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才作家張秀亞寫作課──
曾經激盪過無數文藝青年心扉的張秀亞教授,以其全才之筆,將她對寫作技巧的分析、我國文學優美傳統的闡釋,化作篇篇斐然文章。不僅在文學藝術上有著深刻的見解,抒情寫景更是詞情清美、意境高遠,體現出對人世細節異常敏銳的洞察,堪是創作者提燈引路之絕佳讀本。
|美好推薦|
攝影作家|蔡傑曦
作家|Kaoru阿嚕 阿飛 知日謙 彼岸的鹿 黃繭 游知牧 溫如生
|系列緣起|
當代臺灣女性創作者在文壇一片璀燦,往前推至戰後的五O年代,顛沛來臺的外省移民第一代婦女,在臺灣女性書寫未臻成熟的時期,墾闢前路。而張秀亞女士便是在數點繁星當中閃耀的一位。家國的動盪讓許多生命出現凹折,宏大敘事不足以關照個人生命,張秀亞女士用小敘事突圍,在「自己的房間」創造臺灣女性書寫早期範式,《北窗下》在臺灣出版獲得廣大迴響,直到八O年代再版次數衝破二十三次,締造傳奇。她是西潮之下的摩登新女性,在老文青的少年時代,人人持卷,愛不釋手。
但傳奇女子轉過身來,是生離丈夫、獨自攜幼來臺的顛簸動盪。主外兼主內,揀選柴米油鹽,安頓撕裂的心肺並非從容簡單;她推著自己往前、專注生活的細節,將那些細瑣幽微的美好投入筆端,奠定自己的美文書寫風格。她成為自己的光照、成就整個美好年代。
一個甲子過去,適逢張秀亞女士逝世二十周年,編輯部輯選其經典著作,以饗讀者。看她專注於那些曾經斷裂的日常,在生活的細微處滌塵去垢,她亦或是他;妳亦或是你,在我們的年代,都能創造出屬於我們的美好年代。
|系列特色|
★五本書的初版日期橫跨1958-1978年,見證張秀亞女士20年的創作生涯。
★展讀張秀亞女士善感的靈魂與極致的微物書寫,發現平凡日常的美麗輪廓。
★邀請于德蘭女士記敘母親的寫作情思,讓讀者更貼近一代美文大師。
作者簡介:
張秀亞(1919年―2001年)
河北滄縣人。筆名陳藍、張亞藍、心井。北平輔仁大學西洋語文學系、歷史研究所史學組畢業。曾任重慶《益世報》副刊主編,來臺後曾任靜宜英專(今靜宜大學)、輔仁大學中文系及研究所教授、輔仁大學英文系與德文系大學部教授,並曾在美國西東大學擔任講座。作品領域寬廣,涵蓋新詩、小說、散文、評論、翻譯、藝術史,曾獲婦聯會新詩首獎、中國文藝協會首屆散文獎章、中央婦工會首屆文藝金質獎章、中山文藝獎首屆散文獎。著有詩集《水上琴聲》,小說集《藝術與愛情》、《那飄去的雲》,散文集《北窗下》、《牧羊女》、《水仙辭》,評論集《寫作是藝術》等,共八十餘種。
推薦序
攝影作家|蔡傑曦
作家|Kaoru阿嚕 阿飛 知日謙 彼岸的鹿 黃繭 游知牧 溫如生
──美好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 系列緣起∣
當代臺灣女性創作者在文壇一片璀燦,往前推至戰後的五O年代,顛沛來臺的外省移民第一代婦女,在臺灣女性書寫未臻成熟的時期,墾闢前路。而張秀亞女士便是在數點繁星當中閃耀的一位。
家國的動盪讓許多生命出現凹折,宏大敘事不足以關照個人生命,張秀亞女士用小敘事突圍,在「自己的房間」創造臺灣女性書寫早期範式,《北窗下》在臺灣出版獲得廣大迴響,直到八O年代再版次數衝破二十三次,締造傳奇。她是西潮之下的摩登新女性,在老文青的少年時代,人人持卷,愛不釋手。
但傳奇女子轉過身來,是生離丈夫、獨自攜幼來臺的顛簸動盪。主外兼主內,揀選柴米油鹽,安頓撕裂的心肺並非從容簡單;她推著自己往前、專注生活的細節,將那些細瑣幽微的美好投入筆端,奠定自己的美文書寫風格。她成為自己的光照、成就整個美好年代。
一個甲子過去,適逢張秀亞女士逝世二十周年,編輯部輯選其經典著作,以饗讀者。看她專注於那些曾經斷裂的日常,在生活的細微處滌塵去垢,她亦或是他;妳亦或是你,在我們的年代,都能創造出屬於我們的美好年代。
攝影作家|蔡傑曦
作家|Kaoru阿嚕 阿飛 知日謙 彼岸的鹿 黃繭 游知牧 溫如生
──美好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 系列緣起∣
當代臺灣女性創作者在文壇一片璀燦,往前推至戰後的五O年代,顛沛來臺的外省移民第一代婦女,在臺灣女性書寫未臻成熟的時期,墾闢前路。而張秀亞女士便是在數點繁星當中閃耀的一位。
家國的動盪讓許多生命出現凹折,宏大敘事不足以關照個人生命,張秀亞女士用小敘事突圍,在「自己的房間」創造臺灣女性書寫早期範式,《北窗下》在臺灣出版獲得廣大迴響,直到八O年代再版次數衝破二十三次,締造傳奇。她是西潮...
作者序
自序 /張秀亞
時值仲夏,我的心靈也被小園景色染為一片翠綠。一邊整理著這本集子「寫作是藝術」,那頁頁的文稿,在我的眼前都化作夏日的翩翩蝴蝶,凝望著它們,我寫成了一首小詩:
「是我窗前的梔子花
是我簷前的牆燈
一瞬間
你使我的回憶、幻思
化為澄明的飛動。
我佇立,凝視於曉光的簾下
呵,你分明是清寂的夏之園庭
翩然的白日夏夢。
我不知怎的忽然憶起
那年長夏的一架藤花
一片花是一個歡笑的日子。
看這偶爾過路的藍風,
分明是吳爾芙夫人 筆端的呵氣
脆薄的蝶翼遂撲撲閃閃
從大自然的手冊中飛出
使仲夏像一首純詩。」
在這裡,我用這首詩作一個象徵,象徵我這本文集的篇頁:
這本集子原擬定名為「寫作的藝術」,後因發現與一家書店的一本翻譯的書名相同,遂改為今名:「寫作是藝術」。「寫作是藝術」是集中一篇談寫作技巧的文章,也是我前年在政大的一篇演講原稿,湊巧此文安排於此書的卷首,遂就以篇名為書名了。
這本書中包括的文章,按其內容性質,分為四輯。
第一輯中是三篇長文,除了那一篇談寫作技巧的以外,另外兩篇一是「中國文學中表現的正氣」,此篇為在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與輔仁大學聯合主辦的文化修養講座中的講稿,旨在闡揚我國優美的文學傳統,還有一篇是「千里姻緣」,是一篇寫實事兼抒情的文字,最初在報端發表後,意外的受到一些朋友們的偏愛,我想那是由於我在這篇小文中,提出了有關愛情與婚姻此一人生大問題的緣故。
第二輯是一些篇寫景、抒情的純文藝性的散文。這類文字是我近年寫得較多的,其中偶爾我也略談人生哲理,或在寫作時稍稍運用了作畫、寫詩的筆法,也只是一個試驗而已。
第三輯是我在中央日報副刊,以及中華日報副刊上寫的一些專欄文字。有時描繪人生景色,有時也表現我對文學對藝術的一知半解,其中涉及理論的篇章,我也盡量以輕鬆的筆調出之,為了讀來筆墨不致太顯凝滯。
在第四輯中,則介紹了我衷心敬佩其文章技巧的兩位大師──法國諾貝爾獎金得主莫瑞亞珂以及英國感覺派小說的鼻祖吳爾芙夫人,實際上我對這兩位作家了解得也不算太多,只是我曾譯過前一位作家寫的「恨與愛」,以及後一位作家的「自己的屋子」。
卷末附有一篇葡萄園詩刊發行人陳敏華女士,為我寫的一篇訪問記,其中主要的是談我寫詩的經驗,以及對詩的表現方式──晦澀與明朗的看法。
自我開始寫作,到整理此一文集,時間已過了好多年,唯一可向鼓勵我的師友及讀者朋友們說的是:在寫作的路上,雖然自慚蹉跎,但在寫作的態度上,我是比較熱切、認真了。關於這一點,我想引用一下我那篇「生活的圖案畫」中的句子:
「我的一枝筆時時企圖向了寫作的較高境界登程,
我的心在寫作的技巧上,時思超越。」
前一句的意思是,我以每一篇作品為一個新的開始,第二句的意思是,在寫作的藝術與技巧上,我時時想超越了自我,而為一隻英國詩人筆下的雲遊鳥,總希望飛得再高一些。當然,事實上我並未做到,只是,在心理上我還不曾過於怠惰因循,而時思更上一層樓。這也許是不自量的,但只有心中常存此種憧憬,筆下才可免得於停滯吧。
感謝東大圖書公司的劉振強總經理及編輯部的朋友們,只因我過於忙碌,這本書的全部稿件遲到今天才彙齊,這也是由於我的藝術良心不允許我文筆草草,不知是否還值得原諒?
六十七年七月
代序/于德蘭
文字之所以發出魅力、耐人尋味,觸動人心的最深處,要以情感書寫為底蘊、能用藝術的筆法呈現。
《寫作是藝術》對寫作有興趣的讀者們是本值得一讀再讀的作品,由資深的作家娓娓地道出寫作真髓,書內有純文藝的篇章;亦有以藝術手法表現之理論之作,介紹好的作品,處處都在真正的文學藝術範疇內,可說為一本寫作的「敲門磚」。
如何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只有深入其中者可深深體會其中之奧妙。如同手中的魔術方塊字,以有感的心,推敲轉成出神入化的字句,以臻至善至美之境界。
母親曾說過:「一段思潮,心情的起伏;一串連綿的感情,以藝術手法加以精鍊,⋯⋯只要濾取到那一閃的雷光,即可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顯示出照明及洗滌的作用。」誠哉斯言!
她以一些意象、幻思邂逅,許多憶念及想像融合生活現況綴出夢之綠原,形成一篇又一篇流暢動人的散文,小說及詩⋯⋯,她將讀者帶入一澄明的湖邊展卷,母親自詡為美之境界的拾荒者。
母親由初中時即開始向各大報投稿,一生近七十年的創作文學生涯。她純真有赤子之心,用字典雅、雋妙、生動,有哲思及詩情;她全心全力投入寫作,有自己的作品風格;她寫出的每篇文章都是審慎幾讀通過才寄出,說她寫出的字字句句都是嘔心泣血之作也不為過。母親文章得到廣大讀者喜愛及反響,是她一生最快樂的事。
名詩人、名編輯瘂弦先生說:「張秀亞以不到三十歲的年紀將美文這支火把帶到台灣,四、五十年代創造了文學史上空前未有的女作家活躍時代,張秀亞在那個時代有引領的作用,為燃燈者。沒有張秀亞,美文不會出現也不會有年輕的美文作家。她是承先啟後的推手。」他並說:「張秀亞每篇文章都可入教科書中。她是真正的美文大師。」
因母親的作品不但可提升讀者美的心靈境界,亦給予失望的人力量及帶來希望,她以文字鋪陳出的是一塊沒有任何汙染的文學淨土。
現今世界變了,即使人心也變了,但真理不會變,值得一讀再讀的好的文學作品,更是亙古常新不變的。
母親曾說:「每一位藝術家的生命是一支歌。」母親一生用心以文字為讀者們唱出了優美動人的歌⋯⋯。無論在任何世代,希望細心的讀者們都感受到這些美文的芬芳,追求更高的文學境界,體會到生命的真諦,每位心中也唱得出一首好歌,使人間更為可愛美好!
自序 /張秀亞
時值仲夏,我的心靈也被小園景色染為一片翠綠。一邊整理著這本集子「寫作是藝術」,那頁頁的文稿,在我的眼前都化作夏日的翩翩蝴蝶,凝望著它們,我寫成了一首小詩:
「是我窗前的梔子花
是我簷前的牆燈
一瞬間
你使我的回憶、幻思
化為澄明的飛動。
我佇立,凝視於曉光的簾下
呵,你分明是清寂的夏之園庭
翩然的白日夏夢。
我不知怎的忽然憶起
那年長夏的一架藤花
一片花是一個歡笑的日子。
看這偶爾過路的藍風,
分明是吳爾芙夫人 筆端的呵氣
脆薄的蝶翼遂撲撲閃閃
從大自然的手冊中飛出
使仲夏像一首純詩。」
在這裡,...
目錄
代序/于德蘭
自序
第一輯
寫作是藝術
中國文學中表現的正氣
千里姻緣
第二輯
春天三章
散步
思鄉的季節
海棠花
憶舊遊
北窗書簡
生活漫筆
迎接黎明
第三輯
某作家言
中西文字纏夾問題
圖與文
買書
去發現好書!
不是孤獨、寂寞的
現代愚公
誰來晚餐?
藝術的尺子
友人之言
寫下去
色彩的美感
從圖書館說起
「盜名」新解
第四輯
莫瑞亞珂──二十世紀偉大的作家之一
感覺派小說的創始者──維金妮亞.吳爾芙
附錄訪張秀亞女士談新詩
代序/于德蘭
自序
第一輯
寫作是藝術
中國文學中表現的正氣
千里姻緣
第二輯
春天三章
散步
思鄉的季節
海棠花
憶舊遊
北窗書簡
生活漫筆
迎接黎明
第三輯
某作家言
中西文字纏夾問題
圖與文
買書
去發現好書!
不是孤獨、寂寞的
現代愚公
誰來晚餐?
藝術的尺子
友人之言
寫下去
色彩的美感
從圖書館說起
「盜名」新解
第四輯
莫瑞亞珂──二十世紀偉大的作家之一
感覺派小說的創始者──維金妮亞.吳爾芙
附錄訪張秀亞女士談新詩