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說明
在中國文學批評領域,李辰冬先生受西洋文學批評理論影響,跨領域廣泛吸收不同的研究方法,深入追究作者的生平、意識,梳理其作品之脈絡,因此創造出了一條嶄新獨特的欣賞大道。本書收錄李辰冬先生十八篇關於文學的論文,除詩歌詞賦、平話小說等作品欣賞分析外,也包涵文學史流變、文學創作方法等,深入淺出,引導讀者跨越與作者因時空隔閡產生的迷霧,真正觸其本心,產生共鳴。
本書內容嚴謹,鉅細靡遺,在學術界好評如潮,歷久不衰。惟既有之銅版鉛字已略顯漫漶;開本及版式,亦已異於現代出版潮流。此次再版,我們放大了開本、字體,重新設計版式,不惟美觀,而且大方。同時將原來之章後注改為當頁注,並修改了舊版的一些訛誤疏漏之處,相信能讓讀者在閱讀時更便利舒適。
三民書局編輯部 謹誌
自序
「意識決定一切」,是我終身研究文學的指標,拙著《文學新論》是如此,《陶淵明評論》是如此,《文學與生活》是如此,這裡所收集的十幾篇論文也是如此。只有發現了作者的意識才可以真正了解作品。
然為什麼稱這裡的十幾篇論文為《文學欣賞的新途徑》呢?因為欣賞與了解不同,了解僅是字面意義的知曉,而欣賞則要透過文字的意義追究出作者的意識而與之共鳴;要與作者的意識起了共鳴始可謂之欣賞。這裡的十幾篇論文,研究對象雖有不同而目標則是一致。追究作者的意識而與之共鳴,前賢似未走過,故稱之為「新」。至於是不是「新」,「新」的是否應該,尚乞讀者指正!
二十年來,我從「意識」的標向研究《詩經》,在《詩經》裡有極大的發現,但在這些篇論文裡隻字不提;因為問題太大,不是短短論文可以談論得了的。在《中國文化與中國文學演變的關係》一篇講演裡所提到的《詩經》,僅僅是我初步作《詩經》研究時所得的結論,與現在所講的《詩經》頗有不同;但為紀念這一階段研究的成果,仍然保存著原來的面目,不予更動;然從此也可知道我們的路途並未走錯,只不過工夫的深淺而已。不久讀者讀到我的關於《詩經》論文時與此處所言不同,恐有所懷疑,故先作此聲明。
一九七○年七月李辰冬自序於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