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為了讓自己能夠活力充沛地生活,
調整自律神經的方法是必學技巧!
.想認真工作,可是有許多煩惱,
只要一想到煩惱身體就動彈不得……
.每天都覺得不舒服,總是造成他人的負擔……
.就算去醫院檢查,醫生也說沒什麼毛病,
結果根本是白跑一趟……
各位是否有過上述的經驗呢?
明明沒生病,原因不明的不適感卻一直困擾著自己──如果你有這種情況,說不定你是「自律神經失調」。
簡單地說,自律神經失調就是指身體的自動調節功能出現怪異現象。且事實上,因自律神經失調而困擾的人正在大幅增加。
長期處在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況下,恐會引發憂鬱症等各種疾病,千萬不要忽視他!
我自己也曾在上班族時期因自律神經失調,最後演變成了憂鬱症,歷經一番辛苦才擺脫疾病。因為有過這樣的親身經驗,讓我思考該如何做才能讓大家每天過得安穩快樂,於是開設了自律神經專科整體院──「元氣整體院」。
很幸運地,本院獲得眾多好評,非常感謝大家如此支持我,到目前為止每年為兩千人施術,預約總是客滿,許多病人總跟我抱怨很難預約,而這也顯示出深受自律神經失調之苦的人們,比我們所想的還要多。
對於老是覺得身體不舒服,懷疑自己可能自律神經失調,但不曉得該如何改善的你,本書將會提供你具體調整自律神經的方法。
如果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是來自平日生活的習慣,那麼,什麼樣的習慣是對自律神經有益或有害呢?還有,應該如何改善呢?因為這些相關知識尚不為人知,所以才會造成大家的煩惱與痛苦。
本書是以幫助各位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為出發點,把所有必須改正的生活習慣分成姿勢習慣、運動習慣、飲食習慣、睡眠習慣、思考習慣五大類,分別且詳細介紹有效的伸展運動及改善生活的方法。請把本書擺在桌旁或床邊,首先就針對自己有符合的幾個症狀來加以改善。
關於自律神經失調,並沒有「只要實踐這個方法就能根治」的萬靈良方。透過改善上述的生活習慣,症狀可以慢慢好轉。最重要是你要下定決心,建立堅定意志,願意耐心地憑自己的力量來克服不適。
書中介紹的乃是以我多年累積的經驗為基礎所研發的方法。如果能夠實踐書上所有方法,當然沒有比這更棒的事了。但是,對忙碌的現代人而言,要全部達成可能有其難度。
為了讓自己能夠活力充沛地生活,調整自律神經的方法是必學技巧!
如果這本書能讓每天認真努力過生活的你們更有活力與朝氣的話,那將是我無上的榮幸。
PART1
認識自律神經失調症狀
P14
自律神經失調的13個徵兆
左邊所列的內容,你符合了幾項呢?請先檢測一下自己的症狀!
□ ①時常失眠P018
□ ②眩暈或耳鳴P022
□ ③胸口悶煩P026
□ ④搭捷運或公車會心悸P036
□ ⑤手腳總是冰冷P034
□ ⑥身體只有某個部位會出汗P038
□ ⑦持續覺得胸口灼熱或飽腹感P042
□ ⑧頻繁且反複地腹瀉或便秘P046
□ ⑨肩頸腰背的問題無法根治P050
□ ⑩天氣一變化,馬上感到不適P054
□ ⑪有時會覺得眼前很刺眼P058
□ ⑫喉龍不適P062
□ ⑬沒有感冒卻莫名頭痛P066
自律神經失調的13個徵兆
①時常失眠
Check List
□即使已經鑽進被窩想睡覺,卻睡不著。
□會在半夜或清晨時突然醒來。
□早上起床時覺得很累,疲倦感沒有消除。
在每天的忙碌生活中,你是否出現上述症狀?
是否有人因為晚上失眠沒睡飽,導致白天睡意沉重,總是戰戰兢兢地跟瞌睡蟲打仗呢?
我們通常會把這些症狀歸類為失眠症狀,最後只好仰賴失眠藥物;可是,如果長期有這些症狀,或許你該懷疑是否是自律神經失調所致。
檢測表列舉的失眠症狀有三種類型,每種類型以專業用語稱呼的話,分別是「入睡困難型」、「中途覺醒型」、「清晨早醒型」。這些名詞聽起來或許會覺得艱澀,簡單說明就是指「睡眠品質差、淺眠」的狀態。
這個症狀如果持續幾天就消失,當然沒問題;但是如果症狀惡化,就會演變成長期失眠的狀態。
一旦自律神經失調,原本應該處於睡眠狀態的交感神經會啟動運作,讓身體持續處於緊張狀態。
譬如,在白天因工作緊湊而處於緊張狀態的時候,是不是毫無睡意呢?這是因為交感神經在運作的緣故,才會沒有睡意。另一方面,當我們有睡意時,就是副交感神經在運作,此時整個人是處於放鬆狀態。當這樣的平衡狀態失調,在睡意最濃的時候也無法消除緊張感,使得我們無法自然地進入放鬆狀態。
睡前攝取咖啡因飲品或酒精飲品,抑或思慮過多,滑手機等,都是提升交感神經作用的原因,會降低睡眠品質。此外,從生理觀點來看,內臟作用變弱時,也會讓睡眠品質惡化。如果內臟功能正常運作,副交感神經就會處於運作狀態,人就能夠獲得放鬆。
自律神經失調的13個徵兆
②眩暈或耳鳴
Check List
□不論走路或坐著,總覺得整個人輕飄飄地。
□會突然不自主地眼球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地振動。
□突然站起時,覺得天旋地轉,眼前一片黑。
上述檢測題的症狀分別稱為浮動性眩暈、回轉性眩暈、起立性低血壓,這些都屬於眩暈症狀。此外,會聽到高亢金屬吱吱作響聲或轟隆隆飛機引擎聲的話,乃是典型的耳鳴症狀。進入隧道時,也會有持續耳塞的感覺吧?這些不適症狀也與自律神經狀態有著密切關聯。
自律神經失調,交感神經作用持續處於優勢時,人就會一直處於緊張狀態。於是,頸部、肩膀、背部肌肉,甚至包覆頭蓋骨的肌肉也會變僵硬,腦脊髓液的循環會變差。當腦脊髓液像這樣循環停滯,無通道可走時,會從腦部流進內耳(耳朵最裡側的部分),進而引起眩暈或耳鳴等症狀。
如果沒有盡早處理這些症狀,可能會使得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更惡化。
腦脊髓液是儲存在腦室裡的液體,有調整腦部水量及腦部形狀的功能。此外,腦脊髓液也具備氣墊效果,保護腦部免於衝擊,以及將氧氣及養分輸送至神經,排除老舊廢物的功能。總而言之,腦脊髓液負責相當重要的功能。
這樣的腦脊髓液一旦循環變差,腦部功能會下降,對於調整荷爾蒙的腦下垂體會造成重大影響。荷爾蒙的平衡狀態與自律神經關係密切,當腦脊髓液狀態惡化,自律神經也會失調,出現惡性循環現象。
只要調適好自律神經功能,眩暈或耳鳴等症狀也能獲得改善。
因此第一步就是要營造副交感神經作用處於優勢的狀態,讓自己放鬆,不讓肌肉處於緊張狀態。
圖1-2當自律神經失調,肌肉會變僵硬,腦脊髓液循環會變差。
耳朵阻塞感
進入隧道時,覺得耳朵有「阻塞」的感覺。
耳鳴
感覺一直聽到吱吱的金屬聲。
起立性低血壓
突然站起時,會覺得天旋地轉,眼前一片黑暗。
回轉性眩暈
突然覺得眼冒金星,眼睛打轉。
浮動性眩暈
不論站著或坐著,總覺得整個人輕飄飄。
改善眩暈和耳鳴的方法就是要讓自己放鬆,緩和緊張感。
自律神經失調的13個徵兆
③胸口悶煩
Check List
□時常覺得胸悶。
□覺得胸部有東西堵注。
□突然心悸、氣喘或覺得強烈不安感。
當你因某事焦慮或覺得有壓力,抑或覺得疲累時,是否會覺得胸悶、胸口似有東西堵住呢?當這種感覺持續未脫離,就是自律神經失調的徵兆。
一旦出現這些症狀,如果置之不理,會惡化為恐慌症,一定要相當謹慎小心才行。恐慌症是指會在意想不到的時候,突然感覺心悸、氣喘、強烈不安感的症狀。
其實,胸悶或覺得胸口有雜音的根本原因與胃功能有關聯。
提到胸悶,大家會覺得是心臟或肺部等靠近胸部的部位不適所致,會與胃功能有關,大家也許會感到意外。在此說明一下。
基本上當我們處於緊張狀態,交感神經作用活絡時,心臟功能就會有變差傾向。尤其在胃功能孱弱時,胃會收縮,出現往上方推擠的現象。於是,往上推擠的胃部就會妨礙橫隔膜的上升、下降功能,進而影響肺部動作。於是,我們的呼吸會變淺短,於是產生堵塞感。
原田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