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寶石基本概念
一、彩色寶石定義
彩色寶石,也稱有色寶石,英文原名爲 Colored Gemstone 或者是 Colored Stone,是寶石家族中除鑽石外所有有顔色寶石的總稱。彩色寶石不是一種寶石,而是由數十乃至上百種寶石共同構成的一類寶石。
二、彩色寶石的條件
自然界中已發現的礦物超過四千種,其中可做為寶石原料的約兩百種,國際珠寶市場上的高檔彩色寶石約十種左右,可見礦物需要具備一些特定的條件方能稱為彩色寶石,因此彩色寶石可視為礦物中的精華。
1.美觀
自石器時代開始,人類就開始利用生活周遭的材料來裝飾自己,當然也包含彩色寶石。聖經以及一些古書中都有記載當時的貴族及祭司們的身上都配帶著彩色寶石,這是因為人們著迷於彩色寶石的絢爛色彩,最美麗的彩色寶石只有上層階級的貴族方能取得,平民百姓往往只能遠觀,進而造成彩色寶石價昂難得,甚至產生許多關於寶石的傳奇故事。
2.耐久
彩色寶石不僅要有絢麗的顏色,而且需要歷久不變,也就是必須具備一定的硬度、 韌度與化學穩定度。而寶石的耐用性主要是決定於它們的三種物理特性:硬度 (hardness)、韌度(toughness)和穩定性(stability)。長石是地表上最多礦物,而石英是地表上次多的礦物,在空氣微小灰塵中常存在著這種礦物,硬度達到七,但具有此種硬度的寶石不會超過 12 種。硬度與韌度並不一定成正相關,有些硬的礦物卻具有脆性,受外力時易破碎;有些硬度不高的礦物韌度卻較高而不易破裂,例如軟玉, 它具有纖維狀的組織而具有較高的韌度。所謂穩定性是指寶石受到熱、光或化學腐蝕時不易褪色的特性。耐用性並不是決定寶石價值的最重要條件,例如蛋白石,它的硬 度雖不高,但由於它內部所產生的美麗變彩特性,使得它的價值不低。
3.稀有
彩色寶石常因稀有而顯得珍貴,這種稀有性包括品種與質量上的稀有。因品種的稀有性而影響價格的例子有紫水晶,紫水晶最初只被發現在歐洲大陸,被人們視為稀有寶石具有極高的價值,但是在其他地區發現大量紫水晶以後,紫水晶的價格大跌。 質量稀有可舉高檔祖母綠為例,祖母綠的礦物品種稱為綠柱石,綠柱石的分布很廣且產量並不少,但是要找到艷綠色以及裂隙少的高檔祖母綠卻是十分困難,也因此大而完美的祖母綠往往成為拍賣會上的焦點。
稀少性也包括了品種上的稀少(產量、儲量上的稀少),如鑽石、高檔祖母綠和翡翠等,或如高品質的天然紅寶石、藍寶石幾乎已相當難見。然而,所謂稀少性與受歡迎的程度是會隨時間而有所變化的,因此寶石的價值也隨之有明顯的變動。
所謂稀少性有分為真實稀少性以及人為稀少性(透過市場操縱)。此外,流行款式(fashion)與易攜帶性(portability)亦是影響寶石的價格因素。19 世紀時,波西米亞所出產的暗紅色石榴子石相當受歡迎,但今日已大不如前;相反地,印地安的土耳其石今日的價格則大漲。此外,對於政治不安定的國家或幣值下跌的時期,相對於其他貨品而言,寶石則具有體積小、重量輕但價值高且易攜帶之特性。
三、彩色寶石的命名
由於歷史和地域差異等原因,目前雖然國際寶石界CIJBO有針對寶石做統一定名,但是由於寶石市場太過龐大且複雜,或是各國語言描述方式的不同造成名詞的差異性,舉例來說在某些中英字典中”Emerald”的翻譯卻被稱為”翡翠”, 國內某家知名航空公司VIP卡稱為“翡翠卡”,英文卻叫做Emerald card,還有各地市場卻沒有一個統一的原則和標準,有的甚至是含糊不清的,概述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1.以顏色直接命名寶石
如紅寶石、綠寶石等。由於認識水準的限制,早期人們無法準確鑒別寶石,只能以直觀感覺來命名寶石,於是造成了同一名稱包含多個品種的混亂。
如在綠寶石這一名稱下就可能包含了祖母綠、綠色藍寶石、綠色玻璃等…所有綠色的寶石品種都可能被這樣稱呼。
2.以特殊的光學效應直接命名
如用星光效應、貓眼效應直接命名,便產生了星光寶石、星石、貓眼等名稱。然而同一貓眼名稱下的金綠寶石和海藍寶石價格差異很大。因此,僅用特殊光學效應直接命名寶石有著明顯的不合理。
3.以產地命名
以產地命名有兩種情況:
a.產地直接命名-使產品帶有地方特色,便於銷售,久而久之這些產地名演變成寶石品種的名稱, 例如岫玉以其產於岫岩縣而得名,然而以產地命名往往造成同一寶石品種有多種 名稱,就以蛇紋石玉為例,在中國就有南方玉、南陽玉、岫岩玉、及台灣產的台灣玉 等名稱。
b.把一個普通的寶石品種用產地和與其顏色相似的某高檔寶石的名稱聯合命名-如:原捷克斯洛伐克產的一種紅色石榴石,被稱為波西米亞紅寶石,中亞產出的紅色尖晶石,被稱為巴拉斯(Balas)紅寶石,還有台灣所產出的台灣藍寶石,其實實質上是一種綠玉髓和矽孔雀石共生而成的結晶。
4.以礦物或岩石名稱直接命名
這是寶石界普遍採用的一種命名方式,特別適用於一些新發現的寶石品種的命名。例如尖晶石、綠柱石、石榴石、碧璽,這些均是以礦物名稱直接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