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教養成見,從心接觸孩子。
當我們越正常、越健康的看待孩子的困難;
孩子也能越健康的看待自己,改變起來也越有動力。
對孩子的「好」,不只是給了他什麼,或帶他去哪裡玩。而是可以真正了解他的困難並幫助他。良好的親子關係,不可能沒有衝突,而是在衝突後,大家都能用心的回應彼此、幫助彼此。
教養過程,家長遇到孩子分心、愛哭、愛生氣、成績不好時,好好說總是沒用,耐心總是有限,最後都要弄到父母生氣。
專心有什麼困難?不就是一點小事嗎?有什麼好哭的?
是我們給的指令太過籠統,還是他們根本不知道要怎麼做。
作者是兒童心理師,有些家長們也常憂心的問他的想法,希望運用治療師的力量,去「矯正」什麼,或者「改變」什麼。
作者的工作中,常遇到這種價值觀的衝擊,例如:高中談戀愛真的沒關係嗎?不唸名校或名科系真的沒關係嗎?讓孩子拿手機真的沒關係嗎?是的,這就是古板與現代的衝擊。
以往作者會很急著幫孩子發聲,很急著說服家長。但隨著看過的親子衝突越來越多,漸漸了解一個事實:沒有家長是不愛孩子的,只是他們沒有辦法隨著時代而改變自己的想法。
如果我們都愛著自己的家人,請試著從尊重家人開始,聽聽彼此的想法吧!
沒有家長是不愛孩子的,只是他們沒有辦法隨著時代而改變自己的想法。
他們所給予孩子的,可能是那個時代的觀念,甚至是那個時代的遺憾。
因此各位爸媽,請試著耐著性子聽聽孩子在想什麼,他們不是笨蛋,不是不知社會險惡,也不是妖怪。
如果我們都還愛著自己的家人,請試著從尊重家人開始,聽聽彼此的想法吧!
只要聽就好,我們沒有想要改變誰的想法,只需要溫柔的聽,然後溫柔的擁抱彼此。
真誠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許皓宜 諮商心理師/作家
張學岺 新店北新身心科診所醫師
黃子玶 大安悅兒親子中醫診所總院長
作者簡介:
李介文
長庚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兒童臨床心理師。
曾任職醫學中心,現任精神科診所,中醫診所臨床心理師,大專講師。
很討厭小孩,但見習時卻意外發現與孩子相處的樂趣,自此開啟兒童心理學的學習之路,專長有兒童心理評估與心理治療,腦波回饋專注力訓練,社交技巧訓練,情緒教育等。
在臨床上,有感於家庭與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之重,亦致力於親職教養諮詢,或至各級學校進行學生輔導,實際與老師進行教戰演練。希望以心理學知識,陪伴孩子與家長快樂成長。
著作:《反芻思考:揭開「負面情緒」的真面目,重拾面對困境的勇氣》、《刻意失戀:好好失戀,才能好好愛》
FB粉絲專頁 李介文臨床心理師
章節試閱
第七章 孩子交不到朋友,不奇怪
「李老師,我跟你說喔!全班都是我的好朋友!」
「下課的時候都沒人跟我玩。」
「7號跟9號是我的好朋友,但是15號每次看到我就會哼一聲然後走開,不知道為什麼,而且他都會叫7號跟9號不要跟我玩。」
每當我第一次見到孩子,噢,應該說是學生,從幼稚園到大學,不管是什麼問題來的,都一定會問:「你有沒有好朋友?」,因為友誼對我們來說,真的非常重要,甚至有心理學家認為,絕大部分的心理困擾都是從人際而來的,而當中與朋友之間的互動就是大宗,而本書所提到孩子的問題,也有可能來自於人際。
所以,我會先問問孩子的人際狀況,看孩子怎麼描述他跟朋友之間的互動,或者在人際當中遇到什麼挫折,以及如何處理這些挫折。不得不說,執業這幾年來,虛擬世界的人際互動 (例如社群軟體、交友軟體、手機遊戲)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多,孩子在當中感到困擾與受到傷害的比例也提高,而在現實生活的人際互動,型態也越來越多元 (不過,不變的是,小學生還是很喜歡用號碼來稱呼同學)。
我非常建議家長參與孩子們的社交活動,越早參與越好,不然,等到中學之後,孩子對於爸媽的加入可能會感到非常奇怪、排斥、甚至感到丟臉,再說了,別以為孩子的社交活動是想加入就可以加入的,即使我們有心,剛開始也會很不適應。
拜我的職業所賜,我必須知道時下最流行的卡通、動漫、手機遊戲、電腦遊戲、社群軟體,而且不管是男生女生喜歡的,我都要知道,不僅要知道,還要會玩,年齡層橫跨幼稚園到大學。你說我哪有這麼多時間?告訴你,嘴巴是很好用的東西,不會的,就問孩子,他們可厲害了!
每次孩子跟我玩遊戲的反應就是「老師,你真的很爛,但是我很喜歡跟你玩」。
身為一個大人,我們不可能從一開始就懂孩子的世界,即使我們自己也是從孩子變來的,但我們之間相隔了幾十年,這個世界早已改頭換面,不過別擔心,只要我們夠友善、夠積極,孩子會願意讓我們了解的!
那麼,心理學家怎麼看待友誼的呢?早在一九四八年,美國雪城大學的Austin與Thompson 教授就做過這麼一個研究,他們訪問了一群六年級的學生,請他們寫下在班上最好的、次好的與第三好的朋友,然後說明跟他們要好的原因,歸類結果主要有三項:常聯絡或有相同興趣、個人特質 (包括友善、笑口常開、易合作)、外在特徵或智力 (翻譯一下,就是長相順眼的,跟聰明的)。
雖然這已經是七十幾年前的老研究了,不過,這三個因素在後續的研究中,以及在我的臨床經驗裡,的確會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然而,除了這些因素之外,也還有許多的影響因子:
一、興趣不同
從遊戲、卡通、明星、運動等等,興趣是非常容易聚集朋友的一個特質,雖然說只是一開始,但的確能夠讓孩子遇到更多朋友,而從中能夠發展出好品質友誼的機會也就越高。
倒也不是說大家在流行什麼,孩子就得跟風,如果沒有,就會被排擠,但孩子的社會裡多少還是會求同排異,只是程度上的差別而已,所以,如果家長本身的資源足夠,孩子也有興趣,可以讓孩子也嘗試看看。這也是目前無法完全禁止孩子使用3C產品的原因,因為社群軟體或手機、電腦遊戲已經不再是遊戲了,而是具有社交功能的
沒有共同的話題,雖然不是什麼大事,但是無法加入討論的感覺,有時還是會讓孩子覺得不舒服,減損孩子的自信。
二、智力
請別誤會,並不是說成績差就會沒朋友,而是有些孩子在互動或遊戲中反應比較慢、動作比較慢,或者表現比較差的,反正跟你一隊都會玩輸,或者講什麼你都接不上,自然會影響人際關係。
三、外表
許多孩子會因為身體的特徵,被取綽號或嘲笑,這個現象也是從以前橫跨到現在的,或許家長本身在成長過程中也曾經驗到,而且,現今的孩子嘲笑別人的用詞真是推陳出新,不僅種類多,笑起來也更毒、更狠。
不管對錯,這是自古至今都存在的現象,我們能夠著力的,就是至少讓孩子維持服儀的整齊與清潔,還有良好的衛生習慣,不然可能又多一個不被喜歡的理由了。
四、衝動控制
如果你在遊戲當中常搶答、常放槍、不照你的規則就不玩、輸了就生氣,還動手動腳,誰想要跟你玩啊?
五、情緒起伏大
不只如第三點所說的容易生氣,舉凡玩得太嗨、愛哭 (玻璃心)等等,都可能造成朋友的困擾,而避免與孩子接觸。
六、社交技巧不佳
有一次,我的個案小君,在學校被指控打人,從背後狠狠的打了同學一掌。後來,小君有點不好意思地跟我說,其實他只是想學電視上「Hey!Man!」的打招呼方式,結果忽略了自己孔武有力,差點把對方打飛。
好心變壞事,是社交技巧不佳的最佳寫照。孩子明明很想交朋友,也很主動,結果都是衝突或被排擠收場。
七、同學刻意排擠
沒錯,有時候討厭一個人不需要理由,有些人就是想欺負別人。什麼?心理師,你不是說在你的經驗裡,會刻意傷害別人的孩子非常少數嗎?是啊,在我的經驗中,霸凌者本身也是很有狀況的,我們也不該用「奇怪的孩子」這種角度來看他。只能說,身為治療者,我很努力的不給霸凌者貼標籤,試著理解他。
但是,如果是我們自己家的孩子遇到這種狀況,我想家長跟孩子本身都不太好受,加上我們與對方非親非故,是否能真的這麼有大愛,去理性的了解對方,這就很難說了。只能說,如果我們多方檢討,發現原因不是出在我們孩子的身上,那我們就必須保護孩子,或教導孩子保護自己了。
八、臨床症狀
最後,有些孩子在人際上遇到的困難是跟生理因素有關,可能包含在社交上特別的固執,或者非常明顯缺乏社交技巧、難以改善的,在此依然不列出診斷名稱,避免大家對號入座,如果你的孩子造成了你與老師很大的困擾,且改善有限,且尋求專業協助。
第七章 孩子交不到朋友,不奇怪
「李老師,我跟你說喔!全班都是我的好朋友!」
「下課的時候都沒人跟我玩。」
「7號跟9號是我的好朋友,但是15號每次看到我就會哼一聲然後走開,不知道為什麼,而且他都會叫7號跟9號不要跟我玩。」
每當我第一次見到孩子,噢,應該說是學生,從幼稚園到大學,不管是什麼問題來的,都一定會問:「你有沒有好朋友?」,因為友誼對我們來說,真的非常重要,甚至有心理學家認為,絕大部分的心理困擾都是從人際而來的,而當中與朋友之間的互動就是大宗,而本書所提到孩子的問題,也有可能來自於人際。
所...
目錄
推薦序 從尊重家人開始,傾聽彼此的想法 /黃子玶
自序 一個熟練的新手
第一章、兒童心智科大揭密
兒童心智科在看什麼?
心裡師在兒童心智科的角色?
我的孩子到底有沒有病?
真的需要吃藥嗎?
第二章、孩子不奇怪,家長才奇怪
到底是誰奇怪
家長會面對的衝擊
家長要做的準備
第三章、如果可以,我想當個好爸媽
每次我都告訴自己,要好好講
加一分,扣十分
穩定自己,才能穩定孩子
正常的改變軌跡
改變的過程不會太舒服
第四章、孩子分心,不奇怪
專心有什麼困難?
分心的原因是什麼?
心理師常用的專心教學法
第五章、孩子愛生氣,不奇怪
豈止小惡魔,根本是魔王
沒有好與壞,只有適應與否
愛唱反調,也能同調
第六章、孩子愛哭,不奇怪
有什麼好哭的?
眼淚代表的意義
眼淚擦擦,我聽你說
第七章、孩子交不到朋友,不奇怪
為什麼不跟我玩?
交友大作戰
第八章、孩子成績不好,不奇怪
「只是」不認真?
良好學習的必備元素
「好」是誰的標準?
是什麼可以決定孩子的未來?
後記、兒童心智科教我的事
推薦序 從尊重家人開始,傾聽彼此的想法 /黃子玶
自序 一個熟練的新手
第一章、兒童心智科大揭密
兒童心智科在看什麼?
心裡師在兒童心智科的角色?
我的孩子到底有沒有病?
真的需要吃藥嗎?
第二章、孩子不奇怪,家長才奇怪
到底是誰奇怪
家長會面對的衝擊
家長要做的準備
第三章、如果可以,我想當個好爸媽
每次我都告訴自己,要好好講
加一分,扣十分
穩定自己,才能穩定孩子
正常的改變軌跡
改變的過程不會太舒服
第四章、孩子分心,不奇怪
專心有什麼困難?
分心的原因是什麼?
心理師常用的專心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