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粥,可能是都會男女的時髦夜點,也可能是異國遊子的依依鄉愁;可以讓窮人裹腹、豪門鬥富,也可以是文人的清雅珍味、養生良品。一碗粥裡面有多少的歷史?喝粥,純粹是為口腹之慾,或是文化的投射?
本書談粥的歷史,主要談的是與這種食物有關的文化現象。作為個案研究的主題,粥這樣的食物,很可以反映我們身處的文化中人們與食物的互動關係。從糧食的種類到粒實的烹調,再到食物形象的賦予,歷史上的粥,從來就不是一碗水米混融而已。粥的歷史,包涵的是人們的生活經驗、心態情感,甚至是對健康生命的護衛與渴求。粥的本體是無情之物,但它碰上的卻是有情之人,而屬於粥的文化則正在這場遇合中現身。
作者簡介:
陳元朋 ,1968年生,臺北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講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現為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著有《兩宋的尚醫士人與儒醫──兼論其在金元的流變》、〈唐宋食療概念與行為之傳衍──以《千金‧食治》為核心的觀察〉、〈身體與花紋──唐宋社會的文身風尚初探〉等。
目錄
文明叢書序
自序
前言――從「早餐Bar」開始的飲食習慣文化探索
西元2001年臺灣的「吃粥商業」
臺北市復興南路的清粥小菜
加盟經營的「食神廣東粥」和「源士林廣東粥」
臺南市的「阿憨鹹粥」和「阿堂鹹粥」
桃園市大興西路上的「鴻記養生粥」
「光泉」與「美極」的「速食粥」
粥的起源――從榖類的粒食辦法談起
考古出土的穀物種類
包在硬榖裡的食物
「炊具」與「用水煮的食物」
一種食品、多種形象
「農家衣食,甚是艱難」――粥的貧苦形象
「粥美嚐新米、袍溫換故綿」――富人碗裡的粥
「此味清切」――粥的清雅形象
吃粥與養生
本草典籍中的米榖品類
早期使用米榖品類的方劑
「粥能益人,老年尤宜」――清代曹庭棟的《粥譜》
粥的食療譜系
結語――作為歷史研究的飲食課題
文明叢書序
自序
前言――從「早餐Bar」開始的飲食習慣文化探索
西元2001年臺灣的「吃粥商業」
臺北市復興南路的清粥小菜
加盟經營的「食神廣東粥」和「源士林廣東粥」
臺南市的「阿憨鹹粥」和「阿堂鹹粥」
桃園市大興西路上的「鴻記養生粥」
「光泉」與「美極」的「速食粥」
粥的起源――從榖類的粒食辦法談起
考古出土的穀物種類
包在硬榖裡的食物
「炊具」與「用水煮的食物」
一種食品、多種形象
「農家衣食,甚是艱難」――粥的貧苦形象
「粥美嚐新米、袍溫換故綿」――富人碗裡的粥
「此味清切」――粥的清雅形象
吃粥與養生
本草典籍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