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獎紀錄:
★英國犯罪小說作家協會國際匕首獎決選 (CWA International Dagger )
★年度Confidentielles女性讀者小說獎 (Prix des lectrices Confidentielles )
★法國干邑處女作小說獎(Prix du premier roman du festival de Cognac )
★年度最佳法語推理小說獎 (Prix du polar francophone de Montigny les Cormeilles )
★Goodread票選年度最佳犯罪小說
★日本週刊文春年度Best 10推理小說第一名
★日本「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年度海外小說第二名
名人推薦:
◎駭人……宛如欲罷不能的一陣狂奔,直到晴天霹靂的結局。─英國《衛報》
◎這本小說真正高明之處在於轉折……巧妙又殘暴。─書痴(Bookish)網站
◎范赫文是個獨一無二的警探……這本勇敢的驚悚小說膽小者不宜,其中可怕的細節將會吸引雀兒喜˙肯恩的書迷,法國背景與反偶像偵探角色也會吸引弗雷德˙瓦格斯的粉絲。─科斯特書評
◎一切難以預料。皮耶‧勒梅特將血脈噴張的情節,快速推向精巧且震撼的結尾。─《圖書館期刊》
◎曲折離奇、殘酷、膽小者不宜,是最高等級的犯罪小說……巧妙地建構與執行,讓勒梅特直逼艾洛伊的等級。只要一拿起來就放不下。─《每日郵報》
◎情節別出心裁,巧妙地融合黑暗與喜劇場景,誇張地介紹主角警探的團隊。─《週日時報》
◎本書建立在《籠子裡的愛麗絲》的可觀潛力上,證實了卡繆˙范赫文是近年來犯罪小說中出現過最有趣的主角。─《愛爾蘭時報》
◎起頭快速進入正題,隨後混亂事件奔馳展開,直至讓人下巴掉下來的結局。皮耶‧勒梅特火力全開,一拳直擊最敏感神經。……皮耶‧勒梅特華麗地設下出人意表的局,顛倒讀者的想像,直到最後,也許有人覺得主角范赫文純粹是個天才,也有人覺得范赫文是個自以為是的傢伙,不管怎麼說,范赫文探長都需要一個新頭銜:偵探偵探案件的偵探(metameta detective)。─《紐約時報》書評
◎在這部富有想像力且擾動人心的作品中,讀者將會發現法國作家皮耶‧勒梅特為犯罪小說的文類創建了一個優秀的範例(有時讀起來變態又殘暴)。在最後的40頁裡,讀者將領悟到自己早已跟隨著作者,跌入五里迷霧的兔子洞……
皮耶‧勒梅特擺弄文類傳統──寫出一組出身各異的警隊人馬、嫌疑重重的民間專家,並埋下企圖混淆讀者的線索細節。
故事裡熱愛藏書的反派人物,直截了當地說自己創作的「作品」是:「多麼大的勝利啊……一個悲慘寫實的故事,一部後設小說,回顧創作過程本身的殺人陰謀……」《魔鬼的手稿》結尾驚人的翻轉,將令你目眩神迷。─《華爾街日報》書評
◎一部優秀的犯罪小說。值得全世界注目……就在我接受小說裡描繪的種種暴力後,我發現小說本身無可挑剔……終章充滿懸疑,終極震撼可比擬任何一本我能憶起的驚悚小說之最高潮。最後幾頁,精彩到讓人麻木。《魔鬼的手稿》加碼演出暴力,冷峻的筆調贏得讀者喜愛。─《華盛頓郵報》書評
◎這本小說真正精巧的地方在於,皮耶‧勒梅特透由一個犯罪故事的行進,羅織小說文類的討論,將犯罪小說置於新的高度。不論讀者以什麼角度閱讀、如何連結文本與文類的關係,《魔鬼的手稿》都是一部好到讓人又愛又恨的作品。─《書單》星級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