤的鏡子
15懂得放手,孩子世界更廣闊
Chapter 2懂得溝通、分工、分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