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設計旅館大師A to Z
現代人的旅行趨勢傾向深度旅遊自由行,選擇投宿的考慮因素有二:一是知名度,二是房價。擁有高知名度的旅館往往因行銷包裝預算高,住房價格自然也不低;不過,近來卻有愈來愈多的個性化設計旅館,以大師加持過的面貌取勝,它們不強調華麗格局,價格較為親民,靠著口耳相傳的好口碑,讓人更樂意投宿於擁有設計精神的旅館,不再受限於旅行社推薦而選擇接團客的觀光旅館或傳統五星酒店。雖然台灣沒有英國《Wallpaper*》雜誌或美國《旅遊者雜誌》、《旅遊與休閒》這類專業設計期刊出版品,但若能花點時間搜尋資訊研究此類旅館,旅人可換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投宿於具有大師精神的旅館」是一種精進的態度,因為一間以設計師特質造就新風貌的旅館,處處有讓人品味深研的空間。不同於過往以酒店功能水準表現而做出評價或推薦,本書選擇反向思考,從最重要因素「人」的角度切入,找出具有獨到創意精神的旅館。篩選國際建築大師及知名室內設計師的作品,這份由A到Z的名錄中,必定要有近代建築史及室內設計發展史的代表性,並且要在旅館產業實際案例有傑出表現,這是本書嚴選的目標。
我在就讀研究所的學習過程中有一心得,即我需要論述說明調研的「難度」。若是一般旅遊投宿指南書大概不會有這個議題,但既然要做這份設計旅館的考察,我對此書懷持寫作論文般的嚴謹精神,是故有其難度。首先從近代建築史發展的大師中搜尋旅館作品,這些代表性人物會被學術界列為指標,必有其重要地位,背後意味著其革命性的新式創作改變了歷史。除了建築史,我另外選擇了一類不在建築史的創作者名單,他們的作品雖少了點學術性,但設計的專精度是上上之選,為全球化的旅遊市場生態中占有相當分量的角色,於是這兩類設計職人就成了第一波入選名單。為求最新潮流趨勢訊息的傳達,我的第二波動作便是篩選出剛開幕或即將開幕的旅館作品,羅列了上百間值得體驗的標的物,再以國家城市地區分別安排旅程。第三波的選擇則考量到地域關係,但其中困難之處正如寫作論文需要探討的「調研難度」,某些地處偏鄉遙遠國度的優質設計旅館仍不免成為本書的遺珠之憾。藉由上述說明,我欲強調本書書寫內容的嚴選態度及價值高度。
由於本書旅館名單並非從旅遊路線自然延伸的投宿經驗取得,而是篩選自大師名單的選擇,有時我會在原本沒有旅館作品的設計者網站上突然發現他的旅館新作品,就納入了這份名單,若發現名單中的大師又有了新創作或即將開幕的旅館作品,又會將清冊裡項目再次汰換,準備過程因此成為一段長達兩年、不斷發掘的工作。各國城市的旅館名單分布不見得集中,我的選擇往往是單一城市中的萬中選一。今晚投宿這間旅館,明日便離開前往下一座城市,感覺彷彿回到建築系剛畢業後的苦行僧式建築旅行,不太容易找到同行者,鮮少有人會將旅館當成旅行的首要目標(當然,度假旅館或休閒別墅村例外)。為取得完美的影像,攝影的空間取景角度、天候光色時段的等待、細部設計的觀察、唯美氛圍的捕捉……,所有要求皆講究,我的建築旅行似乎比事務所工作更為艱辛緊張,要與時間賽跑,對此也有強烈的得失心。我為了出版這本書,時間心力投入甚重,旅費開銷就更不用提了,這是完成書寫的困難與心聲。
綜觀本書欲分享的人物與標的物,這些二十年來將心力貢獻於設計旅館的大師,詳實細分可得出六類:
一、普立茲克獎得主
普立茲克建築獎於一九七九年由傑.普立茲克和妻子辛蒂所設立,凱悅基金會資助。此獎項每年度遴選出「展現天賦、遠見與奉獻特質」的建築作品,並表彰其建築師。這是全世界公認最具權威性的建築獎項,有「建築界的諾貝爾獎」之美譽。
自建築現代主義的年代起始,美國建築師菲力普.強森於一九七九年率先奪得大獎。當時建築發展歷經後現代主義又回到現代主義,再發展成解構主義,最後於二十世紀末之前形成了新世紀運動,從不同風格的建築師代表作品可以見證近代建築史的推展。從一九七九年年至二〇二一年間,四十三位獲獎大師中的有二十三位擁有較名聲顯著的旅館作品,本書在此嚴選了十五位以納入旅館設計的探討。
首先是一九八三年獲獎的華裔美籍建築師貝聿銘,後續還有一九八九年獲獎的美國建築師法蘭克.蓋瑞、一九九五年的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一九九六年的西班牙建築師拉斐爾.莫內歐、一九九九年的英國建築師諾曼.佛斯特、二〇〇〇年的荷蘭建築師雷姆.庫哈斯、二〇〇一年的瑞士建築事務所赫爾佐格與德穆隆、二〇〇四年的英國建築師札哈.哈蒂、二〇〇七年的英國建築師理察.羅傑斯、二〇〇八年的法國建築師讓.努維爾、二〇〇九年的瑞士建築師彼得.尊托、二〇一二年的中國建築師王澍、二〇一三年的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二〇一七年的西班牙建築團隊RCR,以及二〇一九年的日本建築師磯崎新,這些大師讓本書的內容建立起代表性。
這些普立茲克獎大師掛保證的作品,在書中就像是超級巨星登場,展現二十一世紀初旅館設計生態中的革命性變革。
二、普立茲克候選人
這本書除了得獎大師,也涵納以下兩類建築師:未來有機會挑戰普立茲克獎的建築師,如日本的隈研吾、荷蘭的班.范.伯克、美國的丹尼爾.李伯斯金、英國的大衛.齊普菲爾德;以及早已功成名就但就差臨門一腳、常與普立茲克獎擦身而過的老將們,如美國的史蒂芬.霍爾、瑞士的馬里歐.波塔,這些人的設計風格異於常人,有明顯辨識度,在建築史上亦是占有一席之地的風雲人物。
上述提及的建築師皆正值成熟狀態,無論是作為普立茲克獎候選人或已與獎項失之交臂的資深創作者,這些建築師目前主宰整個國際市場,需要光環加持的開發商樂意與他們進行國際合作,建築文化交流與異地突變因此同時發生,造就富含多樣性的地球村現象。
三、主流派建築師
從字面上解讀,主流派建築師就是國際舞台的熟面孔,以豐富資歷取得業主信任,在世界各處攻城掠地,旅人很容易能在旅行中見到其作品身影。當然,這也代表主流建築師事務所的業務量相當驚人,一半以上的普立茲克獎大師都難以望其項背。這些大型建築公司的業務量可觀,設計作品全在控管之下標準化,雖稱不上是革命性創舉,但有專業基礎保證下的優質形式創造,是這類設計能脫穎而出的關鍵。
舉例來說,英國建築事務所阿特金斯以大型工程起家,後轉為設計形態,創業至今幾近百年,其聞名天下知的作品——杜拜帆船飯店成為改變旅館星級史的轉捩點;法國建築師多米尼克.佩羅是法國超高層地標的創造者;義大利國寶級建築師安東尼奧.西特里奧擁有兼具室內設計及傢俱設計的專長;西班牙老將里卡多.波菲爾在眾人以為他退休了的時刻,卻仍創作出城市重要建築,才能再現於江湖。
四、國際新銳搶進
在資訊傳播發達的時代,新銳建築師紛紛展露頭角、站上世界舞台,只要有潛力就能立即被國際看見,其中以中國MAD建築事務所的馬岩松、脫離大都會建築事務所(簡稱OMA)近期才獨立的德國建築師奧雷.舍人竄起速度最快,不僅獲獎無數,還屢屢登上媒體版面,才華有目共睹。另外,亞洲建築師的國際成果也不容小覷:新加坡的兩大建築團隊WOHA及SCDA打破以往東南亞建築師不被國際重視的現象,於近年發展躍升至世界各地;眾人略顯陌生的泰國建築師杜安格特則憑藉其小品建築的現代主義進化版演繹,成為漸漸被國際重視的亞洲建築師;還有在越南出現的地域性建築專家,以「竹建築」在威尼斯建築展展露鋒芒,橫空出世於國際級建築舞台。
五、旅館設計專職
有些建築師原先沒沒無聞,空有絕佳品味卻無機會在國際間發光發熱,他們的才能透過十年磨一劍、深入研究旅館設計常態的融會,賦予經手作品嶄新的設計精神,從此以專精者之姿反覆出現在旅館設計界,以單一建築類型成為專家,相較綜合性建築師更容易取得業主認定的專業形象。國際旅館品牌往往都有御用建築師、室內設計師,長時間配合之下,逐漸累積其獨創的企業形象。
澳大利亞籍建築師凱瑞.希爾、比利時籍建築師卡第爾及印尼籍建築師賈雅.易卜拉欣,這三位設計者為安縵集團及其相關品牌GHM、安嵐奠定完美的基礎,新面孔難以滲透其旅館集團設計團隊。凱悅酒店集團在改與日本室內設計大師杉本貴志團隊「Super Potato Design」及台裔美籍建築師季裕棠合作之後,其企業形象就是兩者賦予的風格靈魂。美國的比爾.班斯利因其不同國際品牌度假旅館的形象創作獲得業界肯定,得以一再推出新作,數量與速度皆異於他人,不要以為這名號不響亮而小看他,其實他被稱為全世界設計最多旅館的設計師。法國設計師菲利浦.史塔克與英國倫敦聖馬丁巷酒店及同集團的品牌桑德森合作,創造出迷幻衝突的新美學,成為二十一世紀初設計旅館的起始關鍵。
六、現代主義導師
在現代主義建築運動發起者柯比意、葛羅匹斯、密斯、萊特、路易斯.康五人之中,影響近代建築師最深的非柯比意莫屬,無論是學術界或是實務界,其作品至今仍受眾人景仰朝聖。旅行途中,欲投宿於這位建築先行者傳教士的精神創作,原本機會渺茫,然而聽聞柯比意設計的拉圖雷特修道院現今將空房開放給旅者投宿,幸運的我得以實地感受現代主義導師的設計美學,同時也決定將它加入這份大師旅館名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