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15 項符合

政府正在監控你:史諾登揭密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1 則評論
 史諾登這位老兄就算是不太管國際...
轉載自TAAZE 讀冊生活  極力推薦  2014/07/27
史諾登這位老兄就算是不太管國際新聞的台灣,多數的人應該知道這位老兄,這位老兄很年輕,只有高中畢業,但是卻靠著自學的電腦能力進入政府機關,而接觸政府絕對的機密。有那麼一天,史諾登心中的天使(魔鬼?)再有受不了,決定出來爆料,捍衛自己堅持的價值。台灣從學運開始之後,大家學習到不在相信...
政府正在監控你:史諾登揭密 政府正在監控你:史諾登揭密

作者:格倫‧格林華德 / 譯者:林添貴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05-13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圖書名稱:政府正在監控你:史諾登揭密

內容簡介

  2013年5月,作者格林華德在香港與消息來源見面,消息來源宣稱手中握有大量美國國安局濫權監聽的驚人證據,堅持只透過加密通訊來聯絡,而這位消息來源就是當時二十九歲的網路專家愛德華‧史諾登,史諾登為美國國家安全局的外聘僱員,目睹國家資訊系統的權力過度擴張,而在當前歷史,這些問題引發了國家安全與資訊保密之間的激烈爭論。史諾登揭開內幕機密,已帶來全面影響。

  本書首次公開作者格林華德與史諾登攜手合作、揭露真相的始末,從一開始的匿名接觸到緊張刺激的香港會見之旅,史諾登提供給《衛報》大量的政府監聽細節與文件等等,宛如諜報片真實上演,也顯示了國安局假借「反恐」之名實質侵害人民隱私的濫權行為。

  除了國安局的濫權監控,格林華德也著重媒體的角色,譴責迎合政府、有違人民利益的媒體,提出自由與公義的討論,在國家機器、發聲媒體與公民之間的利益相衝突時,身處其中的新聞工作者,該如何思考所謂真相的價值。

  當前,網路世代與獨立媒體世代,百花齊放,史諾登與格林華德身為新興世代的先鋒,以個人獨立行動,實際捍衛自由的價值。他們的故事,就是新一代的你的故事。

  ★5/13全球同步揭密

本書特色

  ★比諜報小說更刺激!
  全球每日超過17億筆通訊資料,數百萬美國人、35國世界領袖的通訊紀錄,
  美國國安局全面監控,沒有一個角落是安全的!

  ★愛德華‧史諾登
  究竟是科技駭客叛國者?還是捍衛網路隱私的吹哨者?
  揭密的目的,不在摧毀國安局監控隱私的能力,只想讓全世界的人知道,你們的隱私受到侵犯!
  「我不想活在沒有隱私、沒有自由的世界,網路允許我經歷自由、探索我做為一個人類的充分能力。――史諾登

  ★格倫‧格林華德
  新時代捍衛新聞自由的獨立先鋒
  從律師邁向獨立媒體之路,不畏打壓,與史諾登合作,勇敢揭發監聽內幕!
  「美國前十大異議領袖……收放自如的文筆充滿正義、尖銳的憤怒力道……他的獨立信念,將他置於禍福相倚的道路上。」――《新聞週刊》(Newsweek)

  以反恐之名無限壯大的怪獸
  56個從未曝光過的最新機密文件
  監控風暴來襲!台灣也深陷其中?
  接受美國金援?監控人員培訓?台灣政府也被監控?

  我曾見識過政府最黑暗的角落,他們害怕的就是光線。―—史諾登

  ★2014普立茲公共服務新聞獎
  《衛報》、《華盛頓郵報》報導史諾登揭露國安監聽計畫獲獎
  作者格林華德,深入追蹤、揭發真相、功不可沒

名人推薦

  專文/司馬文武 《蘋果日報》主筆
     夏珍 風傳媒總主筆
     鄭國威 PanSci泛科學網總編輯 

  推薦/何榮幸 《天下雜誌》總主筆
     林中斌 前國防部副部長
     黃哲斌 新聞工作者
     管中祥 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
     台大e論壇

  透過行動才能為自己的生命灌注意義。——史諾登

  司馬文武/《蘋果日報》主筆
  史諾登所揭發的稜鏡計畫,媒體自由、國家安全和網路監看,三者發生劇烈衝突,改變了一世代的價值觀念……應該得到諾貝爾和平獎。

  林中斌/前國防部副部長
  讀來扣人心弦,勝於暢銷間諜小說,因為都是事實。

  何榮幸/天下雜誌總主筆
  這是一本勇氣之書!絕對的權力造成絕對的腐化。民主社會永遠需要像史諾登一樣的吹哨者,勇敢揭開政府濫權最黑暗的角落;民主社會也永遠需要像作者一樣的新聞工作者,勇敢站在政府的對立面努力發聲。本書對於美國主流媒體的深刻批判,同樣值得重視。

  夏珍/風傳媒總主筆
  這本書值得每個人讀,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找回可能被我們遺忘很久的那一點點勇氣。改變,往往就靠勇氣一丁點、一丁點的累積。

  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
  網路也讓弱者更有權力,挑戰與揭露埋藏在陰暗角落的不能戳的祕密。網路是權力的戰場……本書的作者冒著生命的危險,告訴我們此場戰役的真實故事。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這是一本勇敢之書,《衛報》社方及記者捍衛新聞自由的專業與勇氣,值得敬佩效法;這也是一本挑戰之書,揭露現代政府透過科技,監控人民隱私的巨大危機。

  鄭國威/PanSci 泛科學總編輯
  或許,媒體是政府墮落頭號幫兇,但也是扭轉頹勢的強力角色。……獨立報導者跟獨立媒體就像是一根針,向外戳破虛構的現實泡泡,讓我們看見天空真實的顏色。

國際書評

  美國前十大異議領袖……收放自如的文筆充滿正義、尖銳的憤怒力道……他的獨立信念,將他置於禍福相倚的道路上。――《新聞週刊》(Newsweek)

  格林華德是美國最無畏的左派政治評論家……信仰堅毅、無畏黨派權勢,得以發出更具衝擊、更有角度的政治評論。――MSNBC新聞節目主持人瑞秋‧麥道(Rachel Maddow)

  網路世界提倡公民自由最有影響力的作家。――《美國展望》(American Prospect)

  格林華德的熱情,是封閉的華盛頓新聞社群裡的絕佳解毒劑。――政治評論家蘇利文(Andrew Sullivan)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格倫‧格林華德(Glenn Greenwald)


  英國《衛報》專欄作家(2013年十月以前),其評論與調查報告贏得無數獎章,2013年線上新聞協會最佳調查新聞獎、卓越報導埃索獎(巴西,相當於普立茲獎)、2013年電子先鋒基金會先鋒獎。文章散見各大報與政治新聞雜誌,包括《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洛杉磯時報》(The Los Angeles Times)、《美國保守派》(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2014年二月,創立新媒體組織First Look Media。著有《某些人的自由與正義》(With Liberty and Justice for Some)、《悲劇遺產》(A Tragic Legacy)。

譯者簡介

林添貴


  國立台灣大學畢業,歷任企業高階主管及新聞媒體資深編輯人。譯作近百本,包括《蔣經國傳》、《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季辛吉大外交》(合譯)、《大棋盤》、《雅爾達》、《裕仁天皇》、《躁動的帝國》等。
 

目錄

推薦序/沒有隱私,就沒有自由/司馬文武
    改變,來自一點一滴勇氣的累積/夏珍
    一根針,戳破虛構的現實泡泡/鄭國威
前言

第一章/前往香港之路
    夥伴
    揭密者
    「說真話的人」
    第一批檔案
    真實身份

第二章/在香港的十一天
    與史諾登碰面
    合作計畫
    揭密行動
    稜鏡計畫
    吹哨人現身

第三章/全面監控
    無限制的線民
    通通蒐集起來
    國際企業提供偵監服務
    與各國政府、國際組織聯手
    司法系統淪為政府濫權幫凶
    與反恐無關的經濟、外交間諜偵監
    無限壯大的怪獸
    國家利益、金錢與自我

第四章/被監視的國度:政府權力與公民自由
    偵監等同恫嚇
    以反恐之名打壓異議

第五章/揭密之後
    媒體聯合抹黑
    人身攻擊
    「客觀」的真相
    清算
結語
謝辭
 

推薦序一

沒有隱私,就沒有自由 司馬文武/《蘋果日報》主筆


  許多人以為,有事要隱瞞的人才講隱私,不做虧心事,何必怕人監看,乍聽之下,似乎有道理,但是且慢,想像一下,假設別人在你家偷裝攝影機,二十四小時監看你的電話、電郵、手機、臉書和信用卡,你會怎麼想。

  不幸的是,這不是假設,而是正在發生的事,去年史諾登揭發美國國安局監看全球的祕密,整個過程,讀起來像是超現實的科技小說,在網路時代的今天,我們每天的生活都留下電子足跡,政府像獵人一樣,電子足跡讓我們無所遁形。

  大家都知道自由的重要,卻常常忘記隱私是做為自由人的核心條件,沒有隱私,就沒有自由。沒有隱私,永遠在別人注視的眼光下,我們的思考、感情、創作,行為、說話和實務都會受到扭曲,受到嚴密的限制。

  遺憾的是,刺探別人的隱私,也是人類天性的一部分,更是權力和控制的主要工具,極權國家特別有這種需要,但民主國家也有這種衝動,雖然目標不同,但心態差不多。美國網站技術特別高明,可以穿越國界對全球監看,對人類自由與隱私構成另一種層次的威脅。

  揭發這個祕密的史諾登,是網路世代的產品,他看得很高,從小沉迷於網路遊戲,喜歡動畫,電算機技術是他生活中心。他特立獨行,對學校沒興趣,高中沒唸完,卻從網路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思想和價值觀。他透過網路中尋找自己、實現自己。十七歲就有自己的網站,在網路中學習中文、武術、佛教。他自視不凡,充滿離經叛道的精神,夢想自己有機會改變世界。

  這擁有才華的駭客,正是國安單位求才若渴的對象,他很容易找到CIA工作,從「九一一」後,國家安全局(NSA)大規模擴張,他加入國安局,以各種身分派到海外工作,他知道太多祕密,去年他幻想完全破滅,決定成為「揭密者」,當時他二十九歲,和二十五歲一等兵曼寧走上同一條路。

  史諾登看不起《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因為這些主流報社與當權者太接近,住同一社區,讀同一個學校,思想理念大同小異,本質上故為體制的構成部分,他找到英國衛報記者格林華德,因為格林華德也是一位特立獨行的人,長期對隱私、監視一類的問題很多研究。

  格林華德出身好家庭,很會唸書,在紐約唸法律,也在紐約當了幾年律師,很有機會擠身上流社會,但他是同性戀,又是猶太人,天生有邊緣人性格,對主流社會有疏離感。後來興趣轉向網路,二○○五年開設自己的博客,加入衛報當記者,與他的男伴搬到巴西里約熱內盧海邊,後院有一片向樹林,猴子在其中玩鬧,他養了十多隻狗,都是從街上撿來的。

  格林華德現在已離開衛報,加入一家新媒體,他最想做的事,去巴西買一個農場,養很多小狗,與他的同性戀人米蘭達在那裡自由自在。

  但從維基解密到史諾登所揭發的稜鏡計畫,媒體自由、國家安全和網路監看,三者發生劇烈衝突,改變了一世代的價值觀念。如今刊登報告的媒體得到普立茲新聞獎,但史諾登和曼寧兩人才是真正揭密大英雄,他們應該得到諾貝爾和平獎。

推薦序二

改變,來自一點一滴勇氣的累積 夏珍/風傳媒總主筆


  他,還在逃亡;但是,由他所揭露的「機密」而建構的新聞報導,獲得二○一四普立茲獎;對比同樣因為揭密而遭捕的阿桑傑(維基解密)說:「記者是讓他人冒風險而自己獲取聲名的人。」史諾登很明白離開了記者,他未必能竟其功,因此在普立茲獎頒布後聲明:「有一些僅靠個人良知無法改變的東西,自由媒體可以改變。」

  是的,媒體存在的價值就在用一點努力「改變些什麼」。和史諾登合作的記者格林華德新著《政府正在監控你》,完整還原從一封電郵件開始的奇異揭發旅程。

  相對於阿桑傑做為高段數的「駭客」,號召全球駭客侵入美國情報網站截取資訊,史諾登遭到「叛國」罪追捕的風險更高,畢竟他是任職於美國國安局的高技術正職人員,他如此直接而毫不猶疑地將經手資料暴露於陽光下,對美國政府如此振振有詞的「國家安全」與「國家利益」嗤之以鼻,這不只需要勇氣,還需要正確的認知:沒有一絲一毫的空間可以國家安全、國家利益之名,侵犯人民隱私、人民利益。尤其是如果政府的手段、行動完全非關國家安全,甚至只是經濟利益。

  美國政府監聽的天羅地網,讓他們占盡國際經貿和外交談判之利,被監聽的國家甚至也接受指導開發其監聽技術,史諾登洋洋灑灑列舉的國家名單中,台灣赫然在列,這不禁讓人苦笑,莫怪319兩顆子彈案發生時,台灣會有這麼一大群人指望美國老大哥「揭密」。

  阿桑傑是駭客,是獨立網站;史諾登卻不折不扣是「深喉嚨」,但他不當深喉嚨,他要站在陽光下讓世人知道,「就是我。」他拒絕被定義;也拒絕選擇可能和政府合作而取得爆料的媒體,或者取得資料卻要與政府官員「會商」何者能登何者不能登,包括國際大報《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但華郵終究還是投入報導並與《衛報》同獲普立茲獎。

  或許這就是媒體獨立公正的永恆拉鋸。這很難不讓我聯想到當年「國安祕帳」案爆發時,台灣各媒體的表現,而「國安祕帳」比諸史諾登揭發的材料,何其微不足道,的確讓人唏噓慨嘆不已。

  其實,吹哨者需要犧牲的勇氣,記者同樣要有無畏壓力的勇氣。這本書值得每個人讀,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找回可能被我們遺忘很久的那一點點勇氣。改變,往往就靠勇氣一丁點、一丁點的累積。

推薦序三

一根針,戳破虛構的現實泡泡 鄭國威/PanSci 泛科學總編輯


  或許,在我們目睹民主制度逐漸被一% 的人控制,而政府以人民自由做為貢品,樂於以不透明手段換取不明「成果」的此時此刻,史諾登冒死揭露出的稜鏡計劃,以及其他美國政府以「國安」為名的全面資訊監控,不會是二十一世紀最駭人、或唯一成真的反烏托邦預言,但本書作者,前衛報記者葛林華德與其報導團隊的掙扎,足以成為所有新聞媒體工作者的當頭棒喝。或許,媒體是政府墮落頭號幫凶,但也是扭轉頹勢的強力角色。

  現四十七歲的葛林華德是《衛報》美國版的政治記者,在本書之前已寫過四本書,也曾在《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等媒體書寫政治,是位暢銷作者、專欄作者,也是位部落客。他在二○○九年獲得伊利獨立新聞獎(Izzy Award),二○一○年獲線上新聞獎(Online Journalism Award)的最佳評論獎,二○一三年因報導史諾登揭露的大規模監聽計劃,獲得電子先鋒基金會(EFF)頒布的先鋒獎,同年又獲得美國新聞界最重要獎項的喬治‧帕克(George Polk)最佳調查報導獎,更在最近由於同樣的原因(二○一四年四月)獲得普立茲獎的公共服務獎。除此之外,他多次被美國媒體選為「前二十五大」或「前五十大」的專欄作家,看似……一帆風順?

  但現在的他,被很大一部分的美國人視為叛國者,認為他與史諾登同罪。二○一三年八月,格林華德的同志伴侶大衛‧米蘭達(David Miranda)在英國希斯羅機場轉機時被倫敦警察廳以反恐法逮捕,理由是他可能攜帶美國政府機密文件,要帶給當時人在巴西的格林華德。他在巴西國會跟歐洲議會上都曾作證,直批美國國安局(NSA)跟英國政府通信總部(GCHQ)聯手建立的監聽黑幕,表面上是反恐,為的其實是經濟目的,而且不惜犧牲所有人的隱私。

  像格林華德這樣的角色,或許在每個社會都不多,但絕對不能缺。在台灣,我們也有少數的獨立記者跟為數不多,但影響力日益增加的獨立媒體,或新媒體創業。在環境議題上有環境資訊中心、在農業議題上有上下游新聞市集、在勞工跟社運議題上有苦勞網、在調查新聞上有WeReport、在科學與社會公益議題上則有我參與的PanSci泛科學和NPOst公益交流站。在政治這一主流議題上,則有包括新頭殼、關鍵評論網、風傳媒、民報等許多。許多獨立記者選擇性地跟上述這些網路原生的媒體合作,也與其他品質較好,較有資源的商業主流媒體合作,就如同格林華德所做的。

  新聞媒體在我們的民主演進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如今,整個產業陷入了龐大的焦慮跟困境。我們在調查報導的傳統還沒長成之前,就漠然允許資本從上碾過,而在民主國家制度漸漸失靈,甚至陷入存續危機時,獨立報導者跟獨立媒體就像是一根針,向外戳破虛構的現實泡泡,讓我們看見天空真實的顏色。

  然而,像史諾登這樣提供一手證據的吹哨者,或是格林華德這樣的獨立報導者,一向是組織所不見容的。我們都能想像得到,還有太多像需要阻止或監督的政府濫權行為,在吹哨者不存在或媒體噤聲的情形下持續著。我們或許不需要很多很多的獨立報導者或獨立媒體,但絕對需要更多社會的支持。

  現在格林華德定居巴西,是Firstlook.org 的成員,在這個網站上,他的新專欄名為《攔截》(The Intercept)。這個新網路媒體由知名的電子海灣(ebay)共同創辦人與慈善家皮埃爾‧奧米迪(Pierre Omidyar)資助成立,目的就是為了讓專業的調查報導與動搖國本的爆炸性資料得見天日,不因不景氣的媒體行業或越來越敏感的政治打壓手段而逐漸消失。台灣鮮少有資本家在乎民主,若投資媒體,目的通常是利用其力量去反民主,這是台灣的悲哀,但也是我等獨立媒體人永遠不畏懼的挑戰。

前言

  二○○五年秋天,我闢建了一個評議時政的部落格,當時並沒太遠大的抱負,而且完全沒料到這個決定,將如何影響我日後的生活。當時的主要動機,是驚覺九一一事件之後,美國政府日益採行激進、極端的權力理論,而我希望就這類議題寫作,或許會比當時做為一個憲法及民權律師會對社會有更大的影響。

  我開始在部落格上發表文章,才七個星期,《紐約時報》就丟出一題震撼炸彈。報導說,小布希政府在二○○一年未依循相關刑事法規定取得許可,祕密下令國家安全局監聽美國人民的電子通訊。新聞爆出時,這種未經許可的監聽作業已經進行了四年多,並且至少鎖定數千名美國人為目標。

  這個議題完全吻合我的熱情與專長。政府下令國安局祕密監聽,其所根據的行政權極端理論,正是我開始寫作的主要原因;基於恐怖主義的威脅,政府為了「確保國家安全」,總統實質上具有不受限制的權力,可以採取一切作為,甚至有權違法。這個議題所引起的辯論,涉及特別複雜的憲政法律及各種法律解釋,我的法學背景正好可以派上用場。

  往後兩年,我在我的部落格上撰文,還在二○○六年出了一本暢銷書,窮追國安局非法監聽的醜聞。我的立場很清楚:總統下令非法監聽,已經違法、犯罪,必須究責。在美國越來越好戰和高壓的政治環境下,這是非常有爭議的立場。

  由於此一背景,幾年之後,愛德華‧史諾登選擇我來揭露國安局更大規模的違法監聽行為。他說,他相信我可以了解大規模監聽及國家極端祕密作業的危險,也深信我在面對政府、以及政府在媒體和其他領域的盟友排山倒海的壓力時,不會退縮。

  史諾登交給我的絕密文件數量驚人,加上史諾登本人際遇的高度戲劇張力,引爆全世界對大規模電子偵監的威脅;對於數位時代隱私權的價值,也產生史無前例的關注。然而,箇中的問題其實早已在黑暗中醞釀多年。

  目前國安局此一爭議,其實有許多層面值得討論。以往,全面偵監只存在於科幻小說作家的腦海中,然而科技的進步,已經使得國家得以無所不在的全面偵監;甚且,九一一事件之後,美國人極度關切國家安全,這也特別助長了濫權的環境。拜史諾登的勇敢,以及複製數位資訊相對容易之助,我們得以第一手窺見偵監系統實際運作的詳情。

  可是,就許多方面而言,國安局事件所引起的爭議其實與過去無數事件相互呼應,甚至可以上溯到好幾百年前。的確,反對政府侵犯隱私正是美利堅合眾國獨立建國的一項重要因素,當時美洲的殖民者抗議法令允許英國官員可以任意搜索任何家宅。殖民者同意,若是國家有證據顯示某人確有犯罪之嫌,申請明確、特定的許可予以搜查,是合法的。但是不分青紅皂白、全民搜索,這種全面性的許可乃是非法的。

  美國憲法第四條修正案將這個原則奉為圭臬。文字清晰、簡潔:「人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財產不受無理搜查和扣押的權利,不得侵犯。除依照合理根據,以宣誓或代誓宣言保證,並具體說明搜查和扣押的人或物,不得發給搜查和扣押狀。」用意即在永久禁絕政府有權對公民進行普遍、無罪嫌的偵監。

  十八世紀對偵監的爭議集中在對住宅的搜索,但是科技進展,偵監也跟著有了演進。十九世紀中葉,鐵路興起,郵資逐漸平價、遞送速度加快,而英國政府偷開信件在英國造成重大醜聞。到了二十世紀初期,美國調查局——聯邦調查局前身——利用竊聽、信件檢查、線民密報的手法,箝制反對美國政府政策的人士。

  不論是用什麼樣的技術偵監,自古以來一直有幾個不變的特點。首先,會受到偵聽的,一向是異議份子和邊緣份子,因此,支持政府者或是不關心這個議題的人士,誤以為自己不會受到偵監。而歷史顯示,只要有大規模偵監單位存在,不必問運作為何,偵監單位本身便足以扼殺異議。公民曉得自身一直受到監視,很快地就會心生恐懼、成為順民。

  一九七○年代中期,針對聯邦調查局國內偵監作業的一項調查,令人震驚,聯邦調查局竟然把五十萬名美國公民列為「潛在的顛覆份子」,持續偵監他們的依據,純粹是依據他們的政治信念(偵監名單從馬丁路德‧金恩到約翰‧藍儂;婦女解放運動組織到反共的約翰‧柏奇社,無所不包)。但是違法偵監之弊並非美國所特有。相反地,大規模偵監對任何寡廉鮮恥的權力者,一直都是極大的誘惑。而且就每個事例而言,動機都一樣:壓制異議、要求順從。

  儘管政治信念完全相異,所有的政府統統都愛採用偵監。十九、二十世紀之交,英、法兩大帝國都設立專門的偵監機構來對付反殖民主義運動的威脅。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通稱Stasi的東德國家安全部成為政府侵犯人民私生活的同義詞。最近幾年,阿拉伯之春掀起的群眾抗議運動挑戰獨裁者的權力,使得敘利亞、埃及和利比亞政府設法偵察國內異議份子使用互聯網。

  彭博通訊社和《華爾街日報》的調查顯示,這些獨裁政權被抗議者嚇壞了,找上西方科技公司選購偵監工具。敘利亞的阿塞德政府從義大利請來監視設備公司Area SpA的專家,告訴他們敘利亞政府「迫切需要跟監人民」。埃及方面,穆巴拉克的祕密警察購買器材,要滲透Skype加密系統及監聽民運人士的電話。《華爾街日報》報導,記者和利比亞叛軍在二○一一年進入政府一座監聽中心,發現「一整面牆、排滿了像黑色冰箱式的設備」,那是法國監視設備公司Amesys的產品。這套設備檢查利比亞主要的網路服務供應商的「互聯網活動」,「打開電子郵件、拆解密碼、竊聽網路聊天,並且連結各個嫌犯的關係網絡」。

  竊聽人民通訊的能力,使得竊聽者掌握極大的力量。除非這股力量受到嚴格監督,否則幾乎肯定會被濫用。期待美國政府在完全祕密之下運作大規模偵監機器、還不會受到誘惑,可說是違反每一個歷史先例、也不符合人性。

  即使史諾登爆料之前,情勢已很清楚;認為美國在偵監這件事上,會有不同的態度,是十分天真的想法。二○○六年,美國國會舉行一項題為「中國的互聯網:自由或鎮壓的工具?」聽證會,各個發言者紛紛譴責美國科技公司協助中國在互聯公網上壓制異議。聽證會主席、紐澤西州共和黨籍眾議員克里斯多福‧史密斯(Christopher Smith),拿雅虎與中國祕密警察合作比擬為把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死於納粹集中營的猶太裔少女,留下的《安妮日記》詳述集中營中生活點滴,後來成為傳世名著)交給納粹。這是非常強烈的抨擊,這也是美國官方人士談到非美國盟國的政權時典型的表現。

  但是,即使聽證會的出席者也不得不注意:就在兩個月前,《紐約時報》才剛揭露小布希政府未申請許可就在國內大肆進行偵監竊聽。有鑒本身才剛遭到爆料,就來譴責其他國家在其國內進行偵監,豈不是相當虛偽?緊接著史密斯之後發言的加州民主黨籍眾議員布瑞德‧薛曼(Brad Sherman)指出,已經被提醒不能聽命於中國政府的美國科技公司,也得小心提防自己的政府。他頗有先見之明地提醒說:「否則,中國或許有人發現其隱私遭到最嚴重的侵犯,而我們在美國可能也會發覺未來某位總統,竟對憲法有這種十分寬鬆的解釋,也來讀我們的電子郵件。我當然希望未經法院裁可,絕不能有這種事。」

  過去數十年,對於恐怖主義的恐懼,經由一再誇大實際威脅而火上加油,也被美國領導人拿來當藉口,合理化一系列的極端政,已經導致侵略其他國家的戰爭、也在全球布建刑訊體制,並且未經起訴就監禁(甚至謀殺)外國人及美國公民。無所不包、祕密偵監的體系,很有可能長久存活下去,儘管歷史殷鑑未遠,目前國安局此一偵監醜聞還有一個嶄新的面向:互聯網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已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

  特別是對年輕世代而言,互聯網絕對不是單純、個別的領域,許多生活機能透過網路來進行。網路不只是我們的郵局、我們的電話,還是我們的整個世界,幾乎大大小小任何事都得透過網路來進行。這是我們交朋友、選擇讀物和電影的地方,也是我們組織政治活動的地方,更是最私密的資料製作和儲存的地方。網路是我們開發及表達自我性格和意識的地方。

  把這樣一個網路變成大規模偵監體系,其影響絕對和過去任何的國家偵監作業絕不相同。過去,所有的偵監作業有其限制、也比較容易避免;一旦允許偵監在網路上生根,將意味著人類一切的互動行為、計畫,甚至思想,全都遭到國家全面檢視。

  打從互聯網最先開始普及之時,即就被許多人認為具備非比尋常的潛力:得以透過民主化的政治討論解放數億人民,也能在掌權者及無權者之間拉近競爭條件。不受體制侷限、沒有社會或國家控制,不必心存恐懼,這是互聯網的自由意義,也是實現此一許諾的核心條件。把互聯網化為偵監系統等於割除掉核心潛力。更糟糕的是,偵監系統會把互聯網變成鎮壓的工具,很可能成為人類史上前所未見最極端、最高壓的國家侵犯武器。

  正是因為以上種種原因,史諾登的爆料才會如此駭人聽聞、如此重要。膽敢揭發國安局驚人的偵監能力,以及國安局更加駭人聽聞的雄心壯志,史諾登讓我們看清楚,我們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上。數位時代會帶給我們互聯網所能釋放的個人解放和政治自由嗎?或是促成一個連過去最殘暴的君王都不敢企求的無所不在的監視、控制系統呢?現在,兩者都有可能出現。我們的行動將會決定我們未來世界的面貌。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59656
  • 叢書系列: Revolution
  • 規格:平裝 / 336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圖書評論 -   評分:
 史諾登這位老兄就算是不太管國際...
轉載自TAAZE 讀冊生活  極力推薦  2014/07/27
史諾登這位老兄就算是不太管國際新聞的台灣,多數的人應該知道這位老兄,這位老兄很年輕,只有高中畢業,但是卻靠著自學的電腦能力進入政府機關,而接觸政府絕對的機密。有那麼一天,史諾登心中的天使(魔鬼?)再有受不了,決定出來爆料,捍衛自己堅持的價值。台灣從學運開始之後,大家學習到不在相信媒體,而這本書,我們可以從史諾登的角度完整知道事件的來龍去脈,也知道美國除了有邪惡的孟山都,邪惡的軍火商,還有那邪惡的政府,同時美國的媒體也並非那麼的公正,立場那麼的超然(當然還是沒有太差)。推薦大家看這本書,這本書前段像是一本間諜小說,後半用許多不同角度來探討個人隱私權為什麼重要。如果發生在台灣,如果是你?你有史諾登的勇氣嗎?你有幫忙史諾登的勇氣嗎?(一位記者/一位紀錄片導演) 而整本書看完,我一直在想著,美國是自由國家嗎?還是獨裁國家,只是他已經進化(請看獨裁者進化)。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餐桌上的推理劇
作者:高雲章
出版社:幻華創造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6-15
66折: $ 21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開啟人生的10道任意門(10片CD)
66折: $ 660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我的幸福練習曲﹝有聲書﹞
66折: $ 726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賽斯書輕導讀有聲書第 3 輯
66折: $ 1379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看見愛 戲劇寫真書
作者:大鴻藝術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20
$ 379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深夜食堂29
出版日期:2024-12-25
$ 189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出版社:方智出版
出版日期:2019-06-01
$ 260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從天堂而來(02)
作者:ほど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09
$ 111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真誠Be real, not perfect:從菜鳥助理到跨國企業CEO,關於職場、關係與人生的啟發
作者:楊佳燊 (Jason Yang)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4-12-26
$ 316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女風(01)
作者:甘詰留太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16
$ 111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因為有你 那些悲傷和快樂的事
作者:真夏&真冬
出版社:采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16
$ 294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青春之箱 16 (首刷限定版)
作者:三浦糀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5-01-09
$ 127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