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紫禁城,半部中國史
明清史專家閻崇年,巔峰扛鼎之作
完整講述故宮六百年風雲史∥明清史專家閻崇年,意猶未盡再寫故宮,繼《大故宮》後最新力作!∥
∥全新視角,十易文稿,以時間為縱軸,從歷史長河剔沙淘金,精構而成100講。∥
走進巍巍宮牆,六百年明清史近在眼前,
帝王將相、后妃女侍、百官眾卿、御史諫臣、文化精英、書畫名家、能工巧匠、太監宮女,悉數登場。
*內附明代《朱瞻基行樂圖》全彩拉頁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兼所長)
邱建一(藝術史學、新月藝文負責人)
謝金魚(歷史作家)
江仲淵(「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粉專創辦人)
──歷史名家重磅推薦──
故宮是個歷史大劇場,也是個歷史小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其人物之精采,事件之離奇,故事之生動,器物之精美,正邪之相搏,學人之才華,小人之奸詐,後宮之玄祕,英雄之豪氣,庶民之苦難,精采紛呈,再現了那個時代的江河波瀾與涓溪暗流。──閻崇年
從明永樂帝朱棣下詔興建北京宮殿,以南京、中都宮殿為範本的紫禁城,於一四二○年正式建成,至今已六百年。明清史專家閻崇年,長年鑽研故宮學,已出版數本故宮相關著作。《故宮六百年》既是閻崇年的扛鼎之作,也是「中國故宮學」的巔峰鉅創。
有別於其他故宮書籍書寫方式,此書以故宮為歷史舞臺,線性時間為縱軸,由皇宮的主人皇帝說起,擴及后妃侍女、大臣世家、能工巧匠、書畫名家……從人物風雲,講述各式在故宮展演的真實歷史、離奇故事、後宮爭鬥、官場殺戮,帶領讀者隨著明清風雲人物一同走過皇城宮殿景點,彷如置身歷史現場,閱讀間便悠悠走過六百年的驚心動魄與滄桑。書內論及多樁明清史疑案,閻崇年結合史料、宮廷制度,提出許多專業細緻的見解,供讀者思辨。
上冊從永樂建宮說起,到泰昌紅丸疑案止。紫禁城新建即發生三大殿遭雷擊大火燒毀,朝中大臣為了遷都北京而起齟齬,後有奪嫡風波,有臣死也有臣因而立功;英宗土木堡被俘,後宮既有「五全皇后」張皇后,也有之後引燃外戚囂張氣焰的張皇后;正德即位,明朝失去勃勃生機,皇帝沉迷豹房,巡幸民間;嘉靖太廟「大禮議」之爭,儒門楊氏為此悲壯坎坷,海瑞諫諍無果;隆慶新政後,怠政貪樂;少年皇帝萬曆酒色財氣來者不拒,定陵地宮八年始成;鄭貴妃先涉梃擊案,後涉紅丸案,泰昌繼位一月即逝,留下歷史疑案。
作者簡介:
閻崇年
著名清史專家,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袁崇煥研究會會長、北京滿學會會長,百家講壇2012年度主講人。專著有《正說清朝十二帝》、《袁崇煥傳》、《努爾哈赤傳》、《森林帝國》、《古都北京》、《天命汗》、《清朝皇帝列傳》、《大故宮》、《清朝開國史》等。論文集有《袁崇煥研究論集》、《燕史集》、《燕步集》、《滿學論集》、《清史論集》共5部。主編有《袁崇煥學術論文集》、學術叢刊《滿學研究》等。先後發表明史、清史、滿學論文數百餘篇。
章節試閱
第01講 血色皇宮
開篇第一講「血色皇宮」,分為三個小部分:鮮血染成、北京故宮和多面皇宮。
鮮血染成
皇宮裡不是講仁愛、重仁義、施仁政嗎?哪裡來的血色皇宮?古今中外,所有皇宮,哪一座不是血染的?讓我們把歷史的鏡頭拉得遠一點,從中國帝制時代的周朝王宮說起。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建立起全面禮法、完整制度的王朝。著名的「五經」── 《詩》、《書》、《易》、《禮》、《春秋》,是在周朝形成的。周朝興起於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周族首領姓姬,名昌,就是周文王,原是商朝的臣民,「敬老慈少,禮下賢者」,善待賢能之士。如殷朝有個人叫鬻子,給紂王上書「七十五諫」紂王都不聽,便投奔周文王。姬昌對於紂王來說,是一個「不同政見者」,也是一個「危險人物」。紂王下令把他抓起來,關押在羑里(今在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一帶)。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決不會在困難面前屈服。周文王被拘禁在羑里,做什麼呢?有的書說他「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就是在伏羲《易》的基礎上,將八卦演繹為六十四卦。所以,周文王應是《易經》的創始人之一。可見,有作為的人,在患難之時,更有所作為。文王死後,他的兒子姬發繼位,就是周武王。周武王請姜太公為師父,周公旦為輔政,重德修文,改善民生,經多年準備,向殷紂王發起問罪之師。武王自覺兵力不足,便在盟津(今在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一帶)大會「八百諸侯」, 組成聯軍。周武王統帥大軍,威威武武,浩浩蕩蕩,進到殷都朝歌(今河南省鶴壁市淇縣)郊外的牧野。紂王發兵七十萬抵抗。兩軍展開了著名的「牧野之戰」。這場戰役,打得激烈、殘酷,屍橫遍野,「血流漂杵」。「酒池肉林」、「貪色亂政」的紂王,兵敗無奈,登上鹿臺,自焚身死。周武王凱旋,大肆營建鎬京王宮。後成王又營建東都雒(洛)陽宮殿。周朝尚紅,就是以紅顏色為貴。歷史表明,周朝王宮是用血染成的。秦朝的阿房宮殿,也是用血染成的。秦國興起後,南征北戰,東伐西討。我僅舉秦國大將白起為例。據《史記.白起列傳》記載,白起統率秦軍,「攻韓、魏大戰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又攻魏國,「斬首十三萬」;繼與趙國作戰,「沉其卒二萬人於河中」;還攻韓國陘城,「拔五城,斬首五萬」;再攻趙國,長平之戰「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僅以上五戰,共斬殺八十九萬人。白起最後因功遭忌,秦王聽信讒言,賜劍令白起自殺。白起仰天嘆曰:「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 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史記.白起列傳》)秦國名將, 何其多也。白起一人,斬殺、坑殺、沉殺等近百萬人。這個數字, 可能誇大,但秦始皇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伏屍百萬,流血漂鹵。」(《史記.秦始皇本紀》)這足以說明:秦始皇的阿房宮殿、秦皇陵寢,是用屍骨堆砌起來的,是用鮮血染成的。而後,兩漢隋唐,略而不論。最後明清的皇宮,何嘗不是屍骨堆砌的、鮮血染成的! 明太祖朱元璋,二十五歲從軍,征戰十六年,在位三十一年,建立大明,營造宮殿。朱元璋本是皇覺寺的一個和尚,投奔義軍。二十八歲時,率領水陸大軍,攻占集慶(今江蘇省南京市),改名應天府,設官建政。而後,朱元璋以應天為基地, 逐鹿群雄,生死搏鬥。三十五歲時,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時陳友諒率領號稱六十萬軍隊,「樓船數百艘,皆高數丈,飾以丹漆,每船三重,置走馬棚,上下人語,聲不相聞,艫箱皆裹以鐵」(《明史.陳友諒傳》)。旗艦高十餘丈,聯結巨艦為陣,船隊長數十里。朱元璋軍二十萬,處於劣勢。朱元璋親自督陣,兵士不前,雖斬退縮者,餘眾仍畏縮不進。朱元璋手下一個叫郭興的進諫:「火攻!」被採納。命敢死隊,乘小船,載蘆葦,裝火藥,到上風頭,靠近敵艦,燃砲縱火。火燃風急,剎那之間,數百敵艦,一片火海,敵兵落水,湖水盡赤。陳友諒被箭頭貫穿眼睛和腦袋而亡。經過三十六天激戰,朱元璋取得鄱陽湖大捷。第二年,朱元璋即吳王位;四年後,在應天(今江蘇省南京市)稱帝,建立大明,營建皇宮。清朝建立,也是如此。清努爾哈赤起兵,征戰四十四年,其中最殘酷的是薩爾滸大戰。明軍出動號稱四十七萬大軍,後金軍也號稱二十萬,雙方集中在今遼寧省撫順市薩爾滸地方,雙方軍隊,血戰廝殺,殺得血流成河,森林染成紅色。前後經過撫順、清河、開原、鐵嶺、瀋陽、遼陽、廣寧、寧遠八場激戰,哪一戰不是屍骨遍野,血流成渠!到他兒子多爾袞時,率領清軍進關,「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孫承宗闔門二十四人同難,僅《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就收錄明末殉節之士近四千人。這說明清朝皇宮也是血色的。我們還是回到正題──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
故宮六百年,這六百年是怎麼算出來的? 明初皇宮在南京,明太祖朱元璋死後其嫡長孫建文帝繼位。燕王朱棣發動戰爭,取而代之,年號永樂。永樂元年(一四○三),朱棣下詔以北平為北京;永樂四年(一四○ 六),朱棣詔建北京宮殿;永樂十八年(一四二○),北京宮殿建成,朱棣下詔:明年正月初一日,以北京為京師,正式遷都北京,舉行慶賀大典。從這一天開始,大明皇宮正式登上歷史文化舞臺! 所以,北京皇宮在永樂十八年(一四二○)建成,到二○二○年,正好是六百年!大家喜歡故宮、關注故宮,很想了解故宮、參觀故宮,希望我講故宮六百年。海峽兩岸現在有兩宮三院: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故宮六百年主要講北京故宮在六百年間的往事,也兼及其他。我以前在央視《百家講壇》講過「大故宮」一、二、三、四部,共八十三講。這一次我講《故宮六百年》共一百講。有人問:《故宮六百年》與《大故宮》有什麼不同? 第一,《大故宮》以故宮建築空間為順序來講述,如講到天安門,就講發生在天安門的人物和故事;講到午門,就講發生在午門的人物和故事等。許多人把它作為參觀故宮博物院的詳細導覽手冊來學習。而《故宮六百年》是以歷史時間為順序來講述,在明清時期,皇宮的主人就是皇帝,先後有二十四位明朝和清朝的皇帝,充當了故宮的主人。《故宮六百年》按照這二十四帝的順序,講發生在故宮,或與故宮相關的歷史,這段歷史大約五百年。故宮後一百年的歷史,是故宮變為故宮建築群和故宮博物院,由君到民的歷史。第二,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重新組合,特別是增加許多新人物、新事件、新故事,過去沒有講過卻又非常有意思的人物和故事。我們今天可以穿越六百年的時間,看故宮在六百年間發生的有意思、有意義的大故事和小故事。大家看《故宮六百年》,可以從多方面了解故宮。
多面皇宮
「歷史是勝利者的記錄」,「歷史是勝利者與失敗者共同推動發展的」。世界上,沒有敗哪有勝,沒有陰哪有陽?勝敗、陰陽的演化,共同推動歷史前進。俗話說:「一將功成萬骨枯。」但是,在古代,成名的將軍自以為才能出眾、戰功顯赫,卻往往忘記死難戰友。於是,驕傲狂妄,終致因福得禍而身敗名裂。歷史事例,多不勝舉。因此,皇宮的存在,要從多側面觀、多角度看。譬如:從建築感受壯麗輝煌,從文化感受豐富多彩,從哲學感受天人合一,從歷史感受興盛衰亡,從服飾感受美輪美奐,從文物感受到真善美,從人物感受立德立業,從宮室學到布置裝潢,從園林學到天然情趣,從教育感受成才培養,從警衛感到安全重要,從禮制感受日常學養。
第02講 大明建立
明清皇宮從明朝開始,明朝皇宮又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朱元璋與明初皇宮的關係,本講分作三個題目:雄才大略、濟濟文臣和熙熙武將。
雄才大略
元朝末年,宮廷腐朽,大臣內訌,瘟疫旱災,民不聊生,屍骨遍野,民變四起,天下大亂,結束這場亂局的是朱元璋。朱元璋(一三二八~一三九八年),字國瑞,在位三十一年,壽齡七十一歲。廟號明太祖,謚號高皇帝。他生於濠州(今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鍾離東鄉一個貧苦農家。十七歲,連遭父親、母親、長兄三大喪事。又逢災荒,便投皇覺寺為僧。僅五十天,寺裡也沒有飯吃,被遣散托缽遊食三年。後地方大亂,郭子興起兵,朱元璋投其部下,時年二十五歲,成為他人生旅途的轉折點。元末,豪傑四起,群雄逐鹿,朱元璋為什麼能獨占鰲頭?因為他有雄才大略。他提出政治綱領:「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明太祖實錄》)這四句話,包含三項主要內容:一是,推翻蒙元統治,建立朱明皇朝;二是,恢復唐宋禮法,重建社會秩序;三是,實現社會穩定,改善民眾生活。朱元璋征戰了十六年,先稱王,後稱帝,擊敗群雄,登上皇位,推翻元朝,開拓了明朝二百七十六年的江山。朱元璋取勝的根本原因──不僅有正確的政治綱領,而且有眾多的文武人才。
濟濟文臣
「濟濟多士,文王以寧。」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取得發展、成功,必有一批優秀人才、俊傑之士。朱元璋身邊聚集了一批名士。這裡介紹的兩位:劉基和李善長。劉基(一三一一~一三七五年),字伯溫,浙江青田人,元末進士。他鬍子很長,挺拔俊秀,為人慷慨,有大氣節。史書說他「博通經史,於書無不窺」,又說他是明初的「諸葛孔明」。朱元璋知道劉基大名,派人用厚金請他,劉基不答應;再以禮邀請,才出山。於是建禮賢館安置他。劉基上言《十八策》,朱元璋很欣賞。某年正月初一,朱元璋在中書省設御座,向韓林兒行禮,只有劉基不拜,說:「牧豎耳,奉之何為!」意思是這麼個小子,敬奉他有什麼用!他建議朱元璋另立旗號,建元稱帝。後朱元璋派將迎接小明王韓林兒,途中船翻人亡,朱元璋便自立為吳王,後來就稱帝了。鑒於朱元璋夾在方國珍和陳友諒兩雄之間, 腹背受敵,劉基建言方略:其一,先聚力對付陳友諒,陳氏既滅,方氏勢孤, 一舉可定;其二,「然後北向中原,王業可成也!」果然,明太祖就是按照這條路徑擊敗群雄、推翻元朝、完成一統的。劉基善於計算、觀察、謀略、決斷。在鄱陽湖大戰時,「太祖坐胡床督戰, 基侍側」。一日,劉基忽然躍起大呼, 請朱元璋換船。剛倉促移到別的船上, 尚未坐定,飛砲就擊中原乘坐的御舟, 立碎下沉。陳友諒乘高望見,大喜。實答:「憲,有相才無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義理為權衡,而己無與者也,憲則不然。」又問:胡惟庸呢?答:「譬之駕,懼其僨轅也。」好比馬拉車,怕馬「僨轅」,就是怕馬把車拉翻了。後來洪武帝命胡惟庸為宰相,劉基說:「使吾言不驗,蒼生福也。」後胡惟庸事發被殺,株連三萬餘人。書評說劉基:「帷幄奇謀,中原大計,往往屬基,故在軍有子房(張良)之稱,剖符發諸葛之喻。」(《明史.劉璉傳》)意思是劉基於軍事, 好比張良;於政治,好比諸葛亮。劉基對明太祖執意要在鳳陽建中都,敢於直言:「鳳陽雖帝鄉,非建都地。」劉基不得意,又身體有病,獲准還鄉,隱逸山中,飲酒下棋,口不言功。後劉基死,一說被胡惟庸下藥中毒而死,年六十五。李善長(一三一四~一三九○年),字百室,安徽定遠人。朱元璋起兵初,善長就投附,並得到重用,從一個掌管書記的小官,做到左柱國、太師、左丞相,封韓國公。朱元璋稱帝,冊封功勛之臣,列爵公、侯、伯、子、男五等,封公的只有六人:徐達、常遇春(死)子常茂、李文忠、馮勝、鄧愈及李善長,而善長位列第一。李善長的功勞主要有: 第一,負責糧餉、供給軍食,立下大功。第二,制定稅收政策,又定錢法,開鐵冶,徵魚稅,國用益饒,第四,主持編纂典籍,奉命監修《元史》,編《祖訓錄》、《大明集禮》等開國文獻。第五,負責建中都宮殿。移江南富民十四萬充實中都人口和經濟,中都宮殿成為南京宮殿範本。富極而奢,貴極而驕。李善長既驕又奢,連遭舉報,被牽連到胡惟庸案。最後,「遂並其妻女弟姪家口七十餘人誅之」(《明史.李善長傳》)。
熙熙武將
朱元璋不僅有濟濟文士,而且有熙熙武將。明朝開國武將,有「六王」:中山王徐達、開平王常遇春、岐陽王李文忠、寧河王鄧愈、東甌王湯和、黔寧王沐英。其中四十來歲死的有四位──沐英(四十八歲)、李文忠(四十六歲)、鄧愈(四十一歲)、常遇春(四十歲)。徐達死時才五十四歲。我這裡介紹兩位:徐達和花雲。徐達(一三三二~一三八五年),安徽鳳陽人,出身農家,二十二歲跟隨朱元璋。率軍攻安慶,斬首萬人,擒三千人,獲大勝。率二十萬軍攻蘇州,大敗張士誠,獲二十五萬人。定軍紀:「掠民財者死,毀民居者死,離營二十里者死」,軍紀嚴肅,秋毫無犯。洪武元年(一三六八),率軍攻克大都(今北京)。派兵千人守宮殿門,使太監護視諸宮人、妃嬪、公主,禁士卒,毋所侵暴。官吏民安居,市場營業。徐達功績顯赫: 「平大都二,省會三,郡邑百數,閭井宴然,民不苦兵。」徐達為什麼出師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呢?因為他與兵士同甘苦,兵士無不感恩效死。徐達的可貴之處在於,越是取得大的勝利,越加謙虛謹慎。當他獲得重大勝利之時,部隊凱旋到南京,軍民夾道歡迎,他沒有騎著高頭大馬,卻「單車就舍,延禮儒生,談議終日,雍雍如也」。他官居右丞相、魏國公,卻住房簡陋。朱元璋給新府,他就是不搬。一天,朱元璋請他喝酒,灌醉,令人把他抬到原朱元璋居住的吳王府床上。他醒來之後,一看不對,就到朱元璋面前跪著請罪,朱元璋大笑。之後徐達還是居住舊府。明太祖嘗稱讚徐達說:「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明史.徐達傳》) 花雲(一三二一~一三六○年),安徽懷遠人。體貌雄偉,膚色黝黑,為人忠厚,驍勇絕倫。早年投奔朱元璋,受到重用。他領兵作戰,攻城必克。一次,敵兵數千,圍攻朱元璋,花雲舉起兵器保護朱元璋,並拔劍躍馬,衝陣而進。敵驚道:「此黑將軍勇甚,不可當其鋒。」退散,得勝。一次戰鬥,連戰三天三夜,獲勝。受命急趨寧國,兵陷山澤中八日,花雲操矛,鼓噪出入,斬首千百計,身不中一矢。一次作戰,兵敗被俘。花雲奮身大呼,縛繩裂斷,奪守者刀,殺五六人,終因寡不敵眾,頭顱被敲碎,綁在桅杆上,叢箭射之,但仍罵聲不已,壯烈而死。時年三十九。他的妻子郜氏,赴水而死。死前,將三歲兒子交給姓孫的侍從。孫氏抱著小兒,逃到九江,夜投漁家。後乘船渡江,遇敵軍奪舟把他們拋棄江中。孫氏靠斷木浮游蘆葦中,採蓮餵哺小兒,七日不死。夜半,有一老翁,帶著他們二人,一年後才找到朱元璋住所。這時,「孫氏抱兒拜泣,太祖亦泣,置兒於膝上, 曰:『將種也!』」(《明史.花雲傳》) 以上故事,可以知道:一個事業的成功,有多麼艱難。克服艱難,需要優秀領袖,需要濟濟文士,需要熙熙武將。上下文武,團結一心,拚力奮鬥,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就沒有逾越不了的障礙!
第01講 血色皇宮
開篇第一講「血色皇宮」,分為三個小部分:鮮血染成、北京故宮和多面皇宮。
鮮血染成
皇宮裡不是講仁愛、重仁義、施仁政嗎?哪裡來的血色皇宮?古今中外,所有皇宮,哪一座不是血染的?讓我們把歷史的鏡頭拉得遠一點,從中國帝制時代的周朝王宮說起。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建立起全面禮法、完整制度的王朝。著名的「五經」── 《詩》、《書》、《易》、《禮》、《春秋》,是在周朝形成的。周朝興起於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周族首領姓姬,名昌,就是周文王,原是商朝的臣民,「敬老慈少,禮下賢者」,善待賢...
作者序
一
六百年前,在北京、在中國、在世界,發生了一件具有政治、文化意義的大事:明永樂十八年(一四二○)十一月初四日,永樂皇帝朱棣在北京皇宮奉天殿(今太和殿)暨殿前廣場舉行盛典,向臣民、向天下,莊嚴宣告:北京宮殿「爰自營建以來,天下軍民,樂於趨事,天人協贊,景貺駢臻,今已告成」(《明太宗實錄》卷二三一)。以北京皇宮壇廟告成,接受朝賀,大宴群臣。這就表明,明朝北京宮殿於永樂十八年(一四二○)十一月初四日,已經建成。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再次表明:
初營建北京,凡廟社、郊祀、壇場、宮殿、門闕,規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壯麗過之。復於皇城東南建皇太孫宮,東安門外東南建十王邸,通為屋八千三百五十楹。自永樂十五年六月興工,至是成。(《明太宗實錄》卷二三二)
北京故宮博物院在一九八七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因此,故宮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北京故宮有過輝煌、有過凱歌,也有過滄桑、有過悲泣。這是在中華民族歷史演進中,一座巍巍高山的歷史見證,一段滾滾江河的歷史實錄。二○二○年恰逢北京故宮建成六百年,筆者繼在中國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講「大故宮」之後,應喜馬拉雅之邀約,在網路音訊平臺講故宮,分作一百講,每週播出兩講, 共計五十週,幾乎占一年的時間。在整整一年的準備過程中,經過草稿、一稿、書稿、錄音稿和定稿,五易其稿,雖不免有瑕疵,卻是盡了心力。
二
北京故宮,文化元素紛繁燦爛,琳琅滿目,但其核心因素,主要有以下三個: 其一,是建築。故宮占地面積七十二萬平方公尺,建築占其最多的空間。這些中華古典建築,殿堂臺閣,宮院亭榭,壯麗輝煌,豐富多彩。其二,是藏品。今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一百八十多萬件文物,其器物、書畫、典籍、檔案、珍玩、瓷器、絲綢、珠寶、家具、陳設等,物華天寶,珠玉華翠,天祿琳琅,美輪美奐其三,是人物。這裡的人物指的是宮廷建築的設計者、建造者、使用者、守護者,從帝王將相到太監宮女,從文化精英到外域使臣,從各色工匠到宮廷帝后,都離不開故宮建築的舞臺、場景。這裡的人物還指的是故宮藏品的製造者、使用者、欣賞者、收藏者。可以說,自北京故宮建成六百年來,中國幾乎所有的名人,都同北京、同故宮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所以,故宮的建築、藏品、人物三者以及其他元素的互動、演繹,成為故宮六百年的歷史。
三
此前,我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講過「大故宮」第一、二、三、四共四部, 八十三講。所講的文字稿《大故宮》第一、二、三卷,先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近由北京故宮出版社出版其修訂本。《大故宮》與《故宮六百年》的相同點是,系統簡述故宮的歷史、文化、建築、人物、事件、文物等。其不同點是,《大故宮》主要特點是橫向,以故宮空間為經線,以故宮建築為場景,時空交叉,講述故宮六百年的歷史故事;而《故宮六百年》主要特點是縱向, 以故宮時間為經線,以故宮歷史為場景,時空交叉,講述故宮六百年的歷史故事。
今人看故宮,可縱觀,可橫覽,縱橫交叉,互相切換,對故宮六百年的建築、藏品、人物等故事,會更豐富、更系統、更全面、更立體地了解,從而,熱愛故宮、關心故宮、學習故宮、守護故宮。《大故宮》是用電視視頻的形式,《故宮六百年》是用網路音訊的形式,還分別用圖書的形式,總之用視頻、音訊、網路、圖書四種媒體形式,來再現六百年的北京故宮。故宮是個歷史大劇場,也是個歷史小舞臺。在這座劇場裡,在這個舞臺上,帝王將相、后妃女侍,百官眾卿、御史諫臣,文化精英、書畫名家,能工巧匠、太監宮女,佛道僧侶、域外使臣,悉數登場。其人物之精采,事件之離奇,故事之生動,器物之精美,正邪之相搏,學人之才華,小人之奸詐,後宮之玄祕,英雄之豪氣,庶民之苦難,精采紛呈,再現了那個時代的江河波瀾與涓溪暗流。我力求從六百年歷史長河中,沙裡淘金,金中剔沙, 加以展現,進行表述。《故宮六百年》講述明代故宮、清代故宮、民國故宮和新中國故宮四個時期的歷史, 從明永樂十八年(一四二○),到當下二○二○年,整六百年。本書按時間分作耄耋者說一、二、三、四、五、六,共計六個部分。為了閱讀方便,將一百講的文稿,分上下兩冊。請看書吧!請聽課吧!是為序。
一
六百年前,在北京、在中國、在世界,發生了一件具有政治、文化意義的大事:明永樂十八年(一四二○)十一月初四日,永樂皇帝朱棣在北京皇宮奉天殿(今太和殿)暨殿前廣場舉行盛典,向臣民、向天下,莊嚴宣告:北京宮殿「爰自營建以來,天下軍民,樂於趨事,天人協贊,景貺駢臻,今已告成」(《明太宗實錄》卷二三一)。以北京皇宮壇廟告成,接受朝賀,大宴群臣。這就表明,明朝北京宮殿於永樂十八年(一四二○)十一月初四日,已經建成。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再次表明:
初營建北京,凡廟社、郊祀、壇場、宮殿、門闕,規制悉如南京,...
目錄
上冊
耄耋者說一肇始與興盛
第01講血色皇宮
鮮血染成.北京故宮.多面皇宮
第02講大明建立
雄才大略.濟濟文臣.熙熙武將
第03講故宮藍本
草創宮殿.洪武三都.劉基卜地
第04講建文下落
神祕盒子.逃亡卌年.老僧進宮
第05講永樂遷都
定都北京.龍興之地.雄才偉略
第06講國家心臟
營建北京.寶座故事.有趣現象
第07講皇宮氣象
壯美秩序.宮前三凸.宮後三靠
第08講國門莊嚴
大明國門.國士解縉.解縉之死
第09講三殿天火
神奇預言.三大貢獻.三點經驗
第10講永樂使者
七下西洋.八赴廟街.奉使絕域
第11講永樂宮案
賢慧徐后.二呂之案.殉葬慘案
第12講永樂三子
爭奪世子.爭奪太子.爭奪天子
第13講立斬國師
洪熙遺言.立斬時勉.善有善報
第14講五全皇后
世子之妃.皇后太后.太皇太后
第15講宣德廢後
景仁廢后.后妃之爭.福禍無常
第16講永宣國寶
宣德寶爐.永宣名瓷.掐絲琺瑯
第17講四朝重臣
為人德善.為官盡責.為臣恭慎
第18講孩童皇帝
五全太后.四朝老臣.精神依賴
第19講英宗被俘
皇帝被俘.黃金籌碼.返回南宮
第20講於謙定亂
清官于謙.反對遷都.慘遭殺害
耄耋者說二穩定與繁榮
第21講南宮復辟
機不可失.復辟經過.後人思考
第22講英宗皇后
錢后命苦.周后狹隘.外戚周家
第23講林氏四代
正派之家.三位祭酒.五位尚書
第24講獨寵萬妃
兩次婚禮.彗星多現.相隨崩逝
第25講冷宮得子
紀妃其人.喜見皇子.連環疑案
第26講連中三元
三元連中.反對遷都.智鬥汪直
第27講成化禦瓷
喜好藝術.鬥彩雙杯.何瓛督陶
第28講張后擅寵
張氏皇后.張氏兄弟.惡有惡報
第29講宗室之害
惡貫滿盈.橫霸一方.宗藩之弊
第30講荒唐正德
迷戀樂舞.荒淫酒色.痴迷遊玩
第31講忠奸相搏
太監專權.忠臣諍諫.凌遲處死
第32講西巡南征
天子西巡.御駕南征.豹房暴死
第33講陽明先生
午門廷杖.龍場悟道.此心光明
第34講三十八天
兄終弟及.總理朝政.功在社稷
第35講大禮之議
兩個故事.三個事件.強化皇權
第36講大江東去
高中狀元.蒙受廷杖.不朽之作
第37講嘉靖宮變
三后早死.生母去世.壬寅宮變
第38講沉迷方術
寵信道士.西苑青詞.嘉靖西宮
第39講海瑞上疏
海瑞上疏.怒而省思.臨終思鄉
第40講窩囊裕王
皇父不見.儲位不定.做好皇子
第41講隆慶登極
隆慶新政.又懶又貪.內閣三輔
第42講父子帝師
裕王之師.幼帝之師.何以帝師
第43講說三娘子
嫁俺達汗.嫁黃台吉.三嫁四嫁
耄耋者說三衰落與更替
第44講少年天子
嚴母太后.大伴馮保.師相居正
第45講酒色財氣(上)
一代諍臣.萬曆辯解.萬曆貪杯
第46講酒色財氣(下)
迷戀女色.勤於斂財.萬曆變卦
第47講立儲風波
鄭氏貴妃.福王就藩.梃擊之案
第48講定陵之謎
五次前往.入葬波折.青花龍缸
第49講後金崛起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遼東大戰
第50講紅丸疑案
禍起女寵.兩粒紅丸.留下難題
下冊
第51講慌亂繼位
無知頑童.儲皇移宮.西李移宮
第52講客、魏當道
狼狽為奸.戕害忠良.擾亂後宮
第53講遼河三戰
瀋陽大戰.遼陽大戰.廣寧大戰
第54講寧錦大捷
寧遠大捷.寧錦大捷.歷史啟示
第55講天啟張后
皇后挑選.端莊皇后.懿安皇后
第56講九次落榜
名門之後.九挫不餒.高中狀元
第57講崇禎之悲
童年喪母.剛愎獨斷.錯殺良臣
第58講末日輓歌
慷慨請命.攻破定興.躲進保定
第59講煤山自縊
崇禎末日.太子下落.外戚劉家
第60講士人殉國
忠節張銓.忠心承宗.忠誠可法
第61講改號大清
少年勵志.謀略制勝.南面獨坐
第62講清朝入主
改朝換代.皇位之爭.定都異議
第63講董妃之謎
任性廢后.身分之謎.紅顏薄命
第64講順治出家
因苦結佛.出家之說.患痘而死
第65講太后下嫁
孝莊太后.皇叔攝政.並未下嫁
耄耋者說四開創與鼎盛
第66講童年玄燁
三種血緣.生活磨鍊.自強律己
第67講終身讀書
融入人生.康熙書房.讀書四要
第68講孝愛祖母
平時孝順.病時孝愛.死後孝哀
第69講六下江南
化文化結.化君臣結.化官民結
第70講三帝國師
品學醇正.堅韌忠謹.澤被五代
第71講康熙治河
親理河務.重用靳輔.慎待爭議
第72講御史彈相
樹大招風.鐵面御史.言官難當
第73講立廢太子(上)
三十五子.早立太子.精心教育
第74講立廢太子(下)
廢斥太子.諸子爭儲.再立再廢
第75講雍正奪位
突然繼位.雍正其人.韜光養晦
第76講繼位疑案(上)
謀父逼母.弑兄屠弟.殺掉寵臣
第77講繼位疑案(下)
遺詔版本.真假之爭.還有疑點
第78講雍正年窯
審美高雅.琺瑯彩瓷.年窯盛名
第79講生母之謎
海寧陳家.山莊草房.疑案難解
第80講乾隆膳單
吃遍天下.中年膳單.老年膳單
第81講痛懲貪官
皇親貪案.群體貪案.冒死彈劾
第82講有福之人
健康高夀.聖壽慶典.珍貴遺產
第83講和珅兒媳
和孝公主.公主婆家.劫後餘生
第84講御製唐窯
唐英家世.唐英督陶.唐英心語
第85講宮中三寶
保和石雕.大禹治水.琺瑯佛塔
耄耋者說五屈辱與覆亡
第86講馬戛爾尼
盛世危機.禮節之爭.錯失良機
第87講得寵秘訣
宮廷侍衛.兩面人物.投上所好
第88講大內遇刺
入宮行刺.箭扎隆宗.心有餘悸
第89講道光繼位
有福皇子.鐍匣風波.喪權辱國
第90講梅妻鶴子
真實故事.乾隆仰慕.千年相遇
第91講愛國英雄
銷煙壯舉.遣戍新疆.良師益友
第92講辛酉政變
三股勢力.發動政變.機智果敢
第93講同治新政
辦理洋務.學習西方.痛失機遇
第94講道光四子
老六奕訴.老五奕誴.老七奕譞
第95講國師懿榮
三任祭酒.甲骨文字.以身殉國
第96講皇帝稱謂
皇帝名字.皇帝三號.皇帝名諱
第97講皇位繼承
演變軌跡.輔政大臣.國際競爭
第98講皇帝之壽
得壽不長.冬夏兩季.心理因素
第99講海洋之殤
文化限制.歷史之辱.新的良機
耄耋者說六君享與民享
第100講故宮新生
從宮到院.百川歸海.走向世界
附錄
明朝皇帝簡表
清朝皇帝簡表
上冊
耄耋者說一肇始與興盛
第01講血色皇宮
鮮血染成.北京故宮.多面皇宮
第02講大明建立
雄才大略.濟濟文臣.熙熙武將
第03講故宮藍本
草創宮殿.洪武三都.劉基卜地
第04講建文下落
神祕盒子.逃亡卌年.老僧進宮
第05講永樂遷都
定都北京.龍興之地.雄才偉略
第06講國家心臟
營建北京.寶座故事.有趣現象
第07講皇宮氣象
壯美秩序.宮前三凸.宮後三靠
第08講國門莊嚴
大明國門.國士解縉.解縉之死
第09講三殿天火
神奇預言.三大貢獻.三點經驗
第10講永樂使者
七下西洋.八赴廟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