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都會使用網路,試圖擴大自己活動的舞台,這對我來說是新的挑戰,也還在從失敗中學習。
舉例來說,我在2010年開始使用推特,現在推特上已經有將近150萬名粉絲。粉絲給我的留言我全部都會看,有時候也會與他們交流。這個經驗告訴我,現在這個時代,只要在網路上好好運用社交術,就能擴大人際關係圈,與更多人的交流。
社群網站已經完全滲透到我們的生活當中,對於想要建立新帳號、或是想要運用網路社交術的人,我很推薦推特。雖然推特有140個字的發文限制,但是與140英文字相比,混合漢字與假名的140個日文字,已經能夠表達很豐富的內容。在我心目中,推特無疑是現階段最棒的社群網站。
另外,臉書也很受歡迎,我也有在使用。我原本就將臉書當成同學會名單之類的工具,所以真要說起來,我覺得臉書比較適合用來與少數的朋友分享資訊。如果覺得資訊最多只需要讓朋友的朋友知道,那麼臉書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至於因為貼圖而大受歡迎的LINE,甚至已經取代了電子郵件。當然,大家應該還是會繼續使用電子郵件收發工作上的重要資訊,或是有
附加檔案的資料,但除此之外的連絡,用LINE 就可以了不是嗎?如果在與工作無關的私人交流上使用電子郵件,恐怕會被誤以為:「這個人好像有點落伍?」
現在我與資訊業界的高層見面,即使是40多歲或50多歲的人,名片上也會印有LINE的帳號,這樣才能給人這家公司先進、有未來感的印象。如果各位也想給人「對新事物敏感」的印象,不妨利用LINE來創造人脈。
Instagram 可以上傳豐富的照片,以視覺跨越語言藩籬,如果想對海外的人展現自己,Instagram是有效的工具。由於照片可以帶來直覺的感受,也成為亞洲圈的模特兒主要使用的社群網站,他們會上傳自己的服裝或當天的穿搭,也有很多明星會放自拍的照片。為了迎合即將來臨的亞洲時代,我也開始使用。
Instagram上有許多華人,馬來西亞、印尼、香港、中國、新加坡等亞洲圈的國家也都以Instagram為主流。印象中,泰國似乎也因為獨特的文字文化,不適合推特一百四十個字的規則,所以經常使用Instagram。在多語言文化密集的亞洲圈,Instagram 這種「一張照片決勝負」的工具比較有效率!
1.命名法:使用有名有姓寶塚命名法!
無論是不是推特的使用者、有沒有互相追蹤的關係,只要搜尋使用者的名字, 任何人都能閱讀那位使用者的所有推特紀錄。換句話說,就算有人在你不知道的地方查你的帳號,你也無從得知。由於推特會將個人隱私攤到陽光底下,所以除了名人之外,帳號最好是匿名。我至今還沒看過有人用本名在推特上留言。
建立了匿名的推特帳號之後,就可以反過來利用匿名性,把這個帳號當成「網路上的另一個自己」。不要只是讀別人的留言與回覆,請利用這個帳號,積極的社交吧!
當然,利用匿名帳號進行人身攻擊,或是冒用他人名義是不對。但是因為匿名的關係,對不懂的事情可以直接提出疑問, 即使遇到不親切的人,也可以爽快的說聲:「謝謝,再連絡。」
另外,在為自己的帳號命名時,不要使用像「綠球藻」這種名稱,要想出一個有名、有姓,看起來煞有其事的虛擬人名, 我稱之為「寶塚命名法」。日後在與人交流時,可以提升自己的可信度。
建立好帳號之後,就要扮演「網路上的自己」,所以當然不能用自己的照片當頭像(笑)。現在最流行頭像是的肖像畫吧。使用預設的蛋形頭像, 或是一直保持無名的狀態,會讓人感受不到留言者的認真,留言就無法展現分量。這麼做相當於自己削弱了留言的傳播力,所以我覺得把預設的蛋形頭像換掉比較好。
我建議最好要有兩個帳號,一個是讓工作上的人、或是求職時給人事負責人看的帳號; 另一個是可以私底下發一些比較尖銳言論的帳號。也有一些人會視情況使用三、四個不同的帳號,但這樣會有點像多重人格,要是被發現的話,可能會帶來負面的印象。而且,如果每天都要分別使用不同的帳號留言,也可能一不小心就搞混。
我自己則有三個帳號,分別是經營偶像團體「炮灰系女孩「的帳號、樂團「jealkb」的帳號,以及藝人田村淳的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