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為什麼要學簡報?
如果你現在拿起這本書翻閱,應該是對簡報有點興趣吧?如果是這樣的話,我非常開心,因為上課的時候,常有很多人跟我說:
「老師你教這個沒用啦,我們平常又不簡報。」
「我平常很少報告欸,應該不用學吧?」
「PPT就是用模板套一套就好啦!」
每當被問到這些問題時,我總想請大家想像一個情境:今天你的部門主管臨時要你等一下跟大老闆報告事情。時間不長,只要三分鐘,也不用投影片與任何資料。這時你開始緊張,覺得自己好像不能勝任。於是組裡的菜鳥弟弟自告奮勇,他說反正也才三分鐘,他準備一下就可以去了。你鬆了一口氣,暗暗感謝他伸出援手,便繼續處理你那堆積如山的案子。
後來你聽說菜鳥弟弟報告得很精彩,主管也把後續收尾處理得很完美,大老闆感到非常滿意。你覺得真是太好了,一切順利。
只是⋯⋯如果年底有個人事選拔案,當你的資料和那個菜鳥一起呈給大老闆的時候,你覺得誰更有可能晉升呢?
也許你平常做事很認真,他的年資比你低,資歷更沒有你好。但就是在那一次的會報中,他讓大老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大老闆最後選了他。那並不只是給年輕人一個機會,而是因為:他做的事情被「看見」了。
我一直覺得,這不是個埋頭苦幹的時代,如果你有功績,那麼就要想辦法被別人看見,有好的東西,那麼就應該要想辦法拿出來行銷。而簡報,就是我們行銷自己的最好工具。
不過,如果你期望的是看完這本書之後,簡報就能突飛猛進,或是變成排版高手、圖像化達人,那麼即便在出版社編輯的憤怒和我存摺的哀號之下,我還是想請你放下這本書,因為真的不適合你,有更多其他簡報老師的書我想推薦給你。
而我之所以開始做簡報,是因為我一開始經營粉絲專頁時,我用的方式都是寫大量文字,希望能夠好好傳遞我想說的事物。但其實文字很難讓大家集中注意力,我也不斷苦思該怎麼做才能讓大家更願意閱讀。
後來有一次我到了機場,發現即便機場內的文字我都不太懂,我還是能夠輕易辨別場域和方向。原來是文字上面都有一個很可愛的圖示,能夠讓人看著圖就猜出意義。於是我問我的設計師朋友,這個東西可以怎麼製作。
我的朋友說其實這個叫做ICON或是扁平化圖示,很多人都有在使用,建議我可以直接上網找圖庫。找到圖庫後,我感到驚訝,原來有這麼多簡單卻又好懂的圖。我進一步的想,那麼我可以如何運用這些圖示來與大家對話呢?
後來,我想到了繪本,繪本裡通常沒有太多的文字說明,卻能夠讓人看著圖慢慢的走進故事之中。我馬上決定用這樣的方式來傳遞訊息,並把每一張投影片的資訊縮減到最小單位,並且用前後連貫的方式來說個好故事。
這就是大家現在看到的忘形流簡報了,我一開始不打算稱它為簡報,我覺得這像是「圖話」,藉由圖片和一句話,能夠讓讀者融入情境當中。而其中的重點,就是簡單。
沒想到這樣的方法,讓我的粉絲專頁從幾千人,默默的突破到了一萬,五萬,到現在的十二萬人,這真的讓我始料未及。也因為如此,我成為了簡報老師,和大家一起交流如何把簡報做得簡單、好懂、能被傳遞。
也很多人好奇,到底一句話配一張圖有什麼好學的,這個我自己弄一弄也會。是啊,其實這個形式沒什麼好學的,但要讓讀者進入情境,不是把字和圖加上去就好了,所以有很多人做一樣的事,但卻沒有什麼效果,因為他們沒有思考「和對方溝通的邏輯」。
很多同學的課程回饋都覺得自己好像不是上了簡報課,而是溝通課。沒錯,因為如果沒有做好和聽眾的連結,我們說的再多,也沒有辦法進入對方的心中,甚至連對方的耳中也進不了。
因此,看起來很容易的忘形流簡報,每一份可能都要花費我2小時以上,有些甚至要花上一整天,因為我得不斷思考,讀者會不會覺得太困難?大家看的時候有沒有共鳴?會不會扭曲我本來想傳達的意義?
所以我將這本書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想跟你分享我對於簡報的看法,和你可以嘗試的劇情設定,以及一些好用的畫面設計。第二部分則是跟你分享忘形流──如何透過簡報來影響你的聽眾,讓你和聽眾站在一起。
裡面包含了簡報的心法、結構設計以及我常用的畫面安排等等。本來想用表格跟畫面塞滿全部,但後來也希望自己寫的書不無聊,並能在這個過程中,帶給你一些小小的「啊哈」。這是在我們教室中我非常喜歡的詞,那是一種「頓悟」、「原來如此」、「瞬間啟發」的感受。
在這邊想感謝帶我進來教育訓練,並且和我互虧求進步的小虎老師。如果沒有你,我大概還不知道在哪裡。更感謝我的公司澄意文創,我在這裡遇到帶我領略溝通與聲音之美的周震宇老師,啟發我說故事和寫作的洪震宇老師,相信並不斷打磨我的馬可欣老師。也謝謝讓我簡報更上一層樓的BFA簡報,每次聊完後都會功力大開的林大班老師,總是能砥礪我更加進步的智鈞。當然,還有很多很多學習路上的前輩老師,你都會在這本書上看到他們的身影。因為這本書的內容都不是我的獨創,而是我不斷從前輩老師以及書上吸收的結果,因為有這麼多厲害的人,我才能從他們身邊學得一二。
最後超級感謝等我稿件等到都要放棄的編輯,這本書拖了一年半之久才完工,還有很多每天催我稿卻被我逃跑的朋友。而我最感謝的是常常聽著我鍵盤聲入睡,被我冷落的女神。
總之,我希望用有趣的方式,和你分享我對簡報的學習。真的很開心終於在忘形流公開班即將邁入20期的時候,能用這本書與你分享我的簡報之道:「不只是講給對方聽,而是幫助對方更好的理解。」
第一堂課
以終為始: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很多同學都有這個經驗:被交辦了一個簡報的任務,接著準備了好些日子,甚至還要熬夜早起準備。終於到了報告的那天,上台時卻講得零零落落,講完後還被主管或客戶說:這不是我要的,你幹嘛準備這個?每次聽到這個情景,我都覺得滿替他難過的。明明這麼認真準備,為什麼就是沒有打中對方要的點呢?
我上課的時候常問學生一個問題(請正在看書的你也一起回答):
如果你今天要去一個地方,選項有飛機、高鐵、火車、汽車、機車與走路,你會選擇什麼交通工具呢?
課堂上同學們會快速依照我所提問的選項指令舉手,通常是飛機和高鐵最多,你的答案是什麼呢?再想一想,是不是覺得哪裡怪怪啊,應該要先問要去哪個地方才對吧?是的,我每次在同學們舉手完就會說,其實我們要去的是巷口的7-11,最快的方法其實是走路。那為什麼大家都會先選擇飛機跟高鐵呢?因為在我們的印象中,這是相對快的交通工具。
簡報的盲點就在這邊,我們常常覺得簡報有一個(我們心中自個想的)模樣,於是就會努力的往「那個模樣」去準備,大家進入了找資料的環節,卻沒有去細想「我究竟為了什麼而簡報」。於是,我常常看到很多人在報告中呈現很多資訊圖表、詳細的資料與引用,但卻被聽眾認為非常無聊,不知所云。
其實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去思考:我要達到什麼目標、對方聽完我的簡報後要做什麼?這就是簡報的第一個心法──以終為始,如果一個簡報中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那就是一場失敗的簡報。
目標這件事這不只是體現在簡報上,生活中也很多例子。假設我帶我女朋友出去約會,我規劃了很多行程,每個行程都有必吃必玩的點。而我在路上不斷的思考和規劃下一個地方的走法,沒時間跟她講話,到了景點後就在趕行程,當她跟我說她有點累的時候,我卻跟她說我們還有很多點還沒玩到欸。你覺得她在這個過程中是很享受,還是很難過呢?
如果是這樣的約會,她應該會直接揍我一頓,因為出來玩的目的是要放鬆心情,要兩個人開心,出來玩只是為了達成這些目的的工具,而不是目的本身。
所以回到簡報來說,簡報只是讓我們達到目的的一種方法,而不是目的本身。但這其中還有一個重點,那就是理解簡報的主要和次要目標。
有一次我去上Alex老師《一談就贏》的談判課,我跟同學分別扮演房東和房客。我們談判的氣氛很好,但最後卻沒有談成。因為我們兩個人都很在意彼此的關係,也在意價錢到底能不能更高/更低。其實我們都忽略了,目的應該是把房子出租/租下來,但我們卻花了太多時間在討價還價上。明明兩邊都是已經可以接受的條件了,但我們一直想要再多凹一點,反而最後兩邊都沒有達成。
簡報也是一樣,我發現很多人常常一開始做簡報就去找模板,找圖片,找資料。花費大量時間後,做出一個外觀真的很美,但內容不是大量文字的複製貼上,就是非常空洞或邏輯不對,這就是主要目標和次要目標設定的錯誤。
有效果的簡報:滿足聽眾的三大需要
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屬性的簡報,我們一開始思考的目標就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概念,甚至要給予不同的好處,才可能達到簡報的目的。
所謂的好處,即是滿足聽眾的需要,需要被滿足的好處不只是錢而已,我個人認為,簡報是否產生好的效果,關乎於滿足聽眾的這三大項:
利益
意義
情感
先說利益,這是跟自身或合作夥伴比較相關的,例如新產品能夠有什麼發展?市場多大?能帶來多少營收等等。如果是跟個人有關,也可以是自我的提升,或是用了這個產品能帶來什麼好處等等。
我對意義的定義比較公益,相對來說是跟全人類相關的。例如環保議題不會帶來立即的利益,卻是全人類共同關注的事,或是為偏鄉兒童募資等等,這就是意義。而情感比較是屬於用情感打動你的,例如家人、偶像、品牌、宗教等等。
這三者比較難分的是意義和情感,我的定義是,情感是渴望關係的,而意義只是希望對方變好。例如你資助家扶中心但可能不會去看望那個孩子,但如果你資助好朋友就是為了情義相挺。
特別要說的是,當你理解這三件事情後,你就會看懂為什麼對方能夠輕易說服你,如果同時照顧到了人的這三個需求,那麼這簡報一定是成功的。即便只是滿足兩個需求,也很容易脫穎而出了。但如果你一個點都沒有打到,那麼就很容易失敗。
簡報導航:目標行動檢核表
那麼,我們到底要怎麼設定目標呢?如果我說只要專注心法,你之後必成大師,你大概會恨我一輩子。所以接下來分享一個檢核表,是我參考很多大師和前輩大老做出來的導航系統。
導航的概念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只要你輸入目標,導航就會計算出你的距離和路徑。不過很可惜的是,在簡報的世界中,我們必須要自己思考,但我個人的感覺是,當目標非常明確,做簡報的時候就不容易歪掉。
這張檢核表長成這樣:(請見書內表格)
表格上層是簡報的屬性,我大概簡單分類出四種屬性,分別是銷售類,表達類,教育類,報告類。
1.銷售類的概念非常簡單,就是把產品賣給客戶(所以提案和募資簡報也放在銷售類)。主要是怎麼樣打動對方,讓對方心甘情願的支持你。因此銷售類著重的可能會是怎麼樣為對方帶來利益,其次才是意義和情感。
2.表達類的著重在經驗分享,給予新的啟發,甚至達到說服對方的效果。例如大家都耳熟能詳的TED、一般的講座、甚至選舉造勢活動等等。表達類更重視的會是意義和情感,利益可能不是最優先的考量。
3.教育訓練類就比較難說,如果我們要著重的是技能教育,那麼利益就很重要了,要告訴他們如何可以學得會,或是學會的好處。如果是觀念上的教育,那就要注重意義和情感。而如果是學術研討的,可能就要想想聽眾要聽的是新知?是你的研究成果?還是走一個過場?遇到這類型簡報,大家需要多思考設想。
4.最後是報告類,基本上我認為報告類需要滿足聽眾的好處,都要從利益出發。很多人說,報告就報告啊,哪來的利益可言。其實做報告類簡報時,我們給的都是資料,但只給資料是不夠的,重點是這個資料可以給聽眾做什麼,或是讓聽眾知道下一步要怎麼走。
所以檢核表中層的【目標確認】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在這邊我給你一句話:
簡報時,我希望解決/滿足______(聽眾)的______(問題or願景)
希望設定的情緒是_____,改變的思維是______。
這句話有四個空格,容我囉嗦的再介紹一下。第一個空格是聽眾,也許你會說聽眾不就是所有人嗎?那就錯了,今天如果是在公司會報,重要的聽眾也許只是你的主管,而如果今天是在銷售現場,你就要想誰會買你的東西。
此時你可以幫自己設定一個情緒,例如我要給予他的問題是憤怒?還是悲傷?舉例來說,在做教育訓練的我可能會這樣寫:
簡報時,我希望解決上班族 不會做投影片的問題。
希望設定的情緒是焦慮,改變的思維是投影片好像很難。
當這句話成形後,我在思考案例時,就會往這個方向著手,問題會變得簡單不少。
而如果是面對銷售,在旅行社上班的我也許會這麼寫:
簡報時,我希望解決主辦人(福委) 跟同仁解釋行程的問題
希望設定的情緒是苦惱,改變的思維是台灣都去過了。
於是我在提供行程的時候,就會給一些平常自己根本沒去過或是沒聽過的地方,讓主辦人在看到行程的時候,不用再苦惱怎麼樣向同仁解釋行程好像不有趣。
最後是結尾的【後續行動】,每一個簡報最重要的都不只是過程,更重要的是你在對方心中留下什麼,又讓他發起什麼行動。所以我給了你這句:
簡報後,我希望______(聽眾)能夠了解______(關鍵)
希望產生的行動是______,成果為______。
一樣用剛剛的例子,在做教育訓練的我會這麼寫:
簡報後,我希望同學能夠了解投影片很簡單,
希望產生的行動是願意開始做,成果是在兩小時內就可以做完投影片。
而在旅行社上班的我則會這麼寫:
簡報後,我希望主辦人能夠了解我們旅行社的行程很特別
希望產生的行動是用我們的提案,成果為每人利潤X元。
這張檢核表能幫助你思考簡報時以終為始,從最終目標開始回推,並試著思考這個目標與聽眾的連結。
思考題
1. 試著分析你的最近聽的一次簡報,對方的目標是什麼?
2. 你認為對方達到目的了嗎,無論有還是沒有,為什麼呢?
3. 試著用這張檢核表準備你的下次簡報。
第五堂課
會議報告的參考方案
很多人的簡報情境通常是在會議上,你要報告很多東西,而且時間非常有限,那麼該怎麼辦呢?
這邊要特別說一下,很多人常常覺得報告就是要把所有的資訊通通放上去,並且把上面的資料通通講解一遍。相信你也一定常常在公司看到這樣的簡報,上面有非常多的圖表、資料,甚至是密密麻麻的試算表和數字。
接著你會看到講解的人非常認真,把投影片裡出現的資訊都念過一輪,但你也會發現大家都很認真地盯著手機和電腦處理公事,這就是走一個過場罷了。通常認真聽的都是老闆們,但因為時間太少,資料太多,所以就算大家問問題,還是會問之前講過的事情,於是很多講者就此失去耐心,覺得這些人有沒有在認真聽自己講話啊!
其實在這種會議形式的簡報中,最常看到的問題就是訊息太多。一般人根本沒有辦法處理這麼大量的訊息,尤其只有投影片作為輔助,而且很可能是字密密麻麻完全看不到的情況下,此時即便我們說了,能夠轉換到人腦吸收的可能也不到10%。
所以很多朋友常問我,會議報告該怎麼辦才好?其實我覺得這就要回到第一堂課說的簡報心法來檢核:以終為始,聽眾為王,知己知彼。在以終為始裡,你會不斷問自己這次會議的目標到底是什麼?而在聽眾為王時,你會問自己今天這場會議的關鍵人物是誰?而在知己知彼中,你會問自己有多少時間,哪些資訊即便我說了,在場的人也可能聽不懂。
透過「以終為始,聽眾為王,知己知彼」的檢核,你就能慢慢的問出重要的事情是什麼。以下整理出我常常在課堂上遇到的問題,也許可以當成你篩選內容的參考:
1. 宣達:常見的對錯
2. 內部提案:問題與改進
3. 年/季/月報:資訊與觀點
宣達
首先,當你要在會議上宣達事情,但有很多事情要說,該怎麼辦?舉例來說,曾經有擔任採購的同學來上課,他們不斷卡住的點就是法規真的很多,該怎麼做才可以在二十分鐘內講完所有法規呢?
以前同學的做法是這樣的,他把所有的法規通通放上去,然後開始照念。但你用想像的也知道,這一點用也沒有,每次都幾乎在浪費時間。於是我問他,在法規裡有沒有大家很常犯的錯誤,還有根本很少碰的錯呢?他舉了好幾個常見的錯誤,例如核銷單格式、廠商給的單據發票、核銷的科目等等。於是我請他只重點講這幾件事情,並且用了第二課說到的對比法:正確的單據是怎麼樣vs.錯誤的單據是怎麼樣。
一樣是二十分鐘,雖然他分享的內容變少了,可能只分享了核銷單的格式、正確的發票單據、買多少錢的東西需要找三間廠商比價等等。但當他開始使用這個方法之後,他跟我說雖然還是常常遇到搞不清楚的人,但至少在這幾件東西上錯誤率大幅降低。
所以如果你的會議時間真的非常少,宣達事項只要找到最常見的即可,其他的事情就不要花費太多時間了。
內部提案
我遇到很多朋友在內部提案時會直接提出某個解法,接著很認真的說明這個解決方案該怎麼執行。這就好比說,我的公司經營教育訓練,一到會議時間,我就告訴老闆們要用什麼會員系統,要怎麼用電話開發等等。但其實很可能除了我以外,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於是在我講完後,全部的人看著我,問我幹嘛忽然講這個。
在內部提案中,我會建議用第二課提到的Why→What→How來進行。我們可以在前面加上一個「主題」,並把Why換成是我們遇到的狀況,What是思考的方案,How是執行的計畫與步驟,也就是:
主題→Why(問題狀況)→What(預計方案)→How(計畫步驟)
舉例來說,假設剛剛說的會員系統、電話開發等等,是我想要提出的增加學員報名的做法,那麼我會這樣提案:
1. 主題:使用社群軟體提升開班率的方案
2. 問題:現今的行銷遇到了什麼問題
3. 解法:預計使用某軟體來增加效果
4. 計畫:用幾天的時間,投入多少資源,人力怎麼配合等
在這樣的情況中,大家就會明白現在的問題是什麼,為什麼需要改變,要怎麼樣改變,大家該怎麼配合等等。在提案的時候邏輯也會更清楚,成功率更高。
年/季/月報
最後要講到的就是我最害怕的,那就是各種年度,季度,月度報告。因為這通常會變成念稿圖表大賽,我總會在這些場合上,看到密密麻麻的圖表和表格,而如果座位在後面一點,可能完全看不清楚。
回到簡報三心法,用以終為始來看,我想這些會議的目的其實不是要你提供整理的資料,而是這些資料能夠說明什麼。而聽眾為王的部分,要看是誰主持這次的會議,他重視什麼。最後知己知彼,當然還是思考其他人和你工作上的專業認知差距了。
這樣說聽起來很難,我想請大家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在你講完每一個圖表後,最好後面都放一張總結與解釋頁。因為重點根本不是這些圖表資料,而是這些資料能夠做什麼。當大家聽完你對於圖表的解釋後,直接說明你推出來的結論和行動是什麼,就不會讓大家一頭霧水了。
當然,每個公司和會議都有不同的文化和目標,這裡只是提供一個我常用而且覺得非常有效的心法,當你發現會議常常卡住的時候,你可以考慮試試看這樣的模式。幫你做個總結。
◆ 宣達事項:只說常見的對錯,其他事項建議發資料解決,加深一部分的印象遠比說了一大堆,卻沒東西記得來的好許多。
◆ 內部提案:一句話說明這次的主題,清楚敘述遇到的情況和問題,分享你的分析和資料來源,接著提出可行的行動方案。
◆ 年/季/月報:不要再只放圖表了,記得要附上你的結論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