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文人是在哈囉?!錢鍾書和林徽因為了貓打架?
魯迅是貓奴公敵?
宅男魯蛇胡適是麻將俠?
臺大校長傅斯年是貪吃的胖子?
朱自清<背影>真的是在說父親的慈愛嗎?
康有為只會出一張嘴?
陳寅恪為何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張文憑?
金岳霖居然會和雞同桌吃飯?
早在民初,章太炎就「政治不正確」?
洋人花錢來被辜鴻銘羞辱?
擁有日本老婆,李叔同卻選擇出家?
郭沫若是馬屁界的扛霸子?
張愛玲是美食網紅?
清大校長梅貽琦靠喝酒治學?
季羨林的日記堪稱喜劇劇本?
沈從文一天一情書追到校花?
黃季剛為什麼狂嗆胡適?
蔡元培是復興北大的關鍵人物?
軟弱可愛的吳宓也能成為優良教授?
喜歡證明別人是王八蛋的李敖也很懂穿搭?
最狂軍閥張宗昌也懂寫詩?
一本關於民國文人軼事的歷史書籍,受到政治等外在因素影響,許多民國文人被塑造成聖人光環的角色,我們讀到的史料大多只是經過「包裝」的美好事蹟。
其實他們有非常多「隱藏史料」非常多,真要探究起來,一個比一個勁爆。作者江仲淵透過大量考據,循著蛛絲馬跡,找尋史料裡散落不齊的軼事片段,重新整理出他們幽默、逗趣的一面,讓讀者一窺這些民國文人的真實個性。
作者簡介:
江仲淵
臉書「歷史說書人 History Storyteller」團隊創辦人,古人黑歷史挖掘專家、文學研究扒皮手,擅長以生動幽默的文筆講述歷史人物。
擔任「關鍵評論網」、「風傳媒」、「今周刊」、「自由電子報自由評論網」等四家媒體專欄作家。完成《時代下的犧牲者:找尋真實的汪精衛》時年僅十七歲,是臺灣當代最年輕的史學作家。
曾獲多家出版社邀請撰寫推薦序,包括余杰《顛倒的民國》、拂羅《羅貫中沒告訴你的三國演義》、龔元之《古裝穿搭研究室》等書。
著有《時代下的犧牲者:找尋真實的汪精衛》、《時代下的毀滅者:希特勒與帝國十大信徒》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鄉民推爆網路人氣說書人」黑貓老師專文推薦
宋少卿 資深表演工作者
金老ㄕ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專欄作家
胡川安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
洪仕翰 《關鍵年代》共同作者
常昆 提督大人與他的餅
黃震南(活水來冊房) 文獻收藏家
說書人柳豫 三國專欄作家
誠摯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名人推薦:「鄉民推爆網路人氣說書人」黑貓老師專文推薦
宋少卿 資深表演工作者
金老ㄕ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專欄作家
胡川安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
洪仕翰 《關鍵年代》共同作者
常昆 提督大人與他的餅
黃震南(活水來冊房) 文獻收藏家
說書人柳豫 三國專欄作家
誠摯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章節試閱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美食之旅吧!──吃遍天下的康有為
【人物小檔案】
康有為(一八五八年三月十九日~一九二七年三月三十一日)
清末維新變法的主要發起人,晚清著名保皇黨首領,宣揚尊孔復辟,反對共和制。
古人常說「民以食為天」,現代人也常說「吃飯皇帝大」,不管是皇族權貴,還是普通百姓,只要有一張嘴巴,吃飯肯定是最要緊的事情。歷史的脈絡往往與美食並肩而行,乾隆皇帝下江南遍賞江南風光的同時,也吃遍了江南美食;蘇軾被貶官期間同樣一邊含淚,一邊吃紅燒肉。
吃,是做為一個人類最基本的生活享受,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見證者,在浩浩蕩蕩的五千年歷史洪流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清末民初時期,中國的大門被打開,隨著西方各國思想、文化的引入,整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到政治體系,小至民眾裝束,使長久陷於僵固的飲食文化,綻放出最絢爛的盛世。
如果要評民國時期最強大的吃貨,「南海聖人」康有為肯定高票當選,他對吃的要求很高,而且各種風味都能接受。康有為文筆極佳,若是遇到合胃口的店家,會當即贈送對聯。他不辭辛勞,為了吃一次彭城魚丸,甚至可以大老遠從天津跑到徐州。六君子遇難,維新知識分子狼狽遁逃之際,康有為的心情居然還很不錯,臨走前聽聞素以風味香甜、酥脆多汁聞名於世的山東名優特產煙臺蘋果,居然冒著被逮捕的風險,偷偷去市場買了幾顆來吃。
讀到此處,我們就好奇了,康有為有多愛吃?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當吃貨的呢?
●我不是吃貨
我們都知道,康有為是戊戌變法的主要領導者,形象一直比較正面。因為主張開明專制、倡導維新運動,在當政的晚清時期宛如一股清流,不過教科書沒有告訴你,康有為的人品遠遠不是那樣高尚,他的人生經歷充滿了瑕疵;更沒有告訴你,他在「公車上書」之後,做了哪些見不得人的事情。
早年期間,康有為曾涉嫌抄襲他人作品,因此被主考官拒絕入選;中年的他曾擅自偽造光緒詔書,在海外私結幫派、斂財捲款;晚年的他色心難改,且私德極差,嫖完不給錢,欠了一屁股債。種種瞠目結舌的事蹟,讓凡是稍微深入了解清末歷史的朋友們,無不對康有為嗤之以鼻。
不過,我寫這篇文章可不是要來汙衊歷史人物,醜化歷史太膚淺了,而且往往觸及不理性且不客觀的一面,有意無意地選擇偏頗的史料,讓讀者只看到歷史的一面,這種事情,我不願做,也不想做,但若是以康有為的美食歷程來突顯他人生的荒誕面,也未嘗不是問題。
雖說康有為一生以吃遍大江南北菜色自豪,但他小時候並不貪吃。康有為從小接受祖父的高壓式封建教育,整日在家研讀儒術,採取「每日一錐」的學習方法─把五、六本書放於桌上,將一把鋒利的錐子用力刺下去,穿透幾本當天就讀幾本。倚靠這種「自虐」般的讀書方法,康有為在學識方面總是高於同齡書生很多。
康有為把中國的教科書讀完了,開始接觸新學,攻讀顧炎武、錢大昕等人的經世致用論著,再加上國家的危亡、現實的刺激,使年輕的康有為逐步認識到變法維新的重要性,胸中燃起了救國之火,立志要向西方學習,藉以挽救面臨危亡的祖國。
我們都知道,現在各國都以理科為重,搞文科的讀書人幾乎不怎麼好過,但當時文科卻是主流,話說得愈好聽,愈能獲得他人擁戴。康有為雖然對政治一竅不通,但由於滿懷理想、口才極佳,吸引了一票群眾的擁戴,連最聰明的梁啟超都被他糊弄住了。直至一八九三年,康有為的學生已有一百多人,其中就有梁啟超、林旭、譚嗣同、馬君武等著名人士,他們後來都參與了變法救國。
●公車上書?
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也許不會有了不起的女人,但絕對離不開了不起的時代。
一八九五年,清廷於甲午戰爭中大敗,千百年來地大物博的中國,第一次在東方的蕞爾小國日本面前輸到丟盔棄甲,更和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為歷朝歷代割地賠款創歷次不平等條約之最。瓜分危機迫在眉睫,激發康有為走變法之路的決心,準備與學生上書訴請變法,經過三次公車上書後,大清政府終於同意,推動了一系列政治、經濟、文教、軍事的改革,力圖挽救腐敗的王朝。光緒更將一群支持維新的新派官員拉上檯面,為老舊迂腐的朝廷注入新氣息,康有為也因此被封了個六品官(工部主事)。
一八九五年六月十五號,光緒接見了康有為。對當時的康有為來說,這是他人生最重要的時刻,這次的談話將決定中國未來的決策走向,就他本人的說法,他和光緒談了足足四個小時。其實這裡面灌水的水分足以淹死人,先不說談的時間,光是康有為的口音就讓光緒聽得很費勁。俗話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廣說北方話」,康有為是廣東南海人,口音非常重。理想再好,也怕聽不懂,光緒聽著聽著就不耐煩了,這就是康有為唯一一次面見光緒。
此時我們就好奇了,以現代人的眼光來講,開會時,光緒做為東道主,案上肯定要擺上一些小茶、小餅乾表示誠意,若是空手接見風塵僕僕而來的康有為,未免也太失體面了。那麼,康有為究竟有沒有吃到東西呢?
我就不賣關子了,當然沒有。
原因不是禮儀問題,清朝的政治氛圍不算拘束,不大在乎君臣儀禮,早在乾隆時期,乾隆皇帝就會和大臣們一起吃飯,飲黃梅酒,等到微醺後就開始吟詩,好不快樂。皇上和臣子一同吃飯、討論國事,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最主要還是歸咎於慈禧的吝嗇,慈禧從來不把光緒當人看,從小把他當作傀儡使喚,命令光緒每天一定要到面前請安,不命令他起來就不能起身。由於從小受到嚴酷的待遇,光緒對慈禧的畏懼已然成為習慣,後來也不敢萌生反抗的意念;就連在飯桌上也是如此,光緒身為一代皇帝,分配到的伙食經費卻少之又少,往往吃到三分飽就沒有下文了,饑餓的光緒想委託太監買燒餅和水煮蛋,慈禧卻從中作梗,以儉德為藉口制止光緒吃飯。
康有為就這樣空著肚子陪光緒聊了幾個小時,之後就告退回去了。
後來,戊戌變法遭到慈禧派阻擾,再加上變法本身存在諸多弊端,僅存活了一百多天,最終在「戊戌六君子」被斬於菜市口而宣告失敗,康有為被迫逃亡國外避難。
離開中國後,年輕有為的康有為展開了吃貨之旅。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美食之旅吧!──吃遍天下的康有為
【人物小檔案】
康有為(一八五八年三月十九日~一九二七年三月三十一日)
清末維新變法的主要發起人,晚清著名保皇黨首領,宣揚尊孔復辟,反對共和制。
古人常說「民以食為天」,現代人也常說「吃飯皇帝大」,不管是皇族權貴,還是普通百姓,只要有一張嘴巴,吃飯肯定是最要緊的事情。歷史的脈絡往往與美食並肩而行,乾隆皇帝下江南遍賞江南風光的同時,也吃遍了江南美食;蘇軾被貶官期間同樣一邊含淚,一邊吃紅燒肉。
吃,是做為一個人類最基本的生活享受,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見證...
推薦序
【課本沒教的,往往是最有趣的部分】
鄉民推爆網路人氣說書人 黑貓老師
這幾年不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網路上說故事,我發現了一件很好玩的事:
如果我講一個「課本說過的故事」,很少人會按讚;
如果我講一個「沒有人聽過的故事」,觀眾們也興趣缺缺;
但如果我講的是「課本有提到,卻和課本不一樣的故事」,哇!通常這就會是按讚數最高、留言數破表、網路會瘋傳的故事。
人類天生就是喜歡八卦,有名的人、事、物,背後不為人知的一面,往往最能激發大眾的好奇心,點燃大家的求知欲。
《民國人文檔案,重建中》就是這樣一本讓人愛不釋手的故事書。
畢竟課本沒教的,往往是最有趣的部分。
在臺灣,因為時代的衝擊加上政治的拉扯,造成以前的課本內容難逃服務政治的命運,畢竟現在的中華民國政府,和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版本不太一樣,權力交棒了好幾輪,每一輪都在試圖抹滅前朝的一切功勞,導致我們很難用客觀的角度去觀察那個時代。
即便是到了現代,教育改革了,思想較為開放了,可是我們的教科書,為了避免爭議和順應時代潮流,還是盡可能地避重就輕,不願多加著墨於民國早期的那段紛紛擾擾。所以民國這一段錯綜複雜的歷史,就這麼逐漸消失在時代的洪流中,乏人問津,不受重視。
許許多多曾經影響千千萬萬人的意見領袖,竟沒能在現在的年輕人心中留下半片足跡,即使有,可能也只是一個名字,一個頭銜,或只是一篇短短的文章。
儘管這些偉人的思想與行為,對我們現在的人生和社會有莫大的影響,但我們卻很少有機會真正地認識這些人到底是什麼樣的人,過著怎麼樣的生活。
康有為、魯迅、胡適、傅斯年……這些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詳,幹過的大事也略知一二。但有人知道康有為,這個一心試圖拯救清國傳統的保皇大將,其實不但混幫派,還是個喜歡一天到晚旅行的美食家嗎?
批判時事鏗鏘有力的魯迅,其實是愛鼠協會的成員,寫的小說充滿深度又富有哲理,但一離開書桌,竟然是一天到晚在街上欺負野貓的幼稚鬼!
帶起白話文學,領導學運,一手扛起民國教育大責的胡適,年輕時竟然每天都和朋友窩在宿舍打牌、喝酒,與現在頹廢大學生完全一模一樣嘛!
傅斯年,前臺大校長,在政治動盪的年代裡,曾不只一次不顧自身安危與地位跳出來保護學生,留下無數熱血的名言,樹立臺大獨立而自由的學術風氣,至今傅校長的精神仍舊守護著臺大學生。
這樣一個偉大的校長,誰會知道他年輕時竟然會是個愛打架、愛嗆人的大胖子,被老婆強迫節食的時候,還會去搶助理和學生的午餐吃!
這些故事一個比一個八卦,而且真的是有趣到不行,一篇接一篇看,就好像回到過去,和三五好友在速食店裡邊吃炸雞邊喝飲料,不談國家興亡,單純閒話家常,聽好友爆料另一個好友。
在其他地方看到這些人的名字,往往都是作者有目的的引用,不然就是只提豐功偉業、成就、思想這類世俗、市儈的東西。
但這本書不一樣。
沒有什麼複雜的政治目的,沒有什麼沉重的爾虞我詐,每一個小故事看完,都像是更熟識了一位朋友,真正交心的朋友,在每次聊歷史都會變成論戰的今天,這樣的朋友實在太值得擁有。
【課本沒教的,往往是最有趣的部分】
鄉民推爆網路人氣說書人 黑貓老師
這幾年不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網路上說故事,我發現了一件很好玩的事:
如果我講一個「課本說過的故事」,很少人會按讚;
如果我講一個「沒有人聽過的故事」,觀眾們也興趣缺缺;
但如果我講的是「課本有提到,卻和課本不一樣的故事」,哇!通常這就會是按讚數最高、留言數破表、網路會瘋傳的故事。
人類天生就是喜歡八卦,有名的人、事、物,背後不為人知的一面,往往最能激發大眾的好奇心,點燃大家的求知欲。
《民國人文檔案,重建中》就是這樣一本讓人愛...
作者序
【未經包裝的文學產物】
我不幸有點歷史癖,故我無論研究什麼東西,總喜歡研究它的歷史。
因為我又不幸有點考據癖,故我常常愛做一點半新不舊的考據。
――胡適《水滸傳考證》
考據之道,盛行於清朝至民國初年,啟發了很多名聲響亮的學者,我們耳熟能詳的顧炎武、戴震、梁啟超等人都是門派下的一員。考據學最初之所以誕生,是因為當時的文人墨客受到政治時局影響,不敢寫出太自我奔放的文章,但又無法提起刀槍為言論自由奮戰,只好轉移注意力,一頭栽進考據學,希望能經由閱讀大量古籍,以及龐雜費時的考證,移轉異族統治的悲傷。
雖然考據學的起頭看起來沒有蕩氣凜然的氣節,卻為趨於腐朽的學術界帶來一種新興氣息――務實精神。從學術上來看,考據學當時是一個重大突破,重要性相當於文藝復興運動。人們爭辯時,再也不是參雜不理性的情感,把古代名家言論強行帶入;而是實打實地就事論事,走上實證的康莊大道。
那麼,為什麼要考據民國歷史,而不是明、清以前的封建史呢?
洋人敲開中國大門前,我們的史學角度還停留在狹隘的「正統歷史」核心史觀,粉飾一切不符合政治需求的內容,大力發展利於當權者地位的史料,人人都成了歌頌王侯將相的吹鼓手,但民國歷史就不然了。
民國史料是由多方角度構成,雖有幾派觀點占得高處,但總體來看還是比較公正,沒有哪個觀點可以一言以蔽之,否決掉其他說詞。特別是在學術界,大師輩出,各顯神通,百花齊放,兼容並蓄,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道理。胡適、錢玄同等提倡白話文學;章太炎、黃侃等維護文言文學;辜鴻銘、王國維憧憬君主立憲;蔡元培、陳獨秀信奉民主自由……此等局面,不亞於春秋戰國之百家爭鳴。
不過說到此處,可能有人雙眼一瞪直問:「民國史縱然廣闊,但知名人物已被談論多次,再繼續考據他們的豐功偉業,究竟有何意義?」我還真得說,本書可不是普通的考證作品,一般這種類型的文章,多半將重心放在人物的生平歷程和學術成果,難免枯燥乏味,但本書不依循此種尋常套路,雖然考證,卻是有趣的逸聞軼事;貌似嚴肅,敘述方式卻是輕鬆愉快。套一句袁枚的話來說:「以妄驅庸,以駭起惰。」用大膽的筆法驅逐平庸,拿驚世駭俗的史實取代慵懶的想像,如果讀者讀慣了成說定見的一言堂,這本書肯定會讓您耳目一新。
在本書的命名方面,我躊躇了許久,總想不出來要取什麼,原先本想命名為「民國文人軼事集」,念起來雖然很順口,但總感覺少了點現代韻味;後來打算命為「民國文人很有梗」,但又略顯輕浮。好在經過多方討論,最終得出《民國文人檔案,重建中》,有人問我為什麼要用「民國」而非「民初」,這樣聽起來似乎政治不正確,但我認為民國一詞是比較適合形容此書,一來內容有部分非民初人物,二來比較好念。
我不是一位正經的學者,而是尋常的普通人,擁有七情六欲及多愁善感的一面,因此在閱讀史料的過程中,也常有意外的發現和樂趣。比如學者們的軼事特別引起我的注意,循著主題向上跋涉,還能找出更多不為人知的祕密,他們的真實型態究竟是什麼樣子呢?在上個世紀的二、三○年代,知識分子是如何生活呢?每當我稍微接近一點真相,便欣然忘食,在浩瀚的史海裡翻騰雲遊、翩翩起舞。
為什麼要讀人物軼事?因為一個人的真實面,往往是在不經意間透露出來,比起閱讀那些經過包裝的文學產物,我們更可以從人物軼事,以及他處理軼事的方式,來了解最真實的一面。
歷史並沒有真相,但倚靠閱讀,我們可以無限地接近真相。序的最後,祝福讀者們從書山學海的跋涉中獲得樂趣,從歷史名人的小事情中見微知著,若是能收穫到一點知識,對我來說,將會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成就。
【未經包裝的文學產物】
我不幸有點歷史癖,故我無論研究什麼東西,總喜歡研究它的歷史。
因為我又不幸有點考據癖,故我常常愛做一點半新不舊的考據。
――胡適《水滸傳考證》
考據之道,盛行於清朝至民國初年,啟發了很多名聲響亮的學者,我們耳熟能詳的顧炎武、戴震、梁啟超等人都是門派下的一員。考據學最初之所以誕生,是因為當時的文人墨客受到政治時局影響,不敢寫出太自我奔放的文章,但又無法提起刀槍為言論自由奮戰,只好轉移注意力,一頭栽進考據學,希望能經由閱讀大量古籍,以及龐雜費時的考證,移轉異族統治的悲傷。
雖然...
目錄
推薦序 課本沒教的,往往是最有趣的部分 黑貓老師
作者序 未經包裝的文學產物
第一章 一八八○年代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美食之旅吧!──吃遍天下的康有為
從「假洋人」到「真中國人」──辜鴻銘與他的「退步」之路
只要你有才,歡迎趕快來──蔡元培的復興北大之夢
為什麼有「神經病」是件好事?──章太炎的瘋狂一生
我真的不是在減肥啦!──李叔同的斷食修行日記
誰敢動我的鼠寶貝──虐貓達人魯迅與他的小隱鼠
八部書外皆狗屁──北大覺青黃侃狂嗆胡適
當之無愧的飲酒之王──清大校長梅貽琦愛喝酒
第二章 一八九○年代
想知道我怎麼當上教授嗎?──大學沒畢業的教授陳寅恪
其實,我也曾是宅男魯蛇──胡適的戒牌日記
「民國第一不要臉」先生──天生媚骨的郭沫若
我捨不得對你們生氣──軟弱可愛的吳宓教授
黃金單身漢養雞記--自得其樂的邏輯達人金岳霖
臺灣史上最偉大的胖子──貪吃的臺大校長傅斯年
<背影>沒告訴你的事──朱自清與父親的八點檔家庭抗爭
第三章 一九○○年代以後
深情一生,偏偏用錯了情──沈從文風雨波折的師生戀
在民國當學生的感覺如何?──書蟲錢鍾書的大學生活
有沒有看過文學界的神仙打架──為貓兒互懟的錢鍾書與林徽因
其實我也是吃貨──專業甜點評論家張愛玲
想知道我的祕密嗎?去找吧!──語言學家季羨林的搞笑日記
從黑長衫到紅夾克──遊士李敖的穿搭祕笈
同場加映
民國最狂軍閥──出版過詩集的草莽將軍張宗昌
推薦序 課本沒教的,往往是最有趣的部分 黑貓老師
作者序 未經包裝的文學產物
第一章 一八八○年代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美食之旅吧!──吃遍天下的康有為
從「假洋人」到「真中國人」──辜鴻銘與他的「退步」之路
只要你有才,歡迎趕快來──蔡元培的復興北大之夢
為什麼有「神經病」是件好事?──章太炎的瘋狂一生
我真的不是在減肥啦!──李叔同的斷食修行日記
誰敢動我的鼠寶貝──虐貓達人魯迅與他的小隱鼠
八部書外皆狗屁──北大覺青黃侃狂嗆胡適
當之無愧的飲酒之王──清大校長梅貽琦愛喝酒
第二章 一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