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人生下半場即將到來,開始準備沒?
這本書能夠問世,首先要感謝的是三民書局。
《人生下半場的幸福劇本》出版一年左右,臺灣開始討論起老年貧窮問題,我也讀了不少資料,赫然發現大多都是外國的資訊,沒有關於臺灣本土的討論。
於是我便寫信給編輯,聊起這個構想,我說,我們應該做一本屬於臺灣的老後貧窮專書,很快的得到了肯定的答覆,於是我便開始著手收集資料。愈讀資料愈覺得此一問題十分嚴峻,而且遠比我們熟知的日本社會還要嚴重,讓我不得不加緊腳步,希望趕快將這本書稿寫出來。
執筆的過程中發現許多讓人憂心的現象,像是臺灣對低收入戶的認定標準太過嚴苛,年金、長照與健保制度的搖搖欲墜,都不利即將進入熟年的人士的生存規劃,既有社會安全網崩垮得很嚴重,新的卻遲遲無法建立。
另外,長期承受低薪的勞工,景氣停滯造成的窮忙族、啃老族,為了照護雙親而離開職場的流沙中年,乃至原本就不受主流社會重視的外籍配偶,都是潛在的老後貧窮預備軍,牽連上千萬人的老後生活該怎麼辦?
從既有的公共政策制度仍找不到解方,投資理財也不一定能賺取優渥報酬,多數人勤勤懇懇過日子,只求安穩養老,本書就是為了這樣的朋友而寫。
熟年生活要過得好,最重要的是認知心態的重新調整,好比說放下腦中既定的退休觀念,不要想著到六十歲就不再工作,也不要覺得熟年期還要工作很可憐。能夠工作是一種福氣,不但能繼續對社會有貢獻還能夠創造持續性收入。持續性收入的有無對熟年生活的影響至關重大。過往的退休投資理財建議說穿了不就是為了創造一個不用工作但仍可以持續有現金流入的財務系統?但是那樣系統的打造需要龐大的資金作為後盾,沒有如此資金實力的人,何不乾脆讓自己維持在能夠繼續工作的身心狀態呢?
幫自己規劃一份熟年期也可以做得輕鬆愉快的工作。工作強度跟收入都可以減緩,不足的部分再以過往的財務規劃或政府年金補足,將能有效緩解熟年生活的財務壓力。此外,擁有持續性的收入和規律的肉體勞動,不但心情上較為安穩,身體也因為有在勞動而處於相對健康的狀態。
本書除了談投資理財建議,也從個人健康管理、老後社群的打造入手,希望更多朋友建立一個真正適合自己的熟年期生活方案,避開老後貧窮的不幸。
王乾任
前言
快速老化的臺灣,無人奉養的熟年世代
和許多人的刻板印象不同,全世界人口高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不是我們熟悉的日本,而是臺灣。
一九九三年,臺灣正式進入聯合國定義的高齡化社會,六十五歲以上高齡人口突破七%。二○一八年,高齡人口成長將超過一倍,來到十四%,邁入高齡社會(aged society)。二○二五年的臺灣,高齡人口將達二十%,進入超高齡社會(super aged society)之外,還將趕過日本,成為全球最老的地區。而且,臺灣的人口高齡化還沒結束,預計到二○六○年,臺灣的高齡人口將達三十九‧四%,爾後每二‧五人當中就有一個高齡者。
日本的高齡人口從十%增加到二十%,花了二十四年;瑞典、丹麥、德國、瑞士、荷蘭、芬蘭等國,花了五十至八十年的時間,才從十%走到二十%。
猜猜臺灣得花幾年?
比日本少兩年,只要二十二年。
臺灣只是比日本晚一點進入高齡化社會,不代表高齡化的速度比日本慢。如果連日本這樣一個從一九七○年代就積極為高齡化社會備戰,推出國民年金、長照計畫等老後生活照護的社會安全網的國家,都免不了捉襟見肘,很難想像未來的臺灣進入超高齡社會時,會是怎麼樣的一幅光景?
到了二○一七年的今天,臺灣還沒有辦法完善的運作長照政策,年金計畫也被看衰,註定會破產。
面對人口結構快速轉型,臺灣的社會基礎建設若再不趕快調整,恐怕無法承受高齡人口快速成長,將承受許多衝擊,激增的老後貧窮人口恐怕就是一個必須面對的殘酷現實。
以目前臺灣最熱議的一個議題來比喻,未來的臺灣社會,就算把公車或捷運座位全都設成博愛座,也不夠高齡者使用,還得有很多高齡者站著。這些站著的高齡者未必是最不需要座位的,只是無奈分不到位置。
至於想靠提升生育率解決高齡化問題,恐怕已經來不及。臺灣已經歷了至少二十年的少子化趨勢,生育人數逐年下滑,不足以支撐人口均衡,未來臺灣的青壯年人口只會愈來愈少。
根據行政院國發會的資料顯示,臺灣青壯年人口(十五歲至六十四歲)撫養高齡人口(六十五歲以上)的比率愈來愈低,一九九○年是十‧三比一、二○一六年是五‧六比一、預估二○四○年會降到二比一。
二○四○年,臺灣第二波嬰兒潮(民國六十五年、一九七六年出生)也將邁入六十五歲大關,約莫有七百○二‧九萬人成為高齡人口。
二○六○年,臺灣高齡人口將衝上三十九‧四%,進入超高齡社會,街上滿是高齡者,年輕人越來越少。
無庸置疑的是,臺灣社會正在走向高齡化。
而需要照顧的中高齡世代人口卻日漸增加,人手不足,導致生產力衰退和熟年生活日常照護的力不從心,將會延伸出許多社會問題。
近年來的介護殺人,子女無力照護長期臥病在床的年邁父母而殺了父母的悲劇,時有所聞,如果臺灣社會的安全網建立不起來,恐怕這類弒親悲劇未來只會日漸增加。
而如果臺灣的社會制度和人心觀念再不趕快調整,不有效引進移民來補充青壯年勞動力人口,創造經濟產值、提升稅收,不趕快改革一定會破產的年金計畫,不強化長照等老後生活照護所需的社會安全網,未來臺灣恐怕會出現大批無人照護的孤獨老人和收入無法應付開銷的貧窮老人。
最重要的是,四、五○歲的人已經走到人生中場,自己要為自己的老後生活好好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