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上、下二冊,依十五國風,小雅、大雅,周、魯、商三頌順序排列。各單位之前,冠以扼要之說明;各篇篇名之後,先作小序性之簡介;各章原文之後,加以注釋,採集解態度,不拘一家之說,可直解者多採直解,就各篇本文探求其本義,並力求簡明,不作詳細之考證,實為輕鬆一窺《詩經》堂奧的最佳讀本。此外,特別搜羅自漢以來歷代學者之評析,附錄中更有珍貴的詩經地圖、星象、動植物、器物、衣冠等圖片,不僅使讀者對《詩經》有更深入的理解與欣賞,也是研究《詩經》不可或缺的工具書。
作者簡介:
裴普賢(1921-2017)
本名裴溥言,山東諸城人。國立女子師範學院文學士。曾任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所教授、菲律賓中正學院教授,並兼任國立中山大學、東吳大學教授。一九九一年退休後寓居美國,開班為僑胞義務講授《詩經》、《左傳》、《史記》等課程。著有《詩經研讀指導》、《詩經相同句及其影響》、《詩經評註讀本》、《溥言雜憶》、《詩詞曲疊句欣賞研究》等;譯有《泰戈爾詩.橫渡集》。與其夫糜文開合著有《詩經欣賞與研究》一至四集、《中國文學欣賞》;合譯者有《泰戈爾詩集.園丁集》、《泰戈爾小說戲劇集》、《鬥雞的故事》等。
作者序
敘例
一、本書係供大學中文系《詩經》課採作教本或知識青年自修而撰,將三百零五篇之本文加以注釋外,並特搜羅自漢以來歷代學者之評析附入,俾得對《詩經》有更深之理解與欣賞,故定名為「詩經評註讀本」。
二、《詩經》本文依十五國風、小雅、大雅,周、魯、商三頌順序排列,各單位之前,冠以扼要之說明。各篇篇名之後,先作小序性之簡介。然後於各章原文之後,加以注釋。注釋之後,附以歷代學者之評析。篇末並加一篇之總評。
三、本書不拘一家之說。其可直解者,多採直解法,就各篇本文探求其本義。其另有背景,直解不足達意,須曲解始有得者,則採曲解法,〈魏風‧碩鼠〉、〈豳風‧鴟鴞〉即其例。其有兩說均有得者,則兼述之。
四、本書採集解態度,注釋力求簡明,不作詳細之考證,遇有特別考證,則註明其出處。
五、古韻之學,至今雖已昌明,然亦僅能知其字所隸之韻部,難於一一確讀其本音。外子糜文開與鄙人合著之《詩經欣賞與研究》,至第三冊始於各篇後加標古韻,其一二冊各篇所缺,擬於第四冊彙補。讀者反映,謂標韻於初學仍少實用價值,本書從略,以省篇幅。
六、賦比興為《詩經》三緯,解《詩》者或逐章標明。朱熹《詩集傳》云:「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王應麟《困學紀聞》引李仲蒙語則謂:「敘物以言情謂之賦,情盡物也;索物以託情謂之比,情附物也;觸物以起情謂之興,物動情也。」朱述方法,李闡情物關係,各得其要,而施於各篇卻往往比興難辨。且各家對一篇見解不同,則所定三緯亦或異。故清代以來,多主不標三緯者,今從之。僅於各篇章後引各家評析中,間或涉及。
七、舊說國風大小雅有正變美刺之別,十五國風以二南二十五篇為正,自〈邶〉以下為變風。小雅以〈鹿鳴〉至〈菁菁者莪〉十六篇為正,自〈六月〉以下為變小雅。大雅以〈文王〉至〈卷阿〉十八篇為正,自〈民勞〉以下為變大雅。正風正雅有美無刺,變風變雅則刺多美少。今不受此限制,惟評析中所引涉及正變之語照錄。
八、古代動植器物,地域方位等,難用文字說明者,採集圖片附錄書末;至所採錄學者評析,亦僅書其姓名,並另編引用歷代
敘例
一、本書係供大學中文系《詩經》課採作教本或知識青年自修而撰,將三百零五篇之本文加以注釋外,並特搜羅自漢以來歷代學者之評析附入,俾得對《詩經》有更深之理解與欣賞,故定名為「詩經評註讀本」。
二、《詩經》本文依十五國風、小雅、大雅,周、魯、商三頌順序排列,各單位之前,冠以扼要之說明。各篇篇名之後,先作小序性之簡介。然後於各章原文之後,加以注釋。注釋之後,附以歷代學者之評析。篇末並加一篇之總評。
三、本書不拘一家之說。其可直解者,多採直解法,就各篇本文探求其本義。其另有背景,直解不足達意,須曲解始有...
目錄
下冊
小雅
鹿鳴之什
南有嘉魚之什
鴻雁之什
節南山之什
谷風之什
甫田之什
魚藻之什
大雅
文王之什
生民之什
蕩之什
周頌
清廟之什
臣工之什
閔予小子之什
魯頌
商頌
附錄
詩經圖片
評析引用歷代學者名錄
下冊
小雅
鹿鳴之什
南有嘉魚之什
鴻雁之什
節南山之什
谷風之什
甫田之什
魚藻之什
大雅
文王之什
生民之什
蕩之什
周頌
清廟之什
臣工之什
閔予小子之什
魯頌
商頌
附錄
詩經圖片
評析引用歷代學者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