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聽《讀冊過生活》節目,第009集 【 談《斜槓思考》一書】
腦袋活一點,你的成就高一點。
8大領域的專才教你練就斜槓大腦,
擺脫魯蛇思維、接通贏家思路,
在任何場合都能提出令人驚豔的見解。
◆職場神話《呆伯特》漫畫作者重磅新作。
◆亞馬遜 Top 1 暢銷書。
◆暢銷作家艾爾文:今年最期待有中文版的書之一。鋼鐵人伊隆.馬斯克曾說:「如果公司有哪項政策會被畫進《呆伯特》,我們就要放棄或改變這項政策,以免淪為笑柄。」這就是《呆伯特》的傳奇地位。
《呆伯特》創作者史考特.亞當斯延續他對社會的敏銳洞察,犀利直言:「學校不教思考,其後果就是『輸家思維』天天上演。」尤其在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下,「輸家思維」正在急速擴散。
──時代變了,思考是你最強大的武器──
如果你不曾質疑下列事件,你可能已經身陷輸家思維:
.科學家預測石油產量已經達到頂峰;
.科學家說臭氧層破洞已經嚴重到無法修復;
.專家說2000年的千禧蟲會癱瘓全世界的電腦系統。
20年前,如果媒體報導某件事的事態嚴重,我們必須嚴陣以待;如今,如果媒體宣稱某件事很可怕,那八成一點都不可怕。學會如何思考是我們在這個時代脫穎而出的利器。
──為自己打造贏家世界觀,不用成為全才,也能思考像個全才──
心理學家/藝術家/歷史學家/工程師/領導者/科學家/創業家/經濟學家
8堂斜槓思考課程,擊碎你毫無自覺的思想監獄,走上全然不同的贏家思路。
╳ 輸家思維:自尊等同於我是誰。
○心理學家:自尊是可以放大或縮小的工具,而不是自我囚禁的監獄。
當你代表公司去談判、做簡報,不妨放大自尊,提醒自己:其他人跟你沒有兩樣,都在掩飾緊張、強裝有自信,扮演著真實自我的「加強版」。
當你與別人意見分歧,試著縮小自己的自尊,承認這次錯的可能是自己。不妨記錄有多少次自己原本篤信的事情,最後的發展卻背道而馳。這樣的謙遜有助於你擺脫輸家思維。
╳ 輸家思維:事情的真相,一定是你想到的那一個。
○藝術家:缺乏想像力,會導致我們做出糟糕的假設。
一個問題,除非能像法庭案件經由正、反兩方不斷舉證、答辯,找出可能的解答,否則我們的自以為是,都不過是一廂情願的臆測(在政治光譜的兩端極為常見)。事情的真正原因,常常都是你沒想到的那一個。
╳ 輸家思維:眼前有通往成功的選項,而你卻受制於過去。
○歷史學家:歷史是透過某種濾鏡書寫而成,但卻是囚禁思想最堅固的監獄。
中東人常受自己的歷史定錨:都是你這樣的人對我這樣的人做了很多壞事;美國小學歷史課本則記載著,勇敢的歐洲人發現美洲新大陸,試圖與原住民交好卻失敗,最後寬大為懷,讓原住民保有自己的保留區。
歷史只有在作為一種勸說工具時有其效用,像是中東人可以藉由歷史讓對方產生罪惡感、進而影響對方,但對於他們做未來的選擇並沒有助益。
作者簡介:
史考特.亞當斯 Scott Adams
《呆伯特》的創作者,是史上最紅的連環漫畫之一。他在科技產業待了 16 年,服務過的公司包括克羅克國家銀行以及太平洋貝爾公司,自 1995 年起,他成為全職的漫畫家。他有許多暢銷的著作,包括《呆伯特法則》、《狗伯特的最高機密管理手冊》、《要怎麼樣幾乎做什麼都失敗卻還是大獲全勝》、Whenhub 的共同創辦人,目前住在舊金山市外郊。
譯者簡介:
陳映竹
義大利波隆那大學、法國上亞爾薩斯大學雙碩士,現任專職英/法/義口筆譯,熱愛文學,更熱愛文字。譯作有《專注力協定》等書。
章節試閱
第6章 用工程師的方法思考
▌同行相輕
我在大公司工作的那段時間,與很多工程師、程式設計師以及其他科技相關人員一起工作,這段經歷教了我寶貴的一課,讓我了解到面對專家應該相信到何種程度,我認為這點很值得分享。
許多年來,在坐辦公室時期以及之後成為漫畫家與企業家時,我都參與過許多軟體升級的專案;有一件事情一定會發生,就是無論是誰,只要你請他來升級軟體,就會聽到做出前一個版本的那個人是白痴這樣的話。我們把這個現象標示為同行相輕,儘管嘲笑前一位員工工作的動機有很多種,舉例來說,嘲笑上一個程式設計師,等同將你過人的能力與前任員工的無用相比較,這是提升自己在別人心中價值的好方法,而且,最棒之處在於,你所批評的目標通常都已離職,對於這些指控也無法替自己辯護。
有個通則就是,批評不在現場的人總是比較高明。怪罪上一位做這件專案的人並不限於科技業員工,在各行各業以及政治界都看得見,一旦當你夠頻繁地看到這件事反覆發生,就可以把它納入你的思維當中。意即每當你在跟任何領域裡的某位專家談話時,要意識到下一位專家可能會告訴你前一位專家的作品看起來像是一隻猴子用香蕉敲鍵盤。然後再下一位專家對待前一位專家也會是一樣的粗暴,就這樣無止盡地發展下去。如果專家們反覆地對於前任專家持懷疑態度,那你不也應該對專家們持懷疑態度嗎?
我顯然是為了效果,講得比較誇張,但我想這個概念你懂。對於單純的情況,專家們通常都會同意彼此,問題出在遇到複雜的情況時,會有很多那種「留給裁判決定吧」的機會。而當我提到專家時,在這個狀況下,我指的是任何針對某個主題擁有額外知識和資訊的人,包含你的同事。
◆輸家思維一點通:
如果你在想,面對專家針對複雜議題所做的建議,你該保持多大程度的懷疑時,記住下一位專家都不會尊重前任專家,反之亦然。
▌把因果分開
工程師所受的訓練就是,即便在那些非專業人士被情緒和政治因素牽著鼻子走而想錯方向時,工程師也能替問題找到實際的解決方法。非工程師的人經常會發現自己被鎖在一座精神監獄裡,這座精神監獄就是認為問題的解法與造成問題的原因,肯定是一個鍋配一個蓋密切相關;這通常是正確的方向。但有時候一個問題的肇因並不是尋找解答最好的地方,受過專業訓練的工程師,目的就是理解這件事。舉例來說,單單二○一七年,在美國因藥物過量死亡的就有七萬二千例,有人說,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就是藥物成癮者自身,因為沒有人強迫他們吸食這些藥物。因此,許多觀察家表示,藥物過量致死完全屬於「不關我的事」這個類別。如果你放著讓成癮者自己去修正鴉片過量的問題,你將永遠無法獲得解決方法。當有錯的那些人無法或是不願意去解決問題,你能做的選擇就是與這個問題共存,或去找出跟問題根源無關的解決方法。在鴉片成癮的這個例子裡,通常是由政府或慈善機構介入,資助成癮者,讓他們接受治療並且康復。當每年因鴉片致死的人數已然超越美軍在越南、伊拉克以及阿富汗死亡人數的總和時,這就是整個國家的問題了,而目前狀況正是如此。每一個因藥物過量死亡的案子都會讓至少一個家庭受到永久性的傷害,因為成癮者是「責任最大」的一方,而等著他們自行去解決鴉片問題就是輸家思維。
如果你家反覆遭人入侵行竊,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會說那是犯下罪行之人的錯,但是解決方法可能完全與犯罪之人無關;解決方法可能會包括,像是養狗、換個更好的門鎖、加裝警報系統,以及在門前貼上美國全國步槍協會(NRA)的貼紙等等。 輸家思維會把解決方法與是誰的錯綁在一起;一個更有效的方法則是去想說解決方法無所不在。
接著來想一下移民這項議題。非法移民的錯完全在於進行這種行為的人們,但若是期待解鈴還需繫鈴人,則很不合理。解決非法移民唯一的方法要嘛是政府讓所有移民合法化,不然就是要找到更好的方法,不要讓人非法移入。
大部分在讀這本書的人,相較於純粹的社會主義,會更偏好資本主義,而資本主義需要大眾在各自的財物成就上負起責任;我們的法律系統也是一樣。當大眾都在法律以及金錢相關事務上,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時,對於社會的運轉來說,會是最佳的狀態。但是將這種個人責任的概念用到每一個情況、以及每一個問題上,就是個錯誤了。工程師不可能會犯這種錯誤,對他們來說,最佳的解決方法,可能跟我們所感覺到的問題肇因完全無關。
有一種常見的輸家思維是提出這種問題:「是誰先開始的?」這是另一種指定責任歸屬的方法。有非常多的理由可為事情的結果指定責任歸屬,但是,這不一定每次都可以讓你知道,誰才是最適合站在解決問題位置上的那個人。如果開始造成問題的那群人無法或是不願意解決,如以一來,問題的解法就與原因無關了,不過這樣也沒關係。工程師學習到如何在做決定時,排除情緒,這一點使得他們不會被是誰的錯這個問題給侷限住,並得以找到最佳解決方法。
◆輸家思維一點通:
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法經常與是誰的錯無關。如果你的思考方向與此相反,就是輸家思維。
如果你家裡不只有一個小孩,你可能會知道,當他們把錯怪在兄弟姊妹身上的時候,要他們收拾善後有多困難。對家長來說,允許「是誰做的」這個問題來影響自己決定誰該善後,就是輸家思維。我母親在處理這種事上是箇中翹楚,都該獲頒冠軍獎盃了。
媽媽:史考特,把亂七八糟的客廳收拾乾淨。
史考特:不是我弄的!是戴夫!
媽媽:我沒問你是誰弄的。
然後,我就把客廳收拾乾淨了。老媽對於輸家思維零容忍。在所有情況下都堅持著,唯有繫鈴人才該去解開鈴鐺這種想法相當天真,多一點點彈性將大有助益。
▌單一變因的假象
工程師受過專業訓練,學習過如何辨認在特定情況下,哪一組變因是重要的。有一件事工程師知道,可是一般民眾很常忽略,就是在同一時間裡,常常會看見一個以上同樣重要的變因。
對於所有國家級、或與全球利益相關的議題來說,你無法仰賴那些各有偏頗的專家們去替你把事情梳理好,而他們是你唯一有可能遇到的專家。我們通常都得仰賴自身的才智,從假新聞中看出真相。但是要怎麼做呢?
如果你跟大多數的人一樣,你也會抄單一變因這條捷徑。有些時候這麼做是可行的,舉例來說,多年前,當《新聞週刊》(Newsweek )還是一本實體雜誌的時候,他們邀請我創作一期以呆伯特作主題的封面,問題是,他們當時正苦惱於在兩張封面之間,要選擇用哪一張;一張是我的作品,另一張則是以一位極具吸引力的女性臉孔當封面。我把作品畫出來了,但我知道這只是在浪費時間。這裡唯一的變因就是幾乎全人類都喜歡看有吸引力的女性面孔,而會喜歡呆伯特漫畫主題的民眾大約是百分之二十,這樣的人數足以讓我致富(也的確讓我致富了),但無法跟一張幾乎百分之百會受到喜愛的封面相競爭。正如我所預料的,呆伯特沒有出現在封面上。在這個例子裡,這一個變因(有吸引力的女性面孔)是可預測的,但這是個特殊案例,更典型的狀況是,你無法辨識哪些變因是可預測的。
二○一六年大選過後,權威們對於為何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跌破眾人眼鏡敗北各抒己見。如果從那時起到現在,你曾經完整看完一小時的政論節目,那麼有很大的機會是你已經聽過許多種解釋,大部分都是針對某個變因,並推測那是「重要的那個」。一場選舉的結果鮮少取決於單一變因,尤其是在總統大選裡,這點再真實不過了。希拉蕊.柯林頓之所以會敗選,是因為有數百個變因都各自處在當時的狀態下;如果其中任何一個變因出現了任何可察覺的異動,結果也會有所不同。因此,當你發現自己在說希拉蕊是因為某個變因而選輸時,要意識到自己正在胡說八道。所有的變因都必須與當時一模一樣,我們才可能獲得現在這個結果。
◆輸家思維一點通
如果你用了多重的變因來分析一個複雜狀況,然後結論是其中的單一一個是決定性因素,那麼很有可能你正在進行輸家思維。
你在以下這些生活情境中,特別會想要將自己的思考模
式預設值設成單一變因式的思考方式:
1. 試著搞清楚為什麼一段關係會告吹
2. 試圖理解家人和朋友的動機
3. 在複雜的情況下做出商業決策
我對你們的具體生活所知不多,所以我會用一些我們一直在新聞上看到的主題來做說明。就以氣候變遷這個主題為例,我常看到很多懷疑論者宣稱氣候科學家會順著提供贊助金的金主想要的方向走,因此,懷疑論者如是說,我們不能相信那些宣稱氣候暖化已經達到致災性程度的科學家。金錢確實會造成巨大的偏私,但你若是認為在氣候科學上形塑一個理性的意見,你只需要這個單一變因就夠了的話,那就是過分簡化了。氣候這項議題不論是複雜程度還是牽涉其中的變因數量,都是數一數二的。
其他的氣候懷疑論者提到,氣候變遷是一群全球菁英主義者策劃的陰謀,他們正試圖為了社會主義而摧毀資本主義;一旦你知道這一點後,他們認為你就不需要去聽信科學家的話了。我深入了解了一下這種信念,並且發現這種想法很大一部分是源自於一支缺乏脈絡、具有誤導性的影片。而即便這種說法是有事實根據的,仍然沒有解釋為什麼全世界數千名氣候科學家都相信他們所做的事是真正的科學,即便用認知失調和確認偏誤也無法完整解釋。
在邊境安全的議題上,自從二○一六年的選舉以來,我們觀察到來自敵對陣營的人們都在傳達單一變因式的意見,這項議題的複雜性,滑稽地縮小到變成「圍牆行得通」與「圍牆沒有用」的爭論之中,雙方的意見都很荒謬,圍牆(或者是邊境障礙)的意圖是要產生阻力、以此來改變行為模式,以及或許可以減少部分地區保安人員的需求。如果要進一步複雜化這件事的話,一個可以有效降低人流的障礙物,對於阻擋藥物流通可能毫無用處;再者,邊境屏障在人口密集處會比較有用,在這些地方,非法移民可以進入另一方的城市,然後消失得無影無蹤;然而,若是在一片荒涼的土地上,附近也沒有人口聚集的中心,你只需要一道裝有感應器的低矮圍籬就夠了,如果有人碰到了感應器,邊境的安全人員就會出現並將其逮捕,因為附近也沒有適合躲藏的地方。關於邊境圍牆,一個更細微的看法是圍牆會產生阻力,進而改變行為模式;邊境安全專家們表示,這可能是一套更大規模的、馬賽克拼貼般的保安方法中,有所幫助的一小部分。
有個不錯的通則,情況單純的話,有時候可以用一個關鍵的變因來解釋與預測;但是情況複雜的話,像是經濟、氣候變遷以及選舉等,就鮮少可由單一變因找到解答。
第6章 用工程師的方法思考
▌同行相輕
我在大公司工作的那段時間,與很多工程師、程式設計師以及其他科技相關人員一起工作,這段經歷教了我寶貴的一課,讓我了解到面對專家應該相信到何種程度,我認為這點很值得分享。
許多年來,在坐辦公室時期以及之後成為漫畫家與企業家時,我都參與過許多軟體升級的專案;有一件事情一定會發生,就是無論是誰,只要你請他來升級軟體,就會聽到做出前一個版本的那個人是白痴這樣的話。我們把這個現象標示為同行相輕,儘管嘲笑前一位員工工作的動機有很多種,舉例來說,嘲笑上一個程式設計師,...
目錄
目次
第一章 輸家思維是什麼?
第二章 政治暖化
第三章 用心理學家的方法思考
第四章 用藝術家的方法思考
第五章 用歷史學家的方法思考
第六章 用工程師的方法思考
第七章 用領導者的方法思考
第八章 用科學家的方法思考
第九章 用創業家的方法思考
第十章 用經濟學家的方法思考
第十一章 出自權威所言,但你不應該照單全收並如法炮製的事
第十二章 黃金年代的濾鏡
第十三章 如何從自己的精神監獄逃脫
第十四章 如何幫助別人從精神監獄中逃脫
第十五章 最後幾句話
目次
第一章 輸家思維是什麼?
第二章 政治暖化
第三章 用心理學家的方法思考
第四章 用藝術家的方法思考
第五章 用歷史學家的方法思考
第六章 用工程師的方法思考
第七章 用領導者的方法思考
第八章 用科學家的方法思考
第九章 用創業家的方法思考
第十章 用經濟學家的方法思考
第十一章 出自權威所言,但你不應該照單全收並如法炮製的事
第十二章 黃金年代的濾鏡
第十三章 如何從自己的精神監獄逃脫
第十四章 如何幫助別人從精神監獄中逃脫
第十五章 最後幾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