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莎士比亞曾把詩人、畫家、情人和瘋子列為同一種族,瘋狂就是專一,這便是你要成為畫家遵守的信條。----劉其偉
劉其偉先生身兼工程師、畫家、人類學家、探險家、作家等多種身分,如此精彩的人生閱歷,至今鮮有人及,《樂於藝》一書記錄了他在早年作畫生涯中最富刺激的一段日子。書中這三十五篇散記,以自修知識、畫旅報導、論述評介為主,從這些文章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他對藝術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情。
作者簡介:
劉其偉(一九一二~二○○二)
廣東中山人,日本官立東京鐵道教習學院畢業,曾任中國文化大學、東海大學、中原大學兼任教授,香港東南亞研究所名譽研究員。劉其偉是臺灣知名畫家兼人類學家,一生致力於以藝術推廣其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自然生態保育。著有《現代藝術基本理論》、《抽象藝術造形原理》、《藝術零縑》、《水彩技巧與創作》等書。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本書原為三民文庫121號,是劉其偉先生集結早年自修、畫旅以及論述,為青年一代而寫的文章,希望能帶給青年朋友一些對於技藝學習的情趣。
作者長年浸淫於藝術的創作與文化人類學的研究中,故在本書中不論是對於藝術的作品分析、自身習畫的心得,抑或是文化人類學的探究,皆是作者真誠的人生體會。我們在閱讀的同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於生命的熱情與活力,而這也是我們每一個人在面對生活時所需具備的態度。
今逢再版之際,本書除將內文中的外文譯名作統一的整理外,考慮原先文庫的字體較小,因此重新加以編排,並納入目前廣受讀者青睞的三民叢刊之列,冀望能使本書加惠更多愛好藝術的朋友。
三民書局編輯部謹識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本書原為三民文庫121號,是劉其偉先生集結早年自修、畫旅以及論述,為青年一代而寫的文章,希望能帶給青年朋友一些對於技藝學習的情趣。
作者長年浸淫於藝術的創作與文化人類學的研究中,故在本書中不論是對於藝術的作品分析、自身習畫的心得,抑或是文化人類學的探究,皆是作者真誠的人生體會。我們在閱讀的同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於生命的熱情與活力,而這也是我們每一個人在面對生活時所需具備的態度。
今逢再版之際,本書除將內文中的外文譯名作統一的整理外,考慮原先文庫的字體較小,因此重新加以編排,並納...
章節試閱
怎樣成為一個畫家
在課堂,或從讀者給我的來信中,常常向我提出一個類似的問題—怎樣才能把畫畫好?
無疑地,才子無多,如果要把畫畫好,正如天下沒有一件事,無一不是經過千錘百煉,下一番苦功才能得來。
學畫水彩,讓我先強調一個概念,就是繪畫之中,水彩著實易學難精,最令人心灰意冷。多年之中,我看到同學跨出了校門,或畫友們過了一段歲月,中途卻步者就不知有多少。
學習水彩,在「入門」時期要比油畫難得多,往往一經下筆,其顯色之齷齪,真有令人不敢回頭。可是一幅水彩的成功,猶比做人。如你要有抱負,要看自己是否立下了決心。一件事情的成敗,全由自己塑造出來。
尤其是學藝術—繪畫與音樂,你該盡一切可能,首先學習「專心」;如你真正期望把畫畫好,除了養成這個習慣外,實別無他途。
養成專心的習慣,最好的開端,便是撇開無益的交遊,孤獨自處。版畫家秦松曾經說過一句非常感人的話:「唯有在寂寞中完成的創作,才是真實的藝術。……藝術生於寂寞,而死於浮華。」即藝術家寧肯忍耐一生寂寞,不就一時浮華,才能踏入藝術的「真境」。
在寂寞中,你便可以經常專心作畫。除了默默不停練習而外,也得要有學養,以為輔助知識。
閱讀書籍,首先不可距主題太遠,必須把握問題的中心。開始之前,最好準備一冊厚厚的筆記本,遇到值得記錄的章節,立刻將它摘下來。筆記的好處,不僅是經過自己一次手寫,可以易於查考或記憶,且可藉以觸類旁通,啟發新知,這是讀書唯一有效,和養成好習慣的方法。
自己有了「系統性」的筆記以後,進一步便可以廣泛地追尋你的理想,涉獵和藝術關連的各種科目和試驗創作。
一幅成功的作品,大都從「思想」中創造出來。因為一幅最高貴的作品,給予觀眾的「美」,不是甚麼名勝之類的作品,即亦構圖、設色,猶為餘事;其最難能可貴者,實予人以一種難以言傳,只能神會的雅淡與空靈。
繪畫中的實際和理論,或技巧與精神,是必相輔而行;如果你要把生命賦予在你作品之中,它的力量,唯有從讀書中才能陶冶出來。
在你學畫的茁壯時期,創作的思維雖可自由,但生活的戒條卻要遵守,自律就是獲取觀眾,尊重你的作品最先要求。
記憶莎士比亞曾把詩人、畫家、情人和瘋子列為同一種族,瘋狂就是專一,這便是你要成為畫家遵守的信條。
(原刊五十七年九月號《自由青年》)
畫家的全能時代
今日社會不論任何一門行業都是專業化,各幹各的一行;可是在中世紀,三百六十行的行業,幾乎全盤集中在畫家的一身。
即使在文藝復興期,上自偉大藝術家如達文西,下至不見經傳的畫匠,都是從過師匠,從師匠那裡學習五花八門的技能,然後社會才能承認他是個畫家。
在中世紀的這種師徒制度下,一般習藝的人從十多歲便離鄉背井,獨自跑到城市,跟隨師匠學習,如是學習了三五年修業完畢以後,從此一城市又跑到另一城市,好比我們今日求學一樣,多方涉獵。
古時,這個學習時期叫「遍歷時代」,跟從每一位師匠學習一種技能,就不知要跑遍了多少地方。最後當他學成,必須把自己的作品先送到聖路加工會(St. Luke Union)—一個畫師的組合,經過工會的審查,認為作品夠得上水準,而且承認他是一名組員,而後才能藉繪畫為生,或自設工房。古時的工房,就是今天的畫室。
達文西(1452~1519)十八歲開始進工房做學徒,學習的不僅是繪畫,其他如建築、數學、天文、鍛冶、銀器以至鑲工,都在學習之列。自從他被工會承認為組合中的一員,他便向宮廷自薦,為貴族設計建築、雕刻和繪畫。而建築和繪畫,早在中世紀已是一種綜合藝術,其情形和今世的包浩斯(Bauhaus)教育制度相似。
造形的祕密
在師徒制度的時代中,師匠在作畫上許多造形祕密,只有最得意的門生,才傳授給他們。
杜利亞(Albrecht Dürer, 1471~1528)是德意志在文藝復興期一個巨匠,傳說他有一次前往意大利覲見女皇,陪座的畫家們曾要求他公開他的一本筆記簿—有關構圖的比例;由此可知數學或理論,當時是畫家們最高的祕密。
類似這種例子的人不僅限於杜利亞,譬如達文西的師匠威咯可,即在中世紀末葉的時候,能以畫師身分而享有選修數學特權者,並無幾人。由於繪畫和建築有密切的關連,故數學對藝術之重要,一如今日之工程學識。數學在當時有似煉金術,如果學徒不是師匠特別賞識,是不能輕易繼承這門學問的。
關於畫家和妻子還有一段逸事,當烏茲羅躺在寢蓆,欣賞他自己的一幅作品,曾自言自語地讚嘆著:「遠近法是多麼美妙的東西啊!」這句話竟使坐在旁邊的妻子聽了妒火中燒。比例、造形和測量術,在中世紀時是屬於畫師們的最高祕密,畫師們傾其畢生的精力去發現這些定理,其苦心不亞於科學家的知物窮理的精神。
聖路加組合
根據典籍的記載,早在十一世紀時期,意大利已開始有同業工會。迨至中世紀時期,不只是藝術家,其他許多職業也有類似的組織。
藝術家們為甚用聖路加做組合的名字,原因是當日繪畫和雕刻多屬於宗教,尤以聖母像最多,而《聖經》之中描寫聖母乃以《聖路加福音》最詳,畫師們都是根據它的故事作畫,故用聖路加做工會的稱呼。
《聖經》中記載,聖路加是一個醫生;但在中世紀文學中則說他是一個畫師。人們相信聖路加的畫好比十字架,它具有降魔、消災、辟邪和祈福的力量,而且確實發生過這些奇蹟。由於聖路加的事蹟,當日人們便視醫師和畫師為同一職業。因此在聖路加的組員中,包納著畫師、石匠、醫師和藥劑師各種人物,甚至繪畫的顏料也視同藥物,要到藥材店裡才能買到顏料和畫筆。
人們相信繪畫的神力可以驅除瘟疫的觀念,此不僅限於歐洲,其實我國民間以符咒化灰作為治病(符咒也可以視同繪畫之一),溯源至古。如果從史前的洞窟繪畫中,還可以看到畫師和巫師可能是同一人物。
宗教是從古代的咒術演變而來,而藝術又是基於宗教思想而發展,因此,部分學者堅信巫師就是畫師。
畫師的尊稱
中世紀的畫家們,都是出身於修道院的學校,因此許多僧侶都是神學者兼畫家。畫師的工作除了為《聖經》繪製插圖外,還學習科學、建築、教育、農業以至於經商等種種技能。故凡畫師,也就是建築師或科學家。
迨至中世紀末葉,由於封建制度的嬗變,社會漸次進入另一個嶄新的階段;而藝術的工作,也由僧侶轉入民間,這些民間畫師,為了求生,最初是由一個城市轉移到另一城市,慢慢地則由一國跑到另一國,而成為一種漂泊的藝人。
這個時期的畫師,專事教堂的設計和裝飾,精通數學和石工。以前保持的「藝術祕密」,這時也公之於世而成當時的「建築術」。這些偉大的科學者—畫師,大多數都從雕刻出身,因此「石工師」(Minster Stonemason)的一個名詞,便是中世紀的最高尊稱。
後 話
原始時代兼做巫師的畫人,由於文明的進展,自然不會再存在;古代兼做工匠的畫師,由於工業革命的專業化,不得不放棄過去的兼職。畫師由狹窄的僧侶門戶擴展至民間,教育也由師徒制度而變為學校,可是,不管時代如何地演變,而階級與階級之間,或者科學和科學之間,它的精神和知識還是永遠關連而貫通著的。
(原刊《藝粹》一卷十期)
怎樣欣賞水彩畫
繪畫之中,如果以油畫譬作一部長篇小說,那麼,水彩畫該是一篇雋永的散文或者一首詩歌。
水彩這部門,過去許多人認為是繪畫入門的一種習作,或者是油畫的底稿。其實水彩畫在歐洲,早已獨樹一幟。水彩的繪畫和油畫不同,它的特性是具有明快幽遠之美,最能予人以輕快和潤澤的感覺;它不會將色像隱晦在表面而顯出不自然的毛病,對於人們,確富有快慰和希望性。
水彩的用具雖甚便捷而普遍,可是技巧在繪畫中卻是最難。它和國畫相似,下筆以後便沒法重加修改,同時它的作畫程序,往往受著時間、季節和氣溫的變化而受莫大的影響。故水彩畫要比其他繪畫困難得多。
水彩畫雖發展於英國,但今日的水彩,則包括著中國、印度和比利時的繪畫技巧。較古的水彩畫可以追溯到十五世紀以前,文藝復興初期希臘和羅馬的蠟畫、鮮畫和膠彩。蠟畫所用的原質好似一種蟲蠟和樹膠,溶化後和入顏料,乘其熱時作畫。
鮮畫是在石壁上先塗上了一層石灰和細砂,再調合一種漆泥作襯底,然後再用石灰和以顏料,趁未乾涸時作畫。這種繪畫的遺跡,今日在邦貝的廢墟中還可以看到。
最初的膠彩繪畫,是以無花果樹膠、蛋白和顏料為媒劑,續經數百年逐漸改進,直至十八世紀的末葉,才自英國放出了一道光芒,成為今日的水彩。最近數十年間,由於煤焦工業的發達,色相的種類,已及百餘種之多。
近代的水彩畫,略可分為「透明性水彩」和「不透明水彩」,這兩種水彩,都可以畫在畫紙,或畫於專用於水彩的畫布和石膏板上,水彩除了用畫筆而外,也可以用畫刀和竹枝,我國藍蔭鼎,就用蔗渣來畫竹樹。
水彩的技巧繁多,在顏料中加入小量的爽身粉,可使畫面在乾涸後產生龜裂的花紋。在紙上塗上漿糊,可使顯色發生斑漬。如果在水中加少許酒精或甘油,可以產生極奇妙的效果。有些畫家用煙燻黑,有些用橡泥留白,有些用油霧噴在著色的紙面上,甚至有些用香來燒,方法之多,不勝枚舉。因此水彩的技巧,是繪畫中變化最多的一門。
欣賞一幅水彩畫,我們必需最先習得一些基本知識,它猶似欣賞一支交響曲,同樣地要從樂器、故事和時代的背景研究起,有了理解,然後傾聽起來,才能領悟它的內容一樣。
我們今日對繪畫的理念,完全和音樂與詩歌同義,譬如音樂中有拍子、音量和時間三種要素,但繪畫的形成,則有韻律、色相和空間。即音樂的韻律係用時間劃分,繪畫的韻律則用空間來表示。在藝術理論中,繪畫和音樂、舞蹈以至詩歌,許多地方都是相通。
在美術史中,權宜上我們將繪畫劃分為「古典繪畫」和「近代繪畫」兩大類,一百年前的印象派,即在一八六三年以前的繪畫,叫它做古典繪畫,印象派以後的繪畫叫它做近代繪畫。
古典繪畫對於自然的觀摩,係以畫家們「所知」或自「經驗」所得的世界,浮泛地將對象的外形表現出來,結果乃有透視、確切的輪廓、明暗的烘托和具有優雅而嚴肅的主題,他們的描寫,是屬於自然的模倣。
現代繪畫則反之,即近代的畫家們,大多數是在企圖擺脫前人模倣外表的束縛,而隨著作者自身的靈感,作個性的發揮,所謂具有思想的自由和視感上的自由,藉以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因是現代繪畫給予觀眾的不是「知識」,而是「喚起共鳴」,即予欣賞者以刺戟,使人人由於激賞而產生生命。
而且,百年以前的畫家,他們生長在農業的時代,生活較現在安定,同時又為宗教和貴族們繪畫,因此生活也都由宗教或宮廷予以維持。可是現代畫家就和從前不同,我們是生長在工業時代,畫家們必須配合工業環境的要求而謀生,同時也要為人類提高生活方式,因是一切繪畫的題材,也比昔日複雜。
今日的繪畫,它牽連的學科也比昔日為廣;舉凡哲學、心理以至於物理和化學,也都成為今日繪畫的基本學問。由於現代繪畫牽涉各種學科太廣,這不僅使畫家們在創作上發生了磨折,即觀眾在欣賞上,也同樣地發生很大的困難。
現代繪畫之中,略可分為兩大主流,即「抽象繪畫」和「超現實繪畫」兩種。
抽象繪畫是從大自然的形象或從自己的經驗中而來,而超現實繪畫則否,它完全是由作者下意識靈魂深處所起的一種反應,從新發掘出來,再以具體的形象畫成的一種呈現。因此,他們在性格方面的表現,遠較抽象畫家們所表現者為強烈。
抽象畫之中,又可分為「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兩種。合理的抽象畫,在作畫上的造形是有科學上的根據和分析的,它供觀賞而外,還可以作為工業設計和建築雛型之用,即使不懂的人,有時還可猜出作者作畫的畫因。但是非合理抽象畫則是作者描寫內心的情緒,他並不是從自然界對象的感受而來,因是很難令欣賞者看出他的主題。不過,這種畫完全是屬於直觀,欣賞者只要在直覺上感到舒適和美感就是了,而非叫觀賞者追求所畫的是甚麼。
現代繪畫的派別很多,且正在隨追著時代而日新月異。欣賞者對於同樣的一件藝術品,在五十年前,認為是醜惡荒謬的東西,到了五十年後,也許很自然地欣然接受,再過了五十年下一代可能把它懸在藝術之宮奉為經典,及至再過百年,第三代恐怕要唾之為古董也說不一定。一部藝術史就是這種好惡的交替著。
為了要使讀者了解近代藝術,即寫數部鉅著也難以說明。我願讀者如果要欣賞近代的繪畫,最好用你直覺去體驗,不要用你的理性去了解它;有了經驗,自然會領悟。
藝術的欣賞等於生命的再經驗,畫家將他對生命的感受用色彩和點、線、面保存在畫面上,讓欣賞者透過這些媒介再經驗到他原來的那種感受。故這種媒介的效用成功與否,乃視觀賞者感受的能力程度而定。
畫家的工作和欣賞者的工作恰恰相反,即畫家將性靈的經驗變為物質的符號,而觀賞者將物質的符號還原為性靈的經驗。因此,你必須用直覺去欣賞它;而直覺的世界又是開始於常識世界的邊境。故凡畫家的背景、技巧的說明、創作的動機等,如果讀者對他們這些形式的秩序、創作的原則加以研究的話,則今天的水彩畫,自然容易體會和欣賞的。
(原刊五十二年二月號《中學生》八五期)
怎樣成為一個畫家
在課堂,或從讀者給我的來信中,常常向我提出一個類似的問題—怎樣才能把畫畫好?
無疑地,才子無多,如果要把畫畫好,正如天下沒有一件事,無一不是經過千錘百煉,下一番苦功才能得來。
學畫水彩,讓我先強調一個概念,就是繪畫之中,水彩著實易學難精,最令人心灰意冷。多年之中,我看到同學跨出了校門,或畫友們過了一段歲月,中途卻步者就不知有多少。
學習水彩,在「入門」時期要比油畫難得多,往往一經下筆,其顯色之齷齪,真有令人不敢回頭。可是一幅水彩的成功,猶比做人。如你要有抱負,要看自己是否立下了...
作者序
大前年,三民書局總編輯劉振強兄,要我給三民文庫寫一部「寓樂於藝」的文章。
我頓憶,從早年起曾經給《美術雜誌》、《大學生活》、《新文藝》、《皇冠》以及各報章副刊,寫過了不少類似的文字,因此今天統統把它檢出來,重讀了一遍,其中不少篇幅,都是我近十數年來,學習技藝的經驗和散記。因此把自己最喜歡的部分挑選出來,配上一些插圖,輯成這本習藝散記,就用「樂於藝」做書名。
本書內容包括有自修、畫旅、論述等文字,其中大部文意膚淺,不值得大方一笑,但這原為青年一代而寫的,聊以付梓,作為一種課外讀物,讓它帶給他們一些對技藝學習的情趣。
在這裡,我要特別感謝徐訏和何恭上兩兄為我寫序,使這書增添無比光彩;同時還要向振強兄致謝,如果不是他給我打氣,這本稿子恐怕再過十年也整理不出來。
劉其偉 五十九年深秋
大前年,三民書局總編輯劉振強兄,要我給三民文庫寫一部「寓樂於藝」的文章。
我頓憶,從早年起曾經給《美術雜誌》、《大學生活》、《新文藝》、《皇冠》以及各報章副刊,寫過了不少類似的文字,因此今天統統把它檢出來,重讀了一遍,其中不少篇幅,都是我近十數年來,學習技藝的經驗和散記。因此把自己最喜歡的部分挑選出來,配上一些插圖,輯成這本習藝散記,就用「樂於藝」做書名。
本書內容包括有自修、畫旅、論述等文字,其中大部文意膚淺,不值得大方一笑,但這原為青年一代而寫的,聊以付梓,作為一種課外讀物,讓它帶給他們一些...
目錄
再版說明
樂於藝序/徐 訏
序/何恭上
著者的話
怎樣成為一個畫家 1
畫家的全能時代 4
怎樣欣賞水彩畫 9
略談現代繪畫 15
戰火中的越南畫壇 24
越南近代藝術和畫家 29
倭奴的藝術 33
排灣原始藝術 37
印度的繪畫 46
我學水彩畫的經過 53
水彩技巧的祕密 57
近二十年來的臺灣畫壇 63
臺灣紀獵 69
論中西藝術特質 77
印象主義繪畫分析 86
美術設計教育在臺灣 93
談機能主義的設計 99
工業與藝術 104
科學與繪畫思潮之演進 111
繪畫教學的抉擇 120
關於原始藝術 124
杜氏繪畫評分法 139
文身的藝術 144
原始民族面具及其源始 150
原始藝術思想及於現代藝術的影響 159
所羅門群島土著藝術 164
東南亞及印度洋群島原始藝術 168
太平洋群島原始藝術 173
非洲原始藝術 181
北太平洋及美洲原始藝術 187
怎樣了解現代藝術 192
從繪畫新觀念談張杰的水彩 198
美育的新開拓 201
甘於冷落與孤寂──作畫二十年之感受 203
抒情繪畫的游離境界 210
再版說明
樂於藝序/徐 訏
序/何恭上
著者的話
怎樣成為一個畫家 1
畫家的全能時代 4
怎樣欣賞水彩畫 9
略談現代繪畫 15
戰火中的越南畫壇 24
越南近代藝術和畫家 29
倭奴的藝術 33
排灣原始藝術 37
印度的繪畫 46
我學水彩畫的經過 53
水彩技巧的祕密 57
近二十年來的臺灣畫壇 63
臺灣紀獵 69
論中西藝術特質 77
印象主義繪畫分析 86
美術設計教育在臺灣 93
談機能主義的設計 99
工業與藝術 104
科學與繪畫思潮之演進 111
繪畫教學的抉擇 120
關於原始藝術 124
杜氏繪畫評分法 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