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武統規模
同為炎黃子孫,兩岸走到今天這境界,令人痛徹心腑!
也所幸同為炎黃子孫,未來就算武統,不至於像二次大戰的對日抗戰――敵我不共戴天,非得殺到最後一兵一卒。
兩岸同根同源,即使要打,也會收斂在某個範圍之內。
打到赤地千里、腥風血雨的機率不高。
當然,「不高」也是「有一點高」,總讓人提心吊膽。
然而想一想以下前提,兩岸戰爭可能打到什麼規模?
一、解放的定義
二十四小時解放臺灣,「解放」是什麼意思?
簡單一句話,四個字:放棄獨立。
或是更正確地說:接受北京提出的臺人治臺、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
這不是六、七十年前,中國共產黨喊得震天價響的「血洗臺灣」。
這不是日據時代,遭受奴役與剝削的「次等國民」。
再看今日中國大陸,人民還是一窮二白,生活在水深火熱的鐵幕嗎?
解放不是「生與死」、「自由與奴役」的天壤之別。
既然不是天壤之別,再加上同文同種,誰會為獨立拚到最後一槍一彈?
不要說統一的支持者,或是一般小市民,職業軍人可能都如此。
二十多年前我還在軍中,聽過一個小道消息,你可以把它當成笑話:倘若爆發統獨戰爭,找個藉口逃兵,躲到戰爭結束,不過幾天、幾週臺灣便可能變天,屆時新政府會追究逃兵的責任嗎?
別說追究,可能還把你當成英雄。
何苦流血流汗、拚死拚活,為臺獨付出生命?
二、經濟主導世局
早年我認識一位支持統一的朋友,後來進入商場,交了許多臺獨分子。最近幾年碰到他,非常意外……,或一點都不意外,他出錢出力,成為臺獨急先鋒。
問他為何有此轉變?
他淡淡回了四個字:為了生意。
不要瞧不起別人,不妨問自己:如果對岸請你到上海工作,月薪五萬人民幣,你去或不去?
聽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嗎?
這句話是一代史學大家司馬遷的名言,意思是:天下人忙忙碌碌奔波不休,不過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天下人拚死拚活爭來奪去,不過是為了浮名虛利。
古時如此,今天如此,未來也如此。
主導人間事物的始終是利,也就是今日所說的經濟。
每個人都有理想,然若與維持溫飽的經濟相違背,大部分都如摧枯拉朽般不堪一擊。
兩岸統獨之戰,尤其如此,因為臺灣經濟過度依賴大陸。
經濟不獨立,政治不可能獨立。
現代戰爭有「七分經濟、三分軍事」的說法,果真如此,臺灣如何撐得過對岸鋪天蓋地的經濟封鎖?
假如連經濟封鎖都難以撐過,又如何可能全面開戰?
三、政治凌駕軍事
倘若有機會參加軍中兵棋推演,可能會發現職業軍人的作戰觀念多半遵循三部曲:
(一)敵有什麼?
(二)我有什麼?
(三)如何傾我所有殲滅敵人。
正因為遵循此三部曲,坊間出現許多危言聳聽的「臺海大戰」,一腦門的「臺灣有什麼,大陸有什麼,雙方傾其所有進行世紀大決戰」――果真戰爭如此進行,這世界早已被人類毀滅了十遍。
戰爭不是「你有什麼、我有什麼」,單純的軍事力量對撞。
軍事只是手段,決定開戰關鍵的是政治。
政治是避凶趨吉的妥協術,非得到忍無可忍的時候,軍事不會上場。
特別是近代,先進武器的殺傷力無與倫比,政治人物對戰爭都是小心再小心、忍耐再忍耐。好比說二○一七年朝鮮危機,記得那時川普與金正恩是如何對嗆嗎?
美朝大戰似乎一觸即發啊!
結果呢?
正當世人心裡七上八下,川普與金正恩已前嫌盡釋,兩人甚至來了個相互稱讚、彼此擁抱!
這就是政治。
不被逼到忍無可忍,沒人敢挑起腥風血雨的戰爭!
四、速戰速決
兩岸若爆發戰爭,首要考量是速戰速決,原因之一是避免外國勢力介入,之二是無論人口或飛彈密度,臺灣排名都居全球第二――如此人煙稠密的小島,擁有如此多的攻擊性武器,戰爭一旦全面開打,你能想像傷亡可能有多麼嚴重嗎?
二次大戰是刺刀對刺刀、子彈對子彈、砲彈對砲彈。
今天敵人還沒見到,壓下幾個按鈕,數百公里之外就可能屍山血海。
臺灣如此,大陸不也如此?
衷心奉勸兩岸領導人,啟動戰爭之前,請先問自己有沒有速戰速決的把握?
如果沒有,不要輕啟戰端。
萬一以為有,戰爭開打之後卻發現失算,為了兩岸生靈,不管何時、何地、何種狀況,都應立即終止戰爭。
戰爭拖得越久,雙方傷亡越大,彼此仇恨也越深,最終打到六親不認、你死我活,誰勝誰負又如何?
未來兩岸若不幸爆發戰爭,與其打三個禮拜,不如打三天;與其打三天,不如打三個小時;與其打三個小時,不如打三分鐘!
第二章 武統準備
為了速戰速決,北京在武統之前必須有所準備。
大體而言,準備工作分以下四個方向:
一、爭取更多朋友
明確表達北京反對的是臺獨,不是臺灣人民,不是臺灣政府,不是臺灣軍隊。更要清楚地傳達:只要不支持臺獨,不管你的身分是什麼,政治理念是什麼,都是北京的好朋友。
接著請虛心檢討,香港一國兩制為什麼失敗?倘若臺灣接受一國兩制,如何避免重蹈覆轍?如何讓臺灣人民相信北京的保證?
以上種種檢討、說明、保證……,對臺獨分子固然是對牛彈琴,但是如果連個「說法」都沒有,統一的支持者又如何幫北京說項?
文統雖然失敗,但是不能放棄。
尤其不能以為自己富了、強了,表現出霸權心態。
請虛心與耐心地處理臺灣問題,竭盡所能避免戰爭,真心誠意為中華復興努力,日久終會見人心,也能夠贏得民心。
二、打擊臺獨政府
揭露臺獨政府貪贓枉法、欺善怕惡、上下收賄的證據,例如哪個官員在哪幾個戶頭有多少錢、誰透過什麼管道洗錢、某重大購案回扣占多少、誰是幕後黑手、誰是白手套、誰是政治蟑螂?
另外,臺獨政府口口聲聲民主自由,然而執政這幾年,他們如何收買媒體與名嘴?如何制約輿論?如何運用公權力打擊異己?如何花公帑擴張自己聲勢?又立下多少縮限人民自由的法案!
總之,武統之前政治手段必須萬箭齊發,除了爭取更多民心,更要製造人民對臺獨政府的不滿。
三、確保美國袖手旁觀
統一的關鍵不在臺北和北京的關係,而在北京和華盛頓的關係。
試想美國如果支持統一,臺獨能撐多久?
不過,做為世界民主的標杆,想要美國支持統一,難度非常高。
由於難度非常高,因此要多角度更細緻的操作。好比收買美國重量級官員與國會議員,透過不同管道影響媒體、智庫、意見領袖……,不單據理力爭,更要花「大錢」說「重話」。
此外,美國不是完美的國家,本身就存在許多問題,例如新冠病毒、種族歧視……,要滲透到它的內部,想辦法擴大國內的混亂。
內部著力以外,外在也不能鬆手。例如暗助朝鮮反美,提供伊朗精密武器,與蘇俄進行聯合演習……,總之所有可能讓美國頭痛的國家,能夠合作,都要合作。
妥善操控與運用美國國內與國際形勢,讓武統時美國忙於應付其他問題。
等到美國閒下來,有能力他顧,速戰速決的武統已經結束。
四、製造事端,給武統找藉口
所謂「師直為壯」,古今中外都是一個道理。
未來兩岸若不幸爆發戰爭,讓受責的一方是臺北,不是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