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能想像嗎?一個從來沒有露營經驗的女生,第一次嘗試,就是在零下二十五度的南極大陸冰漠之上?再想像一下,一個未曾攀岩過同時也沒征服過高山的城市女孩,卻在午夜時分攀登一座兩千六百公尺高的活火山,之後還爬進正在沸騰的硫磺火山口裡……完全沒休息,整整花了十六個小時……
「你,辦得到!」是的,我真的辦得到!這些都是發生在我身上千真萬確的例子。在別人眼裡,我總是一個穿著華服、高跟鞋,嬌滴滴的都會女子,但其實我卻有一個不服輸的個性和一顆愛冒險並且勇敢追夢的心。
曾經,我和許多主播一樣,把「坐上主播台」當作人生重要的事業目標,但是,坐上主播台之後呢?因為台灣電視新聞二十四小時放送的緣故,內容經常重複,加上台灣新聞越做越窄,具深度的新聞內容越來越罕見。而每日光鮮亮麗的虛榮感,更是滿足不了求知若渴的慾望。於是「播報新聞」這個曾經是之前千方百計都要達成的目標,之後卻成為一項恨不得趕緊結束的折磨。於是,我開始思考:「坐上主播台」之後呢?
《大步向前》這本書的作者佐藤先生所說:「擁有燃燒的熱情,不如擁有不滅的熱情。」什麼才是燃起我熱情動力的職志呢?
四年前,因緣際會,我成為台灣第一組深入南極大陸的媒體人,也從此開始主持與製作「聚焦全世界」節目(於東森電視台播出)的工作。還記得當時,我隻身站在那片只有藍天與白色荒漠組合的天與地,像是真正到了世界的盡頭,宇宙間彷彿只有我一個人……近乎凍結的心,像是被重重敲了一擊,而沉睡多年的夢想,也在一片靜謐當中,悄悄的甦醒……
原來,我心中的那把小小夢想之火,就是要走遍世界,將所見所聞帶給觀眾,最終喚起世人對地球與人類的關懷之心。
於是「聚焦全世界」節目開始了首部曲。這幾年來,我和一名攝影編導走遍全球七大洲,四十餘國,我們的足跡從酷寒的南北極,到非洲辛巴威與莫三比克邊界的血鑽石礦區,從印尼火山口到澳洲海底大堡礁,東非動物大遷徙到中東沙漠……為的是紀錄自然界中即將消逝的奇景與人類爭奪的血淚史;同時,我們也走訪歐洲等國,探討歐陸國家的福利制度與富國奇蹟,提供台灣學習借鏡。我們甚至前進地球最衝突的火藥庫——中東戰地以色列、約旦邊境的敘利亞難民營,深入戰火不停歇的泰緬叢林反抗軍大本營,剖析人類為了自我利益爆發戰爭以及衍生的沉重後果。
很多媒體同業總是對於我的節目,可以到別人所不能到達之處,感到欽佩與不解。其實,理由很簡單,那就是,「不可能」三個字從來沒有出現在我的腦海裡,我的信念只有一個,就是「永不放棄」!也許就是靠著這份傻勁、執著和熱情,節目播出四年多,獲獎無數。
在人生這條路上,你一定同我一樣,對於未來和自我定位懵懵懂懂,乃至於跌跌撞撞,然而就在這些挫折與困境中,你將發現那把屬於你的熱情之火,只要勇敢大步向前!誠如今年已經七十八歲的佐藤先生,沒有因為年紀或是已經累積的財富而放棄挑戰自我和追逐夢想的熱情,憑藉著想要「做點什麼」的信念,反而在飽受戰火摧殘的盧安達持續開創新事業幫助當地重生。
「人生雖然沒有無限可能,可是只要踏出第一步,或許就能夠走到你現在想像不到的遠方。」佐藤先生的鼓勵,與讀者共勉。
舒夢蘭
序言
「你,也辦得到。」
「佐藤先生能夠辦到的話,我應該也能夠做到。」
我最喜歡年輕人對我這麼說。
一聽到這句話,我都會鼓勵:「沒錯,你也辦得到。」
並非隨口胡謅,而是我回顧自己一路走來的歷程之後,由衷地這麼認為。
我的人生旅程,是從東北鄉下開始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我在現在的宮城縣南三陸町度過少年時期。當時,整個日本都很貧窮,我為了幫父母分憂解勞,臉上掛著鼻水、拉著二輪拖車,去山裡撿柴,或是到附近的村莊討菜。國中時,舉家搬往東京。二十幾歲時,我遠赴非洲大陸,在迦納大學修畢課程之後,前往肯亞嘗試經營多種生意;三十五歲時成立的小小堅果工廠,後來成為世界五大生產夏威夷豆的工廠之一。這家堅果工廠後來擁有四千名員工,五萬戶簽約農家,農地面積擴大到七、八十個東京巨蛋那麼大。我在肯亞照料著二十五萬人的生活,原本沒有現金收入的民眾能夠有收入蓋房子或讓小孩上學,這二十五萬人的生活產生了莫大的變化。雖然我已不再經手肯亞堅果公司的事業,不過現在如果去位在肯亞首都奈洛比西北方四十公里處的錫卡市工廠走走的話,所有員工還是會喊我:「爸爸!爸爸!」(斯瓦希里語「父親」的意思),面帶笑容對我打招呼。
我年輕時也想像不到從東北鄉下開始的旅程會變成現在這樣。途中,我也曾經多次繞往其他地方,也面臨過無數失敗,儘管如此,我還是走到了這裡。假如我沒有踏出「第一步」,我想自己八成會一輩子過著後悔的生活。因此,我才會告訴年輕人:「你,也辦得到。」
各位現在是否正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呢?
是否覺得現在的生活與自己的目標有些不同?
你一定也有自己想做的事情。
雖然現在在公司裡做著不起眼且毫無變化的工作,卻也期待有機會能試試炙手可熱的工作,或者夢想轉行去做更有意義的工作、或是夢想去國外生活、或是夢想回鄉下老家開始做點什麼、或是夢想自行創業、或是夢想住在大房子裡。就算只是夢想著穿漂亮衣服、吃吃美食,也都可以。
各位心中或大或小一定有什麼「想做的事」,也就是你的夢想。
人生難得,卻讓夢想沉睡在心中,這樣說不過去吧。
這本書,是我對過去的自己所想說的話。
給蠢蠢欲動、想要有一番作為,卻不知道該如何進行、從何著手的那個時候的自己。給總算踏出一步卻做什麼都不順遂、浪費力氣的自己。給有時會焦慮的自己。
如果你在日本公司工作,深深認為:「這真的是我想做的事嗎?」如果你多年來始終想著「總有一天我會做」卻遲遲沒有踏出第一步。如果你儘管有勇氣嘗試,卻沒錢、沒人脈,處處碰壁。
一看到與自己的「夢想」搏鬥的年輕人,不管是尚未點燃的夢想、終於燃起小火花的夢想,或是熊熊燃燒的夢想,都讓我想起過去的自己。
我想對這樣的年輕人說:「夢想慢慢追就好。」
說實話,我不喜歡「夢想」這個字眼,因為這個詞給人虛無的印象,難以聯想到「今日的行動」。我在書裡提到的「夢想」,是指有「想要變成這樣」、「想要這樣做」等具體目標或終點的東西。我希望各位如果要追尋的話,也應該追尋這樣的「夢想」。
持續懷抱熱情不滅,
就是實現夢想的祕訣。
現在的我十分明白這一點。
可是我在二、三十歲時不懂,或許四十幾歲時也沒領悟,不過到了七十五歲的現在,我已經可以跟你打包票,就是這樣準沒錯!
人生遠比各位想像中還長。
古人說「人生有五十年」,不過現在這時代若說「人生有一百年」,也不見得有錯。對於多數人來說,「未來即將面對的人生」顯然比「過去已經活過的人生」更長。時間還很多,而且人生充滿意想不到的可能,此刻或許也有你無法想像的旅程正等著你。既然如此,有想做的事卻不去行動,未免太可惜。
擁有燃燒的熱情,不如擁有不滅的熱情
我總是保有十幾歲青少年的心態過日子,因此不太留意自己的年紀,我今年(二○一四年)已經七十五歲了。假設「人生有一百年」的話,我還有二十五年可活。這麼想來,現在才要開始做些什麼的話,也來不及了。
然而我現在卻在盧安達種植堅果樹苗。
七十三歲那年,我把經營了三十四年的肯亞堅果公司轉讓給肯亞人,前往盧安達成立新的堅果公司。
提到盧安達,一般人大約想到的是當地在一九九四年發生內戰時,有至少八十萬人在一百天之間遭到屠殺的事。
這件事發生在遙遠的非洲大陸上,因此即使在電視新聞上看過盧安達內戰的情況,或許已印象朦朧。內戰爆發起因於在此之前的數百年來,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圖西族(Tutsis)與胡圖族(Hutu),在殖民統治結束之後,遭到煽動而對立,演變成種族滅絕事件,原本站在統治立場的圖西族,被激進派的胡圖族殘忍屠殺。
內戰結束至今(二○一四年)已經二十年,我離開經商多年的肯亞來到盧安達,仍覺得整個國家充滿哀戚的氣氛。
在這樣的氛圍下,我來到從盧安達首都基加利(Kigali)開車約兩個小時、位在秋訶哈湖(lac Cyohoha)畔的農園,努力種植高度約到膝蓋的夏威夷豆樹苗。一切是從二○一二年一位名叫貝拉賀.伊古拉斯的人,在基加利的路上叫住我開始。
貝拉賀從巴黎大學畢業後,取得法國市民身份,在巴黎的國際機構工作。後來為了拯救祖國脫離悲慘內戰,於是辭職返國參戰。
有過這些經歷的他,主動對我說:「我想參與盧安達的重建。」、「我想利用堅果事業提振盧安達的經濟。」他希望我能夠在盧安達發揮在肯亞經營堅果事業多年的經驗。
將苗床培育的幼苗移植到地面上,直到能夠採收堅果果實為止,至少必須耗費七年時間。等到堅果結果時,我應該已經超過八十歲了,不曉得能否活著看到湖畔長滿一整片堅果樹林。
儘管如此,我的心中沒有遲疑。
我打算今後也將繼續在盧安達種植小樹苗。即使我沒能夠活著看到最後成果,一起工作的夥伴們仍會持續下去。我相信我的目標終究會成形。
各位讀完這段內容之後,有什麼感想?
是否覺得這不過是一個「怪老頭」的胡言亂語呢?
是否覺得選擇在非洲創業的人本來就很奇怪,覺得事不關己、無法當作參考呢?
在你們之中,或許有些人就是這麼想,並且想要闔上這本書。
可是,過去的我也與各位一樣,曾經是「煩惱的年輕人」;而且我沒有特殊的才能,更不比別人有毅力、有耐力。年輕時,儘管我曾多方嘗試,卻一事無成,父母親甚至認為我「太過散漫」。
儘管如此,如同我前面提到,我從東北鄉下出發,開啟了自己意想不到的旅程。我花了不少時間,做法也不高明,不過我的確實現了年輕時懷抱的「夢想」。
也慢,也快
二○一二年,在我的前一本著作《OUT OF AFRICA非洲奇蹟》(朝日新聞出版)出版之後,我收到大學生「希望去非洲當實習生」的請求。其中符合條件的人,我讓他們在我位於肯亞、盧安達的公司實習。
有過實習經驗的學生,紛紛獲得知名優良企業的內定聘用。當時我對他們說:「慢慢工作,多學一點。」、「工作五年之後,再重新評估自己與工作。」
不用急。
慢慢追就好。
很少有人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就懂得認真選擇。
趁著年輕時待在公司裡多方嘗試也不錯。過程中你應該會逐漸找到答案。如果中途感覺「這裡不是我想待的地方」也無所謂,無須勉強自己。我認為能夠隨意選擇「下一間公司」並且即起而行,比起其實在這間公司待不下去卻不願承認,勉強為之更好。
我認為人要過了三十歲才會隱約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在剛畢業、就業的時候,你還不了解自己。開始了解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之後,才會逐漸看見人生中想要實現的夢想與目標。
所以到了這個時候才會做出真正的選擇。
花時間慢慢培養選擇能力即可。
如果身體健康的話,從二十歲開始工作,至少也能夠工作五十年。我現在也仍在種樹苗。是的,所以各位的時間依然充裕。
我過去過著與多數日本人有些不同的生活。而且從各位的眼裡看來,或許會覺得一個住在非洲經商的日本人「並非凡人」。可是,對我來說,「我只是碰巧住在非洲罷了」,我不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只是因為我覺得「非洲是個好地方」、很喜歡那兒,並且在那兒找到了追求的目標,因此才有今天。
花時間投入於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一種快樂,正好可用「順心如意」這句話形容。有時或許少不了熊熊燃燒的熱情,但是內心藏著相對微小卻持續燃燒火花的熱情,得以長遠走下去也很重要。我認為「不滅的熱情」才能夠為過去那些歲月帶來成就感。
說到底,我透過這本書想要告訴各位的,或許是「也有這種生活方式」、「你也可以選擇這樣過活」。我相信我的生活方式能夠供各位當做參考。
二○一四年三月 肯亞首都奈洛比
佐藤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