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人情世態的奇思妙想
身處仕途逆境的悠然自適
大宋生活玩家蘇東坡──
將一路困厄艱苦,活成了一生朗月清風「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蘇東坡一生三起三落,卻能在時空變化裡,尋得生命的安頓。
他認為人生困境彷彿樂曲的休止符,可利用暫停的時光再思與自省,蓄積再次跳躍的力量。「以順處逆,以理化情」,把被貶謫的悲苦視為另一種喜樂,一切鬱積自胸中滌除,用智慧、寬容與樂觀的心,擁抱世界的美好。
從三十四首蘇東坡詞作中,探索其隨遇而安、豁達自在的人生觀所由何來,細細品味之餘,除了欣賞優美的古典文學外,對現世生活能有更寬闊的體悟與收穫。
「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蘇東坡比其他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林語堂
「蘇東坡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詞裡見。但處艱難的環境中,他的人格是偉大的。」──錢穆
作者簡介:
蘇淑芬
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現為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
專門研究宋詞、清詞與詞學理論。
著有《臺灣詞社研究》、《聽見宋朝好聲音:宋詞那些人、那些故事》、《湖海樓詞研究》、《辛派三家詞研究》、《朱彝尊詞與詞學研究》、《鏡花緣研究》、《國學導讀‧集部》、《財務蒙福的祕訣》、《從奴隸變宰相的約瑟》、《少年也!為何想不開》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林晉士(高雄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
林佳蓉(臺灣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專文推薦
衣若芬(蘇學專家,《陪你去看蘇東坡》作者)
李文鈺(臺灣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凌性傑(作家)
解昆樺(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昭朗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本書從曠達的角度切入東坡樂府,可謂深得其中三昧。全書以富文學性之流暢筆觸,深入探究東坡詞作,無論是知人論世之討論,架構作品書寫之語境,發抒作品內在之情志,還是分析作品寫作之技巧,都有精闢獨到之處,實在令人佩服。
──林晉士(高雄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
名人推薦:林晉士(高雄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
林佳蓉(臺灣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專文推薦
衣若芬(蘇學專家,《陪你去看蘇東坡》作者)
李文鈺(臺灣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凌性傑(作家)
解昆樺(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昭朗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本書從曠達的角度切入東坡樂府,可謂深得其中三昧。全書以富文學性之流暢筆觸,深入探究東坡詞作,無論是知人論世之討論,架構作品書寫之語境,發抒作品內在之情志,還是分析作品寫作之技巧,都有精闢獨到之處,實在令人佩服。
──林晉士(高雄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
章節試閱
第一章心態樂觀: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人的眼光決定一生的高度與長度。
樂觀的心是一把通向光明的鑰匙,能一一解開生命的死結。
樂觀的人在每次危機中都能看到機會,而悲觀的人只會在每個機會中看到危機與困難。
蘇軾是樂觀的人。林語堂說他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當「憂患來臨,一笑置之」,甚至想辦法超越困境。這是蘇軾的生命特質,也是他能在困難中,活得逍遙自在的祕訣。他能在人生低谷看到藍天。他心存盼望,總是堅持著美善的力量,期待在黑暗中,看見天邊露出的一道曙光,並相信人生一定能逆轉勝。
當一個人心中懷抱希望時,生命就會流露出一股濃郁的馨香,吸引蝴蝶、蜜蜂成群飛來,採蜜戲飛,散播生命的種子,以致人生處處繁花處處錦,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量,感染其他的人。如果能在人生狹窄處,心中預見前景寬闊的喜悅,就不會懷憂喪志,向環境低頭。
我們若能學習東坡樂觀、幽默的人生觀,在人生逆境時,打開胸襟,調整眼光,就會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
眼見不可信,永遠往正面想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
──〈蝶戀花・密州上元〉
解讀
在杭州過元宵節時,明月皎潔如霜,月下的人,美得像是畫中人。在紗帳裡,歌女吹笙,麝香撲鼻,美音芳香,空氣清潤,馬蹄旁沒有沾染一點塵埃。
在密州這個寂寞的山城裡,冷清得讓人衰老。過元宵節時,只聽到吹簫打鼓的聲音,前去一看,竟然繞入村民正在舉行祈求豐年的社祭。在燈火稀少、霜露降下的傍晚,陰暗昏沉的野外,似乎要下雪了。
每個人看雪的心態是不同的,熱帶的人看到銀白色的雪花,興奮得尖叫。但遠行出征的人看到滿天昏暗,厚雪積地,卻是擔心焦慮。李白〈行路難〉說:「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暗天。」描寫渡過黃河時,被「冰」阻絕去路,想登上太行山時,前路卻被雪覆蓋,暗指人生行路艱難,在詩詞中的冰、雪,象徵人生多險阻、不順遂。
然而蘇軾看到陰暗的天空,快要下雪了,眼裡卻是充滿生命的契機。
蘇軾因反對新法,自求外放到杭州當通判(副市長),三年後,調到密州(山東諸城)當知府,名義上是升官,但物質條件差多了。宋朝的杭州屬上京,是魚米之鄉,地位僅次於四京:東京汴州城(開封府)、西京洛陽(河南府)、南京商丘(應天府)、北京大名(大名府)。而密州乾旱嚴重,常有蝗災,百姓沒得吃,就去當強盜。所以蘇軾在〈超然臺記〉稱密州「盜賊滿野」、「齋廚索然」,廚房空蕩蕩。
蘇軾剛從杭州來到密州上任,老友李常(字公擇)在齊州(濟南)當知府,寫信來問候,蘇軾有詩說:「綠蟻沾唇無百斛,蝗蟲撲面已三回,磨刀入谷追窮寇,灑涕循城拾棄孩。」酒還沒濾清時,浮起的微綠色酒渣,細小如蟻,稱綠蟻。他到密州不僅沒好酒喝,蝗蟲已啃蝕農作物三次,禾黍全被啃光,害得百姓沒收成、沒飯吃,不得不丟棄嬰孩。蘇軾被搞得焦頭爛額,不僅要忙著追逐窮寇,還要流著淚撿拾被丟棄的孩子。
有一回,他和同事劉庭式沿著城牆根挖野菜時,發現一個用破布包裹的棄嬰,就將棄嬰抱回府內撫養,並下令州府官員到野外撿棄嬰,幾天時間,州府中就收養近四十名棄嬰。他還拿出「勸誘米」(救濟米)做棄嬰的專用糧,同時把撿來的棄嬰寄養在百姓家,每個棄嬰每月發給六斗粟米,共養活數千人。蘇軾是中國最早創立寄養制度的人。
*
這首詞寫上元節景象,就是元宵節,又叫燈節。宋代元宵節遠比春節熱鬧、隆重。上元還是過年期間,「三五」之夜即元宵夜。唐代元宵前後三天最熱鬧,十四日試燈,十五日放燈,十六日收燈,但宋太祖覺得節慶時間不夠長,改為正月十四到十八日,此五天「金吾弛禁」,沒有夜禁,可以通宵狂歡作樂,出入無阻。
元宵放燈期間,北宋皇城的宣德門廣場上,早早就用竹木、彩帛搭建成巨大的燈山,一入夜萬燈齊亮,金碧輝煌,廣場有如白晝。元夕二鼓時分,皇帝會駕臨宣德門,乘著小轎出來賞花燈,然後登上宣德門城樓,觀賞「元宵聯歡晚會」,並賞賜御酒。
元宵節除了賞燈,君民同樂之外,也是男女約會的好時機。皎潔的月色下,情感被催化,多麼浪漫。歐陽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元宵夜晚,青年男女都外出約會,在月色下談情、玩耍。
蘇軾想到曾在錢塘(杭州)度過三個元宵節。全城熱鬧非凡,燈火通明,人潮洶湧,盛況空前。燈月交輝下,男女老少個個美得像畫中走出來一樣。至於富貴人家慶賞元宵,又是另一種排場。「帳底吹笙香吐麝」是化用蘇味道詩:「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描寫杭州官宦家過節的繁奢情景,到處垂掛著紗帳,帳裡笙樂飄飄,空氣中飄著高雅的麝香味,連車馬走過都不會揚起一絲塵土,杭州的氣候好清潤,大家正歡度這有聲、有色、有味的佳節。
下片寫出密州上元的情景。住在密州,長年和弟弟分居兩地,整天公務繁忙,除了祈雨、捕蝗、拾棄嬰外,生活實在寂寞無聊,過了年又老一歲,詞情顯得沉重,眼中看到的是一片灰沉沉、靜悄悄的山城,一點都不像過年的氣氛,和杭州的熱鬧形成鮮明的對比。
密州也有音樂,只不過不是高雅的吹笙鼓瑟,而是農人在土地廟裡祭神,擊鼓吹簫嗚嗚然的響聲。天一黑,燈火零零落落的,只見寒霜夜露慢慢飄下,雲層低低,感覺快要下雪了。在寒冷的元宵節,看到這種天氣,可能很多人就要抱怨了,為何美好佳節卻是天昏地暗,空曠淒涼?
蘇軾不但沒有負面情緒,反而調整眼光,心存盼望,只要下雪,蝗蟲就遇到剋星了。
密州天乾物燥,加上蝗蟲為虐,民生窮困。為了改善當地的劣勢,首要滅蝗,他對捕蝗蟲很有經驗,在鳳翔、杭州都曾捕過。但密州蝗災嚴重多了,蝗蟲性喜溫暖乾燥的天氣,而密州久旱,因此孳生大量的蝗卵並吞食禾田,破壞農產品,引發嚴重的經濟損失,發生饑荒,故有所謂「旱極而蝗」、「久旱必有蝗」。禾黍被蝗啃蝕都快乾死了,於是蘇軾到常山求雨,因常山「祈雨常應」,希望降下雨水解除旱象。同時積極找出對付蝗蟲的方法,利用火燒、泥埋和撲打來消滅蝗蟲卵。
他剛到密州時就看到契機,曾寫〈雪後北臺書壁〉之二,後面有王十朋註:「蝗遺子於地,若雪深一尺,則入地一丈。麥得雪則滋茂而成稔歲,此老農之語也。」北臺就是超然臺,下雪後的超然臺,「雪深一尺,蝗蟲子就入地一丈」,眼前這場大雪幫忙滅蝗,蝗蟲子深埋在地下,麥田被雪覆蓋,來年會長得茂盛,百姓的日子過得更好。從這場雪預見來年的豐收。
第二年,他有〈出城送客,不及,步至溪上〉詩之二:「今年好雨雪,會見麥千堆。」因為有好的風雪覆蓋,使蝗蟲深入地土,才會有好的收成。
蘇軾是個好父母官,永遠正面看待一切,當天地昏沉,風雪欲來時,沒有抱怨、恐懼,而是樂觀期待大自然的禮物,看見老天賜下的瑞雪,使蝗蟲子深埋地下,不再危害百姓。
這是我們該學習的,面對生命中的逆境與不定時,更要正面看待,凡事盼望,沒有永遠的乾旱與蝗災,沒有永遠的衰境與不幸,事情總有轉機,就像天黑後一定有黎明,雨過後必有天晴,寒冬過後就會有春天,凡事抱著盼望就能天高地闊,等待事物轉圜。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風波〉
解讀
不要聽那淅瀝嘩啦打在樹葉上的雨聲。不妨一路吟嘯,而且慢慢走。拄著竹杖,穿著芒鞋,輕快得勝過騎馬。沒什麼好怕!只要一件蓑衣,任由一生在煙雨中度過。
春風微冷令人酒意全消,有點冷。沒想到山頭夕陽竟然迎面照射。回頭看剛才被風吹雨打蕭瑟的地方,現在我要回去了,竟然沒有風雨也沒有晴。
「夕陽」、「斜照」總是給人蒼茫、悲涼的感覺。李商隱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感到夕陽無限美景,可惜黃昏將近,美景很快消逝,讓人惆悵感傷。
蘇軾眼中的斜照卻是一種生命的啟示,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夕陽不是代表蒼茫、悲歌,更不是離情或逝去的青春,而是大自然的恩寵,太陽已經要下山休息了,仍堅持在天空揮灑塗抹,展放它的絢爛繽紛,彩霞滿天千變萬化,給失望的人慰藉,激起明天會更好的意念。
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任黃州團練副使。御史李定曾因母親過世,卻不服孝,受蘇軾譏諷,也指蘇軾有「悛終不悔,其惡已著」、「傲悖之語,日聞中外」、「言偽而辯,行偽而堅」、「怨己不用」等四大可廢之罪。御史舒亶尋摘蘇軾詩句,指其心懷不軌,譏諷神宗青苗法、助役法、鹽禁等政策。宋神宗下令拘捕,太常博士皇甫遵奉令前往逮人,被送往御史臺的監獄總共關了一百三十天。然後貶往黃州,不准擅離該地區,並無權簽署公文。
*
這首詞是蘇軾在黃州第三年到沙湖道去看田,途中遇雨,同行友人在雨中感到狼狽不堪,蘇軾卻很自在,不久雨停,便寫出這首簡樸中見深意、尋常處生波瀾的詞。
在詩詞中,「雨聲」通常暗指著讒言讒語。沒想到黃州生活的磨練,讓蘇軾體悟到勝過讒言的祕訣,不再憂讒畏譏,他的方法是:
一、「莫聽」指不要理會風雨,雨聲只是聲勢很大,不要因此亂了方寸,做出衝動的事,人在慌忙中常會出錯,產生無謂的傷害,冷靜才是最重要。對於別人的閒言閒語就不要理會,不要聽。
二、「何妨」就是「何不」,雖說不要理會風雨聲,又不得不聽。唯一能使干擾降到最低的就是鼓動內心安定的力量,以內在的力量壓倒外在的風雨,而且要放慢腳步。太急了反而會敗事。急著做決定,趕時間,搶紅燈都是不智之事。
三、愈簡單愈好:走山路又下雨,最好的裝備就是竹杖芒鞋,腳踩芒鞋比較不滑,適合走山路,比騎著高馬還好用。〈初入廬山〉詩云:「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遊。」貴重外物常帶來更重的負擔,比如為了享受豪宅、名車,可能需要犧牲親情、健康,拚命工作、存錢。車子稍微被擦撞,就心痛難忍,甚至不捨得使用,這是很不實際的,「竹杖芒鞋」都不是貴重的東西,在山中可以就地取材。當我們憑藉的外物愈少,負擔就愈輕,人就愈自由,這叫無欲則剛。
四、「誰怕」,當我們了解這些情形,就沒什麼可緊張、害怕的。被雨淋的結果不過是一身溼,若是慌亂反生意外。即使一輩子都要在風雨中度過,只要有一蓑一笠,哪怕竹杖芒鞋也能昂首闊步。「任」是「任由自然」,指的無憂無懼,勇敢面對風雨。
下片寫到一身溼漉漉的已經很落寞,加上春寒料峭,晚風把酒意都吹醒了,附近也無人家可躲雨,所有的沒趣都浮現出來。「微冷」是心頭感到一絲寒意及無奈。整首詞這裡是最低點,好像回到現實的冷酷。就像陶淵明〈歸去來辭〉為何要喊二次「歸去來兮」,第一次喊是因田園將蕪,要趕快辭官回家修整家園,第二次喊應該是官場友人又勸他去做官,他怕心志動搖而再喊一次。接著「請息交與絕游」,不再與官場有任何瓜葛,並斷絕與世俗的交往來堅定立場。蘇軾遇到政敵攻擊,原本也是瀟灑,不畏風雨,不畏讒言,但面對現實,政敵仍在,讒言不斷,被貶遠地蠻鄉,心中不免微冷落寞。彷彿若要堅持原則,就有反對的惡勢力逼你屈服,需要不斷對抗。
五、生命有轉折處:東坡之所以是東坡,正是他不會一直停留在低谷。下雨的「山頭」本該是一片蕭瑟寒冷之處。沒想到抬起頭,竟然看到夕陽西照光彩燦爛,大自然把它的美麗留在天空,「卻」是指意外的驚喜,一種視野的轉折,目光的轉換,帶來心靈的更新。
有時雨淋溼了全身,寒冷的春風又吹過來,「微冷」啊!感受到人生真無趣,但是大自然卻有情,夕陽要西下,卻把最絢爛的晚霞留給黃昏的天際。此時內心的暖和與信心都出現了。「回首向來蕭瑟處」指出一個人的意念是非常重要的,剛才難得有一場雨,心中很埋怨,但同樣的一場雨後,看到夕陽卻感受到有情天地。一念之間有不同的想法,就有不同的看見。終於來到山頭,代表風雨終於過去了。「風雨」象徵著人生的得失,大雨忽至心情變低劣,天空放晴心情就變得美好,而人生不應受好惡之心及不必要的誤會等外在事物影響。
六、風雨陰晴是人生常態:蘇軾回想剛才走來的地方下了一場雨,讓自己一片忙亂、狼狽,可是回頭卻看到彩霞滿天,原來天空有晴就有陰,這是自然的常態,也就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就人生的過程來說,有成功就有挫折、有得就有失,都是常態,人生有高潮、低潮,沒有苦怎會有樂,沒有離別的痛苦,怎會有重逢的喜樂。外在的風雨我們無法控制,內在的情緒卻可以把握,只要心中是晴朗的,即使環境黯淡,看到的也是晴朗;否則即使是晴天麗日,內心感受到的也是灰暗。如果內心滿足,自然界的有情與冷暖就是人生,無需計較人生的沉浮與憂樂,無需雨中盼晴,晴中盼雨,只要悟透這些道理,對於人生的淒風苦雨就能安然處之,淡然對待了。
我們如果能「不以喜為樂,不以苦為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受外在風雨影響心境,就能確立目標,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堅定步伐走向遠方,就不至於長時間停留在原地不動,或是搞錯方向繞了遠路。
蘇軾六十一歲在瓊州,有〈獨覺〉詩:「先生默坐春風裡。浮空眼纈散雲霞,無數心花發桃李。翛然獨覺午窗明,欲覺猶聞醉鼾聲。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自己默坐在春風中,本心澄靜,頓悟許多道理,想到人生時時刻刻都伴隨著憂、喜、苦、樂。如果總是被外物攪動,心靈就永遠沒有寧靜的一刻。午睡醒來彷彿還聽到打鼾聲,感受已經滌靜俗情妄念,心中寧靜,此時「也無風雨也無晴」。
第一章心態樂觀: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人的眼光決定一生的高度與長度。
樂觀的心是一把通向光明的鑰匙,能一一解開生命的死結。
樂觀的人在每次危機中都能看到機會,而悲觀的人只會在每個機會中看到危機與困難。
蘇軾是樂觀的人。林語堂說他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當「憂患來臨,一笑置之」,甚至想辦法超越困境。這是蘇軾的生命特質,也是他能在困難中,活得逍遙自在的祕訣。他能在人生低谷看到藍天。他心存盼望,總是堅持著美善的力量,期待在黑暗中,看見天邊露出的一道曙光,並相信人生一定能逆轉勝。
當一個人心中懷抱希望時,...
目錄
推薦序 林晉士院長
推薦序 林佳蓉教授
前言
第一章 心態樂觀: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眼見不可信,永遠往正面想──〈蝶戀花〉燈火錢塘三五夜
選擇快樂,放下無力的感覺──〈望江南〉春未老
烏鵲報喜,天色放晴──〈江城子〉夢中了了醉中醒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人生,誰說不能再年輕──〈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
一溪風月,一聲春曉──〈西江月〉照野瀰瀰淺浪
責任完成,就沒有重擔──〈漁家傲〉些小白鬚何用染
珍惜現在,活出燦爛精采──〈南鄉子〉霜降水痕收
又得浮生一日涼──〈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
簡單生活,就是歡愉──〈浣溪沙〉細雨斜風作小寒
此心安處,便是吾鄉──〈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
春風酒醒,不似天涯──〈減字木蘭花〉春牛春杖
第二章 處世幽默:別人生子,我沒功勞
面對新官舊官,送往迎來──〈訴衷情〉錢塘風景古今奇
別人生子,我可沒功勞──〈減字木蘭花〉維熊佳夢
司空見慣,別再單相思了──〈殢人嬌〉滿院桃花
瑞香清絕,撩人心動──〈西江月〉公子眼花?髮
看淡官場,活出亮麗──〈蘇幕遮〉暑籠晴
請給鄭容、高瑩自由吧──〈減字木蘭花〉鄭莊好客
年少,誰沒有輕狂過呢?──〈南歌子〉師唱誰家曲
第三章 另闢蹊徑:用捨由時,行藏在我
早知,勇敢走自己的路──〈南歌子〉苒苒中秋過
用舍由時,行藏在我──〈沁園春〉孤館燈青
退一步海闊天空──〈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沒路,就另闢蹊徑吧──〈滿江紅〉江漢西來
蹲下,是為了跳更遠──〈歸朝歡〉我夢扁舟浮震澤
第四章 豁然開朗:生如逆旅,我亦行人
良辰美景,樂事古難全──〈浣溪沙〉縹緲危樓紫翠間
珍惜秋天最後一朵牡丹──〈雨中花慢〉今歲花時深院
寧可寂寞,絕不妥協──〈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坦蕩是渡難關的力量──〈水調歌頭〉落日?簾捲
關愛就是要成全對方──〈滿庭芳〉歸去來兮
不應回首,為我沾衣──〈八聲甘州〉有情風萬里卷潮來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臨江仙〉送錢穆父
感恩,時常懷念施恩者──〈木蘭花令〉霜餘已失長淮闊
攜壺藉草亦天真──〈浣溪沙〉羅襪空飛洛浦塵
何事窮忙,不須汲汲營營──〈滿庭芳〉蝸角虛名
推薦序 林晉士院長
推薦序 林佳蓉教授
前言
第一章 心態樂觀: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眼見不可信,永遠往正面想──〈蝶戀花〉燈火錢塘三五夜
選擇快樂,放下無力的感覺──〈望江南〉春未老
烏鵲報喜,天色放晴──〈江城子〉夢中了了醉中醒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人生,誰說不能再年輕──〈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
一溪風月,一聲春曉──〈西江月〉照野瀰瀰淺浪
責任完成,就沒有重擔──〈漁家傲〉些小白鬚何用染
珍惜現在,活出燦爛精采──〈南鄉子〉霜降水痕收
又得浮生一日涼──〈鷓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