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大中華區數位傳播產學合作教戰手冊;
首創結合校園課程、產業培訓、內容出版的創新實驗!
本書邀請大中華區數位行銷領域之領頭羊公司:谷歌、百度、小米、奧美、新浪微博、鳳凰網、一點資訊、麥肯等CEO,親自帶來12堂「傳播趨勢與管理講座」,分別從影視、網路、行動裝置、廣告、3C數位等不同領域,分享第一手真實成功案例,並探討其對於未來行銷的趨勢及影響。
小米如何利用七大行銷手法讓全球營收突破千億元人民幣?
新浪微博如何運用流量、粉絲、品牌重新出發和微信較勁?
從大亨到總統,川普怎樣打贏這場社群和大數據的行銷戰?
直播行銷的商業價值與運作模式,又將發展成什麼未來式?
兩岸第一手成功行銷戰術揭祕
掌握未來行銷手法與宏觀思維
快速與大中華區最新產業對接
夢幻師資.即學即用.馬上搶讀
Google郭志明X小米陳高銘X奧美葉明桂 X新浪微博王雅娟X麥肯紀緻謙X微播易徐揚
鳳凰網郝煒X迪斯黃小川X熊貓吳孝明X利歐鄭曉東X一點資訊崔堯X行銷大師曾良
本書特色:
1. 成功案例分析:提供第一手成功行銷決策祕辛,結合雲端科技、人工智慧、行動裝置等尖端趨勢探討,讓你快速了解大中華區最新產業鏈。
2. 最神創意戰略:從品牌思考、消費者心態、大數據,瞭解企業經營者創新思維、國際觀和跨領域的能力,活化你對傳播、行銷的制式想像。
3. 百萬學分重點:每堂課程皆為你整理出「學習重點」,內容淺顯易懂、即學即用,讓你在瞬息萬變的行銷戰場擁有打趴對手的競爭力!
作者簡介:
吳孝明 編著
吳孝明 熊貓傳媒集團首席執行官、聯合創始人
★學歷:台灣大學政治系、政研所,上海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博士。
★經歷:長年擔任艾菲獎大中華區執行副主席,以及TMA、IAI、金投賞、金鼎獎、金瞳獎、金網獎、時報華文廣告金像獎等諸多廣告獎項終審主席與評委;現任虎嘯獎評審主席團主席、金鼠標獎&TMA監審主席、IAI廣告獎評審主席、中國商務廣告協會數字商業創新委員會執行副主席、中國商務廣告協會數位行銷委員會副理事長;同時擔任鳳凰原生行銷研究院、網易智庫、騰訊智慧行銷研究院、樂視行銷研究院等機構特聘專家研究員;曾(現)任教於北京中央財經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大、首都經貿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高校,以及台灣輔仁大學副教授。
★榮譽:2008~2012年連續被評為【AD100年度風雲人物】、2010年【中國創意傳播領袖人物獎】、2010年與2011年【影響中國廣告業年度人物】、2012年【網路行銷最具魅力男性】、2015年【互聯網行銷年度人物】、【中國最佳演講人】、 2016年【中國傳播年度人物】、【企業機構最佳公關人】、2017年【數位行銷年度影響力人物】、【北京廣告產業發展30周年傑出貢獻獎】。
章節試閱
LESSON 6:顛覆傳統:年輕人當家 消費新主張
四招面對95後獨特的主流事物和價值觀的消費新主張:電視和網路的整合行銷;活化粉絲經濟;著手打造版權內容;利用數位科技連結消費:
首先介紹一下傳播產業在中國的就業概況:
第一個方向是甲方:去任何一個公司,投入市場,從市場專員到經理到總監,這是甲方的路徑。
第二個方向是乙方:例如我自己所在的利歐數位,就是為甲方提供服務。像是為愛迪達、索尼提供數位行銷服務,幫助他們策略媒介預算和傳播。臺灣業界很重視乙方的工作,也有大量的臺灣業者在中國的4A集團(註1)工作,4A最早是美國的公司,進入中國後再進入臺灣。就像奧美在多年前進駐台灣,幫助很多臺灣的本土企業做行銷。但過去20年在中國數位的領域,一直是本土的行銷公司做得比4A公司要好。因為中國的數位行銷情況和全世界都不同,在數位領域的多樣性比歐美複雜得多,因此中國本土的企業更容易透過本土的消費者,去瞭解他們的想法是什麼。
臺灣使用百度的人比較少,但在中國有8成的市場占有率。中國的市場型態不過就是甲方,乙方,丙方,沒什麼好壞。近幾年中國最優秀的本科畢業生大多去丙方,像是阿里巴巴、百度、騰訊這些發展快速的公司,騰訊目前是全球前十大的公司,有款遊戲叫《王者榮耀》,一天營收有一億多人民幣。
特殊的95後消費市場
根據對中國95後的生活觀點調查,他們主流的事物和價值觀,讓95後的消費市場變得較為特殊。從生活方面,95後在2017年滿二十二歲,在中國是很核心、未來主流的消費人群。以網路影視為例,中國的70後、80後喜歡的是那種酷的,man的,不同於現在橫掃95後的TFBOYS(The Fighting Boys,大陸知名青少年偶像團體)、王菲的女兒竇靖童,或是范冰冰的攝影師章元一,都有著偏中性的特點。這可能是中國95後的特殊現象,收錄了很多跨性別的、中性的角色。
另外就是小幸福,其實每一代的人都在追求幸福,以前可能認為要認真讀書,找個賺錢的工作,組成家庭才是幸福。但95後做出了不一樣的詮釋,他們有很強的好奇心,崇尚慢快樂、輕文藝、簡單的生活。像是大學畢業後投入針織勞作,或是手作甜點等創業,在網路上能簡單快速地取得小眾的產品。在針對95後的調查中,發現他們並不追求成功,95後所關心的比較是簡單純粹的。
這個愈趨普遍的現象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關。目前掌握主流的60後,當他們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之後,對於孩子的未來發展,態度較為寬鬆:孩子喜歡什麼,能養活自己就好了。我有個同事喜歡做蛋糕,兩年前辭職開了蛋糕店,提供客製化,像是冰雪奇緣、復仇者聯盟等主題蛋糕,這些蛋糕大概也能賣到幾千塊人民幣,不用擔心生計問題。
根據調查發現,90%以上的人居住在非出生地的城市。主要遷徙是把年輕人從二線城市遷到一線城市,就像可能有些人來自台中台南,因為覺得台北發展比較好,所以來到台北。年輕人在移入的城市中所接受到的訊息,是和出生城市完全不一樣的。
不過現在有了微信、微博、網際網路,可以很快地把一線城市的訊息,傳遞給三、四線城市。任何一個在一線城市讀書的人都會成為訊息的反向點,他會把自己喜歡的主流軟體,像是微信支付、支付寶等傳遞給三、四線城市,和國高中同學分享。這就是典型的「雙城記」,有太多人的出生地和學習地、工作地都不一樣,這在中國非常的普遍。
雙城記使95後不只追求好的生活條件,也追求美好的家庭。矛盾的是,他們同時也追求自由。95後既希望家庭美滿,又希望擁有無拘無束的生活。因為他們在社交網路上是自由的,但待在家時會受到家長的限制。在60、70的世代總會分出生地,我自己是東北人,在上海時會先找老鄉,和同樣家鄉出身的人互項幫助。現在則是以興趣來區分,不同的愛好就會有不同的圈子。
以雙城記來說,工作城市的緊張喧囂,出生城市的簡單輕鬆,造就了95後的兩種表象,一些是給工作看,一些是給家人看。但是他們都需要一個堅強的形象,像是在上海、北京這些野心之地還是有很多小群體,閨密會是95後很需要的群體,一個在外面自我認同的群體。
60%的95後認為自己是矛盾的,63%認為自己在外面很高冷。95後的特點要比85後或75後奇怪許多,像是「清新」、「流浪」。反差也是常見的現象,像是在社群媒體上天天說要減肥的,卻常在微博分享美食。或是外表像是大叔,卻會創作富有少女心的畫作。
而在2010年美國同性戀法令通過後,無性別的同伴也在95後之間成為趨勢。以前可能是喜歡漂亮的女性或是帥氣的男性,現在則有所不童,喜歡漂亮的,不用去定義性別。社群媒體上的訊息對於年輕人影響很大,這也是95後對同性戀接受度高達75%的原因。在這種情況影響之下男女朋友可能會分得很快,但是閨密卻能長久持續,而且可能不分男女。
另外一個分裂的現象是「線下孤獨」與「線上社交」。以前的社交以線下居多,現在則是仰賴線上。很多95後在線上分享的照片都是希望大家來按讚,這個特質是未來在數位行銷領域中很重要的關鍵。
以微信為例,它的使用年齡層很廣,也可以作為支付工具、媒體工具。雜誌賣得越來越差,核心因素就是微信。像是網紅作家咪蒙,在三四線的城市有2000多萬人追蹤,一篇廣告68萬人民幣,全年廣告收入1.2億。像這樣的工作,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創業。
24小時的線上生活也催生了很多在地文化,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核心就是:雖然大家沒有時間一起出去玩,但在線上還是可以一起打遊戲、購物、交朋友。「宅」是95後的主流狀態。對95後進行品牌行銷是需要灌輸性的:讓他們產生嚮往與憧憬、給予一個形象去產生影響。95後不喜歡品牌高高在上地講道理,而是要讓品牌成為朋友,相對之下更貼近人群,他們對於這樣的新形象選擇有著明顯的改變。
對95後的分析,都將對數位媒體造成改變。要先瞭解95後的喜好以作為參照,而不是依據自己的經驗進行判斷。中國最有名的淘寶、京東,原本的營運方式都和現在不同,兩個平台都有跟隨潮流而進行調整。現在流行的全球商品代購App,沒有目錄也沒有搜索,只有推薦,它會根據用戶的愛好推薦商品。這其實就是購物網站上新的消費變化,影響著大家現在的日常生活。
數位媒體行銷趨勢
營銷之前一定要先做消費者洞察,來瞭解消費者喜歡什麼。分享一下2016年至2017年中國數位媒體的一些趨勢:
就中國數位媒體概況而言,目前百度規模最大,搜索請求一分鐘是3400萬次,微博發布9,5000條,2016年的一分鐘交易額突破10億人民幣。
中國數位媒體賺錢有三種方式。在第一種方式是電子商務,雖然天貓、淘寶是賺錢的,但大部分的電商網站仍處於虧錢狀態。第二種是遊戲,這是目前中國數位媒體最賺錢的行業,其中第一賺錢的是《王者榮耀》,第二賺錢的是《陰陽師》。第三種方式就是廣告。中國在2016年數位廣告的市場約有2500億人民幣。收入第一名的是百度,一年廣告收入約為450到500億人民幣。第二名是阿里巴巴,廣告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淘寶賣家會在各個地方讓消費者看到廣告,每則廣告都是需要賣家付費的,淘寶廣告一年營收約為400億人民幣。2016年增長最快的數位媒體是一日頭條,約有70億人民幣左右,2017年目標做到100億人民幣。增長第二快的則是直播。現今的網際網路已經超越傳統媒體,在中國,報紙死掉了80%,報紙和雜誌已經是夕陽產業,消費族群越來越小,沒有人買。未來增長最快的肯定還是數位媒體。
傳統媒體的最後一個領域是電視,在2016年,中國的網際網路的覆蓋率全面超過電視。尤其在年輕族群中,幾乎沒有看電視時間超過使用網路的人,目前在中國就有7億網民。2016年天貓的銷售額是一天1200億,相當於很多國家一年的銷售額,這意味著在中國從事行銷,素材可以說是不虞匱乏的。
在中國投發廣告,第一大的客戶群體是汽車。在汽車的廣告預算中,數位行銷占了40%左右。第二大客戶群體是網際網路,比例超過70%。第三大領域是消費電子,包括華為、三星等企業都投入超過30%。第四大類型是快消(註2),比例最小,只有20%左右,可見在數位行銷中,快消還有很大的空間。
中國的網際網路環境,和西方或者是臺灣、香港有非常大的不同。所有領域在大陸都會有一個以上的對點,比如說Facebook、twitter,在中國是以微信、微博取代。Google則是和百度對應。微信的搜索可能會在未來兩三年商業化,我個人發現的明顯現象是,在微信上搜索學術性的文章,或是財經類的新聞,在時效性和內容的豐富性,都比百度或是其他搜尋引擎好上許多。
同樣的,國外有亞馬遜,中國有阿里巴巴和天貓;國外有Youtube,中國有優酷、愛奇藝;國外有BBC等新聞網站,中國有網域新聞、今日頭條。平台搭配的類型都是相似的,全世界都有影片、新聞、搜索、電商等數位營銷。BAT是目前中國網際網路的三巨頭,最大的是騰訊(T),第二是阿里巴巴(A),第三是百度(B),從2016年5月的全球數位排名來看,這三個企業也能排進前十名,現在大概也是這個排名。
騰訊的股價在2016年是200元,2017年是245元左右。整體數位廣告營銷的規模,網際網路從2016年的2900億,提升到2017年的3800億。所以目前在中國和數位營銷相關的工作,不管是媒體還是廣告公司,廣告規模也飛速提升,從2016年的1700億,成長到2017年的2600億人民幣。品牌客戶也開始重視數位營銷。交通汽車類是資金最充足的,這裡指的不是大家熟知的寶馬或賓士,而是中國的本土汽車品牌。在中國,10萬以下的中低階車種,在過去幾年內有明顯的增量。上海奧迪有16家工廠,其中大概只有1/3有獲利,近年高階車市場飽和,反而是10萬以下的中低階車種銷售狀況良好。
如前所述,目前的數位環境只有遊戲、電商、廣告是賺錢的。在2015年以後,由於網路商家型態的變化,物流類的收入有所增加。中國的四通一達和順豐都上市了,其中順豐的收入更達到1000億人民幣。另外,因為民眾對於健康領域越來越關注,網路醫療也成為中國近幾年投資成長最迅速的領域。很多的病並不一定要去醫院看,假設只是感冒咳嗽,可以直接以視訊約醫生看病,和醫生說個症狀開藥就解決了。醫療網路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網路金融也是中國近三年來發展相當迅速的領域,當然也產生了一些負面的東西,比如說消費貸。但是P2P(註3)的快速成長簡化了許多繁雜的手續。原先貸款一定親自前往銀行,現在只要在網路上就能進行、以前理財要購買基金,現在也能直接在手機使用淘寶的餘額寶,之前曾經達到10%的年度收益。
這兩年的共享單車也是熱門產業。一輛單車成本約為800元,在南方城市,每輛車每天平均被使用5次,一次5元,一年大概可賺1500元,以一年50%的損耗、半年回本來計算,如果單車能使用兩年以上,一年以後就會賺錢。
中國現在還有個發展快速的領域叫「到家」,提供各種送到家的服務。像是在手機上選擇200元的商品,就可以在指定時間送到家,這個商品可以包含生鮮魚肉,網路生活就是從線上到線下,打通生活的各種方面。
中國目前有個很明顯的趨勢,App的下載量和使用數量每月、每年至少減少30%。原因是像騰訊、阿里這樣的平台,有越來越多功能集中在此,上面的很多App會把其他創業公司的功能一併納入,使得創業者的空間越來越小。行動網路的成長非常快,但也已經被微信搶得先機,未來可能還是巨頭在主導市場。
行動時代改變媒體
手機在中國也有很多明顯的變化。OPPO是目前銷量最好的手機,國產手機已經在中國市場成為主流,三星在NOTE7爆炸事件後,已經賣不動了。
目前四線城市最受歡迎的社群軟體叫做「快手」,主要用戶集中於四線城市。我曾和快手的主播聊過,他說每個農村都有很厲害的人,比如敢活吃青蛙的人,但因為他們多為中下階層,所以沒有管道可以展示自己,「快手」提供了一個滿足展示欲的平台。在新加坡可以找到最多華人的社交軟體也是快手,而不是微信。這是一個在底層農村表現非常優秀的社群軟體,而且擁有很好的收益。
目前的新聞、影片、網購皆由最主流的App主宰,使用率都能達到50%以上。這個現狀是在全世界通用的,越熱門的軟體,就會有越多人加入使用。中國目前的4G用戶占6成,因為4G價格逐漸下降,普及率也跟著上升,有些目前非主流的應用程式,需要量也因此增加。像是網路流量的上升,帶動短片拍攝的流行,也循環影響到網路流量需求的增加。短片拍攝也是成長較快的創業領域,微信每天都會收到大量的短片,所以流量的需求很大。
目前在App Store 和Google Play中有超過一百五十萬款App,平均每台手機裝有四十款,行動裝置市場中有80%都和應用軟體相關。App是行動網路的主要入口,如果文章寫得好,可以把文章發到微信或今日頭條,會有很多工作找上門。也有人專門找文學院的大學生,如果能保證每個月產出30篇文章,就能拿到2000元基本工資,如果文章的閱讀數有所突破也會額外加錢。用戶在微信看到的文章,既產自專業寫手,也有工廠化製作的文章。
騰訊的微信和QQ是所有App裡面使用率最高的。QQ是瀏覽器,百度是地圖,搜狗是輸入法。搜狗打敗了微軟和谷歌,成為中國本土簡體輸入法中的第一名,幾乎所有電腦都是使用搜狗輸入法,透過輸入法騰訊又做出了搜尋引擎。2016年二十個在中國覆蓋率最高的App,可以代表目前行動裝置應用市場的主流。藍色的是騰訊,黃色的是阿里系,白色的是百度。在這二十個App中,只有三個不屬於BAT三巨頭,可以發現在應用市場這三家企業仍是最大主流。
行動優勢廣告不白投
2017年行動裝置應用的廣告市場是二千六百億,阿里和百度的主要收入都是廣告,只有騰訊的主要收入來自遊戲。廣告主的需求也越趨多元,使用App時可以看到的各種廣告,像是開機廣告,或是影片網站的片頭廣告。新聞方面,今日頭條和網易新聞幾乎每隔十條新聞就會有一條是廣告,可見廣告市場成長之迅速。
在行動時代,手機跟PC最大的不同在於:手機是跟著走的。用戶走到哪裡,就給用戶看什麼廣告。今日頭條就實現了這個理想,它開發了一個新的需求,比如說學校周圍的美髮店、婚紗攝影因為經費問題,沒有辦法投放網路廣告。但若使用行動廣告,把範圍設在十公里以內,就可以控制預算。現在的行動廣告不需要太大量就能預定購買,這也是行動廣告的先天優勢。
其實行動廣告也不是新鮮事了,現在有些行動廣告甚至可以直接撥打電話,比PC時代又直接許多。後續的轉化是可以電話直播,以及在線購買、提供手機優惠券等,行動裝置的普及幾乎實現了一切。
如何在行動裝置中使用即時通訊、應用程式去推廣平台?其實回到消費者洞察,偶爾倡導消費者遠離手機、電腦等載體,可能會收穫更好的效果。像是星巴克的「抬頭行動」,就利用了低頭族的熱點話題,將品牌正能量植入營銷。無論是充分利用現有技術,像是行動裝置和應用程式,或是透過消費者洞察而反其道而行,都是可行的應用方式。
鄭曉東(利歐數字集團總裁)
★經歷:2014年帶領聚勝萬合在網際網路行銷業界率先對接A股資本市場,帶領團隊把數位行銷的廣闊前景和借力資本平台打造數位行銷全產業鏈的整合理念讓資本市場和行銷行業得到了認可,隨後在國內A股資本掀起了對數位行銷公司並購浪潮。2014年中,把數字行銷全產業鏈的理念變為現實,將國內近年各大獎項最具活力的琥珀傳播和氬氪集團納入利歐集團數字行銷版圖,力圖在A股打造全新的數位行銷板塊龍頭,2015年通過對數位行銷產業鏈的進一步整合,利歐數位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數位行銷龍頭企業。
★榮譽:擔任艾菲獎、虎嘯獎、金手指、金滑鼠等多項國際、國內行銷創意大獎終審評委,並在2014年榮獲虎嘯獎年度人物大獎和金滑鼠─年度網路行銷傑出貢獻人物獎。
LESSON 6:顛覆傳統:年輕人當家 消費新主張
四招面對95後獨特的主流事物和價值觀的消費新主張:電視和網路的整合行銷;活化粉絲經濟;著手打造版權內容;利用數位科技連結消費:
首先介紹一下傳播產業在中國的就業概況:
第一個方向是甲方:去任何一個公司,投入市場,從市場專員到經理到總監,這是甲方的路徑。
第二個方向是乙方:例如我自己所在的利歐數位,就是為甲方提供服務。像是為愛迪達、索尼提供數位行銷服務,幫助他們策略媒介預算和傳播。臺灣業界很重視乙方的工作,也有大量的臺灣業者在中國的4A集團(註1)工作,4A最早是...
推薦序
推薦序1
只要有心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來幫你
「只要有心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來幫你」。
這是我在拿到這本書時,腦海中乍然浮現的一句話。
是的,這本書之所以能順利出版,成為台湾第一本結合兩岸數位傳播界產學合作的書,就是開端於”有心”,然後牽動所有人的共鳴,一起出錢、出力、出心挹注下的結果。
心的開端
在我擔任輔大傳播學院院長期間,如何「把學生帶出去,把資源帶進來」,一直是我最主要的經營理念。
面對大陸近幾年急速開展的數位行銷與傳播、互聯網經濟以及行動商務,我深覺有必要讓傳院的學生接觸第一手的兩岸成功案例,認識最傑出的產業先進,以開拓他們的行業視野,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當然,也拓展他們的大陸人脈資源,有助於將來畢業後可以快速與兩岸最新產業對接。
這樣的想法,立刻獲得在北京耕耘多年、目前擔任北京熊貓傳媒集團首席執行官吳孝明(我的多年好友、彰化同鄉)的支持,由他負責規劃課程、募款、邀請講者。同時,當我把講座課程的規劃告訴時報出版社趙政岷董事長時,沒想到他眼睛一亮說:這個講座可以出書!於是,我們三人開始了一連串從講座到出版的籌備工作。
眾人的熱心幫助
這十二堂課的講師遍及北京、上海、廣州、香港、臺北;囊括當前大陸甚至亞太地區數位行銷領域之領頭羊公司—百度、新浪微博、谷歌、鳳凰網、一點資訊、小米、奧美、麥肯等—的高階管理者。
站在經營戰場的他們,不但在百忙中抽空,還自掏腰包、放棄周末假期,風塵僕僕搭機到台北,趕在周六早上九點,為同學們帶來熱騰騰的案例,然後立馬再搭飛機回去!對於這些熱心的講者,我在此要致上最深的謝意!
感謝吳孝明首席執行官,感謝趙政岷董事長,我也要感謝輔大影像傳播系的黃乃琦老師,除了每週的接待與主持,還協助講師們的講稿收集與統整。
最後,感謝時報出版社的編輯團隊的協助,讓這些講師們精彩的上課內容,可以和廣大的讀者分享。
12堂課是一個結合校園課程、產業培訓、內容出版的實驗課程。這樣的模式,因應當前的影音平台、翻轉教學、內容多元化的趨勢,未來可以有更具開創式的課程或出版品出現。我期待結合有興趣的教學夥伴、產業人士以及內容出版界的朋友,一起合作分享新興時代與趨勢的傳播知識!
吳宜蓁/輔大傳播學院創院院長、教授
推薦序2
輔大百萬元都修不到的課
來輔大上一堂百萬元都修不到的課!
2017年初,輔大傳播學院網羅大中華區臉書(Facebook),谷歌(Google)高層、小米手機、百度、新浪微博、奧美、麥肯廣告等十多位兩岸龍頭品牌決策者、媒體菁英,聯合開了一門「傳播趨勢與管理講座」,在輔大校園裡掀起了搶課潮,想要一睹兩岸火紅高階經理人的風采,也想要知道大陸傳播產業、3C數位、全球行銷成功的秘訣。不但如此,別校學生也紛紛來打聽,藝術行銷界的也早早來占位旁聽。小小講堂,擠了近百人。而透過產學合作,這些專業經理人也想來台灣尋找可造之材。
輔大並未花費重金禮聘這些大咖,而是透過產學創新設計,由大陸虎嘯獎評審主席團主席的吳孝明老師統籌,並牽線大陸虎嘯傳媒贊助這些業師的機票交通膳宿。聽說要來台授課,吳孝明教授僅靠微信聯絡這群老師們,北京、上海、香港、台北的代表,樂意在周五忙完公務直飛台北,周六一早到輔大上課。這些課堂上精華中的精華,委由時報出版集結成書,負責接待的我,則是從頭聽到尾,耳聞目睹了第一手資料,收穫滿滿。
輔大傳播學院前院長吳宜蓁數年前曾廣發英雄帖,邀集國內傳播大咖到校授課;才幾年,台灣的傳播產業進入冬天,人才快速流失,學者嗅到全球傳播科技的轉型和創新,因此也積極請專家開設創新課程(如:大數據運用、人工智慧、VR/AR、程式運算思維等),盼能培養未來人才。而中國大陸在網路媒體行銷的領域,早已掌握這些新科技,值得我們借鏡。輔大讓學子在台修課,直接學習大陸經營者的創新思維、國際觀、及跨領域的能力,對職場競爭力助力極大。課堂上的陸生反應尤其積極,幾乎每堂課都打聽:「未來能否到他們的公司去實習工作?」
一學期下來,大陸業師頻頻稱讚台灣年輕人的創意、有禮、文化氣質好,對大陸95後則是憂喜參半,喜的是年輕人帶動網路市場,憂的是怕自已太老,掌握不住市場!所以他們在新媒體時代的經營,如履薄冰,毫無驕氣。如今行動通訊全方位滲入現代生活,能在十幾億人口和全球市場生存下來的,必有道理。誠摯希望藉由這本書,讓更多無法在現場的人,也宛如上了一堂價值百萬元的課。
黃乃琦/輔大影傳系副教授、前中視新聞部助理總監
推薦序1
只要有心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來幫你
「只要有心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來幫你」。
這是我在拿到這本書時,腦海中乍然浮現的一句話。
是的,這本書之所以能順利出版,成為台湾第一本結合兩岸數位傳播界產學合作的書,就是開端於”有心”,然後牽動所有人的共鳴,一起出錢、出力、出心挹注下的結果。
心的開端
在我擔任輔大傳播學院院長期間,如何「把學生帶出去,把資源帶進來」,一直是我最主要的經營理念。
面對大陸近幾年急速開展的數位行銷與傳播、互聯網經濟以及行動商務,我深覺有必要讓傳院的學生接觸第一手的兩岸成功...
作者序
編者序
搭起兩岸數位傳播領域交流的橋樑
記得是2016年初,返台開會,機緣巧合與吳宜臻院長聊起在輔大傳播學院開一堂課的話題。作為一個在北京從事數位廣告十多年的臺灣人,我非常願意將自己在大陸數位行銷的經驗與資源帶回臺灣校園分享,以期對同學們在畢業後進入職場,能有所助益與借鑒;同時,身周還有許多數位行業精英的好友,可以從不同的視角來介紹並解讀兩岸,特別是大陸的數位市場現狀,於是就確認了以講座的方式進行授課。
接著,我羅列出腦海中的講師名單:百度、新浪微博、谷歌、臉書、鳳凰網、一點資訊、小米、奧美、麥肯等,都是當前大陸,甚至亞太,數位行銷領域之領頭羊公司的高管,由他們帶給同學們的肯定都是第一手的最新思維與案例。話說,當下我對於這些每天都超級忙碌的好友們究竟能否騰出時間,專程飛來臺北上一堂課,並不十分有把握;總之,先努力邀約吧!
然而,這份名單更讓院長覺得這堂課非常值得開設,同時也醞釀了待學期結束後把全部課堂內容集結出書的念頭。我開始有些壓力了!為了同學課堂的收穫,為了課後出書的目標,我必須努力打造明星級別的講師陣容,才能不負所托。
當學校正式通知2017年2月的下學期要開課時,我趕忙開始進行「第一輪」邀約:編寫微信,說明初衷,邀請講師們允諾專程來台分享一堂課;並逐一發給遍及北京、上海、廣州、香港、臺北的好友們,然後靜待佳音。
令人驚喜的是,收到的每一個回復都是「我願意」!過程中,我沒打過一通電話,沒接到一句疑問,整學期的講師陣容正式出爐,與預定的名單幾乎一模一樣!後來在學期中,雖然有2位講師臨時因公不克出席,但不僅指定了相當職級的同事替代,也承諾下次開課時一定親自到場。我要借此先再次感謝每一位講師。
就在一切底定、開課在即的某天,我在北京與虎嘯傳媒創辦人聊到了輔大的課程,當即表示願意將輔大課堂納入虎嘯校園公益講座系列,對每堂課進行報導與傳播。這不僅是雪中送炭地減輕我的負擔,更是錦上添花地讓這堂課廣為周知,嘉惠更多兩岸學子與行業人士。在此,衷心感謝虎嘯傳媒!
還要感謝時報出版社,費心協助本書的編撰與發行;感謝也是我三十多年前的青訪團老友的輔大黃乃琦老師,每周風雨無阻地代我開場與主持;感謝吳院長的熱心支持與安排,讓我有回饋臺灣校園的機會;感謝系上助教景怡與冠吟,協助每位講師的接送安排與行政工作;也要感謝每一位同學,是你們的用心聽課,讓講師們的千里辛勞變成喜悅。
最後,這本書的出版,記錄並見證這次兩岸攜手的數位傳播課堂,為兩岸搭起交流的橋樑;
期望,這是一個開始!
吳孝明
編者序
搭起兩岸數位傳播領域交流的橋樑
記得是2016年初,返台開會,機緣巧合與吳宜臻院長聊起在輔大傳播學院開一堂課的話題。作為一個在北京從事數位廣告十多年的臺灣人,我非常願意將自己在大陸數位行銷的經驗與資源帶回臺灣校園分享,以期對同學們在畢業後進入職場,能有所助益與借鑒;同時,身周還有許多數位行業精英的好友,可以從不同的視角來介紹並解讀兩岸,特別是大陸的數位市場現狀,於是就確認了以講座的方式進行授課。
接著,我羅列出腦海中的講師名單:百度、新浪微博、谷歌、臉書、鳳凰網、一點資訊、小米、奧美、麥肯等...
目錄
推薦序
只要有心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惠來幫你──吳宜蓁
輔大百萬元都修不到的課──黃乃琦
編著序
搭起兩岸數位傳播領域交流的橋樑──吳孝明
PART 1品牌思考
LESSON 1解讀市場:數位行銷的變與不變 吳孝明
LESSON 2社會動態:社會化行銷思考與實踐 王雅娟
LESSON 3團隊合作:數位整合行銷,創造品牌意義 紀緻謙
LESSON 4精準投放:新媒體環境,公關手法創新 黃小川
PART 2 消費者心態
LESSON 5 撬動人心:運用策略改變消費者行為 葉明桂
LESSON 6 顛覆傳統:年輕人當家,消費新主張 鄭曉東
LESSON 7 管理平臺:媒體變革,業界客戶必須亦步亦趨 徐 揚
LESSON 8 引起共鳴:移動時代 行銷以人為本 郝 瑋
PART 3大數據
LESSON 9 AI 當家:人工智慧幫忙做決策 郭志明
LESSON 10 智慧行銷:透過網路,小米軟硬通吃 陳高銘
LESSON 11 翻天覆地:在行動網路,業者思考什麼 崔 堯
LESSON 12 迎接未來:大數據時代的網路行銷 曾 良
推薦序
只要有心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惠來幫你──吳宜蓁
輔大百萬元都修不到的課──黃乃琦
編著序
搭起兩岸數位傳播領域交流的橋樑──吳孝明
PART 1品牌思考
LESSON 1解讀市場:數位行銷的變與不變 吳孝明
LESSON 2社會動態:社會化行銷思考與實踐 王雅娟
LESSON 3團隊合作:數位整合行銷,創造品牌意義 紀緻謙
LESSON 4精準投放:新媒體環境,公關手法創新 黃小川
PART 2 消費者心態
LESSON 5 撬動人心:運用策略改變消費者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