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經過時間的沉澱,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一直藉藉無甚大名的《鶡冠子》,其實也是先秦一部重要的子書,是戰國以迄秦漢之際黃老之學的重要代表作。但長久以來,礙於其真偽的迷霧,傳世之本既罕,注解之作亦少,近世之作,惟黃懷信先生《鶡冠子彙校集注》本影響最大。但黃氏之作係純學術研究著作,對於青年學生和廣大傳統文化愛好者而言未免臺階略高。若從三民書局「希望藉由文字障礙的掃除,幫助有心的讀者,打開禁錮於古老話語中的豐沛寶藏」的衷懷出發,則當前能熔鑄前說,以期普及學術的《鶡冠子》校注之作實在有些寥若晨星。而且黃氏之書撰成已有十餘年,十餘年間,出土文獻的整理、黃老之學的研究新成果繁華如錦,此前關於《鶡冠子》書中一些內容的理解自也有再探討之可能。這兩者,就是本書撰注的緣起。
然而知易行難,眼高手低,著手撰寫此書前,《鶡冠子》我也研讀過數遍,對它的印象就如同當前一些研究成果中所說的那樣,係黃老之說,雜糅了陰陽、儒、名、法等諸家思想。此書的理論特質就是以道為本,以法為用,故而又可稱之為道法之學。當時也只構想,落筆盡量審慎求是,如能嘗試把近些年來關於黃老的研究成果和我個人學習心得融入進去,也可以算略有創新,不負書局所托。
然而當上卷校注完成後,我就已意識到此前的輕忽。而當我完成全書校注之後,我已意識到現在黃老之學的研究,還是過多受制於此前關於黃老道家經典論述的成見,至少僅就《鶡冠子》本書來講,已經很難再用傳統「道+法」這樣的邏輯結構來形容它。《鶡冠子》中所講的道,與其說還是之前道家純粹的「道可道,非常道」的空靈之物,毋寧說已更多變成為由法象天地抽繹而成的數字化術算之法的具體之實;《鶡冠子》中所講的法,雖確雜有不少刑名之說,但更多的則是〈王鈇〉篇中所說的「不改更始逾新之道」,是不可變易的先王之制,是先王象天法地的數術之學。李學勤先生當年說《鶡冠子》是「與陰陽術數進一步密切結合」,這個話,我認為至今仍未受到真正的重視。我甚至有個感覺,不僅是《鶡冠子》,甚而整個黃老之學,我們似乎都有些輕視其中陰陽數術的比重了。而且這一特徵在已出土黃老文獻當中,也是卓然可見的。當然,我這個說法還停留在個人觀感上,尚需梳理考證,目前未可坐實,但於《鶡冠子》一書來說,我還是有這個認識和自信的。之所以要在序言裏寫出來,就是希望讀者能明乎此,然後可以深讀此書。此外,限於所學尚淺,難免掛一漏萬,書中黃葦白茅、空疏不學之處所在多有,誠請方家批評指正。
最後,此書之能夠順利告成,最根本還是得力於三民書局同仁的傾心相知與辛苦付出,在此奉上我真摯的謝意。本書校注翻譯過程中,借鑒了古今諸家注疏以及相關研究領域前輩們的成果,在此一併致謝。
趙鵬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