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名稱:阿垂阿斯家族
希臘的邁錫尼王國,以阿迦門農為首的阿垂阿斯家族(Atreus),受到神明的詛咒,人人為了各自的欲望、權力殘殺內鬥,家族世代互相殺戮。
當愛消逝的那一刻,便注定是一場悲劇
在希臘史詩中一貫沉默的女性,重新奪回屬於她們的欲望與野心。
「冰與火之歌」瑟曦.蘭尼斯特原型——阿迦門農之妻克呂泰涅斯特拉(Clytemnestra)
究竟一個女人為何能夠如此冷酷無情?一步步走向弒夫篡位奪權
她除了是殺人凶手,還是一個傷心欲絕的母親……
托賓的《阿垂阿斯家族》引領一波文壇改寫希臘史詩的風潮。當中尤以女作家投入最甚,比如派特巴克、瑪德琳米勒,她們將消失在悲劇原作中的女性人物賦予血肉,從而以當代觀點探討經典作品中女性的多重身分,獲獎連連。
阿迦門農為了祈求特洛伊戰爭勝利,向神明獻祭女兒伊妃基尼亞。痛失女兒的王后克呂泰涅斯特拉,為了替女兒復仇,暗中密謀殺害即將改旋歸國的丈夫。王后的心狠手辣卻加速一個王室家族的瓦解。
繼布克獎決選《馬利亞的泣訴》後,托賓再以當代語言改寫經典希臘悲劇,將「人性」甚至心理學添入希臘神話,讓所有的「神」從中消失蹤影。在托賓筆下,阿垂阿斯家族的悲劇緣起於阿迦門農獻祭女兒的犧牲,五年後,咬牙隱忍的妻子圖謀殺害他,在宮中的女兒伊蕾特拉靜觀家變卻不置一詞,而目睹姐姐被獻祭的么子奧瑞斯特斯,則被迫流亡……當家人再度在王宮聚首,痛失至親的家族成員,各自回應創傷。曾經假裝無知、選擇沉默,如今為了彌補過錯,即使必須痛下殺手,也在所不惜。《阿垂阿斯家族》描寫出各個角色內心強烈的渴望,彼此間撲朔迷離的背叛,是一部寫得極為優美、十分大膽的創作,來自世界頂尖的小說大師之手。這是一場驚人的改寫,沒有神明的聲音授意,偉大的救贖不再出自神明啟示,悲劇出自於人性。
「當我寫作這本小說的時候,伊斯蘭國(ISIS)正在全球掀起恐怖行動,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發生不久。就像希臘悲劇裡被憤怒驅使的奧瑞斯特斯,但除此之外,我們對於暴力的發生了解多少?同樣地,發生在一九七六年北愛爾蘭的金斯米爾大屠殺,北愛共和軍槍殺了十名新教徒,報復六名在先前抗議行動中喪生的天主教徒。當年犯下暴行的殺手,現在大約六、七十歲,可能就居住在事件發生當地附近,但他們選擇不提往事,終生不提。我感興趣的是這些活在陰影裡的人,除了認知他們是北愛共爾軍(IRA),對於他們,我們的所知其實太少……我改寫希臘悲劇的挑戰,就是要讓當代讀者對於小說裡的世界感到信服——關於裡面的母親、母親的情人、女兒、兒子,各種偏執狂,都要像現實生活中的人物一樣,而不像在希臘悲劇的舞臺上,或者翻譯過來的一頁悲劇文本。即便它呼應的是寫書此刻世界上發生的事件,即便書中的人物確實出自希臘悲劇,重點在於故事本身要站得住腳。」——柯姆.托賓
作者簡介
柯姆.托賓COLM TÓIBÍN
一九五五年出生於愛爾蘭。著有九部長篇小說,三度入圍布克獎決選,包括處女作《黑水燈塔船》、《大師》、《馬利亞的泣訴》,其中《大師》榮獲IMPAC國際都柏林文學獎。《布魯克林》榮獲柯斯達文學獎。另有兩本短篇小說集。
托賓作品授權超過全球三十多國,內容多描繪愛爾蘭社會、移民生活,探索角色個人認同、性別認同。先後在史丹福大學、德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以及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寫作。定期為《倫敦書評》、《紐約書評》、《倫敦書評》供稿,撰寫時事及文學評論。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多年後,於二○一七年起接任利物浦大學校長。二○一七年榮獲戴頓文學和平獎。
譯者簡介
高紫文
臺師大工業科技教育系畢業,譯有《甘地與我》、《失控的正向思考》、《馬特洪峰》、《1940法國陷落》、《狼哨》、《美國狙擊手》、《大象先生》、《感謝您為國效力》、《垃圾天使》、《納粹獵人》、《塔樓》、《永恆的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