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是戲曲的民族,地方戲劇、戲曲源遠而流廣,劇種豐富,變化相承,迄今不衰;其中大戲劇種有兩三百種,小戲劇種百餘種,偶戲劇種數十種;大戲舞臺藝術高妙而完整,文學價值可與詩詞並觀。時至今日,各種地方戲曲仍舊深入社會各階層,脈動著廣大群眾的心靈,闡發著共同的民族意識、思想、理念和情感。
本書是坊間首次對「地方戲曲」全面論述之著作,內容包羅古今與兩岸,綱目周延而詳備。全書共十三章,完整論述古今地方戲曲之形成與發展徑路、劇目題材與特色、主要腔系及小戲大戲之音樂特色、戲曲與小戲大戲之藝術質性、戲曲與小戲大戲腳色之名義分化及其可注意之現象、大陸重要地方戲曲劇種簡介、臺灣地方戲曲劇種說明,並深入考述臺灣南北管戲曲與歌仔戲之來龍去脈,兼及大陸戲曲改革、戲曲與宗教之關係、歷代偶戲概述、臺灣跨文化戲曲改編劇目等問題之探索。注釋詳明,論述井然,可供學者參考,亦可作初學之津梁。
作者簡介
曾永義
臺灣省臺南縣人。國家文學博士。現任臺灣大學名譽教授、世新大學講座教授、教育部國家講座主持人、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名譽董事長、中央研究院文哲所諮詢委員,並為大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河南大學、廈門大學、北京戲曲學院等十餘所大學之客座教授。曾任胡適講座教授、臺灣大學講座教授、傑出人才獎座教授,亦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密西根大學、史丹佛大學、荷蘭萊頓大學擔任訪問學人,德國魯爾大學、香港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榮獲第三屆金筆獎、第四屆中興文學獎、第七屆國家文藝獎、第二十八屆中山文藝獎,四度榮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教育部國家學術獎、國科會傑出特約研究員獎。著有學術著作《明雜劇概論》、《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俗文學概論》、《說民藝》、《論說戲曲》、《戲曲源流新論》、《戲曲腔調新探》、《戲曲之雅俗、折子、流派》等二十餘種,散文、劇本創作等多種。教學、研究之外,並長年從事民間文學與藝術之維護發揚與研究工作,數十次率團赴歐美亞非列國做文化交流。在臺灣提倡精緻歌仔戲與中國現代歌劇,身體力行,卓有成績。
施德玉
臺灣高雄市人。美國Lindenwood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香港新亞研究所文學博士。現為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專任教授、中華民國國樂學會副理事長。曾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學務長、表演藝術學院院長、琵琶學會理事、民族音樂學會理事。曾主持文建會〈新營竹馬陣研究計畫〉、〈高雄地區車鼓陣調查研究計畫〉與協同主持〈臺南縣車鼓陣調查研究計畫〉。曾榮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甲種研究獎勵、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術論文二等獎和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學術研究獎等。主要著作有:《北曲中可增減曲牌的研究》、《董西廂曲樂之研究》、《中國地方小戲及其音樂之研究》,以及編著《臺南縣車鼓竹馬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