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彩霞分晝夜 似離而合 筆墨相牽
一點心事難藏隱 幽情密意 在筆鋒 《十八羅漢圖》2015年首演於臺北國家戲劇院,是國光劇團創團二十週年的年度代表作,經過王安祈、劉建幗、李小平的編導構思,與所有演員、設計團隊的共同創作,以其藝術成就榮獲2016年度「台新藝術獎」的五大作品。
國光劇團隸屬於文化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近年在歷任團長與藝術總監王安祈的掌舵下,藉由文學化、現代化的方向成功打造臺灣京劇新美學,此書與時報公司合作出版,希望一齣高水準的劇作不只是現場演出,更希望劇本本身以及伴隨演出的共同創作、製作過程乃至後續迴響,能夠被更多人看見。
【深度推薦】「當臺上的角色忙於分辨「畫」的真假的同時,也進行「情」的有無的辯證。情之所至,甚至直透生死,「物」的真偽之辨也就豁然開朗起來。」
——中央研究院院士;哈佛大學東亞系暨比較文學系Edward C. Henderson 講座教授 王德威
「華麗又纖細,迷人又雋永,充滿符號與隱喻的當代劇作。敘事層面藉著一幅古畫的辨真過程,直刺真相與虛偽、真性與名利、市儈與藝術價值的高下,情節扣人心弦,層層布局,冷熱交織,微巨相映。」
——表演藝術台台長、資深藝評 紀慧玲
【精闢導讀】《十八羅漢圖》2015年10月在臺北國家劇院首演後,於2016年榮獲第十四屆台新藝術獎年度五大節目殊榮,當時的入圍評論指出:「《十八羅漢圖》以最幽微流轉、情牽意繫的『聲色微變』,為當代京劇美學打開了情物交疊的新感性形式。在表演體系上,體現戲曲本體韻味,在文學高度上,題旨崇高,辭藻繁麗,情意綿長。進出傳統與當代之間,《十八羅漢圖》渾然天成,延續古典品味,叩擊現代心靈。」這項評語從「京劇美學」、「表演體系」與「文學高度」三面向,稱許《十八羅漢圖》聯結了「古典品味」與「現代心靈」。台新藝術獎的評選,是以「未來性」為主要指標,此次獲獎似乎也揭示了這部戲所具有的可能的「未來性」之意義。
——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劇場藝術系教授兼主任 王璦玲
【本書特色】◆ 包括劇本,以及從編劇、導演、主演到音樂、舞台、服裝、燈光等創作設計群,乃至執行製作、宣傳、舞台技術人員等各個面向的劇場工作歷程,並收錄台新藝術獎與表演藝術評論台六位劇評家的文章,彌足珍貴。
◆ 本劇榮獲2016年第十四屆台新藝術獎年度五大節目殊榮,聯結「古典品味」與「現代心靈」,隱然遙指臺灣京劇「未來性」的意義。
作者簡介:
▌王安祈(藝術總監、編劇)
國立台灣大學文學博士(1985),現為國立台灣大學講座教授。學術著作多本,學術研究獲國科會傑出獎、台大胡適學術講座等榮譽。1985年起與郭小莊、吳興國、朱陸豪、魏海敏、周正榮、馬玉琪、曹復永等著名京劇演員合作,2002年起擔任國光劇團藝術總監,規劃並新編戲曲劇本《三個人兒兩盞燈》《金鎖記》《青塚前的對話》《歐蘭朵》《孟小冬》《百年戲樓》《水袖與胭脂》《探春》《十八羅漢圖》《孝莊與多爾袞》《關公在劇場》等,2005年獲國家文藝獎。
▌劉建幗(編劇)
奇巧劇團團長,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碩士,高雄師範大學兼任助理教授。編導作品橫跨舞臺劇、音樂劇、歌仔戲、京劇、豫劇與電視劇,力圖打破劇種與文化的疆界,開創新世代戲曲風格。2016年為左營古城百年量身打造《見城》,曾獲選《PAR表演藝術》2016年度人物 PAR People of the year。
▌作者其它著作
《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王安祈卷》、《戲曲物質載體研究》、《性別、政治與京劇表演文化》、《崑劇論集》
章節試閱
有一種情感,很私密
王安祈 藝術總監,編劇
看戲,為了看人間情愛流轉。我無法略過情感,單純欣賞唱念做打。對我而言,那只是技,如果沒有依託於文本的深情,手眼身法步甚至曲牌格律、美妙文辭,都只是技。
因此,編劇於我,是一段不斷開發新感情的旅程。
國光劇團的新創作,總想開創出一些新的情意。於是 從《王有道休妻》被偷窺的心靈冒險,《三個人兒兩盞燈》心無歸屬的無邊寂寞,再往《金鎖記》《青塚前的對話》乃至於《伶人三部曲》,一步一步往內深旋,戲早已不止於抒情,更試圖勾抉不可言說的幽微心事,「向內凝視」是這些故事的共同視線,「心靈書寫」也漸次成為國光新戲的特色。
而這樣的靜謐幽深,好像不太適合劇團慶生的調性。
2015是國光成團二十年,我特地早早邀來豫劇皇后王海玲的二女兒劉建幗,希望借助她在「奇巧劇團」擔任編創的精采經驗,編一本熱鬧喧騰的慶生大戲。那時我剛看了建幗的《狂魂》《Mackie踹共沒?》《江湖四話》,被那曲折情節與跳躍節奏吸引得目不暇給,非常想邀她來為國光打造歡樂熱鬧的新風格。建幗順著我的要求想了好幾個故事,武俠、神話、奇情、跨文化,每個大綱都很好,每個故事都讓我一聽就著迷,但興奮之後,冷靜下來,卻怎麼都覺得不像國光。小平導演加入討論後,也點出了我陷入「過生日」的迷障。建幗因此調整調性,而她果真才華橫溢,不久就抓住了國光一貫的「文學性、現代化」,想出了《十八羅漢圖》全新故事。建幗才說了大綱前段,劇中男女輪流入室作畫一段,我當下就有了感覺。
******************************************
有一種情感是很私密又很超脫的,那是創作夥伴之間的默契。我到國光十幾年了,很珍惜與魏海敏、李小平的感情。《十八羅漢圖》的創作雖非始於此,沒想到七彎八拐竟回到了自身,下筆時自然將此情感投射在內。
剛到國光時我很膽怯,看到魏海敏就想躲開,她說話很直接,站在排練場上,真像貴妃娘娘駕到,令人不敢逼視。而創作是一件神秘的事,我是通過一次又一次創作,逐漸看到她的內心。
有一回觀眾問她何以能體會《金鎖記》曹七巧的性情,她從頭回應,說起自己從小孤獨膽怯、內向羞澀,除了唱戲不知還能掌握甚麼,說著說著流淚了。我聽著,不僅體悟她如何詮釋曹七巧緊握金錢的心思,頓時也體會她演《貴妃醉酒》何以能在華貴中透出一絲孤獨哀傷。貴為娘娘,除了雍容美麗,還能緊握甚麼 ? 而如此的雲鬢花顏,唐明皇竟還會失約。百花亭獨自喝一回悶酒,倚著宮娥冷清回宮。京劇的宮女們沒有生命,不能有表情,只能美麗而機械式的攙扶娘娘。這是京劇的倫理,主角獨大,龍套們豈能攪戲 ? 沒有情感互動,娘娘更加孤獨。魏娘娘的醉酒,華麗與孤寂交織。
這是傳統老戲,我從她的表演、她的身分地位,乃至於劇場規律與戲班倫理,體會了她的孤獨。而我為她一手訂製的戲,當然感受更深。
我為魏海敏量身打造了好幾齣戲,一個個女子出自我筆下,有我早就想寫的孟小冬,也有原屬被動而後才開始摸索的吳爾芙的歐蘭朵。編劇時我誠懇面對自我,探索內在,而寫的是魏海敏扮演的孟小冬、歐蘭朵,海敏的表演特質甚至生命情調乃一併涵融。探索自我,也照見對方,兩相鏡照,無私可藏。我透過創作,認識原本不認識的魏海敏,反過來更了解自己。而海敏透過扮演來回應我,她的塑造,夾帶她自身的情感體驗,疊印進劇中女子的生命歷程,最後的呈現未必如我最初之所想,而她總給我驚喜,也開啟我的視野。劇中女子像是媒介,隔著孟小冬、歐蘭朵,我和海敏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這份感情很私密,幽深。
我們沒有任何私下交往,一切來自於創作,這些戲裡,有她,有我,他人無可替代。我非常珍惜這份感情,不想竟能投射至《十八羅漢圖》。
******************************************
《十八羅漢圖》有兩場景對比,凝碧軒與紫靈巖。前者是滾滾紅塵中的拍賣會,文化氣息裡也有藝術市場的各種操作。深山上的紫靈,則象徵藝術創作必要的靜謐清幽素樸,但在這裡也有一段複雜的心情糾葛。魏海敏飾演的女尼當年救了一名棄嬰,取名宇青 (溫宇航飾演),撫養長大。原本出自於善念,只當是松鶴泉蘿相為伴,誰知山中無甲子、歲月不知年,轉瞬眼前人竟成了翩翩少年。
分不清是單純的撫育親情,或是更複雜的曖昧情愫,女尼警覺到是出家人斷絕世緣的關鍵時刻了,她命宇青下山,而宇青則建議兩人正合力修復的十八羅漢圖完成之後才離去。藝術創作在此像是藉口,實則又的確是兩人共通的理念使命。
宇青想出了兩人同在一室、卻晝夜輪替、互不相見的創作方式,這本是乾淨絕妙之策,然而彩霞相隔,卻又勾起多少遐想。
此後一年,兩人確實未曾相見,但在同一個空間,各自對著同一幅畫,揣想對方下筆時的心思。形體的刻意分離,擋不住筆墨間情思流動。舞台上,他們一同調藤黃、拂粉塵,拂了一身還滿,整個屋子悠悠飄忽、零亂飛旋。導演讓他們共用硯台、互蘸墨色,宇青的水袖與女尼的雲帚故意都改用黑色,墨色相牽、對照共舞,一來一往、穿梭遊蕩,織成流光如線,一年未見的雙方,似離而合,通過一幅畫,情思愈加密纏。
編寫這段時,我時刻想起這些年與創作夥伴之間隔著筆下人物的心靈貼近,當然在《十八羅漢圖》裡,女尼和宇青另有一份撫育之恩、相處之情,使得劇情更為耐人尋味。
古畫修補告一段落,女尼看著兩人共同的成果,卻一陣驚詫 : 「一點心事難藏隱,幽情密意在筆鋒」,她不敢面對自己掩藏不住的真情,叫宇青把畫帶下山去,她守在紫靈,獨自修行。
而紅塵裡的凝碧軒,又是另一對:唐文華(赫飛鵬)與凌嘉臨(嫣然)。設定新秀旦角凌嘉臨登場,自是著眼於人才培育。而如何處理頭牌老生唐文華和小嘉臨的夫妻情,卻讓我苦思良久。後來我是從唐文華自己的愛情裡解套。
文華與耀星夫婦有一點年輩差距,而文華疼愛妻子有目共睹,耀星得寵撒嬌,但在藝術面上竟不敢直呼唐文華,而以老師稱之。這樣的關係很令人感動。《十八羅漢圖》裡的凌嘉臨,尊重仰慕唐文華老闆才華,十六歲嫁他為妻,而藝術市場上縱橫八方的夫君,內心竟有脆弱一面,他能做第一流的鑑賞家、蒐藏家,卻不敢在自己的畫作上題上真名,偏只仿冒,非僅為擴充買賣市場,更欲掩飾內心不安。妻子失望勸阻,他卻飾詞夸言:人生不滿百,我這枝筆卻能上下縱橫幾千年,「一彈指,百年光陰、揮之即去;一拊掌,千年歲月、召之即來。」歲月輕如塵土,在我手中恣意翻轉,那些騷人墨客要買的,不就是這逝水光陰、陳年歲月?
戲的最後,藉辨畫之真假,探測作品能承載的情有多真多深。創作是一面鏡子,映照著創作者自己都無法清晰看透的內在潛意識,即使是偽畫,仿冒者的情感也會滲進作品裡 ; 而模仿過程中,是否也會受到原畫氣韻的感染?宇青偽造假畫時,初則憤恨,最後殘筆的沖淡靜謐或許稍稍安定了他躁鬱的心情。於是,本劇想探問的是,什麼是真什麼是假?藝術有沒有複本?藝術能修復嗎?修復可視為另一種創作嗎?而十八羅漢圖原創人以「殘筆居士」為名,又衍生出另一層問題 :藝術品有沒有所謂的完成時刻?《十八羅漢圖》敘事曲曲折折,最終指向創作本質的探究。建幗想出的劇情這般曲折深刻,「似假還真、是真還假」的關鍵辯證,使這齣戲宛若一則寓言,指向台灣京劇。
這是我們想開發的戲曲新情感。同時更想試探京劇作為動態文學 (非止於表演藝術),能夠表現的情感有多深多廣。編新戲不只是選個故事安設各式唱腔供名角發揮唱工,創作的過癮,當如一場心靈洗滌。《十八羅漢圖》宣告記者會上,魏海敏停車後進入,沒聽到我講話,而她一開口竟也是「創作如修心修行,一部戲完成,像是徹頭徹尾洗滌淨化」,竟是這般不謀而合,我們都期待國光能把京劇帶入精神層面的探索挖掘。此劇演出後獲得多篇深刻劇評,指出魏海敏的面部表情莊嚴,肚裡卻肝腸翻攪,這已經不是傳統戲曲含蓄蘊藉可以形容的,不溫不火,宗教味不濃,卻令人感到「信仰」的內駐,是傳統戲曲中從未有過的角色,「魏海敏以此角將戲曲人物所能涵蓋的向度又拔高一級」(國光邀請學者的匿名評鑑)。
此劇也獲得「台新藝術獎」肯定。台新藝術獎的評選是以「未來性」為主要指標,京劇是傳統藝術,能得到這大獎,給我們的鼓勵極大。戲曲的未來沒有定向,有待深入探測,開發秘境。對我而言,極力堅持追求的是古典押韻詩化的曲文,新情感與現代性一定要以傳統表演和古典意境來呈現,而現代情思與表演身體、語言載體的新舊之間,本身不就是一番辯證與修復嗎?
有一種情感,很私密
王安祈 藝術總監,編劇
看戲,為了看人間情愛流轉。我無法略過情感,單純欣賞唱念做打。對我而言,那只是技,如果沒有依託於文本的深情,手眼身法步甚至曲牌格律、美妙文辭,都只是技。
因此,編劇於我,是一段不斷開發新感情的旅程。
國光劇團的新創作,總想開創出一些新的情意。於是 從《王有道休妻》被偷窺的心靈冒險,《三個人兒兩盞燈》心無歸屬的無邊寂寞,再往《金鎖記》《青塚前的對話》乃至於《伶人三部曲》,一步一步往內深旋,戲早已不止於抒情,更試圖勾抉不可言說的幽微心事,「向內凝視」是這些故...
推薦序
▌〈推薦序一〉因情成夢,因夢成戲 國光京劇《十八羅漢圖》
王德威 中央研究院院士;哈佛大學東亞系暨比較文學系Edward C. Henderson 講座教授
《十八羅漢圖》是國光京劇團二十年的團慶大戲。既然是「週年慶」製作,一般想像必然是花團錦簇,鑼鼓喧天。事實不然,這齣新戲雖不乏精彩賣點,但編導卻別有用心,所呈現的表演形式也再次要讓觀眾思考京劇傳統與創新的界限。而這正是國光之所以為國光的原因。
《十八羅漢圖》的劇情圍繞著一幅十八羅漢古畫的真偽而起,和傳統京劇的忠孝節義幾乎沒有什麼關係。古畫的來龍去脈頗有推理意味,圍繞古畫的一群人物也令人好奇。這裡有山中修練的女尼,有女尼撫養成人的青年,有偽畫製作高手,有他年方少艾的妻子,還有一群附庸風雅的金主掮客,以及女祭司般的藝文首腦。這群人因畫而發生糾葛,演出一場耐人尋味的好戲。
愛看熱鬧的觀眾對《十八羅漢圖》不會失望。在編劇劉建幗女士與王安祈教授的處理下,當代話題進入古典世界。女尼和青年塵緣難斷,儼然是僧俗戀外加姐弟戀的先驅。老謀深算的偽畫畫師以假亂真,但對少妻的真情卻絕不摻假。這兩對人物如何發生關聯,如何互動,耐人尋味。在此之上,編導對於文藝界自鳴清高的嘲諷,令人發出會心微笑。市儈與風雅、金錢與藝術的聯手操作,古今皆然。我們周遭不總有一群「雅得俗」的人,惺惺作態?
然而《十八羅漢圖》感動我們,更因為熱鬧之餘,戲中的人和事引領我們到另一個境界。誠如國光藝術總監王安祈所強調,戲曲之所以感動人心,是因為演義了人間的深情流轉:「如果沒有依託於文本的深情,手眼身法步甚至曲牌格律、美妙文辭,都只是技。」國光這些年的新戲,無不以此作為出發點。情的展現,不僅局限於兒女之情。從《三個人兒兩盞燈》的深宮幽怨到《快雪時晴》的喪亂流亡,從《百年戲樓》的粉墨滄桑到《康熙與鰲拜》的君臣反目,無不關乎人間各種有情、無情現象的描摹或反思。
《十八羅漢圖》更深化情的辯證,而使劇場有了寓言向度。劇中山上的女尼撫養青年長大成人,日久天長,師徒竟有了曖昧情愫。欲潔何曾潔,清規戒律擋不住無孔不入的欲望。另一方面,山下的畫廊主人兼偽畫製造者坐擁美眷,但老夫少妻,總似有難言之隱。戲中這兩條線索,一方面是情的患得,另一方面是情的患失,細膩幽微之處,不但考驗導演演員功力,也同樣考驗觀眾的慧心。傳統京劇裡的王寶釧們哪裡見過這個?
但《十八羅漢圖》用心尤大於此。編導要探討的更是「情」與「物」糾纏關係。這是中國傳統詩學的大關鍵。所謂「情以物遷,辭以情發」,物是啓動,回響,觀照情的界面。物不但指眼前事物,也指萬事萬物發生與推移的現象。在戲中,物的意義首先具體化在古畫「十八羅漢圖」上。對山上的女尼而言,古畫成為寄託或遮蔽情的信物;對山下的文人畫商而言,古畫是是貴古薄今的藉口,也是文化資產的象徵。一張畫的旅行——從轉手,修補,偽造,買賣——勾引出種種欲望,也帶來情的牽引。人間貪痴嗔愛,皆因物色而起。何其反諷的是,「十八羅漢圖」畫的卻是佛教經典人物,傳達的意旨是緣起緣滅,最終不過「空無一物」。
如何將「情」與「物」這樣複雜的關係在舞臺上演繹出來,不是易事。編導選擇了繪畫作為媒介,尤具挑戰性。在此之前,國光曾經以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為主題,演出《快雪時晴》,藉著書聖法帖千百年的流浪,凸顯藝術和歷史之間千絲萬縷的糾纏。《十八羅漢圖》以繪畫代替書法,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快雪時晴》中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只作為一個客觀、超越的藝術聖品存在,由此折射歷史亂離。《十八羅漢圖》裡的古畫卻是一件真偽難辨的神秘古董,在劇中經歷了修補偽造、鑑定交易,仿佛所有經手的人物,都為這張畫添加了層層人間色彩——而這正是「十八羅漢圖」之所以有戲、也有情的地方。
於是我們看到,劇中三位主角演出三種面對藝術創造的感喟。女尼與青年互不相見,晨昏修補古畫,但紙上粉墨無不成為傳情的線索;「一點心事難藏隱,幽情密意在筆鋒」。畫師臨摹古人的技巧登峰造極,但獨缺臨門一腳的自我突破;「開闊氣象早練就,獨缺殘筆境幽深」。歷劫歸來的青年藝事更為精進,但難掩不堪回首的嘆息;「斑斑點點,滴滴落落,墨痕為伍」。什麼是藝術創作?是深情密意的寄託,是師法抑或超越前人的角力,是苦難創傷的升華。繪畫如此,戲劇不也如此?
國光劇團這些年致力拓展京劇界限,特別強調戲曲的文學性。《十八羅漢圖》探討繪畫、戲文、劇場的互動,有了更上一層樓的野心。劇中種種紙上風雲,必須要經過演員的詮釋「演」出來。這樣的跨界表演,當然有了看頭。中國古典文論之首的《文心雕龍》有謂,「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聲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的確,形文,聲文,情文三者在《十八羅漢圖》交互穿插,形成了一個深邃有緻的戲曲文本。
在《十八羅漢圖》的高潮,觀眾看到不是一張,而是兩張「十八羅漢圖」畫作呈現眼前。何者為真,何者為假,這裡賣個關子。可以強調的是,當臺上的角色忙於分辨「畫」的真假的同時,也進行「情」的有無的辯證。情之所至,甚至直透生死,「物」的真偽之辨也就豁然開朗起來。
我們甚至可以從《十八羅漢圖》的結局,聯想一則有關國光京劇品牌的寓言。京劇在臺灣經營超過七十年,早已自成傳統。好事者每以大陸京劇為正宗法乳,原汁原味,相形之下,臺灣京劇似乎只是衍生,是擬仿。殊不知大陸京劇歷經卅年動亂,千瘡百孔,何嘗不歷經重重修補改造?臺灣京劇從無到有,又何嘗沒有推陳出新的發明?京劇原本就是兼容並蓄的劇種,所謂「正統」,不妨各表一枝。重要的是,無論創新守成,編導演是否能夠表露——或者演出——真情實意,才是意義所在。這大約是王安祈教授對國光京劇最大的抱負了。
回到文章標題。「因情成夢,因夢成戲」,典出明末大戲曲家湯顯祖,正説明了戲曲的精髓無他,就是入夢與驚夢。而夢的根源,唯情而已矣。國光廿年卓然有成,《十八羅漢圖》出虛入實,巧妙地演出國光這些年面對傳統與創新的夢想與真情。謹以此文,祝福國光。
(本文首刊載於2015年9月17日《聯合報》副刊、後轉載於《十八羅漢圖》演出節目冊。)
▌〈推薦序二〉關於藝術創作的想像與執行
陳濟民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
本中心所屬國光劇團近年在歷任團長與藝術總監王安祈老師的掌舵下,藉由文學化、現代化的方向成功打造臺灣京劇新美學,成效卓著。《十八羅漢圖》首演於2015年,是國光劇團創團二十週年的年度代表作,經過王安祈、劉建幗、李小平的編導構思,與所有演員、設計團隊的共同創作,以其藝術成就榮獲2016年度「台新藝術獎」的五大作品;一齣如此高水準的劇作,我們希望不只是現場演出,更希望劇本本身以及伴隨演出的共同創作、製作過程乃至後續迴響,能夠被更多人看見,這正是本中心國光劇團出版此書的最大用意。
非常感謝中研院院士王德威教授為此書撰寫序文,中山大學文學院副院長王璦玲教授親自擔任此書的總編輯,並且為此書寫下精闢的導言;此書不僅收錄劇本,更完整涵括從編劇、導演、主演到音樂、舞台、服裝、燈光等創作設計群,乃至執行製作、宣傳、舞台技術人員等各個面向的工作歷程,彌足珍貴,而且這些創作陳述訪談多由劇團同仁執筆,更彰顯國光團隊群策群力的合作精神。
這本書也收錄了這齣戲的後續效應,包括台新藝術獎的入圍理由與獲獎結果,以及在台新藝術獎與表演藝術評論台紀慧玲、張小虹、葉根泉、吳岳霖、白斐嵐、陳韻妃六位劇評家的文章,並節錄演出後劇評會王璦玲、胡曉真、沈惠如教授的精采發言,在此也特別感謝時報出版公司同意共同合作此書的出版,相信以時報公司的影響力,必定能大幅提升本書在出版市場的能見度。
誠如王德威院士文章中提到的:《十八羅漢圖》這齣戲跳脫「真與偽」的辯證,直探「情與物」的內涵,從擬仿到創作,這齣戲似乎也指涉著臺灣京劇離開大陸原生環境後,蛻變出自我品牌的一個過程。這齣戲以「戲曲」的身分與其他各種藝術共列台新藝術獎的評選,昭示著國光不僅是維護傳統,更企圖找尋、轉化古典表演體系的當代性、未來性,證明古典形式所激發的情感思想,仍可扣緊時代脈博。國光劇團在他們創立二十年之際催生這齣戲,寧靜而踏實地討論藝術創作的真諦,呈現著臺灣京劇的當下,又隱然遙指臺灣京劇的未來。
睽違四年,《十八羅漢圖》將於臺灣戲曲中心2019臺灣戲曲藝術節重新問世,並以「京劇.未來式」之名受邀與《天上人間 李後主》一同展演於上海大劇院,接著再應「台積心築藝術季」之邀巡演新竹、臺南兩地,相信展讀此書的讀者朋友們,有很多會是劇場內的座上嘉賓,與我們一起思考藝術創作的想像與執行,一起展望臺灣京劇藝術的未來。
▌〈推薦序一〉因情成夢,因夢成戲 國光京劇《十八羅漢圖》
王德威 中央研究院院士;哈佛大學東亞系暨比較文學系Edward C. Henderson 講座教授
《十八羅漢圖》是國光京劇團二十年的團慶大戲。既然是「週年慶」製作,一般想像必然是花團錦簇,鑼鼓喧天。事實不然,這齣新戲雖不乏精彩賣點,但編導卻別有用心,所呈現的表演形式也再次要讓觀眾思考京劇傳統與創新的界限。而這正是國光之所以為國光的原因。
《十八羅漢圖》的劇情圍繞著一幅十八羅漢古畫的真偽而起,和傳統京劇的忠孝節義幾乎沒有什麼關係。古畫的來龍去脈頗有推理意味,...
目錄
〈推薦序一〉因情成夢,因夢成戲 國光京劇《十八羅漢圖》
王德威 中央研究院院士;哈佛大學東亞系暨比較文學系Edward C. Henderson 講座教授
〈推薦序二〉關於藝術創作的想像與執行
陳濟民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
〈推薦序三〉品牌國光留存的光影與文字紀錄
張育華 國光劇團團長
導言:
「整體藝術」—《十八羅漢圖》所展現之台灣京劇的現代性與未來性
王璦玲 總編輯
第一章:本事
劇本全文
第二章:創作陳述
(一) 有一種情感,很私密 藝術總監、編劇:王安祈
(二) 《十八羅漢圖》創作歷程 編劇:劉建幗
(三) 信任的完成──談《十八羅漢圖》 導演李小平口述 文字整理/劉育寧
(四) 《十八羅漢圖》----魏海敏專訪 主演魏海敏口述 採訪、文字整理/邱慧齡
(五) 畫匠或者畫家──與唐文華話戲曲人物的創造 主演唐文華口述 採訪、文字整理/劉信成
(六) 記一場演員與角色的邂逅——宇航和宇青的相遇時刻 主演溫宇航口述 採訪、文字整理/陳麗妍
(七) 作曲、拉琴 樣樣精通——專訪《十八羅漢圖》編腔作曲、文場領導馬蘭老師 馬蘭口述 採訪、文字整理/劉育寧
(八) 我希望「主題曲」的概念,也可以在新編戲曲中出現——專訪《十八羅漢圖》作曲、編曲(禹丞) 姬君達口述 採訪、文字整理/劉育寧
(九) 十八羅漢意景 胡恩威
多媒體是一種有內容的光——專訪《十八羅漢圖》舞台、多媒體設計胡恩威 胡恩威口述 採訪、文字整理/劉育寧
(十) 服裝反映角色的心境----服裝造型設計蔡毓芬專訪 蔡毓芬口述 採訪、文字整理/陳泓燁
(十一) Last, but not the least——專訪燈光設計車克謙 車克謙口述 採訪、文字整理/林建華
(十二) 《十八羅漢圖》幕後排練紀實 蘇榕口述 採訪、文字整理/馬靜茹、劉育寧
(十三) 《十八羅漢圖》的宣傳策略與行銷規劃 游庭婷
(十四) 幕後二十年淬煉《十八羅漢圖》---專訪後台技術人員林雅惠、何任洋、吳健普 採訪、文字整理/王品芊
第三章:幕落
(一) 後續效應時間總表
(二) 台新藝術獎介紹/入圍理由/獲獎
(三) 劇評會精華發言節錄
(四) 特別收錄:從《水袖與胭脂》及《十八羅漢圖》論當代臺灣京劇美學中所內涵之「主體性」與「現代性」 王璦玲
附錄:
戲劇評論
1. 台新藝術獎評論:署名者的祕密─《十八羅漢圖》戲與情 紀慧玲
2. 台新藝術獎評論:情與物的摺曲:國光劇團《十八羅漢圖》 張小虹
3. 表演藝術評論台:論藝談畫美感經驗,照見本心《十八羅漢圖》 葉根泉
4. 表演藝術評論台:真偽本無事,筆墨寄真情《十八羅漢圖》 吳岳霖
5. 表演藝術評論台:音樂,新編戲曲的最後一片拼圖?《十八羅漢圖》 白斐嵐
6. 表演藝術評論台:創作的藝術命題《十八羅漢圖》 陳韻妃
演職人員名單
〈推薦序一〉因情成夢,因夢成戲 國光京劇《十八羅漢圖》
王德威 中央研究院院士;哈佛大學東亞系暨比較文學系Edward C. Henderson 講座教授
〈推薦序二〉關於藝術創作的想像與執行
陳濟民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
〈推薦序三〉品牌國光留存的光影與文字紀錄
張育華 國光劇團團長
導言:
「整體藝術」—《十八羅漢圖》所展現之台灣京劇的現代性與未來性
王璦玲 總編輯
第一章:本事
劇本全文
第二章:創作陳述
(一) 有一種情感,很私密 藝術總監、編劇:王安祈
(二) 《十八羅漢圖》創作歷程 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