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老是看錯人?
頃刻的誤判釀成一生的傷害。
揭露騙局、性侵、暴力衝突……背後的關鍵失誤,
刷新你對人的固有認知,
理解別人,也保護自己。◎《紐約時報》Top 1暢銷書。
◎《商業周刊》1702期書摘報導。
◎歐普拉專訪推介:本書改變了我看待周遭世界的方式。
◎暢銷作家艾爾文:2020最期待有中文版的書之一。
◎《金融時報》、《彭博新聞》、《芝加哥論壇報》等眾多媒體評選為年度最佳書籍。
◎21世紀的彼得.杜拉克暨《時代》百大影響力人物──麥爾坎.葛拉威爾最新力作。
\\他們,跟你想的不一樣//為什麼我們無法分辨別人在說謊?為什麼面對面有時比不見面更容易誤解一個人?我們自認不容易受騙,有把握看穿別人的假面,但眾多事實證明,真相常常跟我們想的不一樣。
路邊臨檢如何擦槍走火演變成獄中自殺?
深具悔意的罪犯保釋後再度行凶殺人?
中情局最優秀的古巴幹員竟然是雙面間諜?
發動世界大戰前的希特勒如何讓人誤信他有和談誠意?
美國體育史上最駭人的兒童性侵案件為何可以掩蓋20年?
\\悲劇,不該只是喧騰一時的新聞,
而是找到解方的引路磚//看錯人的代價,小至損失錢財,大則丟了性命、危及國安。我們受制於漏洞百出的預設識人機制,導致看錯人的悲劇接連上演。葛拉威爾揉合法律、心理學、社會學等領域,抽絲剝繭眾多真實案件,探索過程有如一場震撼教育,直指我們一直以來被蒙蔽而不自覺的錯誤。
/ 預設為真的傾向為了社會能夠正常運作,我們的原始設定是相信別人,一直到他露出「夠多」的破綻,推翻了我們預設的信任機制。於是等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刻,便會有許多「後見之明」嚷著:我早就知道他有問題。事實是,適量的失誤並不會挑動我們的懷疑。
/ 透明性的迷思我們總認為人的情緒就像《六人行》情境喜劇的主角們一樣透明易辨,眾多研究卻無情地揭露:在看透人的情緒方面,我們一直很蹩腳。電腦所做的保釋決定,甚至優於有專業素養的法官。於是,無辜良民的反常反應會讓自己慘遭冤枉,高明罪犯的情緒操弄可以讓自己逍遙法外。
/ 特殊情境下的反常人格「酒後吐真言」並非絕對為真。酒精造成的短視效應會讓我們無法顧及長期後果,舉例來說,原本捨棄短期需求(不受打擾、睡個好覺)而堅持長期目標(撫養優秀小孩)的父母,在酒醉時就可能抽離長期目標,讓自己不再是真正的自己;而遭嚴刑拷打的罪犯,大腦記憶會產生偏差,說的話、做的事都可能與事實相違。
/ 耦合的條件特定行為的背後,通常存有決定性的條件。舊金山金門大橋以往是該地民眾尋短的熱點,但在警方加強巡邏、架設安全網之後,自殺率顯著下降,原本喪失求生意願的人並沒有以其他途徑結束生命。該地區的自殺行為便是與金門大橋耦合。在試圖理解一個人時,必須把他身處的時空納入考量。
作者簡介:
麥爾坎.葛拉威爾 Malcolm Gladwell
1963年出生於英國,成長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畢業於多倫多大學歷史系,現居紐約。
曾任《華盛頓郵報》記者近十年,縱橫商業及科技領域,後來升任該報紐約分社主任。自1996年起為《紐約客》特約撰稿人。
善於分析生活中難以表述卻無所不在的現象,藉此解析隱藏在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的成功法則。2000年,首部著作《引爆趨勢》一出版隨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第1名,獲得美國《商業週刊》、《財星雜誌》等極度好評,「引爆趨勢」一詞更成為商業界一再傳頌和強調的觀念。
另著有《決斷2秒間》、《異數》、《大開眼界》、《以小勝大》等重量級鉅作(中譯本皆由時報出版)。葛拉威爾的每一部作品都創下了銷售與討論熱潮,好評不斷,更長期盤踞《紐約時報》、亞馬遜書店暢銷榜,寫下書市傳奇。
曾獲《時代》雜誌選為全球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並有「21世紀的彼得.杜拉克」之美譽。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艾爾文/作家
吳若權/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台大新聞所兼任助理教授
沈伯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涂豐恩/「故事」網站創辦人
理科太太/YouTuber
詹宏志/作家、PChome 網路家庭董事長
齊立文/《經理人月刊》總編輯
謝哲青/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慧眼推薦――
為什麼我們對察覺別人的謊言如此笨拙?人類數千年來的進化,卻沒有培養出這種能力!這本書以深厚知識和驚悚懸疑的敘事解答了這個謎題。――趙政岷/時報出版董事長
這世界許多的紛爭、人與人之間的誤會,皆從「我」跟「你」彼此的不了解開始。透過葛拉威爾獨特又細膩的觀點,讀者將再次窺探歷史洪流中少有人注意的片刻光影,其實依然在我們身邊發生著。――艾爾文/作家
全球進入一個極度衝突的狀態……如果多數的人願意走出自己那個溫暖的回聲室,從社群媒體的同溫層走出來……我們就能避免扁平的、單一的、武斷的世界觀。――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
書中列舉的個案,觸發我們更進一步省思,在日常生活中,面對親疏遠近之人,我們是否有刻板印象、以偏概全、盲目信任、偏袒親信……──齊立文/《經理人月刊》總編輯
《解密陌生人》是非讀不可的書……我愛這本書……閱讀它事實上不只將改變你如何看待陌生人,也會改變你如何看待自己、新聞和世界……閱讀這本書改變了我。 ——歐普拉·溫芙蕾(Oprah Winfrey),《歐普拉雜誌》
有助於真正了解陌生人的強效建議……葛拉威爾聰明地論證我們應該停止假設、認清沒有人是透明的,並了解行為是與看不見的情境密切相關。——《時人》雜誌每週最佳書籍
葛拉威爾再度完成一本引人入勝、焦點話題的書……正當這個世界的極化日益擴大之際,一本檢驗我們因為各種原因而誤解別人或無法彼此溝通的書特別迫切需要……葛拉威爾結合了報導、研究和流暢的敘述,用驚悚小說的刺激手法闡述了精彩的例證。——克里斯.巴頓(Chris Barton),《洛杉磯時報》
葛拉威爾出類拔萃的成功,出現在當懷疑者開始想「也許我們都錯了,而且也許——只是也許——這個葛拉威爾說對了一些事」的那一刻……《解密陌生人》比他之前的書都更有看頭。——艾美.科茲克(Amy Chozick),《紐約時報》
葛拉威爾以吸引人的真實世界案例,闡明我們與我們想了解的人互動時該如何做,及其背後的道理。——鮑爾(Rhett Power),《富比世》雜誌
葛拉威爾的案例研究很令人振奮……充滿了取材自晚近和久遠過去的引人軼事。他以這些精彩故事提出淺顯易懂的觀察,指引我們如何與陌生人打交道。——瑪姬.塔夫特(Maggie Taft),《書單》
又一本葛拉威爾的佳作……發人深省……期待又一本「你自以為了解的一切都錯了」精彩好書的讀者將不會失望。——《柯克斯書評》
既有趣又充滿話題性……葛拉威爾以招牌的生動、流暢和深入淺出的文字……寫出這本深具啟發性的佳作。——《出版者周刊》
葛拉威爾訪問聰明的人,發想深刻的真知灼見,以天使之筆寫作,並贏得廣大讀者的讚賞。他有敏銳的雙眼和機智的天賦,是當代最傑出的觀察家之一。葛拉威爾是一個放眼大局的思想家,協助我們了解人類的處境。——巴伯.布里斯科(Bob Brisco),《WebMD雜誌》
葛拉威爾一如過去以他的敘事天賦和見微知著的眼睛,透過令人難忘的事實來佐證他的研究……他有令人激賞的天分——喜探究、有原創性、追根究柢的心智——他有能力發掘其他人沒想到的資訊,用以聯結更廣大的觀點。他擁有上乘的論述技巧。——史蒂芬.葛洛威(Stephen Galloway),《好萊塢報導》
名人推薦:艾爾文/作家
吳若權/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台大新聞所兼任助理教授
沈伯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涂豐恩/「故事」網站創辦人
理科太太/YouTuber
詹宏志/作家、PChome 網路家庭董事長
齊立文/《經理人月刊》總編輯
謝哲青/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慧眼推薦――
為什麼我們對察覺別人的謊言如此笨拙?人類數千年來的進化,卻沒有培養出這種能力!這本書以深厚知識和驚悚懸疑的敘事解答了這個謎題。――趙政岷/時報出版董事長
...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卡斯楚的復仇
一
雅斯皮拉賈最後一個職位是在昔日稱為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提斯拉瓦(Bratislava)。當時是一九八七年,蘇聯鐵幕倒塌之前兩年。雅斯皮拉賈經營一家稱為古巴科技(Cuba Tecnica)的顧問公司,它的營運按理應該與貿易有關。但實際上它不是,它是一家門面公司。雅斯皮拉賈是古巴情報總局的高階官員。
雅斯皮拉賈在一九八五年被古巴情報當局評選為年度情報官,他獲得卡斯楚(Fidel Castro)本人親筆寫的一封表揚信。他在莫斯科、安哥拉和尼加拉瓜為國服務都有傑出的表現。他是一顆明星。在布拉提斯拉瓦,他主持古巴在這個區域的情報網。
但在他從古巴情報界逐漸崛起的某個時候,他開始覺醒了。他看到卡斯楚在安哥拉發表一場演說讚揚當地的共產主義,並對這位古巴領導人的自大和自戀感到驚駭。等到一九八六年出任布拉提斯拉瓦的職位時,他的懷疑已更加堅決。
他為一九八七年六月六日的投誠做準備,這是一個精心策劃的內部玩笑。六月六日是古巴內政部—管理古巴情報機構、權力極大的單位—成立的週年紀念日。如果你為情報總局工作,通常會在六月六日慶祝,會有讚揚古巴情報體系的演說、接待會和儀式。雅斯皮拉賈希望他的變節踩到痛處。
他在布拉提斯拉瓦市區的一座公園與他的女朋友瑪塔(Marta)見面。那天是週六下午。她也是古巴人,是捷克工廠中成千上萬古巴移工之一。與所有相同處境的古巴人一樣,她的護照被扣押在布拉格的古巴政府辦公室。雅斯皮拉賈必須幫她偷渡過邊界。他有一輛政府配發的馬自達汽車。他取下後車廂的備胎,在底板鑽了一個氣孔,要她爬進後車廂。
當時的東歐仍然與歐陸其他地方隔著一道牆,東歐和西歐間的旅行受到嚴密控管。但布拉提斯拉瓦與維也納只有很短的車程,而且雅斯皮拉賈以前開車走過那條路。邊境的守衛知道他是誰,而且他拿的是外交護照。守衛揮手讓他通過。
到了維也納,他和瑪塔拋棄馬自達,招了一輛計程車,來到美國大使館門口。當時是週六晚上,資深的使館官員都已回家。但雅斯皮拉賈很容易就引起守衛的注意。「我是古巴情報局的案件專員。我是情報指揮官。」
在情報圈,雅斯皮拉賈出現在維也納美國大使館就是所謂的「自動投誠」,即一個國家的情報官員出乎意料地出現在另一個國家情報機構門前,而雅斯皮拉賈是冷戰時期最轟動的投誠之一。他對古巴—及其親密盟友蘇聯—所知道的東西是如此敏感,以致於在他變節後,古巴情報當局兩度追獵他,企圖暗殺他。兩次他都幸運逃脫。後來只有一次有人再度看到雅斯皮拉賈,那個人就是主管美國中情局拉丁美洲辦公室多年的拉特爾(Brian Latell)。
拉特爾獲得一名擔任雅斯皮拉賈牽線人的臥底探員提供的情報。他與這名牽線人在邁阿密市郊珊瑚閣區(Coral Gables)的一家餐廳見面,在那裡接到轉往另一個地點見面的指示,距離雅斯皮拉賈以新身分居住的地方不遠。拉特爾在不明地點的旅館租下一間套房,然後等待雅斯皮拉賈出現。
「他比我年輕。我現在七十五歲,他現在可能不到六十五歲。」拉特爾回想那次見面說:「但他有很嚴重的健康問題。我是說,因為是變節者,靠新身分生活很辛苦。」
不過,儘管狀態不佳,雅斯皮拉賈年輕時的樣子不難想見,拉特爾說:充滿魅力、纖瘦,帶著某種戲劇性的氣質—喜歡冒險,豐富的情緒表情。當雅斯皮拉賈走進旅館套房時,他抱著一個箱子。他把箱子放在桌上,然後轉向拉特爾。
「這是我在投誠後不久寫的回憶錄。」他說:「我把它交給你。」
箱子裡是雅斯皮拉賈的回憶錄手稿,寫了一則讓人看不懂的故事。
二
在突然出現於維也納美國大使館門口後,雅斯皮拉賈被以飛機載往德國美軍基地的一個審訊中心。在那個年代,美國在哈瓦那的情報站設於瑞士大使館的美國利益處(古巴的情報人員在美國也有類似的安排)。在雅斯皮拉賈的審訊開始前,他提出一個要求:他希望中情局接一位前美國駐哈瓦那情報站主管來這裡,這個人被古巴情報界稱為「登山人」(el Alpinista)。
登山人曾在世界各地為美國駐古巴情報站工作。柏林圍牆倒塌後,從蘇聯國安會(KGB)和東德祕密警察取得的檔案揭露,他們曾為所屬的情報員上一堂有關登山人的課。他的情報技術無懈可擊。有一次蘇聯情報官員嘗試招募他;他們真的把幾袋錢放在他面前。他揮手請他們離開,並且嘲諷他們。登山人是無法收買的。他說西班牙話像古巴人一樣好。他是雅斯皮拉賈的模範。雅斯皮拉賈希望和他面對面談話。
「我在另一個國家出任務時,接到訊息要我趕往法蘭克福。」登山人回憶說。(雖然早已從中情局退休,他仍喜歡被以別號稱呼。)「法蘭克福是我們處理變節者的中心。他們告訴我有人投誠維也納的大使館。他從捷克斯洛伐克開車,後車廂裡藏著他女朋友,投誠後堅持和我談話。我覺得這件事有點瘋狂。」
登山人直接趕往審訊中心。「我看見四個案件專員坐在客廳。」他回憶說:「他們告訴我,雅斯皮拉賈在後面的臥房和他的女朋友做愛,這是他來到安全屋以後經常做的事。然後我進去和他談話。他身材瘦高,穿著難看,就像當時東歐人和古巴人的裝扮。有點邋遢。但很快就看得出來他是極為聰明的人。」
在登山人走進去時,他沒有告訴雅斯皮拉賈他是誰。他嘗試謹慎小心點;他對雅斯皮拉賈了解有限。但雅斯皮拉賈幾分鐘後就猜出他是誰。他先是很驚訝,然後大笑起來。兩個男人相互擁抱,古巴式的擁抱。
「我們先聊了五分鐘,然後才進入正題。在審訊這些人時,你需要能證明他們的誠信。」登山人說:「所以基本上我只是問他,他能告訴我哪些有關(古巴情報機構)行動的事。」
就在這時候,雅斯皮拉賈爆出他的炸彈,也就是驅使他從鐵幕裡面來到維也納大使館大門的消息。中情局在古巴內部有一個情報員網絡,他們向案件專員忠實提出的報告能協助美國了解其敵國。雅斯皮拉賈說出一個情報員的名字,並且說:「他是雙面間諜。他為我們工作。」屋裡的人一片錯愕。他們完全不知道。但雅斯皮拉賈繼續說下去,又說出另一名間諜的名字。「他也是雙面間諜。」然後另一個,再另一個。他有姓名、細節,所有經過。你們在安特衛普船上招募的傢伙。那個有小鬍髭的矮胖傢伙?他是雙面間諜。另一個跛腳的傢伙,他在國防部工作?他是雙面間諜。他繼續說,直到他舉出數十個名字—幾乎是美國在古巴的全部祕密情報員名單。他們都為哈瓦那工作,餵養由古巴自己調製的情報給美國。
「我坐在那裡做筆記。」登山人說:「我試著不洩露任何情緒。我們被教導要如此。但我的心跳得飛快。」
雅斯皮拉賈說的是登山人的手下,那些他在古巴還是個有抱負的年輕情報官時共事的情報員。登山人在剛到哈瓦那任職時,就決心積極培養情報來源,向他們網羅情報。「問題是,如果你有一名情報員是在某個國家的總統辦公室裡,而你無法與他通訊,那個情報員就毫無價值。」登山人說。「我的想法是,要能通訊並取得一些價值,勝過等待六個月或一年直到他被調往別的單位。」但現在似乎整個運作都已經是一場騙局。「我必須承認,我討厭古巴討厭到能把他們騙得團團轉會讓我很快樂。」他惋惜地說:「結果被騙得團團轉的人是我。那的確是個打擊。」
登山人帶著雅斯皮拉賈登上一架軍機,直接飛到華盛頓特區外面的安德魯斯空軍基地,他們在那裡和中情局拉丁美洲部門的「大頭頭」會面。「古巴部門的反應是絕對的驚嚇和恐慌。」他回憶說:「他們不敢相信自己被騙得那麼慘、那麼多年。這件事引發了大震盪。」
情況還更加惡化。當卡斯楚聽到雅斯皮拉賈已告訴中情局他們被羞辱的事,他決定在傷口上抹鹽。他先是集合所有假冒的中情局情報員,讓他們巡迴古巴各地進行勝利遊行。
然後他在古巴電視上播映一部驚人的十一集紀錄片,片名為《中情局對抗古巴的戰爭》(La Guerra de la CIA contra Cuba)。事實上,古巴情報局已把中情局至少過去十年來在古巴做的事拍成影片並記錄下來—好像製作一齣真人實境秀般。《生存者:哈瓦那版》。這部影片的品質出乎意料的好,有特寫近照和像電影取景般拍攝的畫面。收音非常清楚:古巴人一定是事先獲得每一次祕密會面地點的通報,並派遣技術人員去安裝房間的錄音設備。
在銀幕上,原本經過精心喬裝的中情局官員被指認出姓名。每一種先進的中情局裝置都被拍攝下來:隱藏在野餐籃和公事包的傳送器。影片詳細解釋哪些公園長凳被中情局官員用來與情報來源交換訊息,以及中情局如何利用不同顏色的襯衫向聯絡人傳達訊號。有一個長距離鏡頭顯示一名中情局官員,把現金和指示塞進一個塑膠大「石頭」;另一個鏡頭捕捉到一名中情局官員為他的情報員,把祕密文件藏在比那爾德里奧(Pinar del Rio)一座垃圾場的廢汽車裡;在第三個場景中,一名中情局官員在路邊的草叢中尋找一個包裹,而他妻子在汽車裡不耐煩地生氣。登山人在紀錄片中短暫出現,成了客串角色。他的接任者看起來比他慘得多。登山人說:「當他們播出那部電視影片系列時,就好像他去的每個地方,都有一個人扛著攝影機跟著。」
當聯邦調查局邁阿密辦公室主任聽說這部紀錄片時,他打電話給一名古巴官員,要求一份拷貝。很快就有一套錄影帶寄來,還貼心地經過英語配音。全世界組織最嚴密的情報機構就這樣被當成傻瓜耍。
第一章 卡斯楚的復仇
一
雅斯皮拉賈最後一個職位是在昔日稱為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提斯拉瓦(Bratislava)。當時是一九八七年,蘇聯鐵幕倒塌之前兩年。雅斯皮拉賈經營一家稱為古巴科技(Cuba Tecnica)的顧問公司,它的營運按理應該與貿易有關。但實際上它不是,它是一家門面公司。雅斯皮拉賈是古巴情報總局的高階官員。
雅斯皮拉賈在一九八五年被古巴情報當局評選為年度情報官,他獲得卡斯楚(Fidel Castro)本人親筆寫的一封表揚信。他在莫斯科、安哥拉和尼加拉瓜為國服務都有傑出的表現。他是一顆明星。在布拉提斯拉瓦,他主持古巴在這...
目錄
目次
作者序
前言
第一篇 間諜和外交官:兩個謎題
第一章 卡斯楚的復仇
第二章 認識元首
第二篇 預設為真
第三章 古巴皇后
第四章 聖愚者
第五章 案例研究:淋浴間的男孩
第三篇 透明性
第六章 《六人行》謬誤
第七章 諾克斯案(簡短)釋疑
第八章 案例研究:兄弟會派對
第四篇 教訓
第九章 哈立德:如果陌生人是恐怖分子呢?
第五篇 耦合
第十章 普拉斯
第十一章 案例研究:堪薩斯市的實驗
第十二章 布蘭達
致謝詞
註解
目次
作者序
前言
第一篇 間諜和外交官:兩個謎題
第一章 卡斯楚的復仇
第二章 認識元首
第二篇 預設為真
第三章 古巴皇后
第四章 聖愚者
第五章 案例研究:淋浴間的男孩
第三篇 透明性
第六章 《六人行》謬誤
第七章 諾克斯案(簡短)釋疑
第八章 案例研究:兄弟會派對
第四篇 教訓
第九章 哈立德:如果陌生人是恐怖分子呢?
第五篇 耦合
第十章 普拉斯
第十一章 案例研究:堪薩斯市的實驗
第十二章 布蘭達
致謝詞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