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序
每個人都能成為保育行動的尖兵!
製作這本《烏龍院動物星球7:瀕臨絕種的動物》,在進度上比預定時程延遲了許多,因為在閱讀資料的時候,發現竟然有那麼多奇妙的生命就要永遠告別這個地球,這麼多的題材要如何選擇呢?此時此刻,寧可資料少得讓我頭痛,也不願看得多到令我心裡難受!
歸納出這些動物瀕臨絕種的主因,除了人類為了從牠們身上得到肉、毛、皮、角、羽、牙、油脂、器官……無止境的獵殺之外,棲息地遭到人為破壞而失去繁殖與覓食的自然環境,也是動物逐漸消失的最普遍原因,所以在這些種動物的資料最後,我都會反覆看到:「棲息地遭到外來物種入侵」、「棲息地遭到工業汙染」、「棲息地被農業過度開發」……這些人為因素使得地球上的動物物種日漸減少,就以臺灣為例:臺灣擁有非常豐富的野生動物,共有六十多種哺乳類、五百多種鳥類、三十種兩棲類、九十種爬蟲類、一百五十種淡水魚、一萬七千六百種昆蟲……但是受到人類長期開發土地、破壞了動物的生存環境以及濫捕濫殺的結果,造成臺灣梅花鹿、臺灣雲豹、穿山甲、石虎、帝雉等野生動物滅絕的危機!
身為萬物之長的人類,我們應該積極的保育野生動物,不要購買野生動物當寵物、不要購買動物的毛皮或標本、裝飾品、不要吃山產店非法獵殺的野生動物;遇到有人非法狩獵、宰殺買賣野生動物時,應該及時通報執法機關去取締,並可積極參與自然生態保育活動,希望每個人都能成為保育行動的尖兵。
敖幼祥
導讀
保育,立足臺灣,走向世界!
當今「保護野生動物」這六個字不僅是在傳播媒體、各類刊物、廣告看板及許多人嘴上的熟悉名詞,而且也有專為野生動物設立的法律、保護區和專屬負責之機構,還有相關研究的科系與單位等等。然而野生動物是動的,基本上人們不易親近,也不易見到而忽視牠們。另外,野生動物的市場利用經濟價值並不突顯,人類會主觀想愛怎麼用就怎麼用,缺乏學理分析。最麻煩的是,野生動物的絕滅危機,人類不易感受到,少一隻鷹、多一群蝙蝠,干我何事,保護也常止於嘴巴喊喊而已。
美國著名生物學家哈佛大學教授E.O. Wilson曾寫過一本書叫《生物之愛》(Biophilia),書中主要強調愛非人類的生物是人類的本能,這種親近生命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我們會注意各式各樣的生物,甚至會想與牠們進行情感的交流。回想每個小孩的成長過程,牙牙學語中常包含對動物名字的認識;去動物園都半是小孩最快樂的時光;長大後侏儸紀的恐龍群更是吸引目光。
若將地球歲月濃縮成一年來看,人類這個動物出現的時間已是年末,十二月三十一日的晚上八點鐘左右,然而這兩隻腳靈長類的後起之秀卻搞得讓地球天翻地覆,尤其是在晚上十二點五十九分五十八秒的科技文明產生後。二十世紀以來,不管有意或無意,我們幾乎每一天至少消滅一種生物。這些物種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體,牠有自己千百萬年的演化歷史,也有自己的生態地位,有些物種還有人類特別給予的學名稱呼,然而牠們對被迫走入絕滅的命運,卻無法控訴,無法伸冤。
一群有志之士的人類開始反省了,雖然腳步有點慢,保護生物的團體紛紛成立,最有名便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他們努力編列出所謂瀕臨絕種生物的紅皮書,書裡頭所列出的生物物種清單之多,實在讓我們咋舌。動物的名字總是生硬的讓人無法感受牠們遭到的不公不義。幸而,透過敖幼祥老師這本《烏龍院動物星球7:瀕臨絕種的動物》漫畫,將這些被迫害的動物帶到我們眼前,彷若就躺在我們面前,遍體麟傷,祈求我們的關懷與保護。
幾乎所有瀕臨絕滅動物的遭遇,都可歸諸於人類的貪婪!書中烏龍院師徒的對話,乍看是無厘頭,其實都是禪話。處處可見敖老師反映資源保育重要性的用心,想要幫助大自然來管理人類,防止物種絕滅;教大家如何認識野生動物,進而了解野生動物,方能明確建立保護方法。
臺灣這塊寶島,經過幾世紀以來,大量漢人的移入及始於日本殖民時代的森林開發等等衝擊,雖看山可還是山、水也還是水,然而過去的自然美景已不復存在。在臺灣深邈的山林裡,或許野生動物的美麗或神祕已不再存在,但這片土地能轉化成更多野生動物的基礎科學研究基地,讓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工作落實。我相信,敖幼祥老師創作這本漫畫書最大的期許,是要讓我們對野生動物的關懷,立足臺灣,走向世界去!
東海大學 生命科學系教授 林良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