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仍是少年
大概有十幾年的時間沒有寫書了,雖然每個月還是有寫一些專欄,分享一些生活及工作上的想法,累計的字數已經可以出好幾本書了。但依然沒有出版的動機,是什麼造成我如此的被動?
當看到自己早期出版的《命好不如習慣好》、《幸福的人,天天都成功》的封面時,三十歲出頭,穿著西裝,英挺年輕的培訓老師,已經從菜鳥變成了坐五望六的老頭了,身材不同了,髮量也不同了。唯一相同的是我還在這個行業教著同樣的課程,除了在講台上課,私底下的我,愈來愈不想講話,可能到了一定的年紀,更能體諒,每個人都有他的難處。
我喜歡聽與接納每一個生命都有值得拍成電影的情節,也有一輩子都會藏在心裡的祕密,對這個世界,我淡然了。人生的下半場很快又要過半了,對於一輩子就只幹這一件事的人而言,我是有一些自己領悟出來的人生觀與世界觀,是說與不說?我還是很猶豫,也沒有足夠的動力。直到這個人的一句話,等於在後面推了我一把。
二○二○年的六月,當新冠肺炎在世界按下暫停鍵之際,我因為工作要到大陸,依照政策的規定,在上海酒店隔離了十四天。為了度過這漫長的時間,行囊裡面我也帶著書籍以及稿紙,那時剛好公司有一場活動,要請趙政岷先生來分享,他是我多年的好朋友,在寫作出版的路上給了我許多的指導。那天電話中就在他的鼓勵下,寫下了這篇文章的第一個字,決定把三十年來在學習以及授課的心得整理出來,除了文字也用聲音的方式來呈現。
對於一些新朋友,你可以把這本書當做是一堂的培訓課程,從裡面的人跟故事來映射自己的人生。如果你是我以前的讀者,是上過我的課的學員,我也想用這本書來感謝你,謝謝這特別的緣分,想對你說一聲:「好久不見,別來無恙。」三十年的培訓生涯,我主要以三個課程為主,一是習慣領域,二是disc 人格特質。三是money&you。習慣領域學說的創始人是美國堪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Kansas)的傑出講座教授游伯龍博士。游老師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恩師,今年也超過八十歲了,習慣領域學說是思想與行為的探討,是一個打底的基礎功法,這在對我在承接後面兩個課程上有了極大的助益。
在習慣領域工作的那幾年,台灣的教育訓練的市場十分的火熱,商業報紙每週都會有一至兩個版面,刊登公開招生班的課程的訊息,刊登後的一、兩天等客戶打電話來查詢,這應該是最傳統的推廣方式了。那個時候管顧公司、協會、基金會、各地的育才中心,百家爭鳴,好不熱鬧!那時商業類的報紙,如《經濟日報》、《工商時報》,是商界人士每天必讀的資訊來源。後來我也在政岷兄的邀請下在《工商時報經營識版,寫〈從優秀到卓越〉專欄,此專欄維持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我有兩篇被收錄在台灣國中一年級教科書裡面的文章,最早刊登的地方就在《工商時報》。
不久我離開了習慣領域公司,而林偉賢老師離開了《成功雜誌》,由於我們在東吳大學就認識,在一起辦學校社團活動,他比我高一屆,我念的是企管系,他念的是商數系,現在改叫做財金系了,而後兩人決定攜手成立一家新公司,這就是實踐家教育集團的誕生。
配合公司業務的發展,我們引進了一套英國開發出來的disc 性格測評軟體,在中文化的過程當中,我們花了許多的時間以及人力的成本,這套軟體可以安裝在個人或企業的電腦裡面,現在更有互聯網的技術。從招募、領導、溝通、團隊的建立、接班人選擇,都可以在這套系統有效的用填問卷的方式,透過電腦的運算得到最佳的建議。
當時我們大量的為保險公司做訓練,接下來我們又做了簡體版本,然後開了顧問師訓以及講師訓,培養更多的優秀的老師。這個軟體最大的價值是可以協助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的各項的工作,所以我們會到各企業去做簡報,台灣的統一超商、IKEA、特力和樂,台積電、廣達、華碩、光寶、台灣康寧、中信託銀行、遠東銀行、台新銀行、新光人壽、輝瑞、葛蘭素大藥廠等等,都成功地引進了這一套系統,來輔助高階做人才的評估與調度。
現在台灣的人力資源界的前輩、政治大學IMBA 的老師李瑞華教授,當時擔任台積電的人力資源部門副總經理,我們在那個時候認識,至今都還時常聯繫,聚會一起吃飯。就如我之前說過,在游伯龍教授習慣領域學說的訓練下,我對disc 更能夠發揮優勢,報表的解讀更精準,再加上聲音多變,又很愛演戲,所以現在台灣的課程雖然不多,但是一些老客戶還是指名要我來上課。
實踐家這二十多年也開發出不少的課程,而我除了disc 之外,大多數的時間都在上money&you 這堂大課。說是大課,是因為它一期三天,將近四十個小時的上課時數,年紀愈大,身體的負荷也愈大。最早是英文版,約在四十年前從三藩市的一家房地產公司的成功歷程,再加上巴基.明尼斯特.富勒博士(Dr.Buckminster Fuller)的理論架構,從美國開始,在大陸及台灣立足,並且更加的發揚光大。現在華文版的開課已經將近七百期了,畢業生的人數到達十一萬人。此課程詮釋了money&you 的關係,大量的使用遊戲的方式來增加體驗感。
您可能會因為一個遊戲的過程,突然之間領悟到為什麼自己一直不快樂,為什麼自己的錢總是留不住。雖然是美國的課程,但我們已經成功的用中國人的思想價值體系來呈現出來。有時三天下來,我覺得他不是上完一堂課,而是完成了一齣舞台劇,看盡了人生,會哭、會笑、會沉思、會感動。這三個課程就讓過去的三十年豐富了,也貫穿了我與眾生的情緣。
我對這份工作的熱情不減,年輕依舊,只是授課者,並非靠站在講台。而是對這個世界有了更大的接納,是活出了自己想要活出的樣子。那時我們在心中會有走過萬里,千帆過境,歸來,仍是少年的灑脫。
當個有錢人,做個有情人
「當個有錢人,做個有錢人」是我在上 money & you課程多年後的感悟,也常用這兩句話來送給人。
當個有錢人,我用的是「當」這個字,有錢人並不是要賺到多少金額的錢,要住多大的房子,開多大的車,才叫做有錢人,而是要有有錢人的想法。有錢人不是把錢存在銀行,藏在床鋪下不動,而是懂得運用錢,讓錢幫助社會可以更好,所以真正的有錢人是懂得利眾生。
大陸企業界流行一句話,「財聚人散,財散人聚」,意指當老闆的賺到了錢,如果都歸自己,不跟員工分享,那麼員工都待不久;如果賺到了錢,願意把賺到的錢跟員工跟客戶一起分享,員工會有凝聚力,各路人才也會慕名而來,所以能給才是真正有錢人的特質。捨得這兩個字也是同樣的意義,能給的人最富有!
世界上的知名的企業家,都把獲利轉到基金會,從事公益的活動,也會有人每月固定贊助一些慈善的機構,或是認養偏遠地區的孩童,這些都是給的方式,都是好事,但並不是我要談的核心思想。我們能給的不一定是錢,給人一個溫暖的眼神,給人一句鼓勵的話,給人一個適當的擁抱,大方的表達你對家人的感情,都代表你的內心是豐富的,當你的內心是匱乏時,你會對外在的世界不斷的需索。
做個有情人,我用的是「做」這個字,做不是放在心裡,而是你真的努力做一些事情。在腦海裡面有許多親情、友情、愛情的美好回憶,除了努力賺錢之外,你要努力的活得精彩,要能感受到家人給你的情與愛,也能在每一段的感情全力以赴。
美國電影《一路玩到掛》(The Bucket List),有兩位元黑白老戲骨主演,黑人的男主角叫做卡特,由摩根.費裡曼(Morgan Freeman)主演,白人男主角叫做愛德華,由傑克.尼克遜(Jack Nicholson)主演。兩位老人家除了膚色不同之外,身份 、地位、家庭關係更是有著天壤之別──黑人一輩子修車,家庭小康,熱愛知識,生活美滿;白人則是一個大老闆,財大氣粗,對人無禮,離了好幾次婚,一個人住在冰冷的豪宅裡。命運巧妙的安排,他們剛好住在同一個病房,他們都得了癌症,而且只剩一年的時間。這兩位老人家原來還有些敵視,因為同病相憐的化學作用,卻成了好友,他們寫下了遺願清單,跑出了醫院,展開了他們的環球的逐夢之旅。
有一幕他們到了埃及,坐在金字塔上,黑人引用的了埃及古老的傳說,一個人死之後到了天堂的門口,上帝會問他兩個問題,來決定他是否可以進到天堂?第一個問題是你這一生有沒有找到真正的快樂?如果是,答案是肯定的,你進去了一隻腳。上帝問的第二個問題是,你這一生是否有帶給別人快樂過?如果答案也有,恭喜你,你將可以進入天堂。
在電影中,黑人與白人生命的最後幾個月,他們都帶給了對方一段美好的回憶,他們自己的生命也得到了救贖。這部電影有很深的寓意,在全美放映時,各大知名的企業的老闆都前來參加首映,並深深受到啟發。
進到天堂的關鍵不是錢,不是股票與房產,而是自己擁有的快樂,以及帶給別人的快樂,美好回憶可以是一個信仰,並且終身奉行,而信條就是這兩句,「當個有錢人做個有情人」。
一、《命運好好玩》(Click),也是同類型的電影。
二、養成寫日記的習慣,記錄自己與家人一生的美好回憶。
三、不只是親情、友情、愛情,這世界很美,多去看看世界美景。台灣很美,要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賞。
四、歡迎來參加美憶會所舉辦的旅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